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精選5篇)

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 篇1

根據縣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學校當前實際情況,制訂了本學期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以提高老師和學生的文明素養,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美化學校育人環境。

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精選5篇)

一、 提高認識,成立組織

根據我校實際,為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體現校園文化精神,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校長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負總責。同時,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先進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使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落到實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和學習生活場所,我校教師做到敬業愛生,為人師表;幫助國小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他們優良品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使之形成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團結互助、尊紀守法的風氣。努力實現以政治理論素養、職業道德、基礎文化修養、民主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師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較大提高;實現以校園文化豐富多彩、校園秩序良好穩定,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為主要標誌的校園文明;基本形成學校改革發展、教育教學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把學校辦成在農村國小中有一定影響的重要基地。

二、轉變思想觀念。

建設文明的學校,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樹立現代文明的思想觀念。

1、樹立講正氣、講道德、以高尚的道德影響人。

2、堅持端正辦學思想,按教育規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政策、法規。

3、教育質量要看學生髮展的結構和水平,看學生個性發展的情況,看學生的適應能力。在這種觀念下,我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即要使學生全面發展,又要培養個性,發展特長;既要打好基礎,又要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三、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

1、對學生進行禮儀訓練,使學生遵守校規校紀,講文明、懂禮貌。

2、按照《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3、把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努力解決學生心理的健康和優良心理品質形成。

4、法制教育活動。我校聘請菊隆派出所的警務人員為法制副校長,開展法制教育,使學生做到知法守法。

5、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活動。校園裏有着豐富的教育資源,我校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生進行優良傳統和創新意識的教育。

四、努力改善學校硬件建設,促使校園建設規範化,把我校辦成以美育人的樂園。

校園環境的綠、淨、美、文化環境的真、善、美、儀表的整潔大方美,和諧的人際關係美。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學校立足之本。校園文化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形成健康高雅的教育氛圍和富有時代特點、地方特色、學校特徵的文化氛圍。抵制消極腐敗思想的滲透和低級趣味的影響。我校準備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辦好學校黑板報、四項競賽專欄,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2、充分利用校內圖書室、閲覽室、活動室、體育場,引導學生讀好書,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

3、減少空白,增加花園,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賞心悦目的自然環境。

4、張貼永久性標語,改善學校人文環境。

5、增加操場圍牆的美化工作,為學校創造良好氛圍。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逐步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

總之,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氛圍,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陶冶人,用良好的環境為學校發展打好基礎。

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 篇2

在辦好學校,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方面,我校從農村國小實際出發,以把學校建成“師生最嚮往的地方,孩子生動活潑的樂園”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緊緊依靠全校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從建立環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入手,按照以點帶面、以面促點的工作思路,採取有效措施,重點抓好中心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關注全局,帶動局部,抓好重點,以點帶面,先易後難,分類推進,紮紮實實抓好校園文化建設。

1、首先抓帶有全局性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帶動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面鋪開。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最終確定了“民主、創新、求實、爭優”的校風,並將其用刷寫在校園顯眼處,讓師生觀之謹記,共同互勉,以培養良好的校風。

2、重點抓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

(1)抓環境文化建設。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偉大的導師馬克思説過:“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育的隱性薰陶的啟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將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對學生道德行為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約作用。如:給花草樹木掛牌,讓花草樹木會説話;給牆壁配畫、題字,讓其帶有感情色彩、給垃圾箱寄語,讓其帶上環保意識。

(2)抓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設。學校儘量滿足師生的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潛能,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心態建言獻策,積極參與學校管理,最終實現管理育人的目的。

(3)抓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和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寓教育於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求真、求知、求樂。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讓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佔領校園文化。利用各種法定節假日、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預防犯罪教育。通過這一系列的師生活動,豐富師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師生情操,激活了師生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情趣。

3、先易後難,分類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1、在整個普遍鋪開的校園文化建設的諸多項目中,班級文化建設相對而言操作比較容易一些,於是我校在分類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中,先從此入手展開。具體抓好四點:(1)學校制定方案,發至各班。各班按之制定出本班文化建設方案上交學校審核後再實行;(2)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各班學生人人蔘與,個個動手,師生團結協作,體現出本班特色。

2、在班級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馬上進行第二步牆壁走廊文化建設。

3、把費時費力費財較多,操作難度較大的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特色排在第三步進行。

(1)強化學生道德行為。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生生間、師生間)的和諧、學校與家庭、社會的和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2)加強養成教育,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

今後的工作中,我校全體教師將繼續奮力揚帆,去譜寫我校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新篇章!

