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感悟_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素材(精選3篇)

2022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感悟_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素材 篇1

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五年前,我還是一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職場新人;五年後,我褪去了初入社會時的青澀,成為了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公僕。這是長路漫漫的五年,也是轉瞬即逝的五年,在這五年裏,我和我的祖國都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多色彩和始終如一。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022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感悟_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素材(精選3篇)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深深地覺得自己也應該奉獻出一份力量,堅守在崗位上,登高望遠、勇於創新。作為一名信訪工作者,更應該勇於擔當、明辨是非,發揮好黨和人民羣眾之間的紐帶作用,踏踏實實工作,不忘初心,把青春熱血奉獻給人民羣眾。

堅定信念,勇於擔當。心中有信念,行事才有方向,行事才有約束。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身為青年一代的我們站在時代的潮頭。因此,我們要勇於挑起自身的責任,做個有擔當的青年。樹立一種“責任即吾命”的意識。遇到困難敢於迎難而上,發現錯誤敢於承擔責任,不躲避、不逃避,堅持原則,體現出青年人的胸懷、格調和勇氣。

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我時刻銘記着習總書記説過的這句話,在工作中,保持一顆謙虛的心。牢固樹立“不嫌小、不嫌凡、不嫌瑣、不嫌細”的意識。因為,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在分分秒秒的時間裏,在一點一滴的辛勤勞動中獲得的。我們只有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踏踏實實、兢兢業業,認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踏着小事情鋪成的道路,才能走向偉大光明的未來。

志存高遠,練就本領。如果一個人腹內空空,才疏學淺,縱然有天大之志,到頭來也僅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志大而才疏,是沒有本事去“事竟成”的,夢想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惟有樹立隨時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才能學有所獲、幹有所成,為夢想插上奮飛的翅膀。

甘於奉獻,勤於修身。“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態度決定成敗,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可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對社會的態度,對事業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則會在無聲無息中影響着自己的一生。青年人應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立足本職,恪盡職守,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我們正值青春,正值最好的年代,社會賦予了我們茁壯成長的能量並賜予我們希望,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實現自身價值,不負昭華不負心,不負青春不負夢,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2022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感悟_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素材 篇2

被聘為區政協文史員,接到通知,我心情萬分激動,立即拿出電話,很想把這大好喜迅,告訴我認識的每一個人。當我正要撥號時,手指停歇在手機的號碼鍵上,通知還説,“新聘任的文史員必須到會”。這一下讓我犯了難,這個時候,我才想起我需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參加“區政協文史工作會議”的問題。

我是《華商報》鄉村分投點報紙發行投遞員,幾十年來出門工作,都是穿着單位統一發放的“黃馬甲專用工作服”。偶爾出門辦事,也是隨便穿件乾淨衣服穿戴身上就行。每天早出晚歸,又少有節假日,十多年來,都沒有抽出時間,給自己添置新衣服了。現在要隆重參加“區政協文史工作會議”,不講究一點能行嗎?!

我打開衣櫃,在裏面尋找着。我拿出了幾件衣服,又上身試了幾下,都覺得不滿意。總想找件象樣的衣服,可找來找去,除了黃色的“黃馬甲專用工作服”外,再沒有一件能讓我滿意的服裝了!後天會議就要開始了,這可咋辦?突然,我想起一個多年沒有人再提説的一個詞:借衣服。

小時候,我常聽父母説,誰誰走門户去他舅舅家,向誰誰家借穿了誰的衣服;誰誰進城看望上學的女兒,向在城裏工作的誰誰借穿了誰的衣服;誰誰結婚,借穿了誰誰的衣服。似乎誰誰向誰誰借穿誰誰的衣服,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

我上中學時,學校開體育運動會,老師要求,每個同學,都要穿“藍褲子、白襯衫、運動鞋”。我媽就在村裏,找了幾家爺爺奶奶叔叔嬸嬸,才給我“配備齊了行頭”。

我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年代,正是國家物質匱乏的時候,人們吃飯購物都需要有票證。吃飯要糧票,扯布要布票,就連吃鹽買醋也要帶上“購貨證”。自然,一件衣服要穿好久好久。“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就是那個時代,那個年月,留下來的那個歲月特有的“順口溜”。在那年代,那個歲月,誰家要是置辦了新衣服,許多人都會羨慕地誇讚:“哎呀,你賣了新衣服了?!”

