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灑雨露潤心田後進生轉化工作計劃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佔總人口的28%。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現階段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而且關係到我們民族未來的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甘灑雨露潤心田後進生轉化工作計劃

學習階段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校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肩負着重要的職責。如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建設培育合格的“四有”新人和接班人,是學校面臨的一項艱鉅課題。特別是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後進生作為一個特殊羣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更應被關心和重視。本人作為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切體會到,要做好後進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轉化工作,教師應該堅持做到“五心”,用心之真誠去啟發、教育後進生,使他們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礙,樹立信心,奮起直追,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一、有信心。要相信後進生是可以轉化的,應把轉化後進生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後進生的“差”有一定的原因:一是行為上的放任。貪玩好動,上課不專心,不會剋制自己。二是心理上的障礙。認為自己先天不足、智力低人一等,對學習缺乏信心。三是學習方法不對頭。這類學生是學得最苦的,他們肯花時間,常因抓不住重點、找不準關鍵、不得要領,儘管苦用功,但成績仍無起色。對此,老師要適時給予表揚,鼓勵他們表現自己,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消除顧慮,使其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趕上學習進程。要多給予學習方法上的點撥和引導,使他們能迅速掌握正確的方法,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二、有耐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不良習慣不是一時一刻形成的,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後進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應有長期做轉化後進生工作的思想準備。未成年人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自我約束力不強。因此,教師在那些後進生教育上應該更深入細緻、鍥而不捨,不能速戰速決和要求立竿見影。要注重教育的針對性、經常性,平時多加引導,對他們不僅要扶上馬,而且還要送一程。

三、有真心。學生渴望與老師形成一種默契、信任的朋友關係,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以真心換真心。後進生更是需要教師用對待其他優秀生的心態來幫助自己,關心自己。對後進生,教師要時時處處給予關心、幫助、指導,使他們在真心誠意中感受到温暖,縮短教師與同學、教師與家長的感情距離,讓學生認識到教師是真心誠意為了教育自己,才能使後進生真正接受你,願意與你交朋友。

四、有愛心。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頂峯。教師的熱愛是學生進步向上的動力,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後進生很容易被教師忽視、冷落,這往往使他們失望,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以自己赤誠的愛去温暖後進生的心,才能激發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讓他們從教師的關懷中獲得信息,認識到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學得更好。

五、有童心。天真活潑、童心稚嫩,是國小生的本性。教師要善於從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進行正確地引導,切忌“成人化教育”,否則,就會抹殺他們的“天性”和幼小稚嫩的智慧。對那些基礎差、考試成績總不理想的後進生,單靠補課、佈置額外作業、甚至機械重複抄寫是不行的。這樣做只會使他們負擔更重,以致產生逆反心理。要設法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根據國小生好勝、好誇、喜歡錶揚的特點,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塊閃光點,經常採用鼓勵表揚等方式,促使他們向好的方向轉變。實踐證明,真誠的讚賞所起的教育效果比起反覆的説教和批語要好得多。

教育是一種高超的藝術。對未成年人特別是後進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還有很多的工作去做。我們應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出更多、更切合實際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