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評價的方式(通用5篇)

學生評價的方式 篇1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至關重要。諷刺性評價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傷失信心,一蹶不振;而激勵性評價則會讓學生意氣奮發,鬥志昂揚,精神倍增。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一門藝術,不同的評價方式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每個教師都希望運用恰當的評價,以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使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起到應有的作用呢?下面就我從事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對這個問題談點自己的淺見。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通用5篇)

一、深入調查瞭解,客觀公正評價

事實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基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是對教師評價工作的基本要求,為此要堅決反對對學生評價的隨意性。因此,要做到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就必須對學生多調查,多觀察,多走訪,深入瞭解學生。如果閉目塞聽、人云亦云、捕風捉影、主觀臆斷,不加調查、分析、研究,就對學生隨意肯定或否定,就會造成評價的嚴重失誤,引起學生的反感,與學生形成對立,從而喪失評價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學生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很難預測和把握。對於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出格”甚至“反常”行為產生的根源,產生問題的來龍去脈,教師要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細緻入微地分析,避免主觀臆斷。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住事情的是與非,正確區分“動機”與“效果”,“偶然”和“一貫”,對學生的評價才能客觀公正。以教育學生為根本目標,採用正確、有效的評價方式,達到學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二、正確和可接受的評價

實事求是地評價學生,這是正確的評價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讓學生接受教師評價的前提條件。如果評價方式不正確,對學生的評價就失去了權威性,這種評價就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反而對學生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但只有單純的評價正確是不夠的,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的可接受性,真正使教師的評價“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行為,讓學生真正在心裏引起共鳴,使學生充滿自信,並且化信心為動力,這樣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對學生評價時要注意:1、由於學生的先天素質、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發展潛力等方面千差萬別,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不同的學生。評價只有適應了每個學生的個人特點,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2.不管是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貶抑性的評價,教師都要以教育學生為根本目的,抱着熱情、誠懇的態度,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到教師是在關心、愛護、教育、幫助自己,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特別是在指出學生的錯誤和缺點時,更要注意真誠、平易近人,讓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體會到温暖和親切,感受到滋潤心田,從而真誠改正缺點和錯誤。這樣,教師的評價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既要注意評價的正確性,又要注意學生的可接受性,這樣就會使師生之間處於和諧狀態,教師的評價就能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三、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評價

傳統教育有一個錯誤的導向:考試是教師的法寶,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受這種誤導的影響,使得對學生的評價被狹隘地理解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又被錯誤地理解為用考試的方法得出的考分用來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尺度。這種錯誤的評價標準使教師的人才標準不得不定位於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從而產生一種愛烏及屋的情感和評價的偏差,而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評價則兼顧不到。這種錯誤的評價方式不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同黨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改條件下要求的評價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多管齊下,要從多方面着手。思想品德評價、學力評價、體質評價、性格評價、團結協作評價、勤奮刻苦程度評價等方面的評價構成了素質教育的整體性原則。素質教育應堅持整體性原則。評價一個學生,不能只看他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要看他的學習方法;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且還要看他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狀態。其次,要全面地客觀地瞭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儘可能防止“第一印象”、“表面現象”等認知偏差的干擾,避免個人的偏見,才能實事求是地依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給予正確的評價。

四、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的“做”與“學”往往會出現與客觀現實有一些差距甚至差距甚遠的情況。在經過頑強努力後,還不能有明顯進步,這時學生極易喪失自信心,對前途悲觀失望,喪失信心,既而產生自卑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合理地運用鼓勵性評價,因勢利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不斷進取。如果學生和以前相比有所進步,教師就要及時地給予肯定性的評價。這種評價要適當高於學生的實際水平,以起到積極的作用,達到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這種鼓勵性評價又要符合學生的客觀實際,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容易接受,獲得成功的信心,達到預期效果。

(1)賞識性激勵

激勵就是根據人的需要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在某種內外刺激的影響下,使人處於興奮狀態。學生也是如此,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特別是來自老師的賞識。教學中能否使用賞識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習興趣?帶着這個疑問,我開始進行實踐。開始,我先試着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這一試讓我欣喜若狂:原來我所教的學生和別的班級的學生一樣出色。在我的眼中,學生變得可愛了。隨之而來的是我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越來越多。在課上,在課間,我總能利用時機不留痕跡地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我的關愛,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回報我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進步。由此我想到賞識是評價、激勵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我深深體會到賞識學生對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賞識,我儘可能的創設機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每天故事、週一的演講、讀書交流會、習作欣賞等。在活動中,學生一次又一次體驗被賞識的快樂。同時,我教育學生賞識別人和得到別人的賞識都是快樂的。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愛學習,我們師生關係也變得非常融洽。這也應驗了親其師而信其道。

