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精選5篇)

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 篇1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紮實推進,取得巨大成就,國有企業活力、競爭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國有經濟佈局調整持續優化,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入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任務依然艱鉅。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穩妥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承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精選5篇)

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放權讓利、轉換經營機制、利改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多個階段,取得巨大成就。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回顧國有企業改革歷程、總結國有企業改革成功經驗,對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在新時代更好發揮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形成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

在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缺乏經營自主權,企業的生機活力受到嚴重抑制。隨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國有企業改革的大幕也徐徐拉開。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增強企業的活力,特別是增強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業的活力”“要使企業真正成為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後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黨的xx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了股份制改革,即“國有經濟的作用既要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更要大力發展股份制,探索通過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來實現”。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進入新時代,黨的xx屆三中全會把混合所有制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向,即“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20xx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佈,意味着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大政方針基本確立,國有企業改革將按照商業類國有企業和公益類國有企業分類推進。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經過放權讓利、轉換經營機制、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等艱辛探索,我國創造性地實現了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相融合,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建設深入推進。它是國有企業與市場經濟融合發展的企業制度,以公司制股份制為主要組織形式,使國有企業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內在統一,堅持工人階級主人翁地位,是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與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的企業制度。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計劃經濟時期,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主要採取“條條”(中央部委)管理和“塊塊”(地方政府)管理的方式。隨着社會主義建設的推進,這種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顯現出來: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排斥競爭、缺乏激勵、對企業管得過多過死等,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人們對國有企業改革認識的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逐漸被提上日程。1993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強企業中的國有資產管理,“對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企業自主經營的體制。”1999年召開的黨的xx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原則,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營運體系和機制,建立與健全嚴格的責任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20xx年召開的黨的xx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中央政府和省、市(地)兩級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隨後,國務院於20xx年成立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各省、市(地)兩級地方政府也相繼組建了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分別代表國家對所轄中央和地方企業的國有資產履行出資人職責。

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國有資產出資人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相分離、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相分離,意味着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進入了新階段。20xx年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20x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佈,提出要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要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由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要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其他直接監管的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授權範圍內的國有資本履行出資人職責。這些改革舉措在堅持國家所有、分別代表、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授權經營原則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的主要內容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為完善和創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指明瞭方向。

調整優化國有經濟佈局結構

改革開放前,國有企業分佈廣、數量多,但平均規模偏小、核心競爭力不強、整體素質不高。隨着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對國有經濟佈局作出優化調整勢在必行。

宏觀上,着力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黨的xx大報告提出:“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1999年黨的xx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戰略上對調整國有經濟佈局以及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主要行業和領域作了基本概括和原則規定。20xx年11月,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為進一步調整國有經濟佈局指明瞭方向。同時,國有企業優化重組步伐加快,目前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已減至96家,國有經濟佈局結構得到持續優化。

微觀上,一方面,着力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其在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優勢,使其做強做優做大,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企業,使其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目前,國有企業總户數已顯著減少,每户平均擁有的淨資產(所有者權益)顯著增加,國有大型企業從業人員佔國有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明顯提升。

經過40年改革創新,國有企業運營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大幅增值,上繳利税顯著增加,一批國有大型企業已躋身於世界一流或知名企業行列。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我們黨執政興國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地位更加鞏固。進入新時代,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意義,紮實穩妥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承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

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 篇2

江蘇句容市推動農村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着力打造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句容市出台農村黨建活動陣地建設規範,統一建築外觀、黨旗黨徽等4大類20項形象內容;梳理整合諮詢、調解等6大類30項為民服務事項,形成清單並明確辦事流程;編制村幹部隊伍建設5年規劃,建立公開招考和調整退出兩項機制;分級開展村幹部集中培訓,利用“葡萄夜校”“田間課堂”等載體,每年輪訓村黨支部書記不低於10天,輪訓其他幹部不低於5天;出台《村幹部激勵保障實施辦法》,讓村幹部勞有所得、退有所養、幹有所盼。

句容市建立5大類77項黨建任務清單,編制《標準化操作規範手冊》,採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市鎮村三級農村基層黨建標準化即時管理系統,形成“任務統一發布、活動據實管理、結果實時監測、自動考核評分”閉環工作流程。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基層治理、富民增收等5個重點方面,句容市推動開展“標準化+”品牌創建。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施“強村富民”工程,並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

