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悟原理當作生活精神追求思想五篇

理論學習愈深入,才能真懂真信真堅定,才能由理論認同轉化為價值認同,由心理認同轉化為信念信仰,才能付諸行動。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悟原理當作生活精神追求思想五篇

【思想宣傳範文】一

xxxx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昇華境界、指導實踐。”這是xxxx基於理論邏輯、歷史經驗和現實發展對全黨提出的明確要求,是新時代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動員令和指南。廣大黨員幹部應該從共產黨人讀經典悟原理的意義、如何讀經典悟原理等角度認真領會其中的意藴,努力做到愛讀書、讀好書、讀用結合,自覺養成這樣的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唯有如此,我們的理想信念才會更加堅定不移,我們的事業才會更加一往無前。

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目的在於涵養正氣、堅定理想信念和指導實踐。

閲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可以涵養正氣。xxxx曾在回答俄羅斯電視台記者提問時指出,“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孟子説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同樣的道理,讀書涵養正氣非一時之功,非久久為功不可。而對於共產黨人來説,只有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為一種生活習慣,才能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讓浩然之氣充盈世間。

閲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可以讓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猶如精神之“鈣”,共產黨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經受血與火的考驗,抵禦名和利的誘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標前進。xxxx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説,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讀經典、悟原理是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和方法。20世紀初,毛澤東同志在兩次去北京期間,熱心搜尋並研讀漢語版的馬列主義書籍,由此樹立並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他在1936年與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回憶道:到了1920xx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經成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由此可見,閲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對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廣大黨員必須自覺養成閲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習慣,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

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可以幫助共產黨人學以致用、指導實踐。延安時期我們黨內出現了一種“本領恐慌”,即面對不斷變化的複雜形勢,黨員幹部如果不加強學習,只憑自己原有的知識去應對,就會出現本領越來越少、問題越來越多的情況。面對幹部隊伍裏的“本領恐慌”,毛澤東同志號召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加強學習。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不斷學習、善於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關鍵因素。領導幹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真正做到讀經典、悟原理,不僅要原原本本學習經典原著,同時還要向實踐學習。我們要原原本本學習經典原著,xxxx指出:“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幹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更加自覺、更加刻苦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牽涉面極廣,內容精深,其中一些經典應為必讀書目,如《共產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這些原著文字不多,內涵豐富,時常誦讀不但能增進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理解,且對實際工作有着很強的指導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有助於共產黨員加深對各項工作的理解,從而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

我們還要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不斷向實踐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構成的,我們閲讀經典不是為了照搬書中的具體結論,而是為了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從根本上説,我們的知識來自於實踐,我們的認識是否正確也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要把讀經典、悟原理與實踐緊密聯繫起來,讀書是學習,踐行也是學習。要帶着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幹中學、學中幹,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當今世界,出現了許多新的事物、新的變化,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偉大而波瀾壯闊的,是前人沒有做過的。我們要認真調研分析,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生事物規律,然後按照這些規律來處理實際工作,再經過實踐檢驗逐步完善理論。總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必須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黨的形象、保持黨的興旺、發展黨的事業的實際需要出發,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認真向書本學習、努力向實踐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

【思想宣傳範文】二

20xx年1月25日,xxxx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的一系列戰略性問題,鮮明提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大任務。學習貫徹xxxx重要講話精神,要準確把握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按照守正創新實踐的要求,以更寬視野、更新思路、更實舉措,做好媒體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

把準發展方向,把牢正確導向

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着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夯實黨的執政基礎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xx大以來,各地各媒體紛紛投身媒體融合發展大潮,積極探索實踐,鋭意改革創新,正面宣傳得到釋放和激發,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氣象一新,傳統主流媒體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潮流。媒體融合是前所未有的嶄新實踐,越是到向縱深挺進的關鍵時期,各種新情況新問題越是層出不窮、交織疊加。隨着全媒體不斷髮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傳播主體的大幅增加和“信息海洋”邊界的極大擴展,讓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在萬物互聯、萬物皆屏、萬物皆媒的傳播格局下,“人人都有麥克風”成為常態;過去主流媒體牢牢佔據的“輿論主場”,變成了眾人湧入的“輿論廣場”。掌握新聞輿論工作主導權主動權,擔當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面臨更多新挑戰。

