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教師研修交流材料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骨幹教師研修交流材料

參加了xx省實驗學校舉行的教師崗位實踐研修班,讓我的一些困惑得到了答案,同時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問題。我感觸最深的幾點是:

一.教師引領的精細化。

就我聽的兩節中年級語文課來講,老師首先從“破題”入手,逐步引領,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文本。比如三年級的《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學生齊讀課題後,教師把“昆蟲”加上了重點號,再讀:“你瞭解了什麼?”再把“裝滿”加上重點號,再讀:“你又瞭解了什麼?”一步步引領,讓孩子產生疑問後再追問:“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麼?”孩子就會提出:“誰有這樣的口袋?為什麼口袋裏裝滿昆蟲?裝滿了什麼昆蟲?結果怎樣?”然後把學生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最後試着根據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提煉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方法上的引領,會讓學生關注的焦點更集中,學習目的更明確,事半功倍。在學生回答時,教師在做簡單的點撥,進一步引領孩子總結主要內容的方法,就是:語言力求簡練,既要説出主要內容,又不能過於簡單。這樣感覺會很輕鬆。

還有批註的引領,我平常有時會把一個大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批註,實踐證明,學生就會感覺漫無目的,無從下口,結果彙報時只有少數優秀的孩子在參與,其他的孩子可能從始至終都是一頭霧水。但是如果我們批註的點縮小化,聚焦化,明朗化,就一個重點段落或者一段重要的話進行研究、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批註,交流,孩子不但會有所得,還會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重點問題解決了,再由此擴散開去,其他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第二,問題切入的巧妙化。

邢xx老師執教的《欲速則不達》一文,在學生總結完主要內容後,教師順勢利島:景公幾次嫌車太慢,最後竟然徒步跑開了,原因是什麼?引領讀第一段。生會回答:丞相晏嬰病重。師:重到什麼程度?然後集體關注“危在旦夕”這個詞,理解詞義。緊接着老師提出:晏嬰的病重為什麼會引起這樣的重視呢?出示晏嬰的資料課件,知道晏嬰是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教師再引領:所以景公太着急了!着急道什麼程度?讀 2—5段:你能不能用一個詞、兩個詞或者三個詞……畫出景公着急態度的變化?至此,教師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正式切入重點研究的問題,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就能更好的體會景公的焦急心情。事實也正是如此,水到渠成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還有《普羅米修斯》,這篇文章在北師大版是五年級的課文,在我們人教版在我們現在真學的四年級下冊,文章內容有所不同,但情節大同小異。教師處理時,切入點是他遭受磨難的一段,問題是:默讀課文,想:文章哪裏讓你感到最震撼?開始就攝人心魄,抓住學生的心,然後進行引讀,體會。再引入:他為什麼這樣做?引入重點研究的問題。這樣巧妙又恰到好處的切入使課堂顯得非常飽滿,而且充滿生機。

就這篇課文,我還要補充一點,我聆聽了他們五年級的集體備課,很受啟發的是:教師在備課時,都會做到心中有學生。他們會時刻關注學生認知能力,是啊!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就一篇文本的理解,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差別。教師在預設時,他們就會充分考慮:如果學生找到的最震撼的地方不是這一段,怎麼辦?或是引領,或是忽略,都要事先預設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第三,評價語、點撥語的多元化,人文化。

在他們的課堂上,聽到最多的就是老師和風細雨般的評價和點播,評價中都會包含着鼓勵、讚賞和期望。而且評價內容是多元的:關於習慣的,學法的,行為的等等,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們很少聽到“你真棒!”“你讀的真好!”這樣簡單敷衍的評價,如果有“你真棒!”也一定會有“你都敢這樣大聲地讀課文了!”這樣的話來告訴學生你真棒的理由。是啊!我棒,棒在哪?我讀得好,好在哪?哦,原來是這樣啊!孩子會有努力的目標。還有:“你都關注到了寫法,你真了不起!”這時孩子的眼神都是自信的!還有:“寫完的同學,用你的行動告訴我,真好,你已經和我心有靈犀一點通了!”是啊!誰不願意和老師心有靈犀一點通呢?相比之下,我們的一句“寫完的坐好!”是多麼強勢,威嚴啊!其實你就已經和孩子無形的拉開距離了。還有諸如邢志敏老師的:“誇誇你的後背,因為他那麼精神,和你表現的一樣棒,!”“和你的椅子説説話,讓他站穩,不要再調皮。“真好!書聲琅琅才是最美的境界!”這些評價與都是那樣娓娓動聽,讓人樂於接受。除了口頭語言評價以外,肢體語言也很重要。在學生回答問題精彩時,老師微笑着注視,眼神中充滿着讚許;或者點着頭豎起大拇指,都給了孩子極大的鼓勵。

第四、讀寫結合點的合理化。

“學習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這裏突出了運用語言的重要性。運用的途徑是什麼呢?就中年級來説,我的理解就是口語交際和練筆、寫作。要做到一課一得,一課一練,我們要想的問題就應該是:我們得什麼?練什麼?所以切入點的選擇就顯得至關重要。切入點的選擇要緊扣文章中突出的寫法,表達方法,結構等。邢志敏老師的《欲速則不達》的讀寫結合切入點是:結合文章中景公“焦急、十分焦急、心急如焚、索性”的態度變化,

寫寫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教師出示了生活中常見的的三個場景,指導用上關鍵詞進行練筆。我在培訓期間講《扁鵲治病》,由於文中的對話比較突出,於是我設計了小練筆《穿越時空的對話》,以:“蔡桓公已經奄奄一息了,我來到他的牀前為開頭,”寫一寫“我”和蔡桓公的對話,這樣就和文章的主要寫法接軌了。例如學習《太陽》,就可以運用作比較、對比、列數字等説明方法介紹一下我們的操場;《鄉下人家》就可以抓住文章語言清新質樸的特點,寫一寫冬季的景色等等。這不光是在學習用用語言文字,而且還落實了課標中“每天語文課上要有10分鐘的寫字練習”的要求。其實想一想,這些工作我們也在做,但就我自身來講,存在的問題是:1. 切入點找的不夠恰當。2.練習目的不是十分明確。 3.教師缺乏細緻、有效的指導。也就是説,我們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第五、歸納、練習的科學化。

在這一方面,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思維導圖”的利用。這就是教師和學生繪製的思維導圖,我尤其喜歡的是單元思維導圖的利用。大家可以看到,一單元的重點內容一覽無餘。學生能自己找出問題,自己繪製,效果一定會強於教師一遍遍的總結重複。説到這裏……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是東尼·博贊。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中國應用思維導圖大約有20多年時間。所以我就在想,我真的需要加強學習!因為我真切的感受到了省實驗的老師和同學那種內在的,豐厚的文化底藴,向學習型、研究型、專業性的方向努力,儘管我們還不能在一時之間有多大的改變,但是至少我們已經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