買新衣的人也會惜愛着穿,一件新衣服,都會在走親戚、看朋友或者是參加重大而有意義的活動時,才穿着出來。那時候“吃香香,穿洋洋”也是人們過年特別想往和必須做的事。對沒有添置新衣服的人來説,“借”是最好、最有時效、最能解決問題的“添置新衣”的辦法。那些年,你也借,他也借,大家誰也不談嫌誰,誰也不厭惡誰,誰也不笑話誰,借衣服是那時候人們都會做的事,終究“沒有一家是把所需衣服置辦齊全的”。

到了八十年代初,我已長大成人了,還親耳聽到過有人為“借衣服”鬧出傷和氣的事來。

那一年,比我年長五歲的青年要結婚了,知道喜迅的人都高興,我也興奮地前往他家湊熱鬧。就在迎娶的前一天,媒人“卷財”回來了,他給主家報了個喜迅,也給主家出了個難題。

媒人一進門,連一口水都顧不上喝,就開始大聲嚷嚷:“今兒這事辦的漂亮,也辦的爽快,女方家啥都沒談嫌,讓咱明天順順當當快快樂樂去迎娶。就是女子他舅給咱提了個小要求,讓新郎官明天穿身‘西服’去迎娶。她舅説咧,國家改革開放了,娃們結婚也隨新潮,穿上西服跟上時代。我看這事簡單,也就答應了。新郎官呢,新郎官呢,新郎官你聽到沒有?”

媒人的話,新郎官咋能沒聽見呢!“穿上西服去迎娶”的話語一講出,新郎官的眉毛就皺了起來,歡喜快樂的臉孔也塌落在地上。新郎咋不發愁呢?

新郎官是農村娃,家住山跟前,“西服”聽過卻沒見過,明天就要結婚了,這會兒在哪兒去弄西服呢?這明明是給人出了個大難題,咋能説是碎碎的事呢!氣的新郎官大發雷霆:“這婚不結了!”

消息傳出,有好心人介紹,某某家兒子和新郎官體形差不多,前天才買了一身西服,先借過來對付對付明天。

新郎父母向人家開了口,新郎官穿着借來的西服娶回了新娘。這本是皆大歡喜的事,可在借衣人要在新郎家取回西服時,新娘矢口不給,並對借衣人説:“娶我時穿的就是這身衣服,這身衣服就應該是我的!”鬧的借衣人十分生氣。

新郎父母好説歹説,新娘就是不給西服。借衣人和新郎父母就此傷了和氣:“那有這樣的人,俺借衣服讓你娶回了媳婦,竟把我的衣服説成是你的了!”

就在我借衣服的事時,兒子回來了。

“爸,你在尋找啥呢,把衣櫃全都拉出來了?”

我向兒子説明,後天,我就要參加“區政協文史工作會”,想尋件象樣的衣服穿時,兒子拉着我的手説:“爸,這有啥難的。走,咱在超市去買一身新衣不就得了!”

半小時後,我在兒子強拉硬拽下來到超市新買了一件新衣服。兒子説:“現在世界很發達,沒有不能辦到的事情。”

聽了兒子的話,我也萬分感慨地説:“科技發展了,社會富裕了,人辦事再也不犯難了。”

建國七十年,人民由窮到富靠的就是黨的好領導。

2022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感悟_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素材 篇3

五十年前,母親生了妹妹,不到三歲的我就被送到了少陵原上大兆村舅舅家,一住就是一年多。

舅家人挺多,四個舅,一個姨,加上爺爺奶奶,我一下子有了眾星捧月的幸福感,特別是在那個物資奇缺的年代,每次奶奶從吊在屋樑上的竹籠裏取出一塊又白又酥的幹餅饃,從高出我很多的粗瓷水甕中端出一小碗温度剛剛適合一飲而盡的温水時,覺得自己雖然離開了爸媽,卻依舊是幸福的孩子。

最喜歡的事是和姨去澇池洗衣服。那時的大兆村西,有一個挺大的澇池,周圍被樹圍着,濃綠的水面,白石條板接水而卧,與綠水融為一體,成為天然的洗衣板,那種白色和流動的綠相依,給人一種乾淨柔美和親近,我靜靜的蹲在石板上洗手絹,姨用肥皂塗洗一件又一件的衣褲,高聲説笑的鄰居奶奶總説你家“磨鐮水”真文氣,安安靜靜,白白淨淨,我小聲問姨,我有名字,為啥叫我“磨鐮水”,姨只笑不語,我覺得這“磨鐮水”一定不是啥好詞。