信息傳播的背後有價值導向,觀點交鋒的深處是人心向背。面對時代變局,誰能率先洞悉全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科學運用好新技術、新手段,誰就能佔據信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主動權。要從治國理政、安邦定國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更加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握好“變”和“不變”的辯證法,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中開拓融合發展思路,在推進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創新中唱響主流輿論的時代強音,努力提升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全面落實“兩個所有”要求,對網上網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堅持一個標準、一體管理,確保全媒體傳播沿着正確方向發展,化互聯網最大變量為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牢牢把握堅持黨性原則這一根本要求,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努力增強主流媒體議題設置能力,多推出讓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心中一動的優秀作品,以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第一手信息,佔據思想引領和輿論引導的制高點。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敢於引導、善於疏導,更好地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多變中把方向,在全媒體輿論場上樹立起主流輿論的“定海神針”。

堅持內容定力,增強技術能力

內容和技術是媒體融合發展不可或缺的“兩翼”。兩翼齊飛,融合發展就能形成優勢互補、此長彼長的倍增效應。不論融合發展行進到哪裏,內容和技術誰都不能被削弱,誰都不能離場。內容生產更精準、更優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能力就更強,這是彰顯主流價值、提升主流輿論影響力的根本;技術創新向前一步,用户體驗就能前進一步,這是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媒體“能級”、吸引和留住受眾的關鍵。缺少了好的原創內容,技術創新就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媒體融合就會成為“新瓶裝舊酒”,一時好看,卻不能長遠;缺少了先進技術的支持,優質的內容只能停留在報、刊、台,進不了網、端、微,解決不了精準供給的問題,輿論引導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推進全媒體時代的媒體深度融合,一方面要看到,技術已經由媒體融合的支撐要素變為引領要素,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技術更迭,正推動信息生產和傳播進入新的藍海。對這些新技術新應用,要有接納的態度、運用的能力、管理的本領,決不能被動等待,導致落後於潮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全媒體輿論場上,如果正面優質內容產能不足,虛假、錯誤甚至有害的東西就會滿天飛。優質內容的生產能力,決定着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不管傳播形式如何創新、媒體形態如何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都要靠優質的內容去引導人、凝聚人、鼓舞人。要堅持內容與技術雙輪驅動,不斷增強議題設置能力、信息聚合能力、精準傳播能力,不斷提高策劃水平、創新話語表達、豐富呈現方式,將主流媒體的權威、專業和品牌優勢,與新技術、新渠道優勢疊加,進一步增強主流媒體的競爭力,更好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要通過融合發展,下大力氣進行內容生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受眾意識、精品意識,把供給和需求更加有機結合起來,讓新聞報道新起來、動起來、活起來,使正面宣傳的用户規模不斷擴大,把主流媒體的優質內容有效推送到各種傳播端口,讓主流價值在更多平台上唱響。

創新媒體業態,打造融合生態

在信息傳播領域,變化是唯一不變的常態。隨着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界限此消彼融,信息傳播的時空尺度、物理尺度、主體尺度和功能尺度都在發生顛覆性的改變。一方面,多種媒體技術的深度整合,推動新的媒體業態不斷湧現、翻新。從社交平台佔據移動新媒體客户端,到短視頻生產成為最大風口,再到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智能媒體”時代加速到來。每一次新業態的進化升級,都是對原有媒體格局的洗牌、重構。另一方面,不同媒體形態的互動融合,呼喚從宏觀層面進一步優化媒體傳播格局,要求以一體化的思維,釋放一體化的效能,實現各種媒介資源有效整合,構建起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生態體系。

為適應這一除舊佈新、大浪淘沙的新格局,主流媒體要加快流程優化、平台再造,真正建立傳統媒體、新媒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實現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有效整合,促進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使媒體融合儘快由“相加”向“相融”邁進。要把握“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的趨勢,推動“主力軍”向“主陣地”全面轉場,把更多人財物投向互聯網主戰場特別是移動新媒體領域,讓分散在網下的力量儘快進軍網上、深入網上,用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主流價值、彰顯時代精神、引領道德風尚。積極關注、大膽使用信息傳播新技術,給融合發展插上先進技術的翅膀,讓自己不僅成為新業態、新模式的“跟跑者”,更成為引領發展方向的“領跑者”。宣傳文化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組織、指導、協調責任,把好媒體融合發展方向,切實推動解決功能重複、內容同質、力量分散,“九龍治水,各管一塊”“村村點火、户户冒煙”等突出問題。做好一體化的“頂層設計”,從放大媒體融合潛在優勢、實現整合傳播最大效應出發考慮事情、處理問題,徹底改變不同傳播單元各搞一攤、各推一套、相互競爭的格局,有效推動媒體資源整合,使媒體發展佈局更加科學合理。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地方媒體和中央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係,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織成“一張網”,建立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生態系統。按照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的定位,抓緊抓實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把傳播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户,把“新聞+政務+服務”送到每個基層羣眾身邊,使媒體融合真正實現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全領域拓展。

