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精選5篇)

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 篇1

枝江市西南部正好位於天陽坪斷裂的延伸方向。天陽坪斷裂向東推測與公安——監利斷裂相連。因此,天陽坪斷裂的延伸段可能從枝江與宜都、鬆滋交界的白洋鎮、顧家店鎮、百里洲鎮的南部穿過,不排除斷層錯斷地表導致的地質災害發生。在安福寺、白洋、顧家店等丘陵地帶,還經常發生因暴雨造成的小型滑坡和泥石流。在城區還可能發生道路塌陷、下水道淤塞等地質災害。因此,我市雖處於丘陵—平原地帶,防震減災工作依然很重要。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宜昌市地震局的業務指導下,我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防震減災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樹立防大震抗大災的思想意識,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強化防震減災工作實效,創新務實,努力提升我市的防震減災綜合防禦能力,實現了規劃中期目標。

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精選5篇)

規劃完成情況

一、修訂完善各級地震應急預案,夯實防震減災工作的社會基礎。認真落實全國地震應急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地震應急演練和地震應急培訓,進一步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在修訂完善《枝江市地震應急預案》的基礎上,編寫和印發了《村級地震應急預案》(樣本)、《學校地震預案》(樣本)、《枝江市中國小校地震應急演練方案》(樣本)等資料,指導鄉鎮和學校開展地震應急工作。在發展規劃中,我市將防震減災工作列入保民生的重點之一,制定了具體目標和措施。

二、紮實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公眾防震減

災意識。不斷創新宣傳方法,充分利用電視台、政府門户網站、示範學校、示範村和服務站等擴大宣傳範圍,面向全社會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力爭使防震減災宣傳教育的受益面進一步擴大,努力提高社會公眾自覺參與防震減災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結合枝江市科技活動周開展宣傳活動。在每年5月份開展的科技活動週期間,我局都要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湖北省防震減災條例》科普宣傳活動。活動現場通過發放地震知識光盤和農村抗震民居宣傳材料、宣傳單的形式向羣眾宣傳了防災減災知識。今年科技活動週期間,現場展示《家庭防震減災法常識》等科普圖片50餘幅,發放宣傳材料20xx0餘份,光盤600多張。通過活動,使廣大羣眾對防震減災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形成了全社會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合力,提高了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和地震應急能力。二是聯合相關單位進行宣傳。每年5月12日,我局聯合科技、教育、科協等組織在市政府廣場舉行“防災減災日”紀念日和防震減災知識現場諮詢活動。今年共有1800名師生參加。活動以宣傳修訂後的《防震減災法》、《湖北省防震減災條例》為主,切實增強羣眾的防震減災法律意識,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參與,現場氣氛熱烈。三是深入防震減災宣傳示範學校,開展防震減災宣傳。加大防震減災宣傳範圍,擴大示範學校的輻射範圍,在青少年中持續、有效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全市共有枝江一中、枝江二中、團結路國小等40多所學校集中開展了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參加人數達五萬人。通過些地震應急演練活動,普及了地震應急知識,提高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防震減災意識。今年5月10日,我局在實驗中學舉辦大型防震減災圖片展活動。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湖北省防震減災條例》讀本3000餘份。四是通過廣播電台進行宣傳。通過“政風行風熱線”,局長朱作旺親自在市廣播電台宣傳地震知識,通過專家熱線與聽眾直接對話,接受聽眾的諮詢,並當場解答,在社會上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五是利用大型科普下鄉活動進行宣傳。在市政協每年組織的大型“三送”下鄉活動中,大力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增強羣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羣眾防災減災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開展校舍校舍地址地震排查,確保學校師生安全。根據市政府校舍安全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安排,由教育部門牽頭,我局會同水利、土地等部門對全市56所學校場址安全情況進行了排查,分別提出了書面整改意見,並督辦落實。

