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文化振興彙報材料(精選3篇)

鄉鎮文化振興彙報材料 篇1

為全面提升鄉風文明工作,更好地助力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我鎮認真貫徹落實《全縣新時代農民素質提升“千村示範、萬村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從自身實際出發,全方位開展“鄉風文明”行動,提升“鄉風文明”水平,現將相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鄉鎮文化振興彙報材料(精選3篇)

一、成立領導組織,明確責任分工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成立了由鎮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站辦所室負責人及各村支部書記為成員的的鄉風文明行動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組織召開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部署會,要求各村認真對照“鄉風文明行動”工作安排,把鄉風文明工作抓實抓細,並形成監督機制,要對全鎮鄉風文明工作情況進行定期督察。

二、強化宣傳氛圍,注重輿論引導

充分利用宣傳欄、橫幅標語、村村響等載體,結合精準扶貧入户宣傳等方式進行宣傳,發放宣傳資料8000餘份,做到宣傳村不漏組,組不漏户,宣傳覆蓋率達100%。在各村顯著位置懸掛宣傳標語20餘條,大力倡導移風易俗、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鎮營造了深入開展“鄉風文明行動”的濃厚氛圍。制定《開展對“黃賭毒”和黑惡勢力聽之任之、失職失責甚至包庇縱容,充當“保護傘”專項整治的具體實施方案》,聯合派出所對黃、賭、毒等不良陋習進行嚴厲打擊,引導羣眾破除陋習,崇尚文明。利用“學習強國”、微信羣等新媒體學習平台,引導廣大羣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村風

各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倡導厚養薄葬。本着喜事新辦、廉辦,喪事簡辦的原則,嚴禁大操大辦、迷信祭奠、僱吹鼓手,鼓勵村民們收取較少彩禮,由理事會德高望重的人員出面協商,解決婚事、喪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問題。推動各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截止目前,全鎮已有18個村修訂完善了本村的.《村規民約》,並將《村規民約》和辦事章程上牆公開,由村“兩委”廣泛宣傳,監督指導有效實施,引導村民實現自我管理。通過發放衞生知識手冊、召開全民健康養生講堂等方式,結合精準扶貧送藥下鄉活動,開展合理膳食、控煙限酒、心理健康的宣傳,積極營造健康文化環境,科學傳播健康知識,深入倡導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加強環境整治,打造宜居環境

我鎮黨委、政府下定決心出重拳做好環境整治工作,着力解決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問題,努力為居民提供一個乾淨優美的生活環境。截止目前,全鎮已先後建成垃圾填埋場22個,污水處理廠1個,改造衞生廁所106間,極大改善了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問題;各村聘用保潔人員共266人,負責每天村內垃圾清運工作,保證了村容村貌的乾淨整潔;建立環境衞生長效機制,對衞生治理進行規範化管理,為環境衞生的保持和鞏固做好了保障。同時結合婦聯開展的“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在x村建立試點,發揮保護環境巾幗力量,引導羣眾文明養成。通過環境整治,我鎮人居環境大為改觀,道路整潔,環境優美,全鎮面貌煥然一新。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堅持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讓宣傳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將鄉風文明的政策宣傳到每家每户每一個人,利用永久性的文化牆和宣傳欄宣傳好榜樣,積極傳播健康向上正能量。

(2)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按照區、市、縣各級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的有關安排部署,制定符合我鎮實際的相關工作措施,並嚴格貫徹落實。

(3)進一步加強督察考核。將鄉風文明行動納入村級年末績效考核,由鎮鄉風文明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每半年對各村落實情況進行一次督查,並及時通報督查結果。

鄉鎮文化振興彙報材料 篇2

一、鄉風文明建設的現狀

(一)農牧區環境衞生整治及村容村貌改造情況。

一是我縣農牧區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以農村牧區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作為主攻方向,重點加強農牧區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建設,全縣11個鄉鎮中已有5個鄉鎮(恰卜恰鎮、倒淌河鎮、龍羊峽鎮、黑馬河鎮、塘格木鎮)建設垃圾處理廠,配置垃圾轉運車輛17台,可服務周邊村莊38個,各鄉鎮定期組織環衞人員開展環境衞生綜合治理,清理各類垃圾,極大的改善了農村牧區環境衞生“髒、亂、差”的局面。

