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養成教育現場會經驗彙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仁:

學生養成教育現場會經驗彙報

大家上午好!

首先讓我代表園丁國小全體師生對各位領導蒞臨我校檢查指導表示熱烈的歡迎!

園丁國小是一所以藝術、特長教學見長的學校。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進程中,我們大膽實踐,真正用心、用愛、用情引導學生自我養成,讓好習慣伴隨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下面我就學校養成教育的實施情況向各位領導作以簡要彙報。

一、以校園文化為切入——營造氛圍 薰陶習慣養成

我們以學校師生的校園生活為背景,精心創設了園丁人原汁原味的校園文化,讓有形無形的文化自然流淌,做到目之所及都帶有教育性,讓學生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讓牆壁説話

在我校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把教育特色和教學特色融入牆體文化的設計中,每一個樓層、每一面牆壁、每一塊牌板都獨具匠心、富含深意。

前樓以“激勵與喚醒”為主題,設計了“明其理”、“導其行”、“礪其志”、“詮其愛”四個樓層的專題文化,緊扣養成教育主題。如:一樓明其理。設計“園園丁丁告訴你——國小生養成教育”系列牌版,將養成教育的有關內容編成琅琅上口的童謠,讓學生進出可見,熟讀成誦,逐步培養他們養成講文明、懂禮儀、講衞生、講誠信等良好品行與習慣。

後樓以“展示與薰陶”為主題,集中展示了藝術與特長教學的豐碩成果及師生優秀作品。

2、讓標語喚醒

樓梯、走廊……隨處都有養成教育 “温馨提示”,讓學生隨時隨處都能在温馨提示下自覺檢查和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

3、讓榜樣引導

為了激勵學生好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我們每月評選“文明星”“衞生星”“學習星”“健康星”“勞動星”--“五星少年”和“預習能手”“讀記能手”“演講能手”“寫字能手”等7種“學習小能手”,分別在“五星少年展示板”、“學習習慣系列展板”中展出,為其他學生建模打樣。

4、讓口謠強化

生硬的制度約束只能使學生變得逆反,而口謠卻是一種勸導性的軟制度。為此,我們精心設計學習習慣口謠創意板,分別粘貼在各樓層走廊內,對學生各種學習習慣的養成進行引導和強化,讓學生在快樂的誦讀中不斷感知,逐步內化。

5、讓讀本導行

為使我校養成教育開展的更加紮實、科學、有針對性。我們本着服務學生、服務家長的宗旨,開發了系列養成教育讀本。編寫《文明禮儀伴我行》讀本。整理《校園新童謠》讀本、編輯《好習慣伴我成長》指導手冊。開發《輕鬆學寫字》指導用書、設計學生學習習慣系列用本。如:《用我手寫我心》日記本、《好書伴我成長》讀書筆記、《新課內容早知道》預習本《好口才天天練》演講記錄、《寫一手好字》專用紙等。這些讀本不僅提出各種好習慣的具體要求,使學生明確方向;還給出養成好習慣的方法指導,教學生如何操作;既對學生進行了行之有效的指導,也為家長的協助培養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6、讓藝術滋養

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能滋生學生的藝術素養。在近五年的摸索和實踐中,我們園丁國小確定了“德藝雙馨、智能並舉”的培養目標,形成了“整體優化加特色、全面發展加特長”的辦學風格。開設了國畫、兒童畫、水粉、素描、書法、拉丁舞、蠟筆靜物、手風琴、電子琴、葫蘆絲等40餘個活動小組。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着力讓學生從小與藝術結緣,人人有特長相伴。學生們每天與琴棋書畫如影相隨,審美習慣、想象習慣、欣賞習慣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培養。

二、以行為訓練為手段——過程管理 規範習慣養成

根據《雞西市中國小生養成教育實施方案》確立了我校養成教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確立了我校學生養成教育 “早” “小” “實” “恆” 四字訓練方針,在不同年級分層次、有側重地開展不同習慣的培養。

(一)、從低年級抓起 體現一個“早”字

好習慣越早培養越好,我校學生的日記習慣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從學生能用拼音寫話開始訓練,逐漸發展為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到完全能用文字表達,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為了激發學生寫日記的熱情,我們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寫“親子日記”,教師與學生同寫“師生日記”。定期召開“親子日記”、“師生日記”交流會,讓家長與孩子同台讀日記,同台談體會,並從中評出“校園小作家”“關心孩子成長好家長”,對日記習慣中的優秀學生和家長進行表彰。培養了學生從小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

此外,我校從一年級開始分層次對學生進行預習習慣的滲透培養。一至五年,共同的要求是每課預習。不同的要求是一二年級只需要口頭預習。一年級預習以“讀通課文,讀準字音”為底線。二年級預習時可以“嘗試提出問題,提煉好詞佳句。”三年級開始學習記錄預習筆記,規範預習要求。四、五年級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和預習技巧。漸進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在預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同學們的自學習慣也逐步形成。

