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鄉鎮情況彙報

一、基本情況

創建文明鄉鎮情況彙報

七裏坪鎮位於大別山南鄂豫邊界,是湖北省邊際口子鎮,是省定扶貧重點鎮,老區中心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紅安革命傳統教育學院學員實踐基地。也是全國“ 121”紅色精品旅遊線路之一,湖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百鎮千村”重點鎮,連續3屆榮獲“省級文明鎮”。全鎮版圖面積362平方公里,佔全縣版圖面積的1/5,人口9.8萬人,佔全縣人口的1/6,全鎮69個村,1個居委會,503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92010畝,全鎮8個黨總支,119個黨支部,黨員3039名。2010年度被黃岡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綜合經濟實力二十強鄉鎮第二名”,先後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鄉鎮黨委‘十面紅旗’”,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文明鄉鎮的創建目標,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深入開展營造創建“文明鄉鎮”,全力打造“平安鄉鎮”氛圍。自加壓力,振奮精神,與時俱進,紮實工作。向爭創全國老區第一鎮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二、主要作法及成績

2010年黨委政府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為契機,向廣大幹羣及時灌輸了“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應齊頭並進”新思想,引導大家全方位多舉措促進經濟大發展,同心同德創造富裕文明和諧的新七裏,創建工作碩果累累,湧現出一大批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

(一)發展領域經濟,建設經濟強鎮

1、整合紅色資源,拉動經濟發展。一是蒐集整理紅色史料,充分發掘整合紅色資源,加大宣傳力度,擦亮紅色名片。通過成功舉辦大型接待活動及媒體的強力推介,我鎮的紅色品牌已展現出自身的特色,如誕生過三支紅軍部隊,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三個第一,走出了鄭位三、秦基偉、徐深吉等143位將軍。二是加強文物保護,加快紅色旅遊開發,多方籌措資金1100餘萬元,重建了紅四方面軍紀念碑,完成了和平街、勝利街和解放街3條街道路面硬化和下水道安裝工程。修繕了以長勝街為代表的37處歷史遺蹟,修建了19座將軍石碑。同時,引資實施了“中國萬里長征之路民俗文化村”項目,投資3000萬元建設“將軍紅温泉度假山莊”。成功開發出楊山河吧、艾河河谷、香山湖泛舟,對天河漂流8個觀賞、休閒、探險旅遊項目,並進行了總體規劃建設。“紅色激勵人,綠色陶冶人,漂流刺激人”,紅色旅遊收入達2500萬元,其中對天河漂流被譽為“鄂東第一漂”,僅門票收入就達100萬元。紅色旅遊的發展,帶動了我鎮運輸、餐飲、娛樂業的發展。對天河漂流沿途農民今年人均增收3500元。

2、突出產業特色,夯實農業基礎。幾年來,鎮黨委依託自然資源,推進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花生、板栗、養殖三大特色支柱產業。一是大力推進以地膜花生種植為主的油料生產。2010年,全鎮油料種植面積達到15.8萬畝,產量7000萬公斤,其中地膜花生種植達8.5萬畝,建成了腹地線、陽福線、七華線三個萬畝地膜花生基地,培植花生加工營銷大户達108户。成立了花生協會,花生協會的會員實現了網上交易,進入大市場。我鎮已成為黃岡市油料生產第一鎮,成為鄂豫邊際最大的油料交易繁散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此一項就增加700元。同時,還建成了紫檀線、楊山大小河兩個萬畝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優質紫苕和土豆基地。鹽店河等村創造了“地膜土豆——中稻連作”高效種植模式,並與上好佳食品企業簽訂了供銷合同,邁出了“訂單農業”新步伐。二是大力推進“興山富民”工程,做好綠色文章。建立板栗基地5萬畝,高山綠色生態茶園1.2萬畝,中藥材基地1.1萬畝,形成陽福線、腹地線、紅華線三大林果基地萬畝,連片示範基地。三是大力發展養殖業,走科學養殖、規模養殖之路,培植養豬過100頭,養羊過100頭,養牛過50頭的養殖大户200户。

3、整村推進扶貧,發展村級經濟。鹽店河村是我鎮整村推進扶貧示範點。該村兩委班子成員抓住政策機遇,硬化通村公路4.8公里,新建村級辦公場所,養老院和學生宿舍各一座,水泥硬化操場、稻場數萬平方米,高標準建成水泥橋兩座,養豬場、園藝場各一個,分三處建起新村30户,沼氣用户達180户,户户能電話、通有線,家家有地膜花生和林特基地面積,全村農民人平純收達2850元。

市扶貧的經崗村,在扶貧工作中,村“兩委”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新農村建設與農民的實際利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努力振興板塊經濟,新建了林特基地2500畝,養殖基地15個,落實了科學種植管理,強化了村組黨員幹部的責任意識。

我們還相繼推出了福德橋、許葛樓、檀樹崗等多個發展基礎好、發展後勁足的明星村,實行產業帶動、技術示範,大力招商引資,建成投產鑫森木業、必利達服飾有限公司等,轉移勞力3000人,以整村推進扶貧工作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整體聯動促發展。

(二)發展小城鎮,帶動大農村

作為紅色旅遊帶,七裏坪的鎮區形象,村容村貌,對於經濟增強以及城鄉一體化戰略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幾年來,我鎮小城鎮建設屢蕕殊榮,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百鎮千村重點鎮”。黨委政府不斷髮揚老區光榮革命傳統,始終堅持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並進,以“爭創全國老區第一鎮,創建省級文明鎮”作為長期的近期奮鬥目標,大力開展以提高全鎮幹部羣眾思想道德素質為重點,以各種建設管理為基礎,以多層次、全方位的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的文明鄉鎮創建工作。不斷突出老區特色,將建設與管理結合,城鎮創建與農村創建相結合,不斷構建七裏精神,形成“團結、拼搏、創新、爭先、熱愛七裏、建設七裏、奉獻七裏”的新的精神風貌;不斷增強城鎮多元化功能,堅持“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審批一支筆”的作法,使村鎮建設進入了良好的發展軌道。

在嚴格規劃的基礎上,我們投資560多萬元,解決了鎮區及周圍村組生產、生活用水,全鎮已有80%以上的村民吃上了自來水。我們籌資2680多萬元,已全面完成了紅花大道特色景觀帶建設工程,和平街、勝利街、解放街等老城區改造工程工程,長勝街“三線入地”及遊客接待中心建設工程,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紀念碑重建及紅軍廣場改擴建工程,以及旅遊公廁、旅遊標識、交通標示系統等等。

我們廣泛開展“七裏坪鎮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聚全民之智,舉全民之力,創建湖北旅遊名鎮”,爭奪湖北省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等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動羣眾、依靠羣眾,使發展旅遊的意識深入人心。同時以創建活動為載體開展“一做四創”活動(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單位、文明街道、文明小區、文明家庭),弘揚了古鎮新風,提升了城鎮品位。

我們開展以“平安創建月”和“門前四包”活動為契機,集中力量對鎮區進行了全面的環境整治,切實改善了鎮區的交通秩序,環境衞生、市場秩序,鎮區的管理步入了日常化、法制化軌道,加大了鎮區環境整治力度。我們狠抓了各種市場建設,以大別山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為依託,興建東環大道七里民營經濟長廊,以大別山豐富的特產為依託,興建鄂東最大的農副產品集貿市場;以豐富的旅遊資源為依託,大搞旅遊開發,建設旅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