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精選5篇)

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篇1

1.在學校主管領導的指導下,制定學校衞生保健工作計劃。

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精選5篇)

2.繼續做好晨檢工作,對因病缺勤學生做好追蹤調查,發現一個班級內缺勤人數有暴發趨勢時,應及時查明原因,並報告校領導。如確診是傳染病,應立即上報疾控中心。

3.處理好學生的常見疾病和外傷,有針對性地搞好預防工作,要和附近醫療單位建立聯繫,對急診和轉診能及時進行處理,保證醫治。

4.狠抓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學校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的特點,認真做好預防工作,春夏季節呼吸道,腸道傳染病高發,通過晨檢要求教室多通風,教導學生多喝水,多參加户外活動,以避免傳染病流行。

5.作好藥品和器械的添置,同時作好各種消毒準備工作,時刻為師生就診作好準備,做到小傷、小病、常見病就校處理,使學校衞生工作正常運轉。

6.保證醫務室的整潔,保管和使用好衞生器械,衞生器械帳目清晰,完整、準確,經常檢查器械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領導彙報並給予處理。

7.經常向校長提供有關學校衞生情況及改進措施,向領導彙報衞生經費使用情況及衞生器械情況。

8.做好醫務室檔案、資料的分類管理,有空缺的資料及時補充完整。

9.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不斷提高業務能力,為學生健康努力工作。

此外,本學期安排我從事二年級心理課的教學工作,由於剛開展這門課程,且沒有課本,我將通過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以及多種課堂教學形式,針對二年級的學生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心理課教學具體計劃如下:

1.認真備好每一節課,選好課題,幻燈片製作儘量新穎、別緻。

2.沒有課本,課堂教學難免枯燥,我將採用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比如小遊戲、講故事、觀看視頻等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3.針對二年級學生還比較小,存在的心理問題少,課程內容要求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積極樂觀的心態,開朗自信的性格。

4.平時多學習有關心理學的書籍,查閲有關資料,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再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提高教學質量。

5.由於缺少教學經驗,所以在平時還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多和他們交流,多吸取經驗。

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學校衞生工作條例》,《杭州市健康學校標準》,結合學校的實際,加強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學校的衞生工作,切實抓好健康教育,搞好學校環境衞生和學生個人衞生,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以學生健康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標:

1、學生的近視率達到省標準要求。

2、做好學生“六病”防治工作。

3、學校要達到淨化、綠化、美化。

4、抓住健康課堂教學效果,保證學生身體健康。

5、抓好學生兩課兩操的工作,保證學生視力不良率低於國家標準。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強健康教育。

1、按照《學校衞生工作條例》檢查評估細則要求,做好各項衞生工作。

2、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做到有教師、有課本、有課時、有評價,確保學生健康知識合格率達90%以上。

3、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尤其是做好防傳染病宣傳、控煙宣傳及預防艾滋病教育。校宣傳畫廊每月更換一次宣傳圖片,各班也可以在班級板報上開闢一塊衞生與健康的專欄。

4、本學期,學校設置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隨時接受學生的心理諮詢與交流,重視學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

5、結合大隊部大力開展健康與衞生方面的集體宣傳活動,利用每週一的集體晨會對全校師生進行相關的教育。

(二)做好學校衞生監督工作。

1、按《學校衞生檔案》要求,做好學生病假統計工作,提高上報數據的準確性。

2、做好教學衞生管理與監督,逐步使學生課桌椅及採光照明等符合衞生工作要求。

3、認真監督學校飲水衞生及食品衞生,杜絕食品衞生事故發生。

(三)開展學生常見病防治。

1、繼續開展防近工作,及時掌握學生視力動態,隨堂糾正學生讀寫姿勢(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勞用眼,按時下課,保證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