【思想宣傳範文】三

內容提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主流媒體要適應時代發展、更好發揮作用就必須解答好這個課題。要認清媒體融合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麪臨的挑戰,抓住信息革命機遇,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打造新型傳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

1月25日,xx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認真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要深刻認識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意義,抓住信息革命機遇,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平台,奮力譜寫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新篇章。

深刻認識重要意義

面對信息社會不斷髮展、新興媒體影響越來越大的形勢,將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作為一項緊迫課題具有重要意義。

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隨着我國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提速降費措施深入推進,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9.6%。正如xx同志所指出的,新聞客户端和各類社交媒體成為很多幹部羣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信息源。這意味着我們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的主體與客體是相互的、雙向的,既是“人找信息”,也是“信息找人”。媒體融合發展需要從“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進化到“你找信息、信息找你”的智能化階段。在這一階段,媒體僅僅生產內容和信息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而要變得更智能,能夠將信息精準分發給需要這條信息的那個人。

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需要。當今時代,技術進步是傳媒發展的重要動力,核心技術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在過去的20多年裏,我國通信技術實現了從“2G跟隨”“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正朝着“5G領跑”邁進。信息技術的迭代演進大幅提升了信息傳輸的速度和容量,讓圖文、視頻、直播、虛擬現實等信息傳播載體愈加豐富、新聞報道方式日益多元。主流媒體要跟上時代,就必須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及時掌握和運用先進技術,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夯實全黨全國人民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網絡空間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應該成為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主流媒體只有把羣眾變成“用户”,通過豐富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來增強對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保持穩定增長的用户量和總用户時長,深入影響廣大用户的思想和言行,才能充分發揮塑造主流社會價值、夯實共同思想基礎的主渠道作用。

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今,人們對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斷上升,很多人把互聯網作為滿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渠道。如果主流媒體對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與供給用力不夠,就會失去贏得更多用户關注和使用的機會。媒體融合發展應超越新聞業務的限制,拓展內容建設的空間和領域,把豐富用户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作為重要發展方向。

切實增強緊迫感

當前,媒體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媒體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但離構建媒體平台還有差距。從縱向發展看,這幾年傳統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的力度很大,融合發展程度不斷加深,取得的成績十分顯著。例如,人民日報從陣地拓展上推動融合,截至20xx年6月,人民日報客户端累計下載量已達2.4億,微博總粉絲數突破1億,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超過20xx萬,新媒體用户總數突破3.5億。但從橫向對比看,主流媒體與商業平台的差距仍然不小,在用户下載數量、打開頻率、使用時長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

新興技術應用普遍,但技術駕馭與研發創新能力還有待提升。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過程中,普遍把網絡信息前沿技術運用於新聞傳播實踐,互聯網思維明顯增強,在新技術應用上取得重大進展。但大多仍處於將別人的技術拿來用的狀態,所運用的技術主要是別人開發的,所建設的各類媒體“雲”大都嫁接在商業平台上,自主性不夠強,影響範圍和覆蓋面比較有限。

融媒體內容創新得到社會認可,但可持續性還不夠。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內容創作方式和表現形式日益豐富,湧現出大量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有品質的融媒體精品力作。一些主流媒體推出的融媒體產品,因其優質、生動、親切等特點贏得社會認可,受到網民歡迎,但也存在有爆款作品、無爆款產品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爆款產品的創作生產機制尚不完善,還沒有形成可持續的內容生產力。