四、加強村級三合一網站建設。我局強化對各鎮處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4次召開防震減災助理員、羣測羣防聯絡員會議,大力提高防震減災助理員、羣測羣防聯絡員的防震知識業務素質,全力推進村級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即“三合一”建設,使地震羣測羣防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

五、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我市組建了一支以消防部隊官兵為主體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我局和消防大隊保持密切聯繫,關注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的訓練工作情況,指導他們制定培訓計劃,完善裝備保障,加強演練和訓練,提高地震災害緊急求援能力。

六、建設防震減災宣傳示範村,實現地震應急視頻進村入户。我局將安福寺楊家店村、顧家店巖子河村創建成防震減災宣傳示範村。為了方便農民羣眾從政府網站了解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有關知識,我局投入經費2萬元,免費為示範村配置電腦、地震應急視頻、書櫃、桌椅等設備;同時給發放各種宣傳資料,免費提供給農民羣眾學習,實現更實效的宣傳引導。

七、按時按質完成地震應急數據收集報送工作。主動與土地、交通、水利、氣象城建等部門溝通協調,每年按照上級要求,及時準確圓滿完成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收集報送工作。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地震應急預案》沒有經過實戰檢驗,操作性差,應急救援的體制和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地震發生後的快速應急救援能力嚴重不足,搶險救助隊伍和必要的技術裝備目前還不適應應急工作需要。應急通訊、交通工具、應急避難場所設置等落實不夠到位。

二是行政許可工作有待進一步改進。建設項目抗震設防沒有把關;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由於配套政策、資金等困難,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

中後期的工作重點

一、全力做好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1、加大投入,完善網絡服務管理。進一步完成枝江地震網絡服務體系建設,及時更新服務內容,定期聘請專家在網上開展地震知識講座,加強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擬定在安福寺中學、白洋中學、顧家店中學、百里洲中學和市實驗中學設立測報點,24小時不間斷測報。

2、加強羣測羣防體系建設,提高監測能力。制定出適合枝江實際的羣測羣防工作措施,落實好羣測羣防工作經費,定期對羣防聯絡員進行培訓,穩定羣測羣防工作隊伍。進一步健全完善市、鎮(處)、村三級羣測羣防網絡體系,穩定羣測羣防工作隊伍。因地制宜地開展地下水、動植物、氣象等地震宏觀異常觀察,並形成宏觀觀測網絡。充分發揮羣測羣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震災綜合防禦能力。

1、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試點工程。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深入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試點工作,逐步提高農村民居抗震能力。

2、完善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督管理制度。聯合教育、衞生、建設、旅遊、文體等部門開展對學校、醫院、體育設施、旅遊設施、公共場館、大型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抗震性能普查鑑定,落實抗震加固措施。

三、大力提升地震應急救援能力。

1、加強地震應急預案管理。指導各部門抓好做好各類地震預急預案的制定、修訂工作,繼續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地震應急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市、鎮(處)政府、防震減災成員單位及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地震應急預案》,建立《預案》備案制度。定期開展地震應急工作檢查,適時組織地震應急演習,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增強可操作性和權威性。

2、強化市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裝備保障,加強演練和訓練,提高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

3、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將市各完全中學大操場確立為應急避難場所,加大投入,配備必要的生活設施,完善各種使用功能。

四、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聯合教育、宣傳、新聞等有關部門,在每年5月12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努力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同時加強全市防震減災宣傳示範學校建設和科普基地建設,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建議

加大資金投入。為了切實保障防震減災事業公益性的基礎地位,建議市政府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市鎮(處)兩級政府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將防震減災事業的資金需求納入財政預算,按一般預算收入萬分之三至五的比例,逐年增加地震經費,用於防震減災事業的發展。

加強人員配備。要給地震局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保障防震減災工作專業化、規範化。要建立抗震設防專家庫、地震監測預報專家庫、地震應急專家庫,及時有效地為政府應急決策提供科學諮詢。