二是為確保全縣環境突出問題切實解決,生態環境有效改善,20xx年中央環保督查中,縣各督導整改組現場督導127次,召開專題會議53次,走訪羣眾452人次,組織幹部羣眾29568人次,調運各類機621輛台,清理清運垃圾62245噸,依法拆除違章建築4.41萬平方米,依法拆除帳篷4645頂。特別是對恰卜恰河道內部分企業污水直排,存在水污染的隱患的問題,進行了整改,共查處大小排污口150個,投資632.79萬元,將河道內的所有污水管網都納入市政管網,並對沿河污染嚴重、環保設施不達標的企業予以關停,恰卜恰河道周邊的環境衞生迅速的有了好轉。

三是自20xx年我縣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年以來,共實施建設項目村莊33個,四年來實施項目村涉及户數為7997户,受益人口31492人,建設項目涉及住房、院牆大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衞生整治、村級後續產業發展、村民綜合服務活動中心、羣眾文化廣場等內容,極大的改善了羣眾的生產生活水平。目前,全縣還有66個村未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其中26個村未實施任何項目,40個村實施了“千村建設”“百企聯百村”“年度重點推進村”等項目。計劃20xx年--20xx年全面完成全縣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任務。

(二)農牧區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一是我縣現有鄉鎮文化站11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97處,其中,新建66處,提升改造19處,資源整合12處;每村建設文化活動室100平米,室外文化廣場600平米;行政村農(牧)家書屋99個,總投資346275.6元,其中:農家書屋46個,每個書屋投資3547.2元;牧家書屋45個,每個書屋投資3438.3元;寺院8個,每個書屋投資3547.2元,每個書屋配備90至105餘本書籍、3000餘冊書刊。

二是投資37.5萬元,對廿地鄉羊讓村等14個貧困村實施文化扶貧工作,發放服裝、演出道具、樂器、音響、手拉桿移動音響、海爾55寸電視機。同時,本着以“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羣眾辦,羣眾樂”的原則,以大力挖掘地方優秀文化資源為目的,進一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全力打造“共舞和諧”文化品牌。

三是積極開展青海省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進一步提升基層文化幹部和文藝骨幹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設立培訓基地4處,分別為:石乃亥鄉“格薩爾”説唱培訓基地、沙珠玉鄉下卡力崗非物質是文化遺產安多“則柔”培訓基地、黑馬河鄉國小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基地、切吉鄉國小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基地。

四是每年春節暨藏曆年期間在各鄉鎮、社區、行政村演出50餘台(節目200餘個)文藝匯演;“新春下基層·服務暖人心”專題演出每年20餘場;在青海湖廣場、香巴拉廣場組織開展“百姓大舞台”活動40餘場;完成農牧區公益電影放映1200場;積極配合縣政府及衞生、科技、消防、公安、環保、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編排專題文藝節目,開展公益性文藝宣傳活動。

(三)破除歪風陋習情況。

一是利用多種形式,開展破除歪風陋習的宣傳,大力倡導厲行節儉的新風尚。圍繞“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在村莊主幹道、羣眾聚集地,通過宣傳欄、黑板報、電子屏、燈箱廣告等載體,廣泛宣傳移風易俗內容,教育啟發羣眾自覺革除陳規陋習、主動踐行文明新風。二是與評優樹模相結合,廣泛開展“五星級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通過廣泛開展先進事蹟宣講,總結挖掘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的先進典型,對他們的事蹟進行廣泛宣傳,發揮道德模範的引領作用,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身邊羣眾。同時,結合

“三嚴三實”教育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農村黨員幹部婚喪嫁娶嚴格監督,讓黨員幹部帶頭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為羣眾樹立標杆,縣紀委對機關科級以上幹部家中紅白事情,進行備案。

三是將移風易俗宣傳教育融入“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利用清明、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文明祭祀、家庭團圓、敬老孝親等活動,以科學、健康、文明的文體活動取代陳規陋習。

(四)核心價值觀融入情況。

一是組織召開各類會議,動員全縣黨員領導幹部和各族幹部羣眾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縣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縣委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暨“五星級文明户”創建工作動員推進會、首屆“共和好人”、每屆“最美共和人”表彰暨頒獎大會等會議上,對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工作任務進行部署,就做好“文明共和”建設、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學雷鋒志願服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作了詳細安排,為保障工作取得切實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採取多種方式,全面營造核心價值觀宣傳濃厚氛圍。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微短信平台、户外廣告、LED顯示屏、書籍、宣傳冊等載體,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勢政策等的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導各族幹部羣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堅定自覺地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進、不懈奮鬥,形成推進共和改革發展的巨大合力。