緊緊抓住關鍵環節

面對信息革命對新聞輿論工作帶來的新挑戰,主流媒體作為黨的宣傳輿論陣地,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搶抓機遇、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傳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媒體競爭本質上是對用户注意力的競爭。用户對媒體的使用頻率越高,媒體的價值就越高、影響力就越大。一體化發展能夠整合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聚合各種應用,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增強媒體平台對用户的友好度和黏性,形成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媒體融合發展需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係。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不是搞“一刀切”“一個樣”,而是根據各自特色和優勢實現錯位發展,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8.6%,智能手機是最大的上網入口,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隨着5G、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髮展,移動媒體將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主流媒體需要用好信息革命成果,加快建設自己的移動傳播平台,用好商業化、社會化互聯網平台,開發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等信息服務,藉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堅持用主流價值駕馭新興技術。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風險,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擺脱受制於人的局面是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我國企事業單位的共同使命。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我們重視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運用技術,着力用信息技術創新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但我們並不奉行技術中心主義,而是堅持用主流價值引導技術發展、規範技術運用,努力做到趨利避害、確保安全。

堅持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準確、權威的信息得不到及時傳播,虛假、歪曲的信息就會搞亂人心;積極、正確的思想輿論不發展壯大,消極、錯誤的言論觀點就會肆虐氾濫。在信息生產領域,主流媒體既要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及時提供更多真實客觀、觀點鮮明的信息內容,牢牢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又要開放媒體平台,構建內容生產、分發與收益機制,給各種內容生產者提供創作與展示空間,讓用户、專業機構、社羣等主體生產的內容進場,讓內容生產變得更加多元、專業和智能,從而為主流媒體平台帶來更加豐富、多樣、生動、感性的網絡信息,不斷增強對用户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時,主流媒體應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於信息內容的採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提供千人千面、特色有效的信息,全面提高輿論引導的精確制導能力。

堅持依法管網與技術治網相結合。對網絡內容治理與監管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系統梳理,對其中滯後的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確保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主流媒體可以探索與提供內容信息服務的網站和應用程序建立綜合治理協作機制,開發網絡內容管理與審核應用程序,將法律規定的內容和行業標準程序化、數據化、流程化,從管理體系、運行機制、保障機制、追責機制、技術支撐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統完善的網絡內容治理指令執行體系,提升內容管理智能化水平,確保網絡生態健康有序。

【思想宣傳範文】四

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履行好責任,必須有很強的能力作支撐。在所有能力中,第一位的是政治能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關鍵是要提高各級各類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政治能力。必須加強黨性鍛鍊,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信仰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前提。對黨的信仰、黨的組織、黨的事業的忠誠,是黨員幹部的首要政治品質和政治生命線。黨員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做到“四個服從”,確保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向前進。

政治能力的內涵豐富,最核心的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善於從政治上研判形勢、分析問題,自覺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做到一切服從大局、一切服務大局。堅定政治信仰,加強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不斷增進政治智慧,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鐵,政治堅定、絕對忠誠,清正廉潔、擔當負責,使自己的政治能力與擔任的領導職責相匹配。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黨員幹部的政治職責。要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憂患意識、風險意識,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透過複雜現象把握本質,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意識形態領域各種錯誤思潮、模糊認識、不良現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轉換通道,不斷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防止非公共性風險擴大為公共性風險、非政治性風險演變為政治風險。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抓住要害、找準原因,果斷決策,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善於引導羣眾、組織羣眾,善於整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佈陣,有效予以處理,切實把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深刻認識自己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中的特殊重要性和肩負的重大責任,強化政治擔當。做到黨的政治建設與各項業務工作特別是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把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安身立命的“壓艙石”,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領導幹部要加強鬥爭歷練,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鬥爭精神。要敢於擔當、敢於鬥爭,敢於亮劍、善於鬥爭,堅決抵制違反政治紀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為,做勇於鬥爭的“戰士”,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嚴防對挑戰政治底線的錯誤言論和不良風氣聽之任之、逃避責任、失職失察。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

【思想宣傳範文】五

xxxx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這一論述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在社會治理領域的重要指南,關係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為社會治理制度體系提供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總鑰匙”,是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座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面貌發生着深刻變化,對既有利益格局進行着深刻調整,這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化解影響社會秩序和活力的新的結構性矛盾,通過不斷創新的社會治理,持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促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有機統一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經濟社會、民生保障的發展成果,都在基層實踐中得以實現。因而,國家治理的價值關懷與最終歸宿都落腳於基層,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

我們必須盯住基層社會治理薄弱點空白點,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把黨的組織健全到基層,把政治素質高、治理服務能力強、羣眾認可的骨幹人才選配到基層,以黨建覆蓋推動治理落地。推動黨建寫入社會組織章程,支持黨組織健全的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服務項目,更好參與治理,使黨組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火車頭”;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平台和載體,提升黨員參與基層治理的能力,鼓勵黨員在基層社會治理關鍵環節、重大任務中有所作為,使黨員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主心骨”。