賞識學生就是愛學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學生得到了賞識,增強了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理。賞識就是一種激勵。

(2)批評式激勵

賞識學生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學生有了問題時該指出的一定要指出,該批評的一定要批評,該制止的一定要制止,絕不是姑息養奸。他的缺點和錯誤,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改正。這時,批評的藝術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雖然明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實際生活中還是不願意聽到批評,特別是好學生。例如王英同學,她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能歌善舞。無論是學校的活動,還是班級的活動,她總是主角。可是她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邋遢。課桌上,桌洞裏總亂糟糟的。她的桌子只要一動,就會有廢紙掉出。為了幫助她,我找她談心。她表示一定改。可是,第二天的課上她連學習都不主動了。再如張小強同學,他上課時發言的慾望特別強。有時讓學生思考,他等不及了,在小聲説話。維持課堂秩序時,我無意中一句“閉上你的臭嘴”讓他難過了好幾天。直到後來,我發現他的變化,與他談話才解開這個“結”。這兩個例子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也讓我思考怎樣的批評,學生才會易於接受。

五、發展性評價

任何事物都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變化發展的。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如此,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要拋棄傳統教育的那種以學生一時一事的表現,輕率地、武斷地斷定學生終身發展的評價方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充分認識到他們正處於成長時期,不可能盡善盡美。切忌以僵化的、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他們。要堅信學生有發展潛力,注意發現他們的每點進步,並及時地加以肯定,運用評價的導向性,使學生明白自己的前進目標,堅定“我也行”的信念。這樣,才能讓學生找到自信,樹立信心,鋭意拼搏,不斷開拓進取,成為品學兼優的學生。

綜上所述,評價是一門學問,是一種藝術。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 篇2

我教的學生中歷年都有王浩這樣的情況。像上一屆就有一個叫趙振飛的學生,他學習積極,每每通過預習就能提前完成下一單元的學習任務。他的思維獨特,常常有別人想不到的方法產生。他能夠想象到沒有學習過的新知識的結論。但是,他往往做錯簡單的題,如把“—”號丟掉,把“1”寫成“7”,還有,對於省題,他往往挑關鍵字讀,結果就出現了殘缺答案或錯誤答案。成績有時候甚至會低於中等生。如果只從成績單方面評價,對趙振飛似乎很不公平。

我採取瞭如下方法評價學生;

一、日常學習行為評價(每項2分,共10分)

1、每天的完成作業時間長短2、是否主動地參與教學,對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感興趣

3、遇到難題時是否能夠積極努力去克服和解決4、對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是否充滿好奇心5、是否願意接近老師,樂於與同學合作,幫助同學。

二、課堂教學表現評價(每項2分,共10分)

1、知識掌握情況2、是否認真聽講和做練習3、是否積極發言、提問4、是否善於與人合作,參與討論;同時又能獨立思考,解決問題。5、是否能用不同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考試成績評價(每項5分,共20分)

1、平時平均成績;2、期中成績;3、平時平均成績,4、期末成績。

寫評語應注意的問題

一、語言要富有激勵性;二、要針對其中重點問題扼要點明錯處,指導改錯;三、要注重點撥,拓寬思路;四、要促進學習,養成習慣。

李老師所用到的評價工具:

四種評價表格,包括進步表、課堂表現評價表、家裏學習表現、期末總結性評價表。 學生的成長記錄袋

自評 組評 家長先批改

李老師的教學評價方案體現了新課程評價理念:

李老師的教學評價體系是多元的,全方位的,既對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水平和能力進行了評價,又評價了學生思想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並且還設置了學生成長記錄袋,不僅關注了評價結果,更注重了評價過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老師設計的教學評價方案的優點和待改進的地方: 優點:1、評價方式多樣,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

