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

【導語】:社會革命是社會發展中的質變和飛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實現形式。它不僅表現為破除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用先進的社會制度代替落後的社會制度,而且表現為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思想宣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

【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一

在什麼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科學闡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屬性,仍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從不同視角出發,我們當然可以揭示出馬克思主義的不同理論屬性,例如其實踐性、人民性、黨性、革命性、創新性等,但從當前人們易於產生錯誤認識的角度看,需要着重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屬性。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具有科學性。眾所周知,科學之所以是科學,不僅因為其具有系統的思想觀點和理論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夠以科學的方法和理念客觀地反映事實,勇於直面矛盾,不斷追求真理,從而獲得經受得住歷史和實踐檢驗的規律性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具有完備的理論形式。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從實踐觀點出發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學説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為核心的科學社會主義,共同構成了嚴整的理論體系。其次,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一文中,對其方法即辯證法進行了闡釋,他説:“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説,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實際上,唯物辯證法只是其方法論基礎,而對於具體研究,馬克思則要求自己首先“必須充分地佔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繫”,此一論述為他按照辯證法的原則敍述現實的運動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再次,具有理論的開放性。馬克思主義總是站在時代高度,根據新情況和新問題,與時俱進,積極吸收和改造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最後,也更重要的是,馬克思主義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已被馬克思主義產生170年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歷程所證實。當代中國所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所展現出的光明前景,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力量更加充滿信心。

馬克思主義又是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意識形態是對社會發展一定階段上的階級或集團根本利益的觀念反映,主要表現為政治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社會意識形式。一般認為,意識形態是與階級利益密切相關的觀念體系,本質上是階級利益的觀念反映。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進行了批判,認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隱瞞了作為其產生的客觀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關係的真實本質,為社會生活中經濟和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正做辯護。馬克思認為,我們在考察歷史進程時,就不能“把統治階級的思想和統治階級本身分割開來,使這些思想獨立化”,不能“不顧生產這些思想的條件和它們的生產者而硬説該時代佔統治地位的是這些或那些思想”,也就是説,不能“不考慮這些思想的基礎——個人和歷史環境”。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為考察紛繁複雜的意識形態現象提供了科學的認識方法。

列寧在對社會主義的理論闡發中,把意識形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科學看成是一個東西,並且強調意識形態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功能。意識形態總要代表某種利益發聲,其性質從根本上取決於它所代表的利益的性質。馬克思主義要維護和“實現絕大多數人本身的真正利益”。從學理上説,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的合理性及其所代表的利益的正義性,源於生產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基礎性地位以及人民羣眾的主體性。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性質的認識上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維誤區。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並不是忽視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屬性。因為科學不能脱離價值,特別是社會科學,雖然解決問題以客觀地反映社會事實為前提,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總是藴含着價值立場或利益趨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正是通過正確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與無產階級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和解放道路展現出來的。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決不能忽視和弱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意識形態是否揭示了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運動變化中的客觀事實,是否客觀而深刻地反映了本階級或集團的根本利益,是否正確地處理自身與各種社會思潮之間的關係,其思想觀點是否構成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思想傳播方式以得到人們認同等,這些都是推動意識形態發展所不能迴避的科學問題,對馬克思主義來説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科學愈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越符合於工人階級的利益和願望”。也就是説,從本質而言,無產階級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相比,更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

【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二

黨的xx大以來,適應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xxxx提出了一系列黨的建設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xx黨建思想。這一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作出了具有原創性的重大貢獻,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為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xx大以來,適應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xxxx提出了一系列黨的建設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xx黨建思想。這一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作出了具有原創性的重大貢獻,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為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

創造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思想,深刻闡明瞭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內在聯繫。xxxx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機制,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重要思想,第一次從黨的領導角度闡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質的規定性,闡明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闡明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要求,為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創造性提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偉大社會革命和偉大自我革命的辯證統一關係。xxxx指出,我們黨必須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並從新形勢下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現實需要出發,從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出發,作出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把從嚴從實的要求貫穿到黨的建設各個方面,保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這些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怎樣管好黨、治好黨”這一重大課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四自能力”的內涵,為我們黨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指明瞭方向。

創造性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重要思想,牢牢抓住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根本性問題。xxxx從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講政治的根本要求出發,旗幟鮮明提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並第一次將政治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要求發揮政治建設的統領作用。這些重要思想,闡明瞭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抓住了黨的建設的關鍵環節,完善了黨的建設整體佈局,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關於執政黨建設內容、領域和主要矛盾的理論,為確保黨的建設的正確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南。

