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支教活動總結:八月的虹,我心中永恆的色彩

那段時間,xx國小總是會下雨。炎炎夏日,雨帶來了清涼,雨後的彩虹又顯得十分珍貴。我們隊伍就像是那彩虹,用良好的品格匯聚成虹,雨後現出,帶給人驚喜與希望。偏偏我們又像那虹,該走的時候沒法停留。但是彩虹的色彩應該被銘記。為期21天的支教之行那麼快就結束了。現在回想起來,與隊員、學生們一起度過的日子,彷彿一切都還在昨天。甚至於,回到家沒有辦法適應一個人睡一張大牀,沒有人鬧你起牀,沒有學生早早來到你身邊然後向你問好。那些日子很難再重新經歷一遍,現在卻只能在腦海裏像電影一樣回放着。所以這段支教經歷是很珍貴的,用心的人一定能體會。

國小支教活動總結:八月的虹,我心中永恆的色彩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聊聊本次活動。

教學活動

我們開設的課程有國學、聲樂、豎笛、實驗、籃球、手語、健美操、舞蹈、繪畫和武術。舞蹈和繪畫是後來添加的課程,還好有深圳兩位義工的參與,她們開設這兩門課讓我們整支隊伍設計的課程顯得不那麼枯燥和單調。不過我們此行是以宣傳傳統文化為主線,就課程來看,還是少了些傳統文化氣息。

我擔任國學老師和聲樂老師,其中聲樂課是和另外一位隊員合作上的。對於聲樂課,我們起初的想法是在校園、夢想、親情、友情等多個主題範圍內選擇歌曲,讓學生能在唱歌中同時領悟到一些道理。前面的幾節課控制得都還算好,從徵求了學生學歌曲目的意見以後,這主題先行的計劃就試行得不是那麼成功。一節課下來基本上是大家一起學學唱歌,練習一下,偶爾比賽一下。學生們很開心,我們也很開心。最大的不足是我們兩位老師都缺乏專業知識,所以一貫秉承的是“唱得開心”的態度在教學。不過還是希望在以後的聲樂課中學生們能學到一些唱歌技巧以及專業的樂理知識。

我算個涉世未深,閲歷尚淺的小姑娘,卻不識好歹的挑下了國學課這大梁。這是我事後每每想到都覺得慚愧的地方。我之前並沒有接觸過國學,我們的教材《弟子規》也算是我的“國學啟蒙讀物”了。起先我想到的是更多的進行形式上的創新,比如情景劇、故事分享會、辯論賽、小記者採訪、默寫大賽、吟誦會等形式,當然後來實現的僅有情景劇和吟誦會、默寫大賽。有些是因為時間安排不過來,更多也是考慮到學生能力。最後一節課的設計是故事分享會沒有如期實現,這讓我感到很可惜。準備課程很久了,我才發現形式上無論怎麼表現,都需要有充實的內容來支撐。我自己需要真正去了解國學,何謂國學,為何要學習國學,怎樣學習、傳播以及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

從弟子規入手,我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注網站、聽了一些講座、看了一些視頻。我清楚自己學到的只是皮毛,所以在教授弟子規的時候最煩惱的問題是如何將學生引向一個深度,這個煩惱應該是源於我本身都沒有達到一個可以用深度來形容的程度。沒有辦法講深,那我就講廣。我最擅長從弟子規的內容延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與親人、朋友、師長的相處中,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孝”應該是我講課的重點,我往往會牽涉到這個話題。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確認自己第二天的課件,總是不斷的改改改,經常會去百度一下兩下三下……一是我們之前的計劃跟實施情況之間會有落差,需要及時作出調整;二是我必須多學習一點相關的內容,才能承擔起這個課程。講多了一些大道理,後來的幾節課我也試着迴歸到弟子規內容的本身。起初我曾向學生們瞭解南中國小學習《弟子規》的情況。據學生所説,他們在平常在學校也會學習弟子規,並且幾乎每個人都能讀得朗朗上口。在課堂上我會讓他們自己翻譯句子、解釋一下某個詞語的意思或者默寫,結果不盡如人意。雖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他們是習慣了這樣朗朗上口的誦讀,卻缺少了對其意義的學習和理解。南中國小的學生既然平日都會學習弟子規,那麼應該對弟子規的學習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不應該停留在僅僅是念誦經文般的層次。他們對德育動畫片很感興趣,當我播放那些介紹孔子、國學來源之類的視頻,他們則提不起興致。

國學課讓我接觸了全部學生,這是我感到很榮幸的地方。所以我認為國學老師不僅應該傳播傳統文化,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做人道理等,還應該向班主任一樣主動了解他們。

我們的課都設有助教,這使得我們隊員之間的合作是比較和諧的。大家一起分擔工作,互相給課程提出建議,使得我們能夠在每天的開會備課中都有新的情況討論和解決。這是在團隊中很能促進集體進步的一種方式。