2、自評、互評、家長評相結合,相得益彰。

3、評價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待改進處:1、設計評價時間,要即時評價。

2、激勵與懲戒相結合,因材施教。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 篇3

新課改給語文學科帶來的評價方式轉變是巨大的,其理念和設想的初衷在實踐中雖然沒有被完全徹底地貫徹執行,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些改革措施已經顯示出了他們的初步成效。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

可以説,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評價學生不是為了評定學生在班級中所處的地位,而是為了每一個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實實在在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自我教育,自我進步,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那麼,如何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從近年來的國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

一、評價內容要科學、全面、靈活多樣。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這就要求評價的內容要科學、全面。

1、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評價應注重學生髮展的進程,強調學生個體現在與過去的比較,而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全體學生。要側重於學生在自己已有水平上的發展與提高,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各自不同的發展需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時刻意識到自己的發展,體驗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同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確定努力的方向。比如學習較差的學生做錯了題,如果他能發現錯誤原因並改正,這就是進步,便可以得到激勵性評價,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恰當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對基本技能的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結合實際背景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多關注對知識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還要考查學生對解題方法、解題策略的運用情況。

3、注重評價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對學生的評價,人們往往比較關注對“雙基”與能力的考查,而忽略了考查學生情感的發展與態度的形成。這會影響到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而且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度也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學習情感的發展與態度的形成包括能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對學習充滿好奇心、求知慾;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明確學習目的;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與創新的精神。對這些方面的評價,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

4、從評價結果上,採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多數教師習慣運用定量評價的方法,這種評價可採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教師要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便於學生查漏補缺。但是定量評價僅適用於能計量的情況,對於一些不能精確計量的情況,就必須採取定性評價的方法,定性評價可採用評語的形式,在評語中應使用鼓勵性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學生的情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展。在實踐中,不能忽視定性評價,要採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二、評價方式要由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所謂的“多元化”不僅體現在語文評價手段的拓展上,也體現在思想的豐富上。這種改變一方面給教師、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帶來了更多的選擇、給學生帶來了更豐富的體驗,另一方面有時也的確使人感覺“亂花漸欲迷人眼”,不知所措。當然,從總體上來説,新課改後的語文評價方式還是要優於新課改前的評價方式的。

1.從評價手段上來説,新課改鼓勵學校和教師為每個學生建立起“成長記錄袋”,強調學生對發展過程的評價,並且能夠通過“成長記錄袋”看到學生的成長過程,從而使學生產生成就感;摒棄了以往單純以試卷為標準的評價方式,引入書面測試和口頭測試,結合觀察法、問卷法、即時評價法和自我評價法等多種方法,並將其有機結合,綜合考查學生的全面素質,確保教師和學生不失偏頗;考試次數也由一次變為了多次,多次考試、多套試題,有效保證了學生的正常發揮和對其真實水平的測量,避免了評價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2.從評價主體上來説,新課改後的語文評價方式倡導學生、教師、家長甚至是社會共同參與到評價中來,共同合作以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既可以是來自於不同羣體的評價,如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也可以是相同羣體之間的互評,如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更可以是評價主體對其本身的評價,如學生自評。全員參與的評價主體帶動了命題的開放性和多向互動,市學生們有了自主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並在其中增強了學習趨動性,主動汲取知識。

3.從評價客體上來説,分數不再是衡量學生“好”或“差”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等難以定量描述的評價標準也被引入了國小語文的評價客體之中,這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自覺學習進行了監督。新課程下的國小語文更注重學生的“相對成就”,即學生相對於以往的自己的進步,提倡對進步的過程進行評價,而不是作為單純的結果的與別人相比的成績次序。評價客體的多元化直接導向更加註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才是更加重要的,這也側面反映了教育精神的變化:更看重努力,結果並不是唯一的。

4.從評價目的上來説,新課改下的語文評價以促進學生的語言文化積累為主,認為語文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社會功用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其他各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過分干預學生的思想;倡導尊重文本,不將作者的文字和原本的思想割裂或強加不切實際的臆斷,還原最真實的情感;倡導引入多元文化,不拘泥於唯一的形態,為學生展示更廣闊的世界,放眼未來;倡導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提高升華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倡導將現代語文和傳統語文有機結合,與時俱進的同時不忘沿襲優秀傳統。此外,由於新課改將過程的評價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強調改進的診斷性評價和強調過程的形成性評價的地位均有增強的趨勢,而終結性評價的地位則略有削弱。