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 篇3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是適應新世紀素質教育發展需要。是進一步提高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需要。我校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文精神培養為核心,以服務全校師生為宗旨,以素質拓展為目的,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領域,規範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努力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使我校校園全面實現淨化、綠化、美化、靜化。特制訂校園文化建設年度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校園文化建設要以鄧小平“三個面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根本的行動指南,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宗旨,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具體目標,突出“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強化“三風”(學風、教風、校風)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長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具體內容和措施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1、文牆:“讓每一面牆説話”由於學校校園小,我們只有在牆上做文章,是我們對校園文化牆的構思源點。我們本着“高品位、兒童化”的原則,對學校的牆壁進行文化着裝。讓每一面牆所説的話,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諧統一。

2、標語:體現“文以載道”的教育理念,動,是主動出擊的一種人生態度,靜是一種內斂、智慧的含蓄,以靜制動,動靜結合,顯示出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讓我們的孩子自信、沉着、積極、優雅。

3、綠化:我們追求以綠為主色調,充分利用每一個可綠化的地方,增加綠色。追求可持續發展,花草樹木的佈局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國的花朵,他們的個體是有差異的,我們將充分尊重這種差異,讓孩子儘可能的和諧發展、全面發展。

4、班級文化建設:高度重視班級文化建設,通過班級文化建設帶動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按教育局要求做到:教室正面要張貼國旗和體現班風的標語,教室後面要有宣傳欄,黑板報要充分體現班級文化的特點。《中國小守則》、《中國小日常行為規範》和激勵性語言要張貼在黑板報或宣傳欄內,教室兩側有名人、名言,且清潔衞生、美觀大方。

5、注重學生寢室文化建設

消除寢室各種安全穩患,確保學生人生安全、財物安全,做好衞生保健及消毒工作,寢室必須保證乾淨、整潔,衣物、被褥、臉盆等必須擺放整潔,因地制宜,營造出“文明、禮貌、互助、和諧”的文化氛圍。維持好宿舍秩序。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師生的精神風貌、文化氛圍育人氛圍。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我們的校風是:“和諧、勤奮、求實、創新”。

2、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讓中老年教師在教學上推陳出新,大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有所發展,從而形成明通國小“博學、求精、敬業、愛生”的教風

3、學風建設。創造出“整潔的校園環境”、“優雅的學生禮儀”,並以此為起點,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等進行優質訓練,努力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和諧的人。我們的學風是:“文明、守紀、樂學、善思”。

4、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和諧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和諧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更好的發揮個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為此,我們設置校長信箱、工會活動、讓老師有機會説出自己的心理話,讓學生有機會訴説自己的苦惱。讓師生之間更好地溝通,讓老師之間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長補短,增進彼此的感情,消除誤會,讓矛盾衝突化解在萌芽之初,為明通國小創造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環境。

(三)、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滲透於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等方面,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才能培養和諧發展的師生,才能推動學校的和諧發展。這是我們持之以恆的追求,也是我們行香人繼承傳統、展望將來的強勁推動力。

(四)具體安排

1、“校風”“教風”“學風”做鈦金字,固定牆面上。

2、繼續做好校園綠化工作。

3、佈置教室文化。

4、對學校的牆壁進行文化着裝。

5、佈置宣傳欄。

6、更換鋁合金校門。

三、 強化管理

1、建立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具體負責全校校園文化建設事務。學校教導處、工會具體負責組織開展全校性校園文化建設活動。

2、堅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員參與、全程運行、全面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定期進行計劃、部署、評估和總結,保證工作的落實。

3、學校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正常進行。

4、在學校制定教學目標責任書,促進教師的主體參與。

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以人為本、德育為首,突出校園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構建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使學校成為師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長樂園,從而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總體目標

提煉體現時代要求的辦學育人理念,形成學校的思想文化;培養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形成學校的精神文化;通過全員參與,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學校的行為文化;通過創設良好的自然環境形成學校的特有的物質文化;通過修訂、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形成學校的制度文化。

三、組織機構

根據有關精神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切實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特成立“ 國小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李程擔任,成員:景少琢、尹蕾、丁利卿。

四、遵循原則

1、思想性原則:就是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領校園文化陣地。

2、實踐性原則:校園文化重在建設,重在實踐,要開展符合學生特點、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形式喜聞樂見、學生參與性強、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和歡迎的校園文化活動。

