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動搖堅持黨建思想精神(通用3篇)

毫不動搖堅持黨建思想精神 篇1

黨的xx大以來,在多個重要會議、重大場合,反覆強調脱貧攻堅,多次就脱貧攻堅作出重要指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關於脱貧攻堅重要性的深刻闡述,指引我們更充分地認識打贏脱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和工作主動性。

毫不動搖堅持黨建思想精神(通用3篇)

從歷史維度看,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國的濟貧歷史同樣久遠。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夫施與貧困者,此世之所謂仁義”的觀點和論述。在儒家文化影響下,古代中國逐漸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為基礎的慈善傳統,開展了以個體、鄰里、宗族、會社、機構及政府為主體的慈善救助行為,為近現代中國慈善救助事業發展奠定了思想和實踐基礎。近代以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人士提出民生和社會救助思想,倡導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國國家社會救助制度的雛形。但是這些努力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舊中國積貧積弱、普遍處於絕對貧困狀態的現實。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從黨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為天下勞苦人民謀幸福的目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消除貧困奠定了制度基礎。1978年,中國開啟改革開放進程。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1993年改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標誌着中國開始啟動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1993年以來,國家開始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xx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年)》。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然而至20xx年底,根據現行貧困標準全國還有近億農村貧困人口,消除絕對貧困現象依然任重道遠。

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脱貧攻堅戰。脱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黨的十九大對脱貧攻堅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脱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動、更紮實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確保堅決打贏脱貧這場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3年後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脱貧攻堅目標,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從政治維度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打贏脱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宗旨、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充分彰顯。一大批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發動羣眾,以精準扶貧新理念,為貧困羣眾辦實事、好事,幫助貧困羣眾擺脱貧困,改變貧困現狀,以實際行動迴應羣眾的基本需求,通過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採取宣傳引導、政策激勵、典型示範、村規民約等多種方式,把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不斷增強貧困羣眾在參與中的主體感、獲得感,促進他們傳統觀念的改變。這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充分體現,必然使黨羣關係、幹羣關係更加密切,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基礎。

打贏脱貧攻堅戰成為培養錘鍊幹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貧困村和羣眾一起脱貧攻堅,是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貧攻堅各種政策的落實,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具體支撐。第一書記、駐村幹部不僅有事幹,而且有條件幹事、幹成事,這對於年輕幹部是非常難得的鍛鍊機會,對於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無疑是有價值的。把幹部鍛鍊培養和脱貧攻堅結合起來,把真正能幹的幹部派下去,若干年後,這些幹部中就會出現一批對鄉村有感情、懂農村、懂農民的國家治理骨幹,這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是脱貧攻堅的重要價值體現。

打贏脱貧攻堅戰是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脱貧攻堅對整個社會扶貧濟困氛圍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營造更和諧的發展氛圍,都是重要抓手和載體。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部地區在支持西部地區減貧發展的同時,拓展了自身發展空間,彰顯了社會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中央國家機關單位定點扶貧,不僅為定點幫扶縣帶來資金項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術和新市場,而且定點扶貧成為中央國家企事業單位幹部瞭解農村、密切幹羣關係、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廣泛動員民營經濟、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參與脱貧攻堅,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扶貧濟困的情感,在幫扶中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

打贏脱貧攻堅戰是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新時代脱貧攻堅展現了我國貧困治理體系的巨大價值:以實施綜合性扶貧策略迴應發展中國家扶貧問題的複雜性和艱鉅性;發揮政府在減貧中的主導作用以迴應全球依靠經濟增長帶動減貧弱化的普遍趨勢;我國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並經過大規模實踐檢驗的自上而下、分級負責、逐級分解與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評議相結合的精準識別機制,為有效解決貧困瞄準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科學方法。脱貧攻堅不僅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寫照,而且成為全球反貧困事業的亮麗風景。

從發展維度看,打贏脱貧攻堅戰是我國發展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

全面小康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取決於脱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沒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底線任務不能打任何折扣,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承諾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貧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剛性目標、底線目標。只有脱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解決好貧困人口生產生活問題,滿足貧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顯全面小康社會成色,讓人民羣眾滿意、國際社會認可。