(五)培育優良家風情況。

一是充分發揮家庭文明在培育優良家風工作中的獨特作用,依託“婦女之家”,深化“最美家庭”評選活動,大力倡導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節約、鄰里互助的文明家風。每年舉辦“最美家庭”表彰大會,表彰“最美家庭”81户,啟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播放“孝親敬老”、“民族團結”、“廉潔自律”、“教子有方”等11户優秀典型“最美家庭”專題片,以先進引領後進,以真善美抑制假惡醜。

二是在城中社區“兒童之家”開展了以“品味書香進兒童之家”為主題的親子閲讀活動,17户家庭、9名老師及兒童教育工作者參活動,提升“婦女兒童之家”服務婦女兒童、促進和諧文明的能力水平;在縣第一國小開展了“歡樂五月天,獻禮母親節”主題活動,積極倡導理解母親、熱愛母親、孝敬母親的良好的風尚;

三是圍繞“婦女之家”平台,給各鄉鎮婦聯和各學校發放《家庭教育讀本》1920本,配合各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培訓班6期,參與人數達1687人,紮紮實實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和推進工作。

(六)開展送温暖活動情況。

一是全面落實城鄉低保動態管理,突出兜底保障作用。去年入冬以來,共落實一次性補貼586.12萬元,其中為2237户4354名城鎮低保户落實補貼174.2萬元,為4740户13192名農村低保户落實補貼395.76萬元。

二是全面排查城鄉特困人員基本情況,對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救助範圍,享受國家優惠政策。20xx年,為全縣377户382名特困人員發放補貼11.46萬元,為103名優撫對象落實補貼4.74萬元。

三是完善縣、鄉臨時救助大平台,加大調查核實力度,規範審批程序,解決困難羣眾的燃眉之急,共為全縣692户困難家庭發放臨時救助資金570.3萬元。及時為務工生活無着、流浪乞討、尋親不遇、被偷被騙人員送去棉被、棉衣、棉鞋、大米、食用油等過冬物資,價值共計6.1萬元。

四是嚴格要求養老機構和代養人員以高標準做好對老人的身心檢查、政策宣講、慰問等工作,守護好老人生活起居,讓困難老人感受黨的温暖。為74名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購置棉被、棉衣等過冬物資共計13.7萬多元。

五是縣總工會為742户下崗困難職工籌集送温暖、幫扶資金137.94萬元。

五是縣紅十字會對50名病患者發放救助資金共10萬元,對因病、因災困難幹部羣眾發放“博愛一日捐”捐款25.5萬元,對100户生活困難户送去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同時,按照省州關於做好“兩節”期間困難羣眾救助工作要求,縣民政局對全縣543户以及湖東種羊場20家農户、12名優撫對象、60户貧困僧侶和部分貧困户、殘疾户、受災户、作為重點慰問對象進行走訪慰問。

(七)精神文明創建情況。

一是不斷豐富宣傳教育載體,深化公民道德實踐教育活動,引導公民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投入12萬元設置大型宣傳標語2面、宣傳欄6個、活動展板500餘塊,發動各級文明單位利用宣傳櫥窗、樓宇電視、LED電子屏播發公益廣告2500餘條;利用重大節日和敏感節點,開展了“學雷鋒”志願服務、清明節“緬懷先烈、感恩思源”、“感恩母親節”、“博愛一日捐”、法治宣傳教育、交通安全知識宣傳等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文明風尚。

二是相繼開展了首屆“共和好人”、第二、三屆“最美共和人”、“五星級文明示範户”和“最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在全縣範圍內表彰獎勵了115名典範。20xx年我縣被國家文明委複審命名為全國文明縣城。

三是在學校深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勤勞節儉教育、禮節禮儀教育,大力培養青少年愛祖國、愛家鄉、愛學習、愛勞動的良好品德。20xx年我縣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縣。

四是以“五大”創建活動為載體,推進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20xx年,我縣被中央文明委複審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省文明委命名為“省級文明城市”。全縣獲評省級“文明單位標兵”1個,“文明單位”10個;州級“文明單位”16個,“文明村”1個,“文明學校”12個,“先進個人”4個;縣級“文明單位”13個,“文明學校”3個,“文明鄉鎮”4個,文明站所、村、社區6個,“先進個人”3個。

(八)村規民約制定及開展落實情況

。截止目前,全縣99個村、14個社區全部制定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從具體內容來看,共涉及村級環境保護、村級團結穩定、村民行為規範、村級財務管理、村級民主決策管理等。從調查情況看,