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 篇3

這次全省教育大會是我省在“兩轉”基礎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確立了今後一段時期的教育新定位、戰略新安排、改革新部署,全面開啟了我省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新徵程。

聚焦使命擔當,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教育系統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擔負起發展教育事業的神聖職責。毫不動搖抓黨建,使教育領域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堅守底線防風險,營造安全穩定的教育環境。

聚焦立德樹人,大力培育時代新人。教育系統要把緊人才培養“方向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健全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用活用好獨特紅色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引導學生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築牢思政工作“生命線”,統籌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全力打造“金課”,堅決淘汰“水課”,提高課堂“抬頭率”,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厚培現代教育“營養土”,積極發展素質教育,不斷完善實踐育人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聚焦改革創新,充分激發生機活力。教育系統要以大討論為契機,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創新再發力、工作再抓實。以問題為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以改革為動力,系統深化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以開放為支點,撬動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交流合作,借梯登高,借船出海。

聚焦公平質量,促進教育協調發展。教育系統要直面民生訴求,着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鄉村弱、城市擠”和留守兒童、隨遷子女教育等問題。整合資源力量,徹底扭轉職業院校“多小散弱”局面,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變人才供需“兩張皮”為“一盤棋”。服務轉型綜改,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加速“1331工程”建設,全面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更好地滿足三晉人民新期待和戰略新需求。

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 篇4

【產生背景】

牛大場鎮曾是貴州省最貧困的鄉鎮之一。位於施秉縣西北部,地處三縣(施秉、黃平、餘慶)交界。全鎮轄9個行政村160個村民組5594户2.6萬餘人。上世紀90年代初,牛大場鎮的農民主要靠種植傳統的玉米、水稻、紅薯等農作物為生,而且還被外界取了一個醜名——“賭窩”。黨的xx大以來,牛大場鎮黨委抓住全面衝刺小康的契機,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決心,積極探索創建“小康型”黨組織活動,通過採取黨組織引導、黨員帶頭、羣眾參與、社會支持等措施,先後創建了一批“小康型”黨組織和小康村,全鎮經濟社會、黨員幹部的口碑等得到了極大改變,特別是牛大場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版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鎮黨委、政府也一躍成為了全省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成功典範。

【工作做法】

幾年來,牛大場鎮黨委本着“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在各村積極開展“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尤其是以用活中藥材、烤煙、養殖和經果林“四張名片”為載體,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一是用活 “中藥材”名片。以建設牛大場中藥材現代高效示範園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實施“中藥材產業示範帶”建設,帶領廣大黨員羣眾共同致富奔小康。幾年來,共整合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了集中打造。同時,採取“黨員+基地+農户”、“公司+基地+農户”、“支部+協會”、“支部+合作社”等模式,積極推進“三變五幫”黨建扶貧工作,不斷提高了羣眾的種植中藥材的科技含量,擴大了中藥材產業的綜合開發效益。如牛大場鎮黨員張代金帶頭建立長坳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大力發展太子參、頭花蓼等中藥材種植,年產值達100萬元以上,在他的帶動下,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從當初的幾十畝擴大到5萬餘畝,種植户由原來幾户擴大到3500多户。據統計,三年來該鎮藥材種植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藥農就有23户,50至99萬元的有72户,10至49萬元的有260户,年純收入2.5萬元的不計其數。今年全鎮3600户羣眾共種植中藥材5.28萬畝,預計產值達4.8億元以上,推動了全鎮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用活“烤煙”名片。堅持“優化煙區結構、優化煙農結構、優化煙地結構”的原則,實行“訂單”種植、銷售模式,通過開展宣傳活動、技能培訓、入户指導等形式,不斷提高了全鎮羣眾烤煙種植水平,使烤煙產業成為了羣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銅鼓村圍繞“規模上水平、質量上水平、效益上水平”目標,通過村黨組織發動、黨員示範帶動、羣眾積極參與,共流轉土地1000畝,成功打造了“1000畝”連片優質田煙種植基地。今年,共合同種植面積6800畝,年產值達20xx多萬元,户均收入2.5萬元以上。