2、提高眼保健操質量,任課教師要每天檢查學生眼保健操情況,對_位按壓不準確的及時予以糾正。

3、根據傳染病在不同季節的流行特點,認真做好預防宣傳工作、消毒隔離工作。

4、配合防疫站做好學生計劃免疫工作。

(四)加強學校衞生管理,不斷改善衞生條件。

1.堅持衞生管理檢查制度,劃分衞生包乾區,責任落實到班級,保持良好的校園衞生環境。

2、各班值日生堅持每天清掃室內與包乾區,要堅持每月進行一次徹底的衞生大清掃制度,學校衞生工作領導小組要及時進行檢查、總結、評比,使學校達到淨化、綠色、美化的要求。

3、抓好常規衞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習慣。

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以教育部《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

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進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科性和實

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二、工作目標:

1.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2.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存在的問題:

1、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

2、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

3、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徵,如多動、説謊、膽怯等。

四、採取的措施:

1、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衞生知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諮詢與輔導。要多和學生溝通,發現問題,及時疏導。

4、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對各門學科產生興趣,熱愛學習。

5、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為這些學生的朋友,這樣才能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樑。

6、努力創設民主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7、積極加強心理教育的班級管理的研究。利用週會課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開展健康有益的主題班會。

8、可根據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國小生的心理特徵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遊戲、講故事、猜謎語、討論交流等。

9、與家長密切配合,幫助家長提高心理輔導水平,準確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行為表現,形成學校和家庭的心理輔導合力。

10、對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疾病)的學生,要多關心,多交流,多照顧。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繫。

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篇4

一、切實上好健康教育課

1、學校教導處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做到有教師、有教材、有教案、有課表、有考核,確保開課率達到100%,全面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2、認真進行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要在各學科中有意識滲透健康教育知識,確保100%的學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認真做好健康教育評價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力爭各項指標達標。

4、積極組織健康教育任課教師認真學習鑽研教材,制定好教學計劃,進行教研活動,及時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1、學校大隊部是健康教育宣傳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講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利用紅領巾板報辦好健康教育專欄。

2、利用校園宣傳欄開展專題衞生教育,宣傳衞生和健康知識。

3、進行健康知識競賽和健康實際操作能力競賽。

4、利用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為習慣教育。

三、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導

1、教導處要加強健康教育計劃制定、備課、教研活動、考核等方面的檢查,並計入量化考核和獎懲。

2、總務處督導、檢查教工食堂的食品衞生安全工作。

3、大隊部要利用校園宣傳陣地搞好健康教育宣傳、傳染病預防常識教育,確保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不低於80%。

四、做好學生的身體健康監測和疾病預防工作。

1、本學期積極配合上級做好學生體質監測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學生近視眼、齲齒、寄生蟲、營養不良、貧血、脊椎彎曲等常見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羣體預防和矯治。

3、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對學生嚴密關注,認真執行信息報告制度。

五、繼續認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檔工作。

健康教育是學校創衞工作的重點,學校要高度重視,對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時進行收集、整理、歸檔,確保健康教育檔案的完整與準確。

三年級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課程是校本課程,要陳偉高素質的學生,除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外,健康教育對學生至關重要。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衞生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為:

1、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處理現實生活、學習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

2、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安全應急自救自護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提高心理保健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3、通過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

三.教學安排:

針對國小生的特點,並根據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輔導取向,本課主要設計四個模塊的內容:

第一部分:認識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認識作息時間與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部分:瞭解衞生健康與疾病預防的有關知識。教學目的在於

引導學生認識疾病的一些基本常識,最大可能地避免疾病的發生與蔓延。

第三部分:瞭解人體生長髮育與青春期保健知識。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穩定健康的情緒,全面認識自己。

第四部分:學習安全應急與自救自護的常識。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掌握日常行為中的一些自救自護常識,達到應急情況下的自救自護。

四、教學方法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識。應使學生在瞭解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解決實際的心理困惑,學以致用,為此:

1.不宜過多采用文化課程的講授方式。

2.不宜讓學生把重點放在掌握有關心理學名詞概念與原理原則上。

3.多采用活動,討論反思等互動體驗式的形式。

4.通過場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