一是多數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都制定了關於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尊老愛幼、維護環境衞生等條款,這些條款有力促進了鄉風文明、美化環境的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提高了羣眾素質,為鄉村振興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是多數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都規定了要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生產,做到科技致富。在其倡導下,農牧民羣眾學習和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科技致富的勁頭持續增強,自身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村民互幫互助,共同奔向小康之路。

三是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加強了對村(社區)幹部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監督,將村(居)務管理變“為民作主”為“由民作主”,增加了村(居)務的透明度,提高了農牧民羣眾當家作主的意識,同時暢通了村民與村幹部之間溝通的渠道,使幹羣關係更加融洽。

四是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由於其鄉土性、地域性、自發性、內控性,一定程度上起到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有效降低了農村治理成本,提高了農村管理運行效率。如,塘格木鎮華塘村曾是個告狀多、派性重、班子散的“後進村”,20__年,鄉黨委在集中整治的同時,引導村民制定完善了村規民約,實現由“亂”變“治”,從“後進村”逐步晉位升級的轉變。

(九)農牧區法治建設情況。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七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治大講堂”活動,強化對行政工作人員的法律培訓,開展法治培訓6場400餘人次。全面落實“雙普法”工作責任制,深入推進“法律十進”活動,舉辦各類法治宣傳講座、培訓班、文化活動共394場次,參與羣眾人數達4.3萬人次,懸掛橫幅282條,製作展板134塊,發放宣傳物品9.6萬餘件,發放宣傳資料6萬餘份。突出抓好憲法宣傳,積極開展了以“增強憲法精神,培育法治信仰”為主題的“七個一”憲法日活動,憲法意識不斷深入人心。縣委統戰民宗等部門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開展寺院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宣講56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053份,懸掛標語橫幅35條。

二是進一步完善共和縣依法治縣工作聯絡員制度,組建聯絡員隊伍,開通依法治縣工作QQ羣和共和縣依法治縣微信公眾平台,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強化了依法治縣對外宣傳工作。強化縣法學會工作,改選、充實縣法學會成員,廣泛吸收檢察官、法官和行政執法人員以及工青婦等羣團組織法律人才,共發展會員40人,目前在冊會員83人。三是紮實開展“雙百”和“法治基層行”活動,縣法學會工作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探索建立“社區法律會診站”,在恰卜恰鎮城北社區和工業園社區開展法律會診站試點工作,統一製作懸掛標牌,印製工作手冊,配備一線法律工作者擔任“社區法律會診站副主任”。

四是聯合依法治縣辦制定下發了《關於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的意見》。進一步推進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製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印發了《青海省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考試辦法》。同時,開通“共舞和諧”普法之窗手機微信公眾號。編輯發行《共和雙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動態》10期。

五是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出動執法人員80餘人(次),對轄區內娛樂場所進行集中執法檢查60餘次,發現隱患4餘起,責令整改4餘起;建立邪教人員數據庫,對39名邪教人員進行了解脱和撤控審批;開展各類維權講座、法制報告進校園活動共65場次、檢查網吧256家次,停業整頓3家,堅決查處利用信息網絡傳播各類有害信息的行為;收繳非法出版物650張,非法音像製品220張,盜版光碟450張,警告21家,責令整改8家,不斷淨化文化環境。

(十)農牧區基層民主建設情況。

一是基層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議事制度不斷健全,村民民主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各村對所有羣眾關心、想知道、有顧慮的問題都能做到由羣眾做主。特別是村級財務制度逐漸走上公開化、正規化。各村都設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村裏的財務情況全都上牆公佈,每個季度召開一次財務公開會議,讓村民有了參與權、知情權。重大決策和主要項目安排及集體大數額的資金使用由班子集體討論決定,村級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聽取村民意見後再進行議事表決通過。有力加強了對農村黨員幹部職權行為的監督和制約,從源頭上杜絕腐敗。

二是農牧區黨員幹部在工作中作風粗暴、方法簡單的現象少了,深入羣眾做思想工作的多了,形成了幹部依法行政、羣眾依法維權的良好局面。比如在救災、救濟款物發放、“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種糧直補、草原獎勵補助等都能及時地向羣眾公開。

三是在推行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基礎上,對“兩委”班子全體成員人實行述職述廉制度,使羣眾對政務、村務、黨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不斷提升。