黨的xx大以來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減貧幅度達到70%,年均脱貧人數1370萬人,是1994年至20xx年間年均減貧人數的兩倍多,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高強度集中投入,促進了貧困地區農村基礎條件的明顯改善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明顯提升,變化之快、變化之大前所未有。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迅速發展,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生態扶貧、易地搬遷扶貧、退耕還林等明顯改善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奠定了實現生態保護和扶貧脱貧有機結合的基礎。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退出等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實施,明顯提高了貧困地區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贏脱貧攻堅戰,不僅要在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水平,使他們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全體人民安居樂業,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從治理維度看,在脱貧攻堅戰中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脱貧攻堅制度體系成為貧困治理的中國方案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是關於扶貧工作論述的重要內容,是對傳統扶貧開發方式的根本性變革。黨的xx大以來,我國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以改革為動力,創新扶貧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了中國特色脱貧攻堅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脱貧攻堅制度體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責任體系。加強黨對脱貧攻堅的全面領導,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中西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脱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貧困縣黨委和政府承擔脱貧攻堅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攻堅期內保持穩定。強化東部省份和中央各單位脱貧攻堅責任。二是政策體系。圍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脱貧攻堅戰的決定》,中央各部門和各地區相繼出台和完善“1+N”的脱貧攻堅政策舉措,打出政策組合拳。三是投入體系。確保扶貧投入與打贏脱貧攻堅戰要求相適應。扶貧資金由過去的中央財政投入為主,轉變為中央、省、市縣投入“三三制”局面,金融資金、社會資金成為新的投入渠道。出台扶貧小額信貸和扶貧再貸款政策,加強保險扶貧、資本市場扶貧和土地政策支持等。四是工作體系。開展建檔立卡,摸準貧困底數,着力解決扶持誰的問題;組織駐村幫扶,增強一線力量,着力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實施“五個一批”,推進分類施策,着力解決怎麼扶的問題;制定退出辦法,嚴格考核評估,着力解決如何退的問題。五是動員體系。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動員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堅。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深化細化中央單位、軍隊和武警部隊定點扶貧。動員中央企業開展“百縣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動員民營企業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確定10月17日為國家扶貧日,設立全國脱貧攻堅獎和全國脱貧攻堅模範,建設中國社會扶貧網,不斷完善社會動員和參與機制。六是監督體系。對各地開展脱貧攻堅督查巡查、民主監督,中央巡視把脱貧攻堅作為重要內容,加強紀檢監察、檢察、審計、財政等部門和媒體等監督力量的合作,改進督查巡查辦法,確保監督工作質量。七是考核體系。出台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辦法、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考核辦法,組織省際交叉考核、第三方評估、財政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媒體暗訪,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

這套體系的建立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具有鮮明的創新性、科學性、指導性,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脱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強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明確責任、盡鋭出戰、狠抓實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羣眾堅定信心、頑強奮鬥,萬眾一心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毫不動搖堅持黨建思想精神 篇2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我國改革開放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的,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

我國改革開放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反對教條式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更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不斷彰顯。我國改革開放始終堅持正確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於它具有普遍性,能夠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有效指導實踐發展。中國共產黨誕生後,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雄辯地證明,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真理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時代性。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集中體現在它隨着實踐發展而不斷髮展,不斷實現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而不是僵化的教條,必須隨着實踐發展而不斷髮展。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等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新時代,我們黨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必將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必將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更有説服力的真理力量。事實説明,4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使馬克思主義在回答新的時代課題中永葆青春活力。

同時也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指導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既有凱歌行進,也有困難挫折。但困難和挫折是暫時的,社會主義的前景是光明的,因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代表着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穩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這有力證明了社會主義完全能夠通過改革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斷走向新的輝煌;有力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依然佔據着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毫不動搖堅持黨建思想精神 篇3

我大概已經有二十多天沒出過家門了,這本來是在學校裏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的日子,望着窗外那麼晴朗的天空,路上卻一個人影兒都沒見到,我不禁嚥了咽口水,心想:如果我能下去玩一會兒,那該多好啊!

可是我不能,媽媽告訴我:我們的祖國媽媽生病了,生了一種叫冠狀病毒的病。冠狀病毒是一種形狀長得像皇冠一樣的病毒,它那美麗的外表下卻藏着一顆惡毒的心,它像一隻狡猾的蚊子,稍不留意,你就可能被它盯上。因為它,我們出不了門;因為它,原來熱鬧的城市變得安靜;因為它,我們的祖國媽媽生了病。我討厭它。

傍晚,我打開電視看新聞,我看到醫生護士義無反顧地衝向戰場,看到解放軍戰士勇往直前奔赴武漢一線,看到科學家們為了研究藥物正日以繼夜地忙碌着……我不禁熱淚盈眶,他們可真是我們的英雄啊!我也好想衝向戰場,與他們並肩作戰,消滅“敵人”。媽媽告訴我:只要我現在待在家裏,不做病毒的傳播者,那我也是一名小小的戰士。

我回到學習桌上,重新打開課本,認真地學習起來。因為我知道,只有我現在學習了更多的知識,長大後才能聽從祖國的召喚,成為像英雄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