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通用5篇)

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 篇1

八年級語文教學鑑定捧讀《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材後,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八年級語文教學鑑定。從教九年,使用過幾套語文教材,有哪一本語文課本能這樣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能這樣折射我們的民族文化呢我們應當感激教材編訂者,正是他們的獨具慧眼和良苦用心,才讓我們走進了一個神聖的文化殿堂,走進了一個更為寬廣的語文世界。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理解編者用意,尊重作者和作品,立足文本,善待文本。那麼該如何去做呢

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通用5篇)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養是正確對待文本的前提。雖然我們大多數教師都理解過專業知識的教育,對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也耳熟能詳,可是一篇作品的內涵是無法洞察無遺的,並且隨着時代的變遷其內涵也會有所變化。為此,教師就應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多渠道蒐集資料,篩選信息,從更多角度去審視作品。教師僅有準備充分,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餘,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比如我在上巴金的《日》《月》時,就重新拜讀了《巴金七十年文選》,讀後對巴金先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課文的藴涵有了更深的認識。又如在《雲南的歌會》的教學中,我經過查找資料,閲讀作家相關作品,得到許多有利於文本理解的認識體會。我把這些介紹給學生,使他們對沈從文鍾情於民俗風情的寫作風格和民歌的文化價值都有了更為具體的瞭解。

二、重視學生認知水平,才能讓文本走進學生心裏。本冊所選課文多為名家佳作,文質兼美,膾炙人口。但有一點缺憾:文章資料多為回憶性質,所反映的生活風貌距離學生的實際較遠。學生在理解認識上有必須障礙,他們往往用此刻的生活體驗去體察作品主旨,理解文中人物的行為思想。這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看法,千萬不能粗暴否定,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巧妙引導學生迴歸到文本上。比如我在教學《醉翁亭記》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請學生分別按原文和去掉"也"、"而"字來朗讀課文,以體味文章從容閒適的語言風格,感悟作者當時的心境。我的設計意圖是明顯的--肯定作者的語言風格。但課堂上第一個發言的同學就來了個對立面:我不喜歡作者用這麼多的"也"和"而"字,羅嗦拖沓,一點也不適合我們青少年活潑好動的性格。學生的這一看法顯然有道理,但同時也説明他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怎樣辦呢當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為什麼這位同學和作者的看法有不一樣問題提出後,大家興致盎然,議論紛紛,一位同學很快就表達了自我的觀點:因為二者的年齡不一樣,所處的社會環境、個人的經歷不一樣,工作鑑定《八年級語文教學鑑定》。一語道出我心中最想説的話,於是我順水推舟,明確告訴學生這種語言風格更適合表達作者

當時的心境--鬱悶中有簡便,欣慰中有遺憾。這樣就很自然的引入下一教學環節:作者的內心境感是如何體此刻文中的課堂上的這一插曲非但沒有影響教學效果,反而讓學生更貼近文本,真正走入了文本的內在層面。這就是尊重學生認知水平的結果。

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 篇2

光陰荏苒,轉眼間本學期即將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的教學工作,學生即將面臨升學考試,我深知肩負的職責重大,所以本學期在教學上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端正思想,心繫學生

認真學習實踐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本着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加強個人的職業道德修養,把關愛學生作為立業之本,本着對一切學生負責的態度,調動學生學習進取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二、深入鑽研,認真備課

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要深入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能夠駕馭教材。九年級下半學期就要進入綜合複習階段,所以要認真鑽研每一冊教材,結合考試考點對每冊教材都要進行系統的分析,對知識點做好分類、歸納和鑑定,不上無準備的課,帶領學生紮實系統的做好複習。認真研究近五年來會考題型,針對每一個考點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景,制定複習計劃。

三、講究方法,提高效率。

採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九年級後階段學生往往會出現浮躁心理,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尤為重要,所以在課堂上採用朗讀、講練結合、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力爭使上課資料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每一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當應對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懶懶散散,或旁若無人的説笑,或毫無顧忌的睡覺等違紀行為時,要以平和的心態調控課堂教學,儘量不使課堂受到衝擊,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課質量。

