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自我鑑定總結(通用4篇)

音樂教學自我鑑定總結 篇1

《對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國北方廣泛流傳的一種小調。經過讓學生學習歌曲《對花》,學習手絹舞,從中瞭解華北民間音樂的地域風格色彩,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理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來演唱歌曲《對花》。本課的兩個音樂知識(對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學習我放在唱歌的教學中,一方面,我要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活動中去進行對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兩個知識點與對花調的風格形式緊密相關,如:曲調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現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裝飾,演唱是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風格,就必須唱好上滑音。

音樂教學自我鑑定總結(通用4篇)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體會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運用手絹舞這種形式表現歌曲《對花》。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創編歌詞、進行表演。所以在介紹手絹舞時把舞蹈的要求講的清楚,使學生易於理解,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在創編歌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數,瞭解一年四季花開的自然生長規律,瞭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張冠李戴。在示範是還能夠提到“反對花”即由冬季對起倒攤到春季。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式想問題。

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學做為重點,從舞蹈導入歌曲時我啟發學生説説用什麼演唱形式表現愉快的心境,讓學生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而導入表演唱和對唱,層層深入,引入歌曲《對花》。在這個環節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的巧妙設計在上滑音演唱時教師讓學生髮現樂譜上的記號,從而講解上滑音,讓學生經過比較的演唱加深學生對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動活潑表現出來。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感覺自我對本課的一些設計聽、唱、跳、創編等環節中都與以往設計類似,所以在唱歌環節的設計上,我採用了分句對唱的方法。在設計本課的導入時,我也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遊戲法,情景導入法、師生表演法、等等,最終我採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手絹,讓常見的手絹花出示起來比較新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完美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師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基本動作、學習歌曲、創編歌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課學習河北民歌,讓學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間舞蹈,弘揚了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體現新課標“弘揚了民族音樂”的新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我還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沒有把自我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表情還不夠,情緒不夠,沒有用自我的活力去感染學生,不能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課堂太平穩。在語言組織表達上要更親切更趣味,示範時要表情更豐富,表演時要更誇張到位,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出來。

音樂教學自我鑑定總結 篇2

1、師生間的互動

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較基本的互動關係表現形式。經過師生間的交往,供給給學生髮揮音樂潛能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給予他們發揮想象力和表達自我的充裕空間,使其進取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自由盡情地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並實現身心的和諧發展;同時也供給給教師簡便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出自身教學的進取性。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採取多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令雙方在共同參與的活動中交流、溝通、理解,幫忙教師減輕壓力,避免學生感到枯燥,促使每位學生都產生與夥伴共同欣賞體驗音樂表演的興趣,嘗試性地用音樂形式表現出自我的生活體驗,進而快速實現教學目標。

2、生生間的互動

中學音樂教學中,不僅僅需要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也需要生生間進行有效互動。音樂教室要給予全體學生學習音樂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有享受學習音樂文化的權利,使每位學生都具備超強的音樂藝術本事,為自我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所以,中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可只關注師生間的交流溝通,還應促進生生間互動交流。在學生眼中教師具有必須的威信,而同學則是每位學生較要好的朋友,故而教學環節中較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僅有學生之間自然和諧,才能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作用

1、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氣氛

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利於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效轉化了師生主角,使其真正構成了共同學習體,創設出更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通常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要實現師生間的討論對話、表演問答等,必須基於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之中。學生只會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下毫無忌憚地吐露心聲,進取闡述自我的觀點思想,從而改變既往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音樂原本就是相對自由的藝術,它以情感體驗和自然之美為追求。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才能讓師生共同享受體驗音樂,令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音樂。

2、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

中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增強。新課改倡導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摒棄傳統重教形式轉變為重學形式,即將重視教學過程變為重視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使其學習的主體性作用充分發揮,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所以,要實現這個方面,音樂教師有必要採取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師生互動式教學。能夠説,採取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將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促進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而僅有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才能促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3、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師生互動式教學利於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師生關係良好與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學生常會因為喜歡某位任課教師而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音樂課程也不例外。中學音樂教師要靈活運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入瞭解教師,喜歡上教師,願意接觸教師,期望學習音樂,才能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對音樂的情感如何,將對學生理解音樂產生影響,而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也將使得教師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這是師生間互通心意的體現,僅有采取師生互動式教學才能實現,使雙方在音樂中相互交融精神與感情。