創造性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進、永遠奮鬥”的重要思想,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思想建設的認識。xxxx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奮勇前進;強調,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向全黨提出補鈣壯骨的要求。這些重要思想,抓住了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問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關於黨的奮鬥目標和理想信念的理論,為廣大黨員堅定革命意志、永葆政治本色點亮了指路明燈。

創造性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的重要思想,深化了對黨的幹部路線的認識。xxxx提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代好乾部標準;強調突出政治標準,發揮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強調以事擇人、精準選人,培養幹部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強調對幹部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等等。這些重要思想,系統回答了什麼是好乾部、怎樣成長為好乾部、怎樣把好乾部用起來等一系列問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關於幹部隊伍建設的理論,為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幹部隊伍提供了基本遵循。

創造性提出“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的重要思想,賦予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xxxx強調必須在打基礎、補短板上下功夫,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必須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增強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必須抓好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等等。這些重要思想,深入回答了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地位作用、指導方針、工作格局、基本路徑、資源保障等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指明瞭努力方向。

創造性提出“努力建設先進的、健康的、富有生機活力的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開闢了嚴格黨內政治生活的新境界。xxxx創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的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建設良好黨內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強調要大力弘揚共產黨人的價值觀,旗幟鮮明地抵制和反對腐朽庸俗政治文化;要嚴格黨內政治生活,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鬥爭;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等等。這些重要思想,從黨的政治文化建設入手,着眼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抓住了黨的建設的基礎性、深層次問題,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新思想新途徑新方法。

創造性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重要思想,為黨的作風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和馳而不息的韌勁。xxxx指出,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作風建設必須聚焦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抓常抓細抓長,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深化整治、見底見效。這些重要思想,把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切入點、突破口,破解了長期以來作風建設缺少抓手、難見效果、難以持續的問題,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關於黨的作風建設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極大增強了全黨抓好作風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創造性提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的重要思想,深化了對黨的紀律建設的認識。xxxx指出,全面從嚴治黨要靠紀律嚴明,沒有鐵的紀律,就沒有黨的團結統一,黨的凝聚力戰鬥力、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就會大大削弱;把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佈局,從嚴格遵守黨章、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強化紀律執行、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等方面,全面闡述了黨的紀律建設的內容和途徑。這些重要思想,闡明瞭紀律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豐富了紀律建設的內容,明確了紀律建設的要求,激發了全黨同志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步調一致前進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創造性提出“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的重要思想,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反腐倡廉的理論。xxxx強調,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要求反腐敗必須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必須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必須保持反腐敗鬥爭的堅韌和執着,既“打虎”也“拍蠅”,做到除惡務盡;必須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等等。這些重要思想,彰顯了我們黨堅決反對腐敗的強大決心,為從根本上清除腐敗毒瘤,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推動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走出了一條反腐敗鬥爭卓有成效的路子。

創造性提出“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兩者同向發力、同時發力”的重要思想,創新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方法路徑。xxxx強調,將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發揮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思想建黨引領制度建設的方向,制度治黨是思想建黨的有力保障;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這些重要思想,充滿辯證思維,是對黨的建設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的創新發展。

xx黨建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的繼承、豐富和發展,作出的原創性貢獻,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

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一。xx黨建思想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它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守、對全面從嚴治黨的執着、對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發揚,都深刻體現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同時,xx黨建思想是理論創新的成果,它着眼於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世情國情黨情進行深入分析基礎上作出理論概括,在黨的建設目標、主題、主線、佈局、任務、內容、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意義的理念和論斷,將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提升到一個新境界。

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統一。xx黨建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驗教訓和我們黨近百年奮鬥歷程,聚焦新的時代命題,凝結新的思想精華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與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黨的xx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卓著成就,贏得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普遍讚譽,是經過實踐檢驗、具有鮮明實踐品格的科學理論。

時代性與民族性相統一。xx黨建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今世界經歷新變局、我們黨執政面臨新考驗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科學分析了新時代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承擔的歷史使命、面臨的風險挑戰,提供了一整套符合新時代黨的建設特點的管黨治黨方案,是顯著體現時代特點、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黨建理論創新成果。同時,xx黨建思想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深厚文化血脈,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構建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框架格局,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整體性與針對性相統一。xx黨建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的貢獻是全面的。它不僅在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敗鬥爭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的思想觀點,而且在黨的建設的整體層面,比如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黨的建設與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關係,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主題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思想論斷。同時,它針對全面從嚴治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精準地提出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略方法,有效破解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一系列突出問題,把解決點的問題與面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共產黨人直面問題、務求實效的科學態度和迎難而上、勇於擔當的精神風貌。