四、研究學情,有的放矢。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所以,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景,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意志力薄弱、學習基礎較低、家長因忽視對孩子的教育或過分溺愛等給孩子造成的各種不健康的心理障礙、學生的不斷劣化等諸多棘手問題,學期初就準備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我堅信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同時對部分優生進行本事強化訓練,爭取提高優生數量。

五、針對考點重點,各個擊破。

1夯實基礎,字音、字形、標點符號、擴寫、縮寫、仿寫修辭等基礎知識,必須要穩紮穩打,強化記憶,強化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課後字詞做到每課三練——練字音、練字形、練詞語的運用;加強句式的訓練和仿些;加強古詩詞的背誦和默寫。

2、強化文言文閲讀理解,“能閲讀淺易文言文”是會考命題對考生的基本要求。試題由課內已經延伸到課外,在複習文言文時讓學生認真掌握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學習文言實詞,要注意區別詞的古今意義,要積累實詞的一詞多義,要會識別通假字,要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並且應當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資料、思想,學會比較分析,且動手翻譯。為加強文言文的學習,實行每課一考、人人過關、不斷複習、不定期檢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閲讀本事。

3、加強閲讀指導,新教材淡化了文體的編排,但並未降低對文體的要求,異常是議論文的閲讀,學生一時感到摸不着頭腦,所以我計劃在向學生講清議論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選擇典型的篇章,並配以典型的議論文練習,經過反覆演練,爭取使學生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特點。

4、加強寫作指導,為了使學生構成寫作知識系統,在學初給學生開設寫作知識講座,並對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進行專題講座,爭取使學生學作文的命題、立意、構思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堅持每星期兩篇隨筆,兩星期一篇大作文,堅持讓學生訂閲《語文報》,閲讀優秀書籍,為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大語文學習環境,重視課外閲讀,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 篇3

一、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素質教育貼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規律。

中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藴涵着豐富的思想資料。作為對於漢語的理解和運用,語文教材有着強烈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和道德觀念。對學生來講,這是再好可是的思想教育素材。比如《談骨氣》一文吳晗同志寫於1961年,那時我國正處在苦難時期,顯然作者寫作的目的是號召人們克服困難,奮勇前進,所以這是一篇極好的思想教育材料,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一次正確的思想教育。在實踐教學中,我經過這一課對同學的教育,同學們的認識都得到了提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又如朱自清的《春》,經過學習能夠激發同學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熱情,從而立志勤奮,以到達教育的目的。《最終一次講演》中表現出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和民族氣節,在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思想道德的反映。

語文教學中藴涵着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但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並不能所以而自行實現。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德育思想,必須正確處理語言文字與其表達的思想資料的關係,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才能使思想教育成為自覺。同時要異常注意,既不能把教學過程看作單純的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技能的過程,而忽視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能脱離語文教學實際牽強附會,外加思想教育資料。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研究這些文章的字、詞、句、段、篇章結構及寫作特點,幫忙學生理解與領會其中的人物形象,所闡述的事理,就能啟發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懂得是非、美醜、善惡,樹立自我高尚的人生觀,養成完美的情操。

二、語文教學必須聯繫實際生活。

由於語文教材的特點所決定,教師在分析、理解、傳授語文教材的過程中,常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聯繫到當前的某些社會現實和生活實際,抒發感慨,發表議論,進行評説,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的看法和態度,激發學生的某種情感。