音樂教學自我鑑定總結 篇3

我在網上看到過金彩雲教師講到的“識譜集中教學法”,我覺得很有道理。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學都是把識譜隨課文分散教學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國小階段基本完成簡譜識譜任務,在國中階段基本完成五線譜識譜任務。事實上,這個任務遠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這種過分分散的識譜教學法違反了記憶規律。音樂課不是每一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課都只學識譜資料,很難及時組織複習。學生往往是學了後面忘前面,缺少連續性,形不成系統,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識譜教學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按目前課程的編排體系組織教學,學生不可能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獲得初步的識譜本事。國小學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無法獨立視唱簡譜。

集中識譜教學法是一種能夠幫忙我們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選擇。所謂“集中識譜教學法”,即縮短戰線,集中一點打殲滅戰,把原先需要用整個國小、國中階段來學習的識譜資料集中安排到國小二年級或三年級、國中一年級,用二到三個學期學完。這樣,一方面學習資料緊湊,能夠克服識記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提前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使他們學得進取主動,進一步激發興趣,到國小或國中畢業時,他們就基本上具備了應有的識譜技能,能夠比較熟練地聽唱和視唱簡單的曲譜了。

當然,運用“集中識譜教學法”,必須由專職音樂教師或識譜本事較強的教師任教。同時,音樂教材要按“集中識譜法”的要求重新編寫,在時間分配上也要適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為過分集中會使難度增大,學生理解不了。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_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進取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我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本事。

音樂教學自我鑑定總結 篇4

韻律活動向來是深受幼兒喜歡的,在音樂活動《挪威舞曲》中,小樹和小精靈的動作遷移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教師經過多種感官在動靜交替中進行教學,鍛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動,遊戲就像是他們的夥伴。藉着這一點,我把創編小樹和小精靈的動作放在活動的開始部分,並把此重點貫穿在遊戲一《小樹變森林》和遊戲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進行銜接。“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幼兒注意力高度集中,整個活動幼兒在簡便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了創造性表演。雖然在活動中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幼兒也基本掌握了活動資料,但還是存在這許多不足之處。

一、導入過長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重難點貫穿在兩個遊戲中重點教學,隨之引出音樂。這一環節需要個別幼兒創編動作,以及團體進行創編,並且幼兒一向要在活動場地中間與座位上來回流動,導致開始部分過長。而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音樂欣賞在活動進行了十分鐘後才出現。如果在進行遊戲時將aba結構的兩段音樂於遊戲想結合,效果會更佳。

二、有對象進行團體創編

韻律活動有獨自一人進行表演的,也有合作進行表演的。音樂《挪威舞曲》是aba結構的,韻律動作分別為小樹、小精靈與小樹、小樹。在第一段小樹變成大森林的動作創編中,幼兒獨自進行創編,教師給予鼓勵與表揚。而第二段小精靈與小樹相親相愛的動作創編中,幼兒都在創編小精靈的動作,而教師比較牽強的把幼兒做的動作形容成大樹,並引導兩名幼兒進行小精靈與大樹的合作表演。導致其餘在創編小精靈動作的幼兒無事可作。如果教師在進行第二段音樂的動作創編時,手持小精靈與大樹的圖片,先與幼兒交流創編小精靈和大樹的動作,再讓幼兒以椅子為對象進行表演,既讓活動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發展其想象力與創造性。

音樂欣賞是一項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和音樂本事發展的活動。下頭就我對中班幼兒音樂欣賞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讓幼兒充分地感受音樂。