加速設施配套。建立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數字化地震監測台網,使地震前兆監測、分析預報和通信系統,有較大改善,提高我市地震監測能力。還要根據需要,儲備必要的地震應急、地震現場工作儀器設備和救援物資。

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 篇2

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完善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進一步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綜合能力,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一、強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不斷提高

1.精心組織重大時段宣傳教育活動。

年初,制定了《高密市20xx年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方案》和《宣傳工作計劃》,對今年的宣傳活動進行了認真安排,積極組織落實。

20xx年,我市以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兩週年紀念日、防災減災日、“5.12”、“7.28”地震紀念日,新修訂的《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一週年紀念日等時段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通過設諮詢點、懸掛橫幅標語、發放宣傳材料、展出宣傳看板等形式進行了大張旗鼓的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電視台、電台、報紙進行專門宣傳報道。高密電視台《鳳城民生》欄目連續5天播放宣傳活動情況,活動期間共製作展板60塊,發放宣傳材料15000餘份,地震知識小冊子7000餘冊,使社會公眾瞭解和掌握了一定的防震減災知識,對推動我市防震減災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2、加強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管理

進一步完善了地震科普示範基地建設,修訂了示範基地管理制度,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定期對外開放,邀請市領導、企業、社區、學校負責人進行參觀,為今後更好地進行地震科普宣傳打下了基礎。

3、地震科普示範學校建設不斷加強

今年,與科協、教育局聯合組建了第五批地震科普示範學校,科普示範學校達到8個。我們在學校中廣泛開展了地震知識教育,贈送地震知識光盤和宣傳材料、掛圖等,幫助學校制定了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教育計劃。4月份在康成中學、古城中學、開發區中學、康成國小組織了地震應急疏散、自救互救演練,極大提高了師生的防震減災意識。與科協、教育局聯合行文對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先進學校進行了表彰。

4、積極開展地震科普講座、科普下鄉活動

制定了《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五進”活動方案》,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先後在夏莊鎮、闞家鎮利用農村大集人員集中的時機開展宣傳活動,重點宣傳農村民居抗震知識和應急避險自救互救常識,深受農民歡迎。努力推進防震減災知識在學校的普及工作,多次組織人員為學校師生進行培訓、講座。5月9日在醴泉街辦時代廣場舉辦了社區地震應急圖片展,在社區居民中宣傳普及地震應急避險、自救互救知識。與科協聯合編寫印製了科普宣傳手冊10000份向市民發放,向老年體育協會贈送了一批印有防震減災宣傳內容的體恤衫,擴大了宣傳力度。

5、積極組織編制與發放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資料

今年編制了《地震知識》、《農村民居建築防震抗震知識》等知識小冊子,翻印了《地震防震青少年須知》、《皮皮歷震記》、《應對地震有備無患》、《地震揭祕》等光盤,利用各種宣傳時機向學生、市民發放,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提高了羣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6、認真做好信息工作

積極向上級業務部門報告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各方面的工作信息,向市委、市政府報告當前震情形勢、震情信息及防震減災工作存在的問題。

二、加強震害防禦工作,提高防禦地震災害的能力

1、組織防震減災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認真制定了《高密市地震局20xx年工作計劃》並積極組織實施,認真分析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發展的瓶頸問題,立足長遠,高起點謀劃,科學編制了我市防震減災“”規劃。

2、抗震設防要求、監督管理與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創建

嚴格執行抗震設防管理制度,認真抓好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努力提高各類工程防震能力,按國家、省有關抗震設防要求的規定,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依法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納入基本建設審批流程。今年以來依法為45 個一般工業與民用建設工程項目出具了規範準確的抗震設防要求證明材料,審核率達100%,並按全省統一文書及時上報。確保了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保障,積極推進地震安全示範社區建設,積極組織實施示範社區示範點工作,在夏莊鎮張二官莊村按標準建立了地震安全示範小區。