【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三

xx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在新時代,我們黨必須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與黨的自我革命之間的密切關係,為協同推進新時代的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奮力推進新時代的社會革命

社會革命是社會發展中的質變和飛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實現形式。它不僅表現為破除舊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用先進的社會制度代替落後的社會制度,而且表現為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革命。在這場偉大社會革命中,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找到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實現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又領導人民開始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可以説,我們黨97年的光輝奮鬥歷程,就是團結帶領廣大人民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不斷推進社會革命的歷程;就是根據我國具體國情,順應人民意願和世界潮流,不斷探索和拓展中國道路,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日益變為現實的歷程。

xx同志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也意味着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黨將帶領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力推進新時代的社會革命,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緊緊扭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勇於進行新時代的自我革命

xx同志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我們共產黨人永遠是革命者,革命精神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這不僅表現為勇於推進社會革命,還表現為勇於進行自我革命。

我們黨之所以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維護和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立場和宗旨。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就沒有必要掩飾缺點、迴避問題、文過飾非,就能夠徹底檢視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正因為具有勇於自我革命的品格,我們黨能夠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在克服自身問題、糾正自身錯誤的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始終成為時代先鋒和民族脊樑。比如,黨的六大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明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性質以及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制定了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又如,遵義會議結束“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統治,確立起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中國革命走上正確道路。再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可見,我們黨97年的歷史既是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奮鬥史,也是不斷自我檢視、自我昇華的自我革命史。

xx同志強調,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勇於進行新時代的自我革命,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祛除精神上缺鈣的“軟骨病”,在思想上構築起拒腐蝕、永不沾的鋼鐵長城。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構建起嚴密的監督機制;以零容忍態度鐵腕反腐,不斷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加強作風建設,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切實解決“四風”問題;落實好黨內生活制度,自覺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不斷清除自己身上的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

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

黨的自我革命與黨領導的社會革命是緊密聯繫、有機統一的。一方面,黨的自我革命是黨領導的社會革命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歷史反覆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革命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成功,而黨的自我革命向來都是社會革命的先導。例如,延安整風運動是黨的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自我革命,它破除了曾使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觀主義,初步確立起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的空前團結,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另一方面,黨領導的社會革命是黨的自我革命的價值追求和目標指向。我們黨領導的社會革命,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還是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都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是為了維護和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xx同志所強調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的根本價值追求。黨的一大綱領鄭重提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1939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時特別強調,我們共產黨人永遠是社會革命論者。97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不斷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是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客觀要求。xx同志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推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只有始終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鬥志,努力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和作風過硬,練就以自我革命推動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所必須具備的真本領、硬功夫,我們黨才能把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向前推進。

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發展的內在需要。歷史和現實都一再表明,只有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才能克服和解決黨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永遠保持共產黨人革命者本色,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艱鉅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都對我們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要求,黨面臨着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面臨着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脱離羣眾危險和消極腐敗危險,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各種因素非常複雜。我們黨在長期執政的情況下,如果不能通過自我革命清除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就容易不思進取、不謀變革,就難以繼續推進社會革命。只有以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錘鍊自己,我們黨才能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四

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已經非常成熟,它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正確性通過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歷史性成就得到了充分證明。黨的十九大報告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一點都不為過。

自從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以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強調我國當前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可見,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已經非常成熟,它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

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不影響基本歷史定位的判斷

有人認為,既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力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且出現了一些經濟指標變化,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我們人均GDP即將跨越1萬美元,當前較多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這就説明我們物質匱乏的時代已經過去。在這些人看來,我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體判斷也應適時修正為“中級階段”或“高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已經不能準確反映國情,需要提出新的理論框架來準確認識和定位我們的時代。這一看法是不能成立的。