一篇課文,就是一個生活片斷,即使是文學作品也是來源於生活,它具有必須的典型性,它現象生動,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容易產生共鳴。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同學們就能從魯提轄身上感受到一種懲惡揚善的浩然正氣。學生很容易會將其聯繫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那種愛憎分明的真摯感情。比如我教《談骨氣》一文時,我想文章是吳晗同志寫於1961年,距今已有三、四十年了,而文中所舉三個事件雖有代表性,但我覺得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文天祥和窮人的例子是古代的,聞一多的例子也已有五、六十年了,學生一時很難理解。所以我在上課開始時選用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真實的事例作為導語。我選用了詩人王懷讓的詩《中國人:不跪的人》中的一段。這個故事講的是南方一個有志青年叫孫天帥不忍日本老闆的欺辱(下跪),毅然離開了這家公司,放棄了高薪。孫天帥同那些在改革開放時代為金錢、權勢甚至喪失人格國格的人們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這個例子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聽起來使人熱血沸騰,給人以力量,我想必須能感動學生,起到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經過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來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並且是政治教材無法替代、比擬的。語文教師能夠利用其形象性、情感性和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以到達素質教育的目的。比如《七根火柴》中的“無名戰士”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珍藏保存七根火柴,因為紅軍大部隊正遭遇着惡劣環境的挑戰,黨更需要保存火種,這正表現了無名戰士對黨、對革命事業、對共產主義的忠貞不渝。學生會切身感受到:在黨的利益、人民利益、團體利益前,個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義》則更激發青少年學生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恆意義。比如學習到朱自清的作品時,勢必介紹他反帝國主義侵華政策,寧可餓死也不領“救濟糧”的堅貞民族氣節和熾烈的愛國之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偉大的人格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的仿效的楷模。

四、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應寓於語文訓練之中。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根據語文課的特點進行,必須在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因為在語文課中,思想教育不是獨立於語文訓練過程之外的特殊過程,而是同語文訓練為一體的統一過程。語文課的聽説讀寫訓練不是純技能訓練,這些環節都包含思想性,學生都能從中受到教育。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過程。例如我們教作家馬克·吐温的《競選州長》時,同學們經過閲讀,就能夠體會到美國的民主的虛偽性,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真正能夠聯想到當今美國對中國的人權的攻擊,對中國大使館的轟炸,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收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離不開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應寓於語文教學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作用。

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 篇4

時光匆匆,一個學期轉眼即逝。在這一學期裏,我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及教育法律法規,開拓視野,解放思想,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常規工作踏踏實實,教研活動進取參與,認真思考和鑽研,勇於嘗試和創新,進取實踐新課程理念標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果。當然也還存在遺憾和不足之處,為促今後語文教學工作的改善和提高,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鑑定如下:

首先,為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進取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六個一”讀書活動,將學校開展的自成教育活動始終貫穿於教育教學活動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

其次,嚴格落實教學常規,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期以來,我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學常規,使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穩步推進。堅持認真備課,全面鑽研教材,廣泛蒐集課堂素材,根據學生理解本事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有序的教學流程,為提高教學效果做好第一步準備。按時上課,嚴格課堂秩序,組織學生進行進取活潑的課堂交流和研討活動,激發學生的進取性和創造思維。精心選擇作業,精練精改精評,加強知識點和本事點的落實。對學習有困難和出現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個別輔導,釋疑解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進取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本事,並把這種本事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進取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一樣資料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在我的課堂教學上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簡便、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着平等、和諧與交流,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多方面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簡便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本事。大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了不一樣程度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本事,本期我組織了“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每個學生都要參與課前演講,從選定主題、選擇資料到儀表儀態、實際演講等,都由學生自我組織,教師給與點評。堅持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表達本事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語文感悟和表達本事都有極大提高。