3、地震小區劃與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

積極推進地震小區化的成果轉化,為城市規劃地震安全服務,加大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管理力度,加強執法檢查,協調有關部門嚴格把關,重大、重要工程已納入工程項目論證的程序,避免了規避地震安評的情況,目前已對7個建設重大工程項目進行了安評。

4、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

今年,我市認真貫徹《山東省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實施方案》,大力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強化農村民居工程的抗震設防管理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推動抗震設防技術進農村工作。認真進行全市農村民居抗震設防基本情況調查。協同建設部門免費培訓施工人員和建築工匠,提供民居設計圖和施工圖紙,發放宣傳材料20xx0餘份。指導和引導廣大農民建設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房屋,同時突出重點,狠抓典型,牢牢抓好柏城鎮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地震應急救援系統工作不斷加強

1、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與修訂

我市認真按照《高密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的部署,要求市防震減災成員單位認真落實預案要求的各項目標、任務。積極推進基層地震預案的編制,指導有關部門、鎮街區、醫院、學校、企業制(修)定地震應急預案。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趨於科學合理,便於實際操作,為震災中能有條不紊的開展抗震救災提供了保障。

2、應急工作隊伍、救援志願者隊伍建設

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成立了地震現場隊伍,制定了工作職責、配備了相應的裝備,成立了以消防武警為依託的地震災害緊急專業救援隊伍和由不同行業、不同類別、不同專業1000餘人的地震志願者隊伍,建立了規範管理機制,制定了應急救援者隊伍章程,明確了志願者隊伍組建的目的、意義、原則、內容和要求。

3、應急指揮場所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利用鳳凰公園、文體公園、南湖植物園現有的設施,建成了具備容納22萬人的震時應急避難疏散場所。完善了防震減災應急救援必備的疏散通道、標誌牌、自來水、衞生間等設施建設,為市民提供一個標準化震時避難場所,以確保震時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需要。對全市可利用的操場、公園、廣場進行摸底調查,納入應急避難場所進行規劃建設。

利用已有的條件建設了具備先進的通訊和信息傳輸系統的地震應急指揮中心,配齊了專業設備及應急通訊設備。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建成了地震應急儲備庫、配備了應急設備。

4、地震應急數據庫及技術裝備系統建設

制定了20xx年地震應急專項預案、《高密市地震應急工作檢查制度》,利用地震應急指揮中心,着力於應急救災數據建設,對地震應急數據庫的內容進行部分的調整和充實。逐步建成功能全面、反映靈敏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為地震應急和抗震救災指揮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5、地震應急演練與檢查

積極組織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地震應急演練,提高了地震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組織了示範學校的地震應急演習,在系統內部組織了兩次模擬地震應急演練。

四、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努力提高地震監測預報工作質量

1、地震台網的建設、維護和運行

加強地震監測基礎硬件建設。虛擬台網建設運轉正常。充分利用全市及周邊地區的地震台站和信息網絡,異地調取各種觀測數據,充分展示了地震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地震監測台管理到位,修訂了《地震台管理制度》、《震情值班制度》,儀器設備及時維護,觀測資料準確、連續、可靠。

2、信息、資料傳輸系統的建設及震情監視

充分利用地震台的先進技術手段,積極地與濰坊市地震局和兄弟縣市區保持密切聯繫方式,互通信息及時掌握震情趨勢。嚴格執行震情值班和震情監視制度,確保了震情值班記錄正規、無漏崗現象的發生。

3、地震活動、地震前兆和異常信息的分析與處理

制定了《地震謠傳應對處理方案》、。按方案要求迅速、準確處置有關的宏觀異常謠傳事件,今年接到6起羣眾的異常情況報告,我們及時組織人員前往調查,走訪周圍羣眾,對異常進行分析,排除了地震異常的可能,詳細向市民做了解釋,消除了可能發生的地震謠傳。