四是嚴格落實村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近年來,我們針對全縣部分村財務混亂、羣眾上訪不斷的現象,對全縣所有村級幹部實行了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並將審計結果公佈於眾,還部分村幹部一個清白,還羣眾一個明白。

(十一)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獲得感情況。

一是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網絡、微短信平台、户外廣告、LED顯示屏、書籍、宣傳冊等載體,不斷深化對鄉村文明的的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導各族幹部羣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堅定自覺地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進、不懈奮鬥,形成推進共和改革發展的巨大合力。

二是穩步推進“五星級文明户”創建工作。以召開動員會、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督促檢查、舉辦骨幹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從城鎮社區和農牧區鄉(鎮)、村兩個層面,穩步推進了鄉風文明工作的開展,得到了羣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三是繼續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結合我縣民族文化特點和優勢,在春節、端午節、建黨節等各節日期間,組織開展了社火、燈會、射箭賽、籃球賽、恰卜恰地區夏季週末廣場“百姓大舞台”為主題的文藝演出等各類羣眾性文體活動,得到廣大農牧民羣眾的積極參與和熱烈歡迎。

四是青海湖流域綜合治理、龍羊峽良好湖泊生態保護、塔拉灘荒漠化治理等重點工程有序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紮實推進,生態保護補獎資金惠及了廣大牧民羣眾,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狠抓城鎮和農牧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近七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276户農牧民徹底告別無電歷史。

二、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農村環境衞生整治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縣農牧區環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一直以來結合“千村建設、百村示範”工程、“黨政軍企共建示範村活動”及“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進行實施,實施範圍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全面開展環境整治及村容村貌治理缺乏專項資金支持。

二是在去年的環保督查過程中,我縣自查發現縣域鄉鎮建成的垃圾填埋場存在處理不規範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運營資金不足、管理人員缺乏,且工作人員未經相關技能及知識培訓,不具備上崗的基本能力。且配套的裝載機等機械設備缺乏或老舊、破損,對鄉鎮生活垃圾的規劃化處理存在制約。

三是我縣為農牧結合的縣,大部門牧業村莊人口眾多、居住分散、數量龐大、成分複雜的農村垃圾是一個很大的農村環境的污染源。加之城鄉居民對環保觀念淡薄,使得有法也難依、有法也不依。

(二)繁榮農村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我縣作為深度貧困縣,脱貧攻堅任務繁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帶來的是文化發展投入嚴重不足,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文化事業薄弱,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覆蓋面還十分狹窄,一些村社甚至沒有一塊空地作為基礎設施供村民開展集體文化活動,管理人員培訓不足,文化服務能力低下。這種狀況在邊遠農牧區更為明顯,難以形成文化氛圍。在條件較好的鄉村建有諸如農家書屋、村民活動室等基礎設施,但多數羣眾的文化生活仍然沿襲傳統,以唱歌跳舞看電視為主,加之留守老人、婦女、小孩文化參與意識和文化建設意識薄弱,文化生活十分單調貧乏。

(三)破除歪風陋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現象普遍。目前,我縣在婚喪喜事方面普遍存在着講究排場、盲目攀比現象。

二是婚事“彩禮”負擔沉重。青年男女訂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裝修的新房外,普遍都要給女方一筆彩禮,少則三五萬,多則十幾萬,彩禮大、房子闊、車子好、酒席多就覺得有面子,錯位的婚戀觀,助長了婚嫁論財的風氣,極易誤導農村青年形成“重利輕義”、一切向錢看的錯誤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是“人情宴”名目繁多。隨着經濟的發展,羣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而來名目繁多的“滿月酒”、生日宴、祝壽宴、升學宴、喬遷宴等等“人情宴”,讓羣眾應接不暇、疲於應付。

四是“賭博風”屢禁不止。據調查,春節期間賭博更甚,成了羣眾之間互相交流的普遍方式,牌桌上的“票子”成了有沒有掙到錢的最直觀“證據”,“賭博風”增大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五是封建迷信蔓延滋長。受封建思想的束縛,人們習慣於遇紅白大事就要“看日子”、“算一卦”,加上羣眾科學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等多重因素,使得封建迷信活動在農村有所抬頭,使羣眾難以樹立文明健康的現代生活觀念,阻礙了羣眾向上向善文明生活方式的養成。

(四)核心價值觀融入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羣眾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度有待提高。部分羣眾由於受不良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影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認同感。認為在缺乏誠信的社會裏,誰講誠信、守規矩就意味着吃虧,解決吃穿住行、就學就醫就業等問題,只有金錢權力是硬實力。錯誤認識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一定的挑戰和困難。