(二)、從點滴抓起 凸顯一個“小”字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從點滴小事抓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立姿勢、書寫規範到升旗儀式、師生問候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要求,每天通過校內廣播“反光鏡”欄目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總結,及時表揚先進典型,良好習慣在校園內蔚然成風,現在學生見到垃圾能主動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最難能可貴的是整個校園內的牌板和展板中的作品始終保持完好無損。

學習習慣亦是如此,計算習慣看似很小,確有利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為此我校堅持每節數學課前必練五道計算題。計算要求:看清楚、寫工整、算認真、查仔細。對於計算總出狀況的同學採取幫扶措施:首先了解錯誤原因,看是馬虎大意、還是算理不明;對馬虎大意的同學進行分步檢查指導: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計算,四對得數;對算理不明的同學進行算理重温。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思維敏捷度、認真程度大大提高。班級口算測試,全班接龍每人一道題,1分30秒到2分全班就能完成。“小小神算手”競賽50道計算題,最快的1分鐘就能完成。

(三)、從薄弱處抓起 力求一個“實”字

布魯納曾説過:“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生所犯錯誤及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知識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國小生普遍缺乏對錯誤的正確認識和價值利用。基於此,我校嘗試在三——五年級建立“錯題集”,培養學生的糾錯習慣。我們首先讓學生明白建立“錯題集”的作用;其次讓學生會正確使用“錯題集”,如:選擇典型錯題,分析錯題原因,寫出正確答案,探討最優解法等;三是讓學生持之以恆地堅持寫“錯題集”並經常閲讀、交流;四是老師要定期檢查及時總結;最重要的是每次考試後,教師一定與學生共同反饋因正確使用“錯題集”而避免的錯誤,讓學生嚐到糾錯的甜頭,積累更多的解題經驗,從而讓糾錯成為一種自覺習慣。

針對目前家長普遍頭痛的孩子作業拖拉磨蹭的現狀,我們對教師、學生、家長在作業習慣的培養上提出明確的要求。對家長要求:(1)限定孩子做作業的時間。(2)不陪同做作業。(3)督促而不包辦檢查。對學生要求:作業完成要及時,獨立思考不抄襲。書寫規範不塗改,不要拖延和磨蹭。對老師的要求:(1)不留重複、機械作業。(2)嚴格按學生年級特點留作業。(3)採用“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做到日批並做好批改記錄。(4)定期進行“優秀作業”“進步作業”“希望作業”三個等級的作業展,讓每個孩子都看到自己的進步。目前,學生的作業習慣已紮實養成。

(四)、常抓不懈 做到一個“恆”字

行為習慣的養成容易出現反彈,需要持之以恆的訓練和矯正。例如文明習慣的形成就要貫穿學期始終。學校每學期升旗儀式都舉行“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的簽名儀式,向全校學生髮出文明的倡議,使文明習慣的養成在開學初就打好基礎、形成氛圍。然後通過校本教材《校園新童謠》中禮儀篇的“文明歌”等童謠傳唱,讓學生懂得尊敬師長、熱情好客、愛護公物、講誠信、守秩序都是文明的表現,將文明禮貌的內容加以豐富和拓展,做到明理導行。學校還組織各中隊開展“爭做文明園丁人”、“文明守紀我能行”的班隊會、組織文明禮儀知識競賽,號召同學們製作文明禮儀手抄報,在學生中開展文明習慣“三別三帶三無”活動(“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三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誠信帶向社會;“三無”即行為無違紀、校園無紙屑、出言無髒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時修正自己的不良習慣,讓文明真正成為每一個園丁學生的習慣。

衞生習慣的培養也需要常抓不懈。學校成立“小小衞生監督員”每天進行個人衞生檢查;開展“別看我小我能行——家政比賽”,激勵學生學會自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培養保護環境的習慣;組織學生到社區進行環保行動,為健身器美容,清理白色垃圾;“節水日”舉行百米書法繪畫比賽;開展“變廢為寶”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衞生習慣已經養成,現在學校班班窗明几淨,人人愛護環境衞生,校園變得更加潔淨優美。

我們還堅持不懈對學生進行愛心習慣的培養。低年級以“愛自己愛他人愛學校”為主要內容,開展“講愛心故事”、“ 做愛心作業”、“ 繪愛心小報”、“爭當愛心使者”等系列活動,讓他們初步感受愛的温暖,理解愛的涵義。中高年級以“愛祖國愛人民”為主要內容,組織學生到社區進行服務勞動;重陽節到敬老院慰問演出,把愛心帶給孤寡老人;結合重大事件和特殊節日,舉辦“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