4、短臨監測預報、震情跟蹤、會商制度的建立及運行

我市積極貫徹《高密市短臨地震監測跟蹤工作方案》精神,成立了震情短臨預報跟蹤領導小組,由地震局局長任組長,把任務落實到人,確保方案得到貫徹執行。積極做好震情會商工作,重新修訂了震情會商制度,堅持周、月、季、半年、年度會商制度及出現異常及時會商的制度。按時編寫會商意見向上級業務部門報告。

5、羣測羣防網絡建設及運行

認真貫徹《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地震羣測羣防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三網一員”網絡的建設,每月對全市宏觀測報點進行工作檢查,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有效的數據。根據觀測人員和觀測對象變化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優化宏觀觀測點,同時安排每個觀測人員擔負着宣傳員的任務,安排每個鎮街區文書作為防震減災助理員,並負責地震災情速報工作,及時修訂“三網一員”人員信息。

目前,市屬羣測點2個,鎮街 18 個。不斷落實羣測羣防工作制度,採取多種形式對羣測員進行培訓。覆蓋全市的羣測羣防體系全面形成,充分發揮了他們在異常核實,監測預報防震減災知識宣傳中的積極作用。

6、地震監測設施及監測環境的保護

我市地震枱安裝了先進的地震信息監測預報系統,能準確、及時提供可靠、連續的觀測資料,進一步提高了我市防震減災總體水平,目前,我市財政每年撥給地震台日常維護經費5萬元,指定專人對地震台的觀測條件和環境進行定期維護,確保地震監測台站正常運轉。同時在其他地震監測點設立了保護標誌,對周圍羣眾進行了宣傳,保證監測環境不受干擾。

五、加強法制工作建設

1、認真貫徹落實防震減災法律、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今年來,我們深入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大力推進我市防震減災法制建設工作,依法加強防震減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全面推進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地震應急、地震監測預報、防震減災宣傳工作,不斷促進防震減災法制化,努力做好執法工作,依法推進防震減災各環節工作。

2、執法隊伍建設

我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素質的要求,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通過舉辦培訓班、參加上級組織的法制學習等形式,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目前我局有5位同志取得了行政執法證。 為更好地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成立了防震減災行政執法責任制領導小組,並從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範圍、原則和要求等多方面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以保證行政執法的合法性、公正性、科學性、有效性,及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3、制定防震減災規範性文件

目前,市委已出台了《關於成立高密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地震羣測羣防工作的實施意見》、《高密市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規劃(20xx-20xx)》等文件。

4、年內開展防震減災執法檢查和監督情況

一年來,經常對全市抗震設防要求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是查處重大建設工程落實安評情況,避免了規避地震安評的情況,配合市局嚮應做而未做地震安評違法開工的建設單位下達了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和行政處罰通知書。

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 篇3

我鄉防震減災工作認真按照上級部門要求,結合我鄉山區地勢實際開展相關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最大限度保護好羣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現將一年來防震減災工作報告如下:

一、健全機構、健全機構,強化組織領導。

在防震減災工作中,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真正將此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緊抓實。調整充實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和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安辦、交管辦、民政辦、國土所等部門工作人員和7個村三職幹部為成員,明確相關職責,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防震減災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責制和倒查制。

二、強化宣傳,增強防震意識。

充分利用標語、宣傳欄、手機短信、宣傳單等形式,加強地震科普知識普及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加強地震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1、“安全生產月活動”中加大宣傳力度,發放防震減災相關宣傳資料500餘份。2、在鄉域範圍內懸掛宣傳標語9幅。3、發放防震減災、防汛減災光碟80餘張。

三、精心組織,提高抗震能力。

1、制定鄉以及7個村防震減災應急預案。2、在龍沱國小組織防震減災應急演練1次,取得良好效果。3、對12個地質災害點進行時刻監測,每個點張貼“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安排每個點一名監測人,專人負責24小時監測,一有險情立即上報。4、成立27人防災減災搶險應急分隊,由鄉長任組長,如有險情發生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應急搶險。5、嚴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各工作人員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鄉政府24小時有人值守。