二是個別領域對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重視不夠。個別黨組織對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學習探索實踐不足,工作開展創新不夠、點子不多,活動不豐富,教育不到位,與工作要求還有差距。

三是基層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有待進一步豐富。由於我縣財力所限,部分鄉村的公共文化設施設備陳舊,管理服務配套不全,文化活動不夠豐富,文化的引領滲透力量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五)培育優良家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奢靡之風在部分家庭中開始慢慢抬頭,存在盲目跟風及相互攀比現象,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現象嚴重。

二是受傳統觀念和民族習俗的影響,許多家庭習慣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處事方式,不講科學信迷信。

三是對父母長輩的贍養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上,普遍認為能夠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就已足夠,家長做不到言傳身教,也不注重科學教子,重養輕教,重智輕德。

(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有偏差,家庭不和不全或婚姻變故導致孩子心理傷害、教育失控;家長自身品德不高,不務正業,給孩子造成惡劣影響;部分家庭過分溺愛孩子或對孩子期望過高,造成孩子逆反、壓抑、焦慮的病態心理;父母外出的空巢家庭導致子女家教缺失。

二是學校還存在着“重智輕德”的風氣,認為思想政治課是輔課,課時安排少,思想政治課也常被擠佔挪用;

三是社會上各種良莠不齊的觀念衝擊着未成年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傾向,一些影視作品、報刊、書籍中消極、色情、暴力內容充斥,酒吧、KTV、遊戲廳、網吧等滋生的不良風氣侵蝕着未成年人的心靈。

(七)幫扶送温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注重形式,在送温暖活動中,個別單位專門為領導安排善於講好話,善於表達感激之情的困難羣眾,有意避開愛提意見和愛發牢騷的羣眾,造成領導每次送温暖都是幾個“熟面孔”。而把平常不善於叫苦的困難羣眾冷落在一邊,致使“生面孔”越來越生,實際困難始終得不到解決。

二是有些平時對困難羣眾過問不多,只憑一兩次節日送温暖表示關心,其效果不佳。三是在走訪慰問時,往往是對一些生活困難的羣眾進行走訪,帶去一些生活物資表示慰問,而對於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兒童以及個別老上訪户或者對社會懷有仇恨心理的'羣體忽視了精神方面的慰問,導致社會不和諧、不穩定因素的增加。

三、鄉風文明建設對策和建議

(一)農村環境衞生整治方面。

一是增強幹部羣眾環境衞生意識。一方面以鄉鎮為單位的方式對鄉鎮幹部隊伍進行培訓,印發培訓資料、上輔導課,同時加強對鄉鎮、村社幹部的業務培訓,建立一支懂業務、能辦事、會辦事的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隊伍。另一方面,利用展板、宣傳標語等形式強化宣傳,着力培養農牧民良好的衞生習慣,自覺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定期組織村民參加環境衞生集中整治活動,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環境。

二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力度,加大財政投入,開展“一村一品”“一村一風貌”建設活動,徹底改善村容村貌。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的運作機制,實行垃圾分類,採取户分類、村收集、鄉村運轉、縣處理模式為主,確保垃圾處理無害化。三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建議將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納入年度幹部目標責任考核,並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保障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制定村規民約及相應的整治和維護的方法和措施,並積極落實。

(二)繁榮農村文化方面。

一是加大農牧區文化事業投入,完善文化設施,設立專項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牧區的範圍,不斷提高用於農牧區文化的經費比例,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部門業務經費、活動經費不足的問題。

二是通過民辦公助、政策扶持,鼓勵農牧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

面向農牧區、面向農牧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牧民羣眾成為農村牧區文化建設的主體。

三是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提高文化隊伍素質,積極挖掘農牧民的潛力,注意發現和培育那些熱心開展文化活動和熱衷於文化技藝學習與實踐的農牧民,為他們提供培訓提高的機會,保護、提高他們的熱情和興趣。

四是充分發揮文化的旅遊功能,不斷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把文化旅遊做大做強,重點發展民族歌舞、曲藝藝術,深入挖掘研究傳統文化,傳承、弘揚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整合提升富有特色的地方傳統文化,使之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三)破除歪風陋習方面。

一是建設良好鄉風文明,應該從緊盯國家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做起,建議縣委組織部、縣紀委聯合制定下發國家幹部中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文件,依法依紀狠剎“大操大辦”、“打牌賭博”、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