三是用活“養殖”名片。採取“政府+合作社+養殖基地+農户”的模式,通過開展以“黨員幫扶結對子,支部幫扶建基地,部門幫扶獻力量”為主要內容的幫扶活動,鼓勵黨員致富能手與羣眾結成幫扶對子,帶動了羣眾共同創業、發展致富。如紫荊村黨員鄧傑投入500萬元成功創建了肉豬年出欄100萬羽的貴州源益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他在創業致富的同時不忘家鄉人,主動幫扶3户貧困農户發展肉雞養殖,並帶動了周邊村寨30餘户發展肉雞養殖業,讓他們找到致富路子。目前,全鎮共有規模以上養殖基地52個,帶動850多户羣眾發展特色養殖,養殖業產值達1800萬元,户均收入2萬元以上。

四是用活“經果林”名片。通過盤活村內閒置荒山、荒坡和不斷擴大經果林種植面積,着力培育了一批無公害、綠色果品產業,讓全鎮可用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使特色經果林業成為了該鎮廣大羣眾增收的又一法寶。如紫荊村黨員李世銀在大力發展中藥材、烤煙種植的同時,積極盤活村內閒置荒山、荒坡,大力發展板栗種植300畝,僅此一項增加了8萬多元收入。目前,他家已使用上了冰箱、LED彩電、微波爐等高檔家電,擁有摩托車2台,購買了一輛皮卡車、一輛小轎車、一輛大貨車,同時,他也成為了全鎮遠近聞名的黨員創業帶富明星。今年,全鎮經果林種植面積5000多畝,户均收入達2萬元以上。

【工作成效】

牛大場鎮在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中,通過採取組織引導、黨員帶頭、羣眾參與、社會支持的模式,共爭取到3.5億萬元啟動實施了牛大場鎮產鎮大道項目、中國太子參藥谷項目等等,幾年來,全鎮黨羣齊心協力講好“藥”故事,提煉“藥”文化,作好“藥”文章,講好“山”故事、“山”文化,積極挖掘該鎮銅鼓村古佛山“朱由榔”歷史文化等等,創建了以“整潔新民居、柵欄圍院落、葡萄爬屋頂、桃李滿村寨”為主要特色的小康示範村寨1個,創建了以“四美四宜”(美麗家園宜居、美麗田園宜遊、美麗藥園宜富、美麗果園宜食)為特色的小康示範村寨2個,全鎮30%以上的村寨基本具備了“記得住鄉愁、聞得到花香、住得進新房、看得見產業、數得出票子”的條件;共湧現出了150多名黨員創業帶富能手,全鎮中藥材太子參產量突破全國三分之一。20xx年,全鎮生產總值為4.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50元,全面小康實現進程98.22%。

【經驗與啟示】

1.支部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的“主體”。農村黨支部是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得到貫徹落實的領導核心,是黨聯繫廣大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貫徹黨在基層各項政策的戰鬥堡壘,能為羣眾致富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拓寬路子。

2.黨員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的“先鋒”。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創業帶富示範作用,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的引路者、推動者、實踐者。

3.產業是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的“核心”。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產業,是實施“小康型”黨組織創建活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羣眾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關鍵。

守正創新開創新局面範文 篇5

我們要按照會議部署,正確判斷衝刺優質均衡目標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以幹不到一流就是落後的爭先意識和領跑全省的氣魄,寫好教育的“奮進之筆”。

一、扭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放鬆。

發揮好市委教育工作領導組辦公室的重要職能,切實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廣泛、持久地開展學習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學習教育發展規劃“雙學”活動,不斷完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教育事業成敗的重要標準,持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牢固樹立和踐行“健康第一”理念,紮實開展中國小美育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和改進勞動教育,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特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扭住促進公平基本政策不放鬆。

以普及普惠為目標,大力實施學前教育補短板計劃;以優質均衡為目標,紮實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以全納教育為目標,健全完善殘疾兒童、隨遷子女、留守兒童、貧困生關愛體系,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以普職協調、特色多樣為目標,全面創建國家、省級示範職業院校,切實辦好普通高中。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投資120億元上馬218個項目,啃下教育資源不充足、不平衡的硬骨頭。

三、扭住提高質量核心目標不放鬆。

從全球視野、全國格局中審視教育質量,以“國家標準”為支撐、以“標準”為引領,實施“質量標準提升計劃”。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推動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強化教師專業培養,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狠抓放管服效改革,探索建立“市級統籌、以縣為主、專家治校、自主辦學、管辦評分離”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破除“五唯”頑瘴痼疾,紮實推進國小階段課業負擔改革、國中階段會考改革和高中階段大學聯考改革,完善各類評價辦法,使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結果評價和政府評價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實現人才培養方向正確培養效果良好,辦好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