5.從評價理念上來説,新課改下的語文評價方式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從上面的論述中已經可以看出,“共同發展”是語文新課改的一箇中心環節,在學生個體差別越來越大的今天,關注差異已經成為了不得不提的話題。要想促使學生在變化中平等地發展,感到“只要有進步就是值得高興的”,就要提倡積極評價,防止消極評價,提倡鼓勵的教育。因此,及時評價的概念在此被引入,旨在隨時隨地給與學生信心和激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由於更注重對過程的評價,而所謂的過程是很難定量的,故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注重定性的理念更被看重;終結性與形成性相結合的評價理念也是主流趨勢。

此外,對話式評價、情境性評價、多元化評價也作為新的概念被引入到新課改的語文評價理念中來。堅持語文評價中正確的價值取向、全方位多層次和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的評價、運用科學方法評價、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堅持正確的評價導向作用、強調評價的激勵改進功能等評價理念均是新課改下的國小語文所提倡的,其目的並不是使學生達到預期,而是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 由於過去的教育觀已經阻礙了教育的發展,所以我們提出了素質教育新理念,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就必須改變對學生評價觀念。發展性評價觀的提出,既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有利挑戰,又是對素質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的具體體現。它實現了素質教育內涵和外延的和諧統一,適應了素質教育對學生評價的內在要求。通過教育評價活動,促進學生髮展是當前學生評價改革的基本價值追求。

發展性評價觀應該貫穿於素質教育評價活動的始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關注學生的處境,關注學生的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個別差異,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達到最終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教育評價觀念的改變,必然導致教育評價功能的變遷,學生評價方法的突破,就會在學生評價領域引發一場深刻的革命。

總之,我們必須遺棄傳統教育給我們帶來的障礙,用新型的教育觀,用新型的評價觀評價學生,正確評價學生的價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要讓學生懂得怎樣學?而不是讓學生懂得學什麼?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培養學生學會什麼的方法。只要我們開動腦筋,用新的評價觀念評價學生,就能夠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我們要轉變觀念,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靈活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科學、全面、恰當、及時地給予評價,以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 篇4

新時代的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評價學生。教師説出一句話,甩出一個眼神,做出一個動作,表示一種態度,對教師來説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當決定説這些話,做這些事之前,是否想過帶給學生的將會是什麼,它可能引起的後果是什麼?實際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於學生能夠產生多麼大的影響作用,每位教師都應該意識到教師評價的作用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行為,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內心,不僅會影響學生的一時,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為了對學生負責,為了對我們下一代負責,請千萬要謹慎,慎重使用手中的評價權。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評價學生呢?

一、評價要全面客觀 評價要做到全面客觀,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看一個學生不能只看他的學習成績,還要看他的學習態度;不僅要看他的學習態度,而且要看他的學習方法、看他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狀態。

比如,我有一名學生,他的英語成績很低,自己也很努力、很刻苦,但卻被英語教師放棄了。我瞭解到這件事之後,找他談話,共同分析原因,發現他對英語教師有一種恐懼感,對自己也缺乏信心,不敢在學生面前朗讀,只是回家自己看。可想而知,在這種心理狀態及學習方法下,他的學習成績能提高嗎?所以説,教師應全面客觀的看待這個學生。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觀。要全面瞭解情況,要防“第一印象”、“暈輪效應”、“刻苦板印象”等認知偏差的幹憂,不要僅憑一兩次測驗分數就做出最後的結論,甚至形成對人的偏見或成見。

二、評價要以鼓勵為主 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幫助他們更好的發展。因此,評價方式必須服從評價目的,通過教師的評價,要能夠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學生髮展主動性與自覺性,鼓勵他們不斷上進。如四班凌建國學生説過這樣一句話,咱們班除了學習不行剩下都行,我聽這話後對他們説,既然你們有健康的體魄、聰明的頭腦、堅忍不拔的毅力,還有什麼理由説學習不行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人心齊、泰山移”,讓我們共同努力,奪取最終勝利,你們有信心嗎?“行”。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響徹了整個教室,他們的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被動學習都變成主動學習。

教師評價的鼓勵性可以通過言語、表情、行為等多種方式來體現,即使在運用分數這一傳統方式進行評價,也可以充分發揮其鼓勵作用。比如《借分》一例中,對考試分數採取了特殊處理方式,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一處理方式很好的體現了評價的鼓勵性原則。