集體生活

不同與往年,今年我們有幸住在新建在國小隔壁的幼兒園,然後是幼兒園裏面的一個阿姨為我們燒菜做飯。我們為此是吃了一些苦頭。當然也不算真的是什麼苦,只不過阿姨有時候準備的伙食沒有辦法滿足我們的用餐需要。既然選擇了這樣,就還是湊合湊合着。毛澤東説得沒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男女生分別住在一間大課室裏面。我們用幼兒園的桌子拼成牀,用幼兒園的席子在上面,兩邊是大窗,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掛上窗簾,這樣白天室內光線沒有那麼強。早上一起吃完早餐去國小,一天的課程就這麼開展了。南中國小有一個很好的慣例,就是每天放學前學生會在校門口集合,然後按順序離校。我們安排他們回去以後也可以回去休息了。大家算是志同道合,所以比較容易找到共同語言。隊友們各有所長,所以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開會的時候,各抒己見,出現不同的觀點時會有交鋒,經過集體商量討論後得出一致的結論。有新任務的時候,分工制定計劃和負責。這樣的分配是我們能順利完成任務的法寶。話説由於我們隊員之間比較聊得開,每次聚集時都是歡樂多多,為此不少耽誤了開會進度,效率有待提高啊。

週末可以到處走走,市裏、縣裏或者看看鄰近的支教點。還可以一起包包餃子什麼的。當然個人休息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連續六天的工作確實會讓人感到疲憊。

師生相處

相信大家都希望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大朋友。但是我們的身份是老師,有必要樹立起老師的威嚴。起初我們對學生十分和藹,常常會開開玩笑,提出表揚和給予獎勵。後來孩子們也許是“摸清”了我們的底,在言行上都不那麼注意了。課堂搗亂、課下打鬧甚至有時會索要獎勵,埋怨老師“不公平對待”等,當然這只是輕微的程度,但是師生之間的禮待是不能兒戲的,作為師長也應有自己的原則。所以我在學生面前會特別強調禮貌和紀律。

其實他們都是很可愛的孩子,喜歡玩鬧,天真無邪。聽龍山坡的支教隊員説,那邊的學生特別熱衷於小比賽。而當我在課堂上兩次嘗試小組比賽的時候,感到他們並不是那麼感興趣。他們在意的是結果,最後誰會勝利,勝利會能得到什麼獎勵。而當中合作、傾聽學習的過程卻容易被他們忽視。我最常用的是最簡單的直接提問,然後通常他們都會很積極的舉手回答問題,這也是我一直感到很滿意的地方。不過當我讓學生分享小故事的時候,則很少人願意站起來。他們很少講述自己的事情,往往更願意去回答“怎麼樣去做”的類型的問題,而不是我“怎麼樣”。這些孩子需要被接近,慢慢了解。他們渴望陪伴和關注。給我們寫的小紙條裏透露着他們對支教老師的感恩和不捨。當時説到我們快離開了,不少學生都哭了。後來很多學生都給我們製作了小禮物。這份真心讓我們感動。

教學反思及建議

我們究竟能在這三週的教學中帶給他們什麼東西?能在這短暫的時間裏讓他們學到很多文化知識嗎?能通過多付出來收穫他們的感恩嗎?能教會他們做人處事的道理,使他們接人待物都成熟老練嗎?能夠用言行去改變他們性格的不足,影響他們的人生嗎?這些都是個人的思考,我也找不到確切的回答。值得肯定的一點是,我們的出現帶給了孩子歡樂。希望在今後的支教活動中能切切實實的帶給他們更多東西。

課堂上儘量生動有趣,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國學教學最大的難度在於如何能讓學生在看似熟悉的內容上產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真正接觸傳統文化。國學課與其他課的性質不同,教學時應該多是嚴肅認真的。而且大班包括各個年級的同學,有點難以兼顧。根據整個支教活動,我提出下面幾點建議:

1、 開設課程應增加宣傳傳統文化的內容,加重人文氣息,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國學經典。學生喜歡互動,多讓學生參與課堂。

2、 不要濫用物質獎勵,發放獎勵應儘量照顧到更多同學,或者可以考慮將物資放在最後一天集體發放。

3、 分配任務讓各個老師在私下接觸孩子,儘量瞭解他們的性格和家庭,南中國小的學生多是留守兒童,家境一般但是缺少親人的陪伴和教育。

4、 主動親近關注學生,但是同時也要樹立起老師的威嚴。

5、 如果能自己解決伙食問題,就不必請人買菜做飯。可以的話制定一份菜單,安排隊員分工合作,輪流做飯。

6、 不要輕易對學生許下諾言,包括平時的嘉獎,因為小孩子會很看重。

支教其實更多是一個提升自己、沉澱自己的過程,應該抱着學習的態度投入其中。當你發現同時你能夠為當地做一些事情,那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感謝這段經歷,有個聲音告訴我,一定會有機會讓我再一次體會到這種頻率和心跳,與志同道合的人同在,不斷成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