四、下一步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鄉將嚴格按照上級部門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項防震減災制度,健全救援應急體系,加強對羣眾的防震知識宣傳教育,提高羣眾防震意識,減小災害損失。

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 篇4

今年,我鄉一手抓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一手抓防震減災工作,在市防震減災局的指導下,我鄉的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了機構、落實了責任,防震減災工作得到了加強。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立了民勝鄉防地震災害應急預案,成立了以書記為指揮、鄉長、聯鄉工作隊長為副指揮、全鄉幹部職工為成員的領導機構,下設搶險救災組、交通治安組、物資保障組、醫療保障組、通信保障組五個組,各村也成立了相關組織,並在全鄉9個村組建立了防震減災搶險隊員共500名,確保一有災情,拉得出、用得上。

二、加大了宣傳力度,開展了防震演練,增強了防震意識。

通過鄉、村、組三級幹部開會,利用趕場、板報、標語等形式向全鄉廣大百姓宣傳了防震減災知識。並在5.12防災減災日,在鄉政府和中心校開展了防震演練和在20xx年度民兵軍事訓練時進行了地震應急隊伍培訓,各村還適時組織防震演練,通過此類活動,大力提高了全鄉羣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有關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大了防震減災工作信息面,建立健全了羣測羣防體系。

建立了由鄉長、分管領導、防震減災助理員、各村委會主任為防震主監測人的管理人員,各村還建立了村、組幹部、廣大人民羣眾組成的信息網,確保一有異常及時上報,平時也在每月月底向市防震減災局書面彙報情況。

總之,我鄉今年的防震減災工作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也存在部分不足,如我鄉是少數民族鄉、經濟基礎差,農民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磚木,磚混結構少,抗震能力弱,除要求農户成員要具有防震、避震的方法及措施外,目前因鄉財政緊缺,經費不足,許多問題暫無解決方法。

市防震減災工作情況彙報 篇5

根據縣減災委《關門源於進一步做好防災抗災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門減發【20xx】1號)文件精神,我局立即組織人員,對照《地震應急預案》逐條自查,查漏補缺,做好工作落實和督查,現總結如下。

