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培養青年作家及整體工作情況彙報

遼寧文學院創建於1984年,由遼寧省作家協會主管,為公益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校址位於瀋陽北陵公園東側鴨綠江街,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院內建有三棟樓,總建築面積為6600平米。現有在編職工18人,另臨時聘用15人,總計33人。在編職工中,包括專業作家在內的技術崗位8人,行政管理崗位7人,工勤崗位3人。領導職位有院長1人,副院長2人。下設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附設電大教學部、中小學生作文輔導中心。主辦內部刊物《文學院刊》和遼寧文學院青年作家網。

文學院培養青年作家及整體工作情況彙報

建院20多年來,我院始終堅持面向作家、面向時代的辦學宗旨,集遼瀋文學英才而教育之,“既滋蘭九畹,又樹惠百畝”,迄今已成功舉辦6屆青年作家班、2屆高級作家班、8屆會員培訓班、4屆文學創作職稱班、6屆新鋭作家班,培養千餘名學子。其中優秀人才輩出,許多已成為省內外知名的小説家、散文家、詩人、報告文學家、兒童文學家、影視劇作家、文學編輯、新聞記者。並有多人次榮膺全國魯迅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全國戲劇文華獎、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以及馮牧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冰心文學獎等國家級重要獎項。我院也因此獲得了很高聲譽和特殊影響,被譽為遼瀋地區的“作家搖籃,文壇黃埔”,廣大文學青年的“三味書屋”與“百草園”。

我院培養人才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上下同心,多方支持,合力推進。近年來,我院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就是落實省委立項的新世紀遼寧文學新鋭工程,每年一屆,舉辦全省新鋭作家班。從XX年開始,到現在已成功舉辦了6屆,總計有近300名青年作者參加培訓。對舉辦這樣的新鋭作家班,從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到省作協都給予了大力關懷和支持,文學院領導班子及全體職工也付出了巨大的愛心與努力。從課程設置、教師聘請、吃飯住宿到組織他們進行社會考察活動,我們都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工作創新、注重實效、精心服務。因此參加培訓的作者從思想素質到創作水準都提高很快,許多人不僅省內外獲獎,加入了省作協和全國作協,而且進入了我省簽約作家的行列,並在目前已成為主力。

我院培養人才的第二個重要特點是面向基層,這也同時涉及到非會員作家培養問題。從先後6屆新鋭作家班走出的近300名學員中,80%都來自個市縣基層,並且在培訓前並非省市作協會員。可以説,我院對非會員作家的培養,主要側重於對基層作者的關注。特別是今年7月份,我院結合定點扶貧,專門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舉辦了一期基層作者特別培訓班,不僅取得了實效,而且引起了很好的反響。遼寧日報以《二十四位農民進城學寫作》為題,為這期培訓班編髮了長篇特寫。

我院培養人才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形成了優秀人才接續培養、持續提高的機制。除人才培訓外,我院還承擔對全省簽約作家、特邀評論家的聘任與管理職責。這種集文學培訓、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於一體的趨於綜合的辦學模式,在全國作協系統主辦的文學院中並不多見。我省簽約作家聘任制從1997年正式啟動,由省作協組織聘任,文學院負責具體管理。至今已聘任七屆。目前的第七屆正式簽約19人,見習簽約10人,總計29人。此外,我們借鑑簽約作家管理經驗,在全國率先實行了特邀評論家聘任制,目前特邀評論家共有20人。這兩個體制創新的羣體均由文學院負責管理,不僅形成了創作與研究優勢互補、深入對話的、共同提高的良好機制,同時也為青年作家的培養培訓提供了接續性的發展平台,成績優秀的作家學員通過推薦選拔,可以優先聘任為簽約作家和特邀評論家,這就使文學院的人才培訓工作有了更大的凝聚力和可持續、可延續的空間。實踐證明,這是我們在青年作家培養方面比較成功的經驗之一。

文學院培養人才的方式和特點是與普通大學不同的,而且卓有成效。為什麼從普通大學出來的很少是作家,而從文學院出來的很少不是作家? 這就像許多傑出人士往往出身寒門一樣,所謂“自古聖賢多貧賤,從來紈絝少偉男”。 中宣部領導在視察魯迅文學院時曾明確指出,文學院培養人才的特點就是“小而特、小而專、小而高”。對此我的理解是,小而特,就是學員特殊,體制特殊;小而專,就是課程專業、師資專業;小而高,就是目標宏大,志存高遠。正如中宣部領導所説的,魯迅文學院和全國其他重點文學院的目標不是別的,就是“培養一流作家乃至文學大師”。當然,我們遼寧文學院還不敢説培養文學大師,但培養一流作家和文學人才則是完全應該也切實可以踐行的宗旨。

其實,文學院這種體制的特殊性和人才培養模式,還可以更深入地探討。比如一,這種體制的歷史形成和思想資源是社會主義的,因而在管理和辦學上始終體現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導向性;二、文學院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迅速發展,是思想解放和創新精神的折射,並且思想解放和藝術創新也是各級文學院培養人才的基本宗旨;三、人文精神的薪火相傳,如魯迅文學院、巴金文學院等的命名,本身就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傳承感和文化使命感;四、在辦學形式上,文學院的體制可以追溯到中國傳統的書院,如進修與創作同時進行,師生關係既有親授性也更重影響性等等;五、以人為本,不僅文學人才的在校學習備受關注,而且實行可持續培養,從作品發表、評獎和組織活動,使之不斷得到扶植和提高。這和一般普通大學的方式有較大區別,因而文學院會更多地給學員以家園感和歸屬感。

以上是我們在青年作家培養方面的幾點做法與工作整體情況和體會。今年是我們遼寧文學院將舉辦25週年校慶活動,我們熱切希望魯迅文學院和各兄弟省市文學院的領導屆時光臨;同時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得到魯迅文學院的支持、指導與協作。

具體協作方式,我們的初步設想,一是希望魯迅文學院能協助我們舉辦好高級研討班,如聘請著名作家、學者講學,聯合發證等;二是希望魯院能在我院設立培訓基地,並掛牌,進行經常性的指導。三是希望魯院能成立協作部,對各省文學院培訓進行協調,比如可以選拔優秀青年作家跨省培訓,以互派學員進行訪學、資助條件均等的方式,對青年作家進行易地培養,形成青年作家培養的全國聯動的格局。當然,以上建議都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