二是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以“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的隨禮標準、酒席規模、服飾首飾等進行合理界定,激活傳統道德力量和村民自治意識,讓每個人都成為文明鄉風建設的受益者。

三是建立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發揮好“一約四會”作用,引導羣眾發揮自治組織引導作用,不斷提升羣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水平,真正把規矩立起來,讓風氣正起來。

(四)核心價值觀融入方面。

一是採取喜聞樂見的形式,把“普通話”轉化為“地方話”,將“大主題”轉化為“小故事”、把“大道理”寓於農民羣眾日常生活的經驗和感悟之中,將理論嘮成家常話,以通俗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告知。

二是把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活生生的具體形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擇善而從,發揮引領效應。

三是培育健康向上的農牧區文化,不斷創新工作的思路和手段。注重保護文化能人和民間藝人,鼓勵打造更多精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文化公益事業,在滿足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搭建傳播先進文化舞台。

(五)培育優良家風方面。

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各級各類學校應當承擔起這個重任。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更應該發揮起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學校成立“家長學校”則不失為一個很好途徑,通過對家長的指導,幫助家長理解一個家庭具有良好家風、家教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要影響,最終達到以良好的家風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和社風的目的。

二是政府要竭力拓寬就業渠道,讓多數人能就近就業,自主創業,爭取每個家庭的家長能在孩子身邊言傳身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教起。

三是社會主流媒體應發揮積極的作用,注重輿論引導。多策劃一些傳播正能量的節目,多做一些正面事蹟的報道,佔領輿論的高地,積極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六)開展宣傳思想教育方面。

一是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改進單一的灌輸式宣講的方式,應努力將宣講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劇等形式,寓教育於娛樂之中,編印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且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宣傳品,如掛曆、口袋書、摺頁,還可將需要宣傳的內容製作成音像製品,藏漢雙語解説,滿足不同民族羣眾的需求。

三是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將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羣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羣眾文化。同時,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羣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遊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羣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四是提高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幹部的整體素質,要通過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培訓,提高幹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尤其要通過學習教育,使基層幹部隊伍能真正熱愛基層、紮根基層,把基層當作施展才華、展示能力的舞台。

(七)開展送温暖方面。

一是豐富“送”的內容。困難羣體對於送温暖的需求千差萬別,一些人需要米麪油,一些人更需要精神安撫和慰問。送温暖送錢送物固然很好,可以解決部分困難家庭的眼前困難,但也不能侷限於此,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妨改變思路豐富“送”的內容,向困難羣體送知識、送信息、送技術、送崗位、送培訓、送項目,變扶貧為“扶智”、變“輸血”為“造血”,從根本上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和早日脱貧。

二是改進“送”的方式。送温暖不能年前熱熱鬧鬧,年後冷冷清清,平日無聲無息,更不能僅有寶貴的“年終關懷”。

三是講究“送”的策略。貧困家庭人與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造成貧困原因也不盡相同,脱貧的路子也不一致。扶貧幫困需要政府和黨員領導幹部對他們的貧困情況瞭如指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合實際的幫扶規劃和措施,提供適合他們自身的個性化服務。

(八)精神文明創建方面。

一是把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繼續堅持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羣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

二是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機制,保障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建立“政府資助一點、部門幫助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羣眾自籌一點”相結合的投入機制,並應充分強調政府在其中的主導作用。

三是緊密結合農村牧區經濟發展的實際,結合增收富民的實際,設計載體,開展活動,多用農牧民羣眾熟悉的語言、身邊的事情、喜聞樂見的形式、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辦法,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感召力、滲透力、吸引力,要圍繞羣眾急、盼、難的事情,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使羣眾得實惠。

四是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加強農牧民的科學技術、市場經濟、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農牧民羣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五是加強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隊伍建設,使基層精神文明建設有人幹事,有能力幹事;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運用典型推動工作,具有説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要善於發現、總結、培育、推廣、宣傳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在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

(九)村規民約制定及落實方面。

一是把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鄉鎮黨委牽頭抓總,村(社區)支部牽頭的方式,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按照“三議一表決”的程序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並通過向羣眾宣傳有關移風易俗的方針政策,引導羣眾弘揚文明節儉新風,破除陳規陋習,反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營造純樸文明的社會風氣。同時,對村規民約生效後要上牆公告,確保廣大村民的知情權。

