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前防疫專題課預防新冠肺炎個人心得體會(精選4篇)

返校前防疫專題課預防新冠肺炎個人心得體會 篇1

期待很久的假期終於來了,卻撞上了滅頂之災,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像黑色暴雨般傾盆而下,令人們猝不及防。這位不速之客,就是“新型冠狀病毒”。

返校前防疫專題課預防新冠肺炎個人心得體會(精選4篇)

顧名思義,就是新發現的病毒,放大後長得像皇冠,因此得名。目前還沒治病的藥,但一傳十,十傳百,引起了所有人的惶恐不安。

在這時,白衣天使們不顧自身安危,衝到一線。在這病毒肆虐惴惴不安裏,是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有很多白衣天使,當人們在大年三十吃着年夜飯時,他們卻義無反顧地離開家人,踏上去武漢的“戰場”的路上。八十多歲的鐘南山爺爺,本可以避開病毒,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又披上戰甲出征了!這些逆行者的行為,震撼着我們的心。

致敬所有的逆行者,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病毒肆虐,祖國抗擊,我堅信只有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

中國加油!武漢!白衣天使們加油!

返校前防疫專題課預防新冠肺炎個人心得體會 篇2

2月10日晚播出的《老師請回答大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第三期節目“疫情當前誰在逆行”,醫護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為我們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題班會。圍繞着“逆行者”這個感人至深、充滿愛國情懷的主題,節目向我們展現了各行各業“逆行者們”攜手並進、共克時艱的情景,醫護人員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生命、交警堅守陣地、建設者爭分奪秒、志願者挺身而出、快遞員奔波不停、車間工人加緊生產……“在大家都期待超級英雄的降臨時,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把自己的所能拼湊起來,然後才有了劃破黑夜的光亮。”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沒有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哪有我們的平安?讓我們向他們致敬!感謝他們捨身忘死的救助和守護!

這堂課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的蒙曼教授説:“‘逆行者’的‘逆’是逆私情,‘行’是行公益,在疫情來臨之時,每一個克己自制的人都是‘逆行者’。”目前,疫情仍然嚴峻。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保護好自己,照顧好身邊的人,給湖北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信謠、不傳謠。堅定信心、眾志成城,奮勇抗疫。心懷感恩,致敬奮戰在疫情前線的“逆行者們”;攜手同行,期待春暖花開時!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返校前防疫專題課預防新冠肺炎個人心得體會 篇3

武漢疫情,牽絆起14億中國人共克時艱,凝聚14億愛國心,34個行政區,660個城市眾志成城。

面對疫情,我有時會很焦慮,這種焦慮感,時刻在提醒着我中國正面臨着挑戰。正當我像往常一樣坐在書桌前,思考疫情時,耳邊突然傳來妹妹稚嫩的聲音:“姐姐,你在想什麼啊?”我轉過頭望向她,把雙手自然地搭在她的肩上問道:“妹妹,你覺得防控疫情,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妹妹沉思了一會兒説道:“當然是管好自己,乖乖待在家裏,注意衞生少出門,不給國家添亂啊!”妹妹話音剛落,門外就傳來爸爸的呼喊聲:“吃飯了,兩個傢伙!”我和妹妹應了一聲,便趕了過去。

在疫情來到之前,我們家吃飯桌前總會有歡聲笑語,但現在在桌前聽到的只有爸爸對每日疫情的準時報道。自疫情發展以來,爸爸就整天看着手機,關注着有關疫情的消息,每當一有新消息時,爸爸總會在飯桌上大聲宣佈,耳邊最常聽爸爸提起的,就是“鍾南山”這三個字,這讓我想起了20__年“非典”襲來時,他説過的一句令人震撼的話,“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這句話讓無數人動容,現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襲來,他主動為國家分憂,為醫學奉獻,為患者服務,“醫者仁心”於他而言,是鐫刻在生命中的自覺,面對別人的稱讚,他卻只説了一句話“其實我不過就是個看病的大夫。”這樣的人,何嘗不是最美的奮鬥者?

吃完飯後,我們一家人一如既往的坐在電視機前,每天晚上七點準時收看新聞聯播。在屏幕上我總能看見奮鬥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眼中佈滿血絲,黑眼圈清晰可見,全身穿着防護設備,當他們取下護目鏡和口罩後,臉上滿是勒痕,但即使這樣,他們臉上仍掛着笑容説道:“這是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這些勒痕刻在醫護人員的臉上,痛在每個人的心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數位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手挽手、肩並肩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每當我晚上躺在牀上睡不着時,我總會望向上方潔白的天花板,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白衣天使”的面孔,臉上有着“最美印痕”的他們,是最美的奮鬥者。

向醫護人員致敬,為祖國加油,願天佑武漢,國泰民安!

返校前防疫專題課預防新冠肺炎個人心得體會 篇4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題記

一年一度的新春來臨了。

但這個新春卻和以往不同:本該是熱熱鬧鬧的街道,現在空無一人;家裏本該歡聚一堂,現在少有人拜年。整個中國,似乎籠罩在恐懼的陰霾中。

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給大家打了個措手不及。感染數量不斷上升,死亡數目給人們當頭一棒,現在都縮在家裏不敢外出。

人人都不敢輕易出門,但還是有那麼一些白色的身影奔赴武漢等疫情重災區。

隆德縣支援武漢抗擊疫情醫療隊隊長楊豔紅,帶領着自己的隊員,不僅要救治病人,有時還要照顧病人的情緒。工作量大、防護服厚重、病人壓力大並且隨時有可能會被感染,再加上近期温度驟降,他們都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為了減少感染的機會,他們還將長頭髮剪成了短頭髮。工作量太大以至於沒時間上廁所,他們甚至都穿上了尿不濕。交接病人、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病情觀察,各種治療,這些都成為了他們的日常。穿脱防護服、防護用具。手套、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鞋套……這些繁瑣的過程,他們至少要用20分鐘到半個小時才能完成。他們始終站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折不扣的完成,這不僅是對他們負責,更是對大家負責!

不僅是這些醫護人員,還有一部分生產企業的人員,連夜加班生產口罩等醫用用品。當醫院急缺消毒藥設備,又由於其他工人無法復工,袁傳偉,他一人撐起一條生產線。自1月27號開始,16天的時間,他咬牙堅持完成了訂單,其中的痛苦,其中的艱辛,只有他一人來承擔。“看到那些醫護人員們,我就感覺不太苦了”。

終南山院士説過:“安心在家,不出門,不聚會,就是貢獻”,我們始終遵守着他的囑託,減少疫情傳播的機會,為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減輕負擔,向他們傳遞着我們必勝的信心。

打倒疫情,不能只靠醫護人員,還需要大家的信念。當護士鍾婷婷為一位男子打留置針時,那位叔叔看着鍾婷婷的護目鏡上全是霧水,説:“小姑娘,我的血管很難打,你還看的見嗎?不過沒關係,我不怕疼。”這句話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她為病人紮上壓脈帶,憑着手的觸覺,一針紮了進去。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隔離不隔愛”,疫無情,人有情,只要大家眾志成城,所謂“人心齊,泰山移”,這場人疫之間的戰爭,我們一定會贏的!撥開灰色的雲霧,我們一定會迎來春天!

雪萊説: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説:“疫魔”已經潰退,紅杏正掛枝頭,萬紫千紅的春天就在明天。

向前線的逆行者,默默無聞的貢獻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