一、防震減災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地震應急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縣委、縣政府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堅持與經濟建設一起抓,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規劃,全縣建設的重大工程項目全部提交政府常務會研究決定,並要求地震部門參加,確保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質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進一步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並根據人員變化及時進行了調整充實。地震應急工作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地震部門的彙報,研究地震應急工作,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由我局牽頭,組織工作人員根據《門源縣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和《門源縣地震應急預案》的要求,結合全縣地震應急工作實際制定了《門源縣地震應急工作程序》和《門源縣自然災害緊急救助應急預案》,對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震後的責任和任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要求各成員單位牢固樹立震情觀念,增強責任意識和應急意識,把落實震情和做好地震應急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切實增強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全縣的地震應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建立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能力,地震應急工作有序推進。一是着力加強應急管理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制定印發了《門源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完善了預案管理體系,建立了預案演練制度,並將地震應急預案納入了全縣總體預案中,得到了高度重視。20xx年全縣新修訂地震預案33個,同時,全縣將應急救援工作作為防災減災指標之一納入全縣各鄉鎮、各部門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及年度各項目標責任完成情況同考核、同驗收。有力的促進了地震應急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地震應急工作機制。二是加強應急值守,規範信息管理工作。目前,全縣已初步建立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值班室為接點,層層相連、上下暢通、快捷高效的值班網絡。認真落實政府系統主要領導幹部在崗情況報備工作。制定下發了有關信息報送和應急值守工作的文件,明確信息報告要素、時限、渠道、責任主體和緊急情況重大事件報告的工作程序,強化了對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詢、研判、跟蹤和彙總,規範了突發公共事件信息接收、採集和報送工作。三是紮實做好重點地區的地震防範工作。認真對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xx年度全省地震趨勢和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中提出的34條具體的措施意見和州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通知》(北政辦﹝20xx)112號)要求和目標責任進行了自查。全縣共排查出風險點、隱患點、危險源115個,其中國土部門排查出地質災害隱患點76處;供電部門排查出變電廠房、輸電線路杆塔等隱患;民政部門存在救援物資品種單一、數量有限;消防部門排查出縣消火栓損壞較多不能較好地為消防供水提供有力保障;供水系統排查出供水管線嚴重老化、蓄水池數量過少;水利部門排查出境內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系統未與縣防汛監測系統聯網,信息傳遞不及時,水庫管理主體混亂,泄水調水困難,需進行統一調度;教育部門排查出學生校舍未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有27棟;城建部門排查出6個方面的危險隱患點等,均已有計劃地推進整改。四是着力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全縣現有各級各類應急救援隊伍194支,1.5萬餘人,應急保障車輛能抽調60多輛。其中縣級15支、335人(專業救援隊伍2支,為消防隊和礦山救護隊,專業救護人員48人);全縣已組建了通訊搶險救災隊、醫療救護隊、衞生防疫隊、供電設施搶修隊、供排水管道搶修隊、救災隊、公路搶修隊等9支應急救災隊伍,並配備了一定的應急救援裝備。五是加強地震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和避難場所建設。縣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的專項救災資金,用於全縣各個領域、行業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民政局儲備救災帳篷480頂,救災麪粉320噸,棉被625牀,特大自然災害救濟金168萬元;縣糧油收儲公司儲備糧食450噸(其中麪粉305噸,大米100噸,青油45噸);石油公司原油儲備量保證在150噸;衞生部門儲備價值40萬餘元的防護服、消毒用品、急救用品等急救物資及救護車輛17輛;建有縣金源廣場、古城2個Ⅲ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和13個鄉級應急避難場所。六是認真開展應急演練活動。全縣有針對性地開展易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公共衞生等事件的應急演練,為應急工作提供保障。各鄉鎮、各部門在應急預案編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突出各自特點,及時組織開展了應急演練。

(三)認真貫徹法規,嚴格行政執法,抗震設防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確保重大建設工程符合抗震設防要求。每年組織一次地震行政執法集中活動,對於符合地震安全性評價法規要求的建設工程項目,向企業負責人宣傳督促企業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取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二是依法開展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督和管理,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施工審批和竣工驗收的必備內容。在縣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辦事窗口,辦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行政審批、民居抗震諮詢服務、地震信息查詢等事項。截至目前,已對312項開工建設工程項目進行了抗震設防審核備案,對全縣51所中國小進行了校址勘察鑑定。同時,結合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和遊牧民定居工程、危房改造等項目的實施,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示範鄉鎮創建活動。我縣的城關二完小、縣第二寄宿制初級中學、向陽路社區、北山鄉相繼被評為省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示範社區和示範鄉鎮。三是加強對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的指導。我縣利用科技三下鄉、科普宣傳週到鄉鎮宣傳農村房屋抗震設防知識,製作了《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知識讀本》、《農村民居建設圖集》和《建設我們美好家園》等宣傳冊,對農牧區的建築工匠480餘人進行了農村民居抗震施工培訓,現場向農牧民宣傳如何建造即抗震又實用的住宅。