二是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標杆”作用,對“兩委”班子成員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黨和國家工作人員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要求,堅決制止鋪張浪費的奢靡之風。同時要求廣大農村黨員充分發揮示範作用,帶頭公開承諾、帶頭倡導文明新風,帶頭監督制止歪風邪氣,並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把需要黨員在鄉風文明建設中承擔的工作任務設成不同的崗位,通過良好的黨風、政風帶動民風的明顯好轉。

三是將正確激發羣眾的內在動力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村(社區)黨支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積極開展羣眾思想教育,把“愛國主義、社會公德、家庭道德、傳統美德”作為主要內容,提高羣眾鑑別是非、美醜、榮恥的能力。同時結合開展“五星級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共和人”等文明創建評比活動,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的文明新風,不斷提升農村文明程度,建設和諧美好的精神家園。

(十)加強基層黨建方面。

一是進一步強化班子隊伍建設,加大對農牧區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的培訓力度,繼續深化“三會一課”等制度,借“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通過加強對班子成員隊伍的培養教育加強班子成員的各方面水平能力,發揮黨組織帶頭人作用,加強班子成員間的團結協作,共同深化基層黨組織班子隊伍建設,提升農牧區基層黨組織班子隊伍水平,更好發揮支部班子作用,加強農牧區基層黨建工作。

二是必須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抓黨員素質,支部班子切實發揮起帶頭引領作用,通過主題支部黨日活動、黨員活動日等多種活動、制度,引領廣大黨員自覺亮身份,參加農牧區各項活動,把黨員隊伍抓起來,通過黨員的個人行動,作用發揮,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強基礎,發揮廣大黨員作用,帶動農牧區基層黨建。

三是堅持結合農牧區生產生活實際,將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與農牧區生產生活結合起來,形成以黨建帶農牧區生產發展的思路、方式方法。切實發揮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頭人作用,調動廣大黨員積極發揮作用,致力於農牧區建設、發展,通過支部班子成員、黨員形成合力,吸收優秀存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高素質人才隊伍,發揮他們的帶頭引領示範作用,將黨建工作帶到田間地頭,帶入農牧區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切實發揮黨組織作用,以黨建帶農牧業產業發展。

鄉鎮文化振興彙報材料 篇3

一直以來,x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將鄉村振興工作作為全鎮頭等大事來抓,突出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規範開展黨組織活動,強化組織和黨員意識,發揮黨員作用,促進鄉村振興。下面,結合我鎮實際,現將鄉村振興工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1、基層黨建統籌全局。

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的火車頭作用,通過科級幹部包村蹲點、提升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等舉措,進一步規範開展黨組織活動,強化組織和黨員意識,發揮黨員作用,在美麗鄉村、城鄉環衞一體化、脱貧攻堅等工作中突出黨組織模範帶頭作用。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總體規劃,突出抓好特色經濟作物種植,依託佔地800餘畝、建有305個蔬菜大棚的的現代農業園區重點發展蔬菜種植,拉長產業鏈,積極發展蔬菜醃製及初加工。通過建立光伏電站、盤活集體資產等形式,全鎮3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進一步夯實了基層黨組織基礎。

2、企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x鎮作為農業大鎮,主要以種植朝天椒、中藥材、小麥、玉米為主,朝天椒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被譽為“x省朝天椒第一鎮”,主要特產為花生米及綠豆丸子,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在工業方面,截止20xx年上半年我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2家,工業主要有云龍木雕有限公司、威肯叉車、佰世達木業有限公司及朝源服飾。其中雲龍木雕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木藝品加工,產品遠銷日本及韓國。朝源服裝有限公司為20xx年我鎮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8億元,年產9000萬件服裝。主要從事優衣庫、迪卡儂等世界名牌服裝研發設計和生產加工。公司全部達產後實現產值12億元,税收2250萬元。

3、美麗鄉村常抓不懈。

一是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強化組織領導,定期研究、調度、協調、總結美麗鄉村工作,落實“日督導、周小結、月觀摩、季總評”的長效機制。通過督導工作責任體系,全鎮科級幹部、管區幹部、村幹部層層簽訂責任書,增強鎮村幹部責任意識。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全員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持續增強村民環衞意識,逐步培養村民良好衞生習慣,為廣大村民創造一個優美的居住環境。目前,我鎮2個示範村、17個重點村、17個推進村正按照要求推進村莊淨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同時,x鎮集貿市場秩序得到了有序治理,20xx年成立了鎮執法中隊,對店外經營、亂擺亂放、佔道經營等進行綜合治理,改變了過去髒亂差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