三、評價要注重主體 教學的評價一般只侷限於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我應為還應參於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不只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應適當的讓學生參與進來,比如學生回答完一個問題之後,其他學生及時的鼓掌,使他們被重視的感覺。有時,學生之間相互瞭解可能比老師對學生的瞭解更徹底更透徹,老師不能唱獨角戲,要想方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來評價他人,或作自我評價,我認為這三種如果能有機結合起來,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起到促進作用。

四、評價要適當 當前,有許多老師都較注意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藉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點是正確的,但是,有的老師卻對學生的表揚或鼓勵過高了些,或者是説對學生的評價不切合實際,這就是我們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平時表現較差,學習上反映較遲鈍,如果老師對他們的表現進行過高的評價,大力的表揚他,那麼他反而會接受不了。

因為一個學生的行為表現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能轉變過來的,所以老師應一步步來。這樣,學生則能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成功之處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學生獲得的表揚,不是老師隨口應付的,而是自己成績的肯定。這才是恰當的評價,才會對學生有真正的激勵性和鞭策性.五、評價要有發展性 教師要用發展的觀點和標準來評價學生,要看到中國小生正處在成長髮展的過程中,他們每個人都有着巨大發展潛力,現在的醜小鴨都可能變成以後的白天鵝。相反,如果教師對一個學生進行諷刺、挖苦,就會影響這個學生的一生。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要看到他們的努力、看到他們每點的進步和變化,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在評價標準掌握上,要有一定的相對性。 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是每個教師的基本功,教師能否正確運用評價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取決於教師是否具有正確的評價觀。教師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就必須能正確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使學生在科學評價的引導下,全面素質得到均衡協調發展,走向成熟,邁向成功。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 篇5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的精神,評價要為教學服務,推動教育的發展,推進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就是要通過評價給予學生快樂,讓學生從評價中得到強大的動力,從而激勵、推動學生的科學學習。

一、評價主體要多元化。

以往對學生的評價主要由教師給出,教師充當着裁判者的角色。新課標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激勵者,是學生探究科學的合作者,是課堂教學的調控者,但不再是獨裁者。教師與學生科學學習交往的時間雖然很多,但還是與學生之間存在着空白。況且,每個教師總是會受心情等主觀因素制約,影響評價的客觀、公平。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了多人蔘與學生評價的方法。例如學生參與了小組合作學習、實驗後,讓同組同學評一評自己活動中的表現;學生參與課後調查、實踐後,讓家長或接觸的社會人員來評一評;教師與學生教學互動後,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作為能動、鮮活的個體,對自己的學習狀況也有看法,因此,在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後,也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評一評。這樣,同學、家長、社會人員、教師和自己都成為了學生的評判者。通過這麼多人的眼光去評價一個學生,再合併這些人的評價結果,我想應該比以前只有教師評價更能體現公平、公正性。

二、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過去評價學生以一張試卷定好壞。其他人也只看學生考試的成績來評判學生。這樣其實不能如實反映學生一學期的真實情況。有的學生學習過程中一路里是認真的,取得優秀成績是必然結果,獲得他人表揚是理所當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平時不努力,偶然一次取得了優秀,也被人讚揚,這樣就使這部分學生淡化了自己的缺點,一直抱着不努力學習也能取得高分的僥倖心理,不能揚長避短,從而荒廢學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平時勤奮刻苦,因一時疏忽,失去了優秀,就被人認為是差。導致這部分學生心灰意冷,喪失了恆心與信心,平常的表現也一落千丈。因此,我在評價學生成績時,增加了一些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

1、跟蹤評價。既然試卷評價遺漏了學生平時的表現,就要跟蹤學生的發展軌跡進行即時、即現評價。給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個作業袋,把他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都放進去。例如把學生的實驗記錄單,他人對自己的即時評價,課堂、活動中自己的問題、想法和獨特見解等,標好日期,都收入到作業袋中。看着沉沉的作業袋,也就顯示了學生深深的科學歷程。