在教學中我堅持選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平時教學中我適度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本事、學習本事、合作本事、創造本事供給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學中,我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資料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理解學習,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資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展創造性思維。每節課都能恰當的設計運用多媒體課件,或設境,或供給資料,或音畫助學,或問題激發,取得了常規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最終一課》、《安塞腰鼓》等課文時,運用圖片、視頻朗讀等方式巧設美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化虛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最終值得一提的是本期還進取參與科組的教研活動,認真研討交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每週能準時參加團體備課,交流心得體會,與其他教師共同學習促進;認真參加聽評課活動,虛心學習,吸取好的教學經驗,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結合本學校學生基礎和學校教學要求,進取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本事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運用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學習法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進取性,適應了教學需要,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和提高,我和學生們共同成長。學生在平時各種考試和活動中都取得了不小提高,吳子謙、王煜晨、薛綺等十名學生的優秀習作被《啟明星》刊登,王煜晨的《黃河之水天上來》發表在《魯中晨報》上,為此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本事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到達的,部分學生語文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達本事還是不能令教師和家長滿意,這些問題還值得下學期繼續努力改善和加強。

國中語文教師1100字的自我鑑定 篇5

6月19日,我在xx市明達中學開始了實習教師的生涯。一個多月的實習,我受益匪淺。現將實習報告總結如下:

實習內容主要是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此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既然是實習教師,語文教學自然是重點。

我實習的班級——八年級(1)班,是一個很優秀的班級,他們的語文老師,也就是我的指導老師同時還是校長辦公室的主任,頗受關注,他們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這些都讓我頗感壓力,因為我作為他們的實習老師,總是要給他們上課的。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教好他們,正是我面臨的一個重要而又迫切的問題。

思考之後,我決定先從指導老師的上課風格入手。既然指導老師教的這麼成功,學習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經驗自然是一條捷徑。實習開始的兩週,我便專心聽指導老師的課,揣摩他的教學風格。指導老師也很負責,很熱心地告訴我怎麼聽課,在課堂上如何觀察學生,如何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適當的反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的來説呢,指導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用他的話説就是一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在聽都能聽明白都能學到東西,這堂課就算成功了。至於如何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主要就是採用教師點撥法,即設問析疑。所謂設問析疑,是教師首先由一篇課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回答、分析疑問並由此轉入另一問題,最後把學生引導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中。

通過這種設問析疑,在加上適當的討論,某些課文再結合文體特點,採用品味法、朗讀法進行教學。法國教育學家第惠多斯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那麼,怎麼去激勵、喚醒、鼓舞聽課者呢?讓他們參與課堂,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惟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的融入課堂,惟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設問析疑無疑是一個較好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一種的教學模式。

經過多次實踐,我發現這種教學模式有頗多好處,具體的説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專心地有禮貌地傾聽,使學生的想法和體驗得到了尊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總的説來設問析疑可充分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學生的主動性。

在聽課的同時,我也對班上學生語文水平進行了調查。通過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習時間和課下時間的瞭解,得知這個班的語文水平還可以,且全班的學習氛圍很好,課堂紀律和作文上交情況都很好,學生課前預習也很自覺,更重要的是他們討厭傳統的語文教學,他們不喜歡老師壟斷課堂。顯然,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適合他們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新課改強調的是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無疑,新教材的指導思想肯定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指導老師在課餘還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備課。他要求我先熟悉課本,然後在課本中挑選幾篇我認為對學生有幫助,或者與大學聯考相關的文章,去編寫教學案。要挑選對學生有幫助的,或者與大學聯考相關,這就要求我瞭解學生的需要,瞭解大學聯考的要求和趨勢,工程量可謂浩大,但不可否認這是必須的。

好的教學當然是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教學,這種需要可能是現實的參加大學聯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決學生關於生活、關於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滿足後面一種需要對於語文學科來説是很重要的,當然,前一種需要也是不可忽視的,畢竟這是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不是單單一個“應試教育”的指責所能逃避的。

瞭解了學生的需要,大學聯考的形勢之後,便開始着手編寫教學案。指導老師告訴我,教學案是教師和學生一起使用的,不同於一般的備課,除了要體現教學思路,還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教學案中的問題應該是具有啟發性的,對理解課文、感受作者寫作意圖起關鍵作用的。教學思路不是大問題,這些啟發性問題的設置就大有學問了,不僅要對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徹的理解,還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十分地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