達爾克洛茲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以聽覺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應完全立足於聽。”所以,音樂音樂欣賞教學應當以聽為主線。在聽的基礎上,教師用簡潔、準確、生動並具有啟發性的語言、圖片、電化教具去提示音樂的思想性、藝術性,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幫忙他們認知和了解音樂。如:在音樂欣賞《荷包蛋》的教學時,我讓幼兒注意傾聽歌詞資料,幼兒邊聽邊感受自我煎荷包蛋的過程及荷包蛋煎好後請大家嘗一嘗切身體驗。在聽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隨着音樂節奏做煎蛋的動作。此時教師適當用圖譜誘導,加上一些自由發揮的簡單動作。讓他們進一步投入音樂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島》的教學。如在引導幼兒欣賞《卡普里島》時,首先我用語言把幼兒帶入去卡普里島旅行的情境中。“請閉上眼睛,我們要開船去卡普里島旅行啦!”然後讓幼兒欣賞音樂,讓幼兒感受韻律平緩、反覆的特徵,想象卡普里島有什麼情景。聽完音樂讓幼兒説謊產卡普里島可能是一個什麼地方,再讓幼兒看圖譜,遊覽美麗的卡普里島。這樣音樂欣賞《卡普里島》就編排完成了。

(二)讓幼兒創造的模仿來表現音樂

幼兒的創造開始於模仿,脱離了知識經驗、技能技巧、思維方式等這些“創造工具”,創造性發展就等於一紙空談。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師直接提出主題,或引導幼兒回憶有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主題,然後由教師直接根據主題引出基本動作,並引導幼兒學習基本動作,最終再引導幼兒用團體討論探索的形式,創造出各種新的動作。

比如我在進行音樂欣賞“化蝶”的音樂欣賞活動時,我在準備好相應的歌曲之後,請幼兒自由的創編,孩子們有的側飛、有的向上飛、有的向前飛、還有的往後退着飛,一幅姿態各異、可愛的蝴蝶畫面剎時呈此刻我們面前,可是,孩子們的動作雖然不相同,卻只侷限於單獨動作,此時我只是稍加引導“哎呀,蝴蝶一個人飛多寂寞呀,這可怎樣辦它們會怎樣做呢”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之下,很快進入新一輪的創編,三三二二的做停在花朵上的動作……,在此輪創編中孩子們不但隨着音樂打開記憶的閘門,展開充分的想象,並且還加入了更多同伴間的合作,使自我的動作經驗得到了較好的提升。

(三)發現典型,帶動全面

在活動中儘可能的為幼兒供給同伴交流與合作,顯得十分必要。因為幼兒在身心兩方面都處於基本相同的水平,他們間的交流是平等的、雙向的,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心理上相互影響,情感上相互支持,行為上相互模仿,經過認同、內化,融入自我的經驗,從而促進自我的發展,表現的慾望和信心會更足。所以,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注意為幼兒供給同伴間充分交流的機會,並善於捕捉幼兒創作中好的範例,引導幼兒相互學習、相互觀摩、相互借鑑。因為,這個好的“範例”,對其他孩子來説是一個很直接的啟發,他們可能模仿這個好的動作,也可能在此啟發下,創作出更新的、更獨特的動作,從而更好的以“典型”帶動“全面”。

(四)個別輔導,恰當地示範和啟迪

音樂一開始,幼兒就會立刻進入到表現中去,這瞬間的反應,也就是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和確定本事培養的時刻,這就需要發揮自我的確定力和想象力,立刻要隨着音樂的韻律而動,投入到再創作——自我表現的階段中去。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程序不一樣,對音樂、音樂欣賞反應的“潛質”各不相同,所以,反映出不一樣的個性、不一樣的表現程度。有的一聽到音樂前便明白用什麼動作去表現;有的則要在聽完音樂後,才能表現出組合的動作;而有的只能反覆停留在幾個簡單的動作上。這時教師就要進行個別輔導,恰當地示範和啟迪,幫忙他們聯想意境、理解音樂,讓他們的創造力得以充分地發揮。在音樂欣賞《小紅帽》這一活動時,用視頻儀放大幼兒用書,指着圖講述故事情境,引導幼兒有節奏地説圖譜:“小紅帽去森林,她一會兒走,一會兒跑一跑,見到外婆嘻嘻笑。讓我們一齊跟着小給帽出發吧!走一走一迪篤迪篤……”。然後讓幼兒傾聽音樂《小紅帽》,跟着教師的伴奏一齊有節奏地説。這時性格內向的幼兒動作幅度小,緩慢地表現出小紅帽走路的情境。性格開朗的幼兒則動作幅度大,用一蹦一跳的動作表現小紅帽走路的情境。教師應給予恰當的分析,肯定和鼓勵,引導和提高幼兒的表現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