(四)建立羣防網絡,提高監測能力,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全面加強。一是不斷提高監測工作水平,20xx年1-6月份,門源地震台共處理地震事件1523個,刻錄地震數據記錄光盤8張,測震、形變、流體觀測月報各6期,月震情會商6次,測震儀器運行連續率為99.9%,數據處理率達100%。二是作為專業監測手段的補充縣建立了以水井、動物習性為觀測主體的宏觀觀測點12個,並堅持每天有觀測記錄,週報告、有異常立即報告制度。三是密切關注縣境內及周邊地震活動情況,對周邊3級以上、全球6級以上、全國4級以上地震活動信息以《門源快訊》、《地震動態》和手機速報的形式,及時進行三要素公示。20xx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縣轄區內共發生ML1.0級以上地震18次,其中最大地震為2月20日ML2.3級地震,位於甘青交界,無震感。四是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羣測羣防縣、鄉(鎮)、村三級網絡已初步形成。全縣已在12個鄉鎮和部分重點部門設立防震減災助理員14名、災情速報員143名,組建了由縣防震減災指揮長、主管領導、鄉鎮黨政領導和羣測羣防人員組成的門源縣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應急通訊網絡。

(五)廣泛開展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切實增強。讓廣大羣眾掌握地震應急科學知識,牢固樹立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是防震減災宣傳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按照“主動、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一是通過宣傳,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防震減災意識。將防震減災法規、文件及地震有關報刊、資料分送給各級領導,讓縣領導及時瞭解防震減災工作情況,爭取各級領導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二是開展地震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重點對中國小生進行宣傳。自去年以來,共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120餘次,印發《中國小避險應急安全常識》2萬本,配發《中國小生放火用火自救手冊》、《中國小防災減災應急手冊》240套,組織開展應急演練69次,參與師生達4.8萬人次,有效地普及了防災減災科普知識。三是創新了宣傳形式。在縣人民政府網站開通了防震減災宣傳專欄,通過藉助網絡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優勢,以圖片、文字等多種方式,全方位開展了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四是利用科技、文化、衞生、法律“四下鄉”活動舉辦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送地震科普知識下鄉。在城鎮人員集中場所,設置地震科普知識宣傳站,發放地震科普知識小冊子20xx份,《地震應急知識讀本》20xx本,《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節選》5000份,擺放展板20塊,接受羣眾諮詢達5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抓住4·14玉樹地震紀念日、5·12汶川地震紀念日、7·28唐山地震紀念日等特殊時期,開展專題紀念宣傳教育活動,以擺放展板、散發傳單和科普讀物、提供諮詢、在縣電視台播放地震防災救助科普動漫片等方式開展街頭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富有特色的宣傳活動,擴大了防震減災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受到了廣大羣眾的歡迎,社會各界羣眾防震減災法規意識明顯增強,做到處急不慌,防患於未然,增強了羣眾辨別地震謠言的能力,保障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困難

(一)地震應急工作人員編制少、經費缺,影響了工作的開展。縣地震局人員編制和業務經費緊缺,缺乏必要的觀測設備和專業人員,嚴重製約了地震應急工作的開展。

(二)防震減災能力需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行政執法工作還非常薄弱,專業執法人員不足,執法力度有待加強;

(三)全民防震減災的意識依然不夠高。社會公眾麻痺僥倖心理普遍存在,全民防震減災意識仍需進一步加強,全社會對地震的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地震觀測點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縣級財政困難,地震觀測網點建設薄弱,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

三、今後工作打算

(一)加強羣測網點、應急通訊網絡和災情信息速報網絡建設,着力提高地震觀測水平。重點抓好地震“三網一員”隊伍建設,進一步落實各項地震應急措施,努力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實現地震應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運行。

(二)嚴格執行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強化抗震設防工作能力。對縣內建設的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在選址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以確定科學合理的抗震設防參數。開展和加強地震行政執法工作,把地震應急工作檢查作為安全生產檢查的重要內容。加快縣城綜合防震減災建設步伐,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把縣城整體震害防禦和建築物單體評價結合起來,全面提高震害防禦能力,抓好縣城中心區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和建設,力爭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

(三)強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繼續開展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地震科普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活動。加強對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所有學校在每個學期都要有針對性地組織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的目的,有效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做到小震不慌,大震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