我還喜歡跟在大舅身後,和他一起去絞水。那時候,舅舅隊上有一口井,簡單的井房子籠罩着比水桶大出一圈多的井口,井房前在放工和飯前總排着絞水的長隊,不遠處,大人們在無拘無束的閒聊,排到井前的人嫻熟的向井裏放桶,然後絞水,然後用水擔挑起兩桶水輕快的遠去,我最喜歡看大舅右手搭在轆轤把上,輕撫着轆轤上的粗井繩,讓轆轤把瞬間轉成旋轉的風輪,等轆轤突然停下來,再一邊説笑,一邊絞動轆轤,不多久,就麻利的一手扶轆轤把,一手拎出一桶泛着水紋的、清亮的水,我站在桶邊,彎腰把手指頭伸進水桶,再放嘴裏舔舔,頓覺涼甜清香。這時,大舅絞上第二桶水,倒入自己桶中,在肩上放平水擔,彎腰、扶桶起身,大步回家時,我緊緊跟在他身後,一路小跑,大舅總是很高興,當有人和他打招呼説,“磨鐮水”還沒回去呢時,舅會説,俺傅家的娃,回阿達呢,我很得意的、有歸屬感的跑到大舅前頭帶路,以輕輕反抗磨鐮水的“稱呼”。

那時候,奶奶、爺爺和家裏所有的人用水都十分節儉,每天早上,奶奶弄半盆温水,給睡眼惺忪的我洗完臉,再依次叫別的人洗臉,大家洗完臉後的那半盆油膩膩的、帶着汗味的渾水成為我童年記憶裏説不清道不明的回憶,“磨鐮水”帶着水的稀缺成為一種無奈和淡淡的屈辱。

轉眼麥熟,大舅從水甕裏舀出一盆底的水磨好了四把鐮刀的刀刃,我問咋弄那麼一點水,他説,咱原上缺水,擔桶水不容易,不敢浪費,我想也是。一天,和奶奶走在黃亮黃亮的麥田小路上給地裏割麥的舅舅們送水送飯時,我問奶奶:為啥人都把我叫磨鐮水呢,奶奶一手提着水罐,一手拎着饃籃,輕柔的低聲告訴我:一個娃和他舅家在一個村,夏忙割麥了,有一天,娃到地裏給他爸送水,路上碰見割了一上午麥又飢又渴的舅舅,舅舅想喝口水,娃給他舅説,水是磨鐮用的,喝不成。講完小故事,奶奶説舅養外甥瞎忙活,你可不敢當個沒良心的“磨鐮水”……我終於明白!到了地裏,我給舅舅遞水時很認真的説,舅,等我長大了,給咱院子修條水渠,讓你有用不完的水!

後來,我上學了,

國小畢業時,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幾個舅靠勤勞,糧食有了結餘,他們用賣了糧的錢給家裏打了水井,用上了水泵,吃水方便多了,洗衣服也用上了洗衣機,不用再去澇池了,舅和姨陸續成家後,水甕成了奶奶的糧甕,大家用多少水抽多少水,也挺方便。

再後來,隨着爺爺和奶奶的離世,我回舅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結婚以後,從媽媽那裏時不時的聽説幾舅蓋房了,幾舅的孩子上大學了,幾舅的孩子買出租車了等等,常常為親人們感到高興!

前年七月古會,天氣很熱,和行動不便的父親陪母親回舅家過會,停車進院後,表弟媳婦親切的招呼我,姐,看把你熱的,快進衞生間衝個澡吧,水很方便的。寬敞的獨院小樓乾淨明亮,室內,廚房、衞生間應有盡有,水方便的和城裏沒有任何區別,我説,條件真不錯,和城裏一樣了,大舅説,政府惠民工程,村上給大家統一通上了自來水,比你小時候説的給俺修個水渠實用多啦!

我説:這你還記着呢,舅?

談笑間,我突然覺得,幾十年的改革發展,時代在進步,我的願望實現了,原上不再缺水,我的舅舅和原上的父老鄉親一起過上了滋潤而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