2、作業展評。科學課的作業,根據課程特點,主要是一些實踐性作業,例如小製作、實驗報告、調查資料等。這些作品是反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把每次課文中的實踐性作業都佈置學生認真完成,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不管好壞都要上交。例如《熱氣球》一課,佈置學生製作竹蜻蜓,學生作品交上來後,我帶領學生一起到操場上放飛,竹蜻蜓成功升空,學生的評價也就出來了。再如《聽不見的聲音》一課,要求學生蒐集關於超聲波的資料。然後,組織召開討論會。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全班交流。學生交流過程中,作業好壞也就出來了。這種作業,都不是直接給出評價,都是讓學生通過交流和實際應用中自己顯現出成績來,然後把所有資料存入作業袋。其他學生在觀賞過程中,都會不自覺地進行比較,作品的優劣就一覽無疑。而每位學生通過展覽,能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的缺點,從而取長補短。這樣的評價,無須一句話,就對學生以激勵或鞭策。

3、口試或筆試相結合評價。科學教學中要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基本知識還是要記憶的。我在每節課前或後,會找來同學,以口試形式及時測試他們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在單元結束後,記憶內容較多時,以小練習等筆試形式進行評價。

4、評語評價。成績報告單的評語,讓同學從冷冰冰的等級分中感受到了一絲温暖,評語中有表揚,有鼓勵,同時飽含着老師的期盼之情。科學課中,同樣可以用評語評價。我設計瞭如下這張評價反饋表。

在師與生、生與生、家長與學生中都可以用。長輩的評價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同學間評價為了避免互挑毛病,影響團結,以發現對方優點為主。學生自我評價,參照課堂教學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表現,可寫出自己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評價內容要全面化。

新標準説:評價既要考察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與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需要對學生作出以上評價,要改革評價內容和評價時機。

首先要改革終結性評價的內容。不能單純考查對科學知識的記憶,要增加運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現象的題目。要屏棄一些狹窄的單一性答案的題目,增加開放性試題,以發散學生的思維,追求試題答案的多樣性、新穎性和獨創性。要打破試卷的狹窄性,注重科學知識的延伸性。甚至可以出現一些學科間整合的題目。例如:《植物和環境》一課,調查校園中樹木的生長情況,學生不但要考察樹木的現狀,而且要運用舊知分析形成現狀的原因,更要注意形成原因的多樣性。這樣的評價內容,體現學科與實踐活動的整合,注重題型、時間的開放和地點的開放。

其次,更加應該重視學生參與整個學習科學的過程的評價。如在參與實驗操作時,表現出來的觀察、動手能力和參與情感、閃現出來的獨特見解、方法;在社會實踐中,表現出來的獨立性、自主性和領導能力;在常態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對科學的濃厚興趣等。彙總整個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才能顯示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方面的才能。對這些及時點評,才能體現評價結果的全面性。例如:《太陽高度和氣温變化》一課,觀察和記錄教室內一週的氣温變化,則不僅要檢查學生分析的結果,更要檢查學生是否在每天的固定時間記錄温度,小組的同學是否能互相提醒,合作精神好不好。就是加強過程評價,削弱結果評價。

不遺漏學生每一刻的每一個優點,讓它作為評價學生成績的一部分。讓學生通過老師、同學的即時評價,感覺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聽到讚美自己的聲音。讓學生從評價中感到快樂無比。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在快樂中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在快樂中提高科學素養。

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

日常行為觀察評價

日常行為觀察法是指在平時對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行為表現的觀察記錄,井由此大致判斷學生達到某種等級水平的辦法比如:情感領域教育目標的測評不能像認知領域那樣要求學生給出最高表現,也沒有標準答案,影響因素較為複雜,學生在情感領域的發展水平總是表現在外部行為、習慣上,因而可用觀察法來測評學生情感領域的發展水平。

活動性表現評價

動表現評價是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及能力,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全方位的評價。評價的結果以簡單的方式加以記錄,在比較、分析基礎上,給出恰當的反饋,激勵學生進步。表現形式可以採用等級評定加描述性評語,此評價可以採用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後進行,在評價中應該注意既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又評價學生的活動結果。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法。它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主張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鑑賞。綜合實

踐活動的具體評價方式有彙報、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報告答辯、演示、展示、表演、競賽、評比、觀察、檢查、評語等。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但無論何種方式,運用的先決條件為觀察。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並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各種評價方式運用的基本要求。在具體操作中,“檔案袋評定”與“協商研討式評定”方法我覺得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但在運用這些方法時要注意用文字説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要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使學生深入地瞭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