實際上,僅僅從人均GDP或產能過剩等一兩項指標來區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所謂的“社會主義中級階段”,這種研究的偏頗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主要着眼點不是一兩項經濟指標,而是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與黨的基本路線、改革開發的基本國策直接相關。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主要着眼點是改革開放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征程。改革開放實踐先行,但理論不能滯後,到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雖然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已經轟轟烈烈地在全國展開,但我們急切需要對這一偉大實踐作出理論説明,在此背景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應運而生。黨的十三大報告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並指出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並且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簡單地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基本主張是,我國的社會主義依然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對於不發達的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當然是第一要務。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充分調動民間活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可以説,正是因為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體判斷,我們才確立了“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並進一步找準了改革開放的目標,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加入世貿組織,更加緊密地融入世界經濟。如今,我們已經站穩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不斷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引領全球化,我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可以説,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各項成績,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判斷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沒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認識偏差帶來的歷史教訓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正確性通過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歷史性成就得到了充分説明。另一方面,那些沒有認識到或者偏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行為也付出了巨大的歷史代價,對於這些歷史教訓,我們也應該深刻反思。

蘇聯就曾在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認識問題上犯下了歷史錯誤。我們知道,蘇聯在1936年就宣佈建成社會主義,並提出逐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基本路線,後來衞國戰爭短暫中斷了蘇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進程,衞國戰爭甫一結束,蘇聯就重提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任務。在赫魯曉夫時期,蘇聯並沒有糾正這一錯誤,而是繼續推行超越階段的做法,並提出了加快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的口號,制定了20xx年建成共產主義的時間表。這一判斷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繼續演變成為“發達的社會主義”理論,直至1967年,蘇聯宣稱已建成了“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不切實際的口號給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巨大傷害。

由此可見,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是關係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路線問題,建設社會主義不能超越歷史階段,不能急於求成。幸運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科學的、正確的認識,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以此為指導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時代背景下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如何理解“新時代”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間的關係呢?

實際上,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時代特別強調的是時代主題的轉變,“強起來”成為時代主題,這個強起來與改革開放以來持續奮鬥取得的巨大成績息息相關,與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息息相關,與黨的xx大以來的重大歷史變革息息相關。但是,這個轉變不影響我們對所處歷史階段的總體判斷,在強調新時代的同時,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全黨必須繼續“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與黨的基本路線密切相關,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根本上要求我們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新時代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根本而言,當前,發展的任務一點都不比過去輕,我們更需要繼續堅持與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動發展。在此意義上,黨的十九大報告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一點都不為過。

【推進新時代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思想宣傳】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相結合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揭示新時代的新特點,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説,實現了重大理論創新。

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研判經濟發展現實

黨的xx大以來,面對複雜多變並處於深度調整期的當今世界,面對顯著發展並仍處於歷史機遇期的當代中國,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出發,運籌帷幄,謀篇佈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xx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關於我國發展歷史方位的新定位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判斷,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解析經濟發展現實、研判經濟發展態勢、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依據,抓住“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須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來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以全新的視角和思路,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針對經濟領域存在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提出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強調必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針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並全面分析了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構成的有機整體,必須一體建設、一體推進;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經濟怎麼看和經濟工作怎麼幹等重大問題,是重要的理論創新成果和科學的實踐指南。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發展、造福人民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xx同志多次強調:“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以人民的呼聲為第一信號,以增進人民福祉為重要內容,以滿足人民期待和實現人民願望為己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些理念深深嵌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增進人民福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要採取各種經濟政策措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是要真誠傾聽人民呼聲、真實反映人民願望、真情關心人民疾苦、真切迴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以人民為中心,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鮮明特色。

以歷史性成就和深層次變革為契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正經歷着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黨的xx大以來,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在經濟領域,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化。但也應看到,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等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重點,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創新點主要有:第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在“穩”的前提下推進結構性調整和各項改革,才能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第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基礎上提出“破”“立”“降”,即破除無效供給、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及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第三,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第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特別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第五,跨越兩大關口。第一個關口就是非常規的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特別是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第二個關口就是常規性的長期性關口,也就是要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特別是要淨化市場環境,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增強國家治理能力。

以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制定經濟發展戰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適應中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實踐要求,在直面並回答新時代重大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堅持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針對問題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是其鮮明特點。理論的魅力和實踐的威力,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強大的真理力量。

比如,針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創新驅動力不足的問題,制定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了科技創新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支撐引領作用;針對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農業發展質量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後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等問題,提出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科學推進;針對我國區域發展差距大、城鎮化質量不高等問題,推進實施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在內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等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用聯繫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制定和部署經濟發展戰略,探尋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重大問題的解決之道,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以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

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新趨勢和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高瞻遠矚地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一是全面推進雙向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二是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健全有利於合作共贏、同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健全對外開放新體制;三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四是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引導全球經濟議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實質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協同推進戰略互信、投資經貿合作,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對中國發展和世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擴大開放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促進中國加快自身制度建設、法治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降低市場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打造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可以促進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