3、整體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層次性、具體性、全面性等特點,所以要統籌兼顧,全員參與,持之以恆。

4、發展性原則:校園文化具有發展性、動態性等特點,所以要與時俱進,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體現發展主題,培育時代精神。

5、 參與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注意發揮學校、班級、學生、家長的積極性,通過活動,逐步形成規範、和諧的校風,科學務實的教風,興趣濃厚的學風,進取向上的班風。

五、主要內容

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學校的組織精神和組織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學校的組織文化滲透在組織的一切活動之中,是組織的靈魂。它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組織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二是組織內部的人際關係;三是組織的物質環境和物質條件中的文化氛圍。具體而言,學校文化是指一所學校的辦學理想和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理想和目標而建立起來的相應的管理制度、辦學理念、學生培養目標、師資選擇標準、課程體系、師生關係、教學方式、校園氛圍所體現的精神內涵。如何建設學校文化,為此學校領導經過認真思考與討論,決定從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三方面同時建構我校的文化建設。

1、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師生精神風貌和思想素質、修養的內在及外顯表現,是一所學校高層次辦學的體現。根據學校的發展史,深刻挖掘學校的文化內涵,確立我校的文化建設以校訓“敬業奉獻,求實創新”為基礎,圍繞“強化德育,深化教改,優化管理,美化校園”的工作目標,堅持“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團結奮進,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精心策劃各種富有時代性、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活動,並以此推進我校精神文化建設。我們的側重點是: 啟動班隊文化創建活動,活躍師生文化生活,積極營造書香校園。

2、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用嚴格的制度約束人”是我校長期形成的管理思想之一,要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一些制度已不適應發展要求。因此,我們將在今年對學校有關制度進行修訂,並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後付諸實施。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堅持“人文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以“是否有利於學校發展、是否有利於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是否有利於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為標準,力爭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有質的飛躍。

國小2022-2023學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 篇5

根據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學校當前實際情況,制訂了本學期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計劃,以提高提高老師和學生的文明素養,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美化學校育人環境。

一、提高認識,成立組織

根據我校實際,為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體現校園文化精神,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校長、行政副校長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負總責。同時,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先進引領要作用,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使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落到實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和學習生活場所我校教師做到敬業愛生,為人師表;幫助國小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他們優良品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使之形成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團結互助、尊紀守法的風氣。努力實現以政治理論素養、職業道德、基礎文化修養、民主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師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較大提高;實現以校園文化豐富多彩、校園秩序良好穩定,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為主要標誌的校園文明;基本形成學校改革發展、教育教學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把學校辦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

二、轉變思想觀念。

建設高度文明的學校,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樹立現代文明的思想觀念。

1.樹立講正氣、講道德、以高尚的道德影響人。

2.堅持端正辦學思想,按教育規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政策、法規。

3、教育質量要看學生髮展的結構和水平,看學生個性發展的情況,看學生的適應能力。在這種觀念下,我們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即要使學生全面發展,又要培養個性,發展特長;既要打好基礎,又要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三.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

1、對學生進行禮儀訓練,使學生遵守校規校紀,講文明、懂禮貌。

2、按照《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3、把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學校教育重要內容,努力解決學生心理的健康和優良心理品質形成。

4、法制教育活動。我校聘請司法人員做兼職教師,開展法制教育,使學生做到知法守法。

5、利用學校校史開展教育活動。校園裏有着豐富的教育資源,我校利用這些資源對學生進行優良傳統和創新意識的教育。

四、努力改善學校硬件建設,促使校園建設規範化,把我校辦成以美育人的樂園。校園環境的綠、淨、美、文化環境的真、善、美、儀表的整潔大方美,和諧的人際關係美。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是學校立足之本。校園文化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形成健康高雅的教育氛圍和富有時代特點、民族特色、學校特徵的文化氛圍。抵制消極腐敗思想的滲透和低級趣味的影響。

我校準備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辦好學校黑板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2、充分利用校內閲覽室、活動室、體育場,引導學生讀好書,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

3、增加花園,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賞心悦目的自然環境。

4、張貼永久性標語,改善學校人文環境。

5、增加大門操場牆壁的美化工作,為學校創造良好氛圍。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逐步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

總之,我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努力為師生營造良好氛圍,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陶冶人,用良好的環境為學校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