人民當家作主追求廣泛、真實、管用,基層民主是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關鍵環節。豐富和發展基層民主,既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又要回應基層的現實要求、着眼解決現實問題。新時代,“廣泛”就是要充分挖掘羣眾中的“內部潛力”,鼓勵其有序進行基層選舉、參與民主管理、深化民主監督;“真實”就是絕不照搬西方式“民主”,而是把民主形式落實到“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等羣眾普遍關心的關鍵環節,將部門開支等項目進行公開,做到讓羣眾看得懂、摸得清;“管用”就是依靠羣眾,解決關係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讓基層民主為社會和諧實實在在作出貢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我們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思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一些地區幹部羣眾探索出提高基層自治組織透明化程度為目標的“民主法治村”模式和系統化村規民約規範,為當地新農村法治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制度基礎,為基層社會的民主法治建設樹立了標杆。我們要做到引導羣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我們必須意識到只有紮實開展法律進基層的普法活動,提升基層羣眾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才能營造辦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只有讓基層羣眾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才能倡導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秩序;只有健全落實依法決策機制,才能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的現象。

2.促進法治、德治、自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深度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我國,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基層社會的法治意識、法治思維還需繼續鞏固,需要引導羣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中國社會重視價值倫理,有着濃厚鄉賢情結、宗族文化和禮儀傳統。但近年來,城鄉基層出現的一些道德滑坡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與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不從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強化道德自律方面入手,而只是就事論事、就矛盾論矛盾,社會治理的成效會非常有限。這就要求我們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村民社區的自治章程,應承載道德要求、弘揚美德義行,把人民羣眾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觀念及時上升為規則體系和羣眾認同,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協調、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銜接、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促進,使村規民約在基層體現為人民羣眾真心尊崇的良法,使執法守法在基層體現為温暖基層民眾的善舉。

以村民居民自治為內容的基層羣眾自治,是基層社會的現實要求。過去我們在基層工作中的經驗表明,基層政府無需對羣眾利益相關的事情都“大包大攬”,而應當劃清“行政權力”與“自治權利”的邊界,讓基層自治組織迴歸村民居民自治本位,讓人民羣眾和基層政權機構一起承擔社會治理的任務。基層黨組織和政府,一方面應當鼓勵廣大羣眾依照憲法和法律,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參與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管理,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達到自我提高和基層善治;另一方面應做好督促,確保基層自治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開展,引導基層自治接受道德規範約束。

3.促進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有效銜接

xxxx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將政府主導的行政機制、法院主導的司法機制,與依託於基層羣眾的人民調解機制有效銜接起來,是解決當前基層民間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

毋庸置疑,行政力量承擔社會衝突的應急反應職能,對於及時有效抑制衝突激化、平息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權力在參與糾紛解決中,具有民間性機制不具備的專門性和權威性,也具有司法機制不具備的能動性和高效性,應當按照“把羣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羣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行政主體設立或主持的行政調解機制。通過這一機制的自願、合法原則,使用説服、教育等方法,以促使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並達成協議,從而有效化解糾紛。

當前,我們應當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羣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人民法院作為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司法機關,肩負着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職責,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着法治引領、矛盾預防、司法保障等作用。這一方面要求法院通過對具體案件的審理裁判和司法監督,促進依法履職、維護公平正義;另一方面,也需要法院善於運用訴訟調解這一手段,促使當事人和諧化解紛爭,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以檢察機關為重要主體的公益訴訟制度,避免了公共利益處於無保護、不設防狀態,使得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得以通過司法訴訟得到懲治,使得檢察機關可通過行使打擊刑事犯罪、作出檢察建議、行使法律監督、提起公益訴訟等職能,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人民調解以當事人的同意作為其正當化的基礎,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機制為當事人在地位平等基礎上進行友好協商提供平台,賦予當事人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從糾紛提交處理直至達成調解協議,均由當事人自願協商決定,不允許任何人採取任何強制調解方式。其制度上的保密性和温和性,功能上的自願性和平等性,操作上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容易取得當事人選擇與信任。此外,調解方式由事後被動調解轉化為事前主動調解,還能更大程度減少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真正起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層社會治理要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確保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實現,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在社會治理領域,就應當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地在基層貫徹好、實踐好;把自治、法治、德治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方式,構建起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充分整合行政、司法、社會資源,以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維護社會長期穩定,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