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讀書感悟人生的國旗下講話

讓自己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為他人燦爛一片心地,增加一縷温馨,添一分生存下來的理由,多一些堅韌與執着,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質量。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國旗下講話稿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對讀書感悟人生的國旗下講話

【國旗下講話稿】一

拈一縷墨香,泡一杯清茶,覓一份靜謐,品味浮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杯清茶,一杯咖啡,又或是一杯美酒,都需要細細品嚐;一個問題,一件事情,一個人,同樣需要細細品評。人生從呱呱墜地的哭聲開始拉開了簾幕。直至人生圓滿的白髮落下了簾幕。在這其中,始終貫穿着一個字:那就是品。

在生活中,我們面臨無數個問題,單從這一方面講,品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天,人們都面臨一個問題:吃什麼。如今的社會,人們解決了温飽問題,便要尋找味覺上的享受與營養的全面。所以,我們不得不考慮一下吃什麼,什麼食物有營養同時又不增肥。什麼食物味道是美味的。什麼食物安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單從吃飯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看出人生需品。細細品評這一問題同時找到解決的方法,做出正確的選擇。

選擇一頓好飯之後,我們又需要品評一下正在做的事情。尋找做哪件事來代替才更加perfect。只有在品評之後才會明白。比如一次跑步之後會有什麼後果:也許會使人更累,更煩惱。再評一下用什麼方法可以代替,可以聽歌也可以散會步。

我們老師教導我們説:做一件事前先想三個問題,再決定做不做。其實想那三個問題也就是品評這件事該不該做。

生活中,我們要接觸更多的人、朋友、同事,我們要學會如何待人處事。

其實,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我們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不來,不得學學會待人處事。這就要品如何待人處事這一個問題。人與人的性格是不同的,面對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方式去相處。這就要你細緻的觀察與品評。你慢慢地看清了一個人,並會適當地相處與交往。只有這樣,你才會在社會之中屹立。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我們應該學會品人,品他的個性,他的習慣,和他更好的交流。真心真意的待人。品人,是一門學問,我們要學會品人。才會在社會上生存下來。可見人生需品。

這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要品的不只有問題,品人間真情;品世態的炎涼;品自己如何做人;品自己的選擇;品面臨的處境。

人生需品,才可深入其精髓,得其主幹,使自己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墨香已去,清茶已涼,浮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盡在心中。

【國旗下講話稿】二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

其實讀書並非某些同學想象的那樣困難、那樣苦,我們應該理解讀書的意義,培養對讀書的興趣,才能更好的享受讀書之樂。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讀書苦嗎?有人會回答:太苦啦!苦在哪裏呢?苦在不投入,苦在被動讀書。有的同學,讀書全靠老師家長逼迫,讀起來就不情願;有的同學全把讀書當成負擔,讀起來就容易枯燥無味;有的同學畏懼讀書,認為讀書就是吃苦受累,遇到困難便輕易退縮讀起來就沒有信心。

其實讀書並非某些同學想象的那樣困難、那樣苦,我們應該理解讀書的意義,培養對讀書的興趣,才能更好的享受讀書之樂。

讀書是自己的事,不為別人,為自己而讀書的人是明智的是有思想的是有責任心的。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讀書是為了讓自己修身養性,是為增長知識,是為了實現夢想。書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樂趣,書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着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峯。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峯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要對讀書感興趣,把它當成一件樂事,讀書何苦之有?

讀書豈不快樂?

【國旗下講話稿】三

從小到大,我學過不少知識,也聽過很多道理,而令我銘記在心,時時刻刻警示自己的是——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都説小時候的啟蒙老師是父母,我切身體會到這一點,並把他們當作我終身的老師。父母教我的也許不是書本上最科學的知識,但他們教我的卻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這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淺,可以陪伴我的一生。我的父母不是讀過很多書的知識分子,他們常與我説的是做樸素的話語——"人要懂得感恩","是孝敬父母長輩","多做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來回報父母"……我對這一句句話的理解隨着我年齡的增長變得更透徹,明白了父母要的不是我們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他們要的不過是平時生活中我們多一點的陪伴和點滴的回報。

在誦讀國學經典《*規》之後,我為其中《黃香温席》的故事深深的觸動。一個九歲的孩子便懂得要給父母在夏日納涼,冬日取暖,身體力行的地為父母創造更好的睡眠環境,可見他的孝心是多麼的真摯。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在教我道理的同時,也給我做了的示範,看到他們身為他們父母的孩子所做的事情讓我學習到我應當如何去孝順我的父母。每個週末風雨無阻地去外公外婆家,陪他們吃兩頓飯聊聊生活中的瑣事;當每年入冬的第一股寒風吹起之前,他們已經把早早準備好的棉衣送去;當爺爺奶奶生病時,他們寸步不離、不辭辛苦的照顧……這一件件小事,他們做的沒有一點點勉強,而是反覆又習以為常的。我想,這是因為對他們來説,這些都是他們覺得最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對待父母的時候,多為父母做一點也會覺得幸福,這就是孝心的體現。同時,我捫心自問:我能否對我的父母做到這一件件小事?

《*規》中經典的24個字就道出了我們對父母的孝心該如何表現,如何落實到生活中的小事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簡單明瞭的八組三字短語用現在的話去理解不就是生活中我們所遇到各種情況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嗎?這看似簡單的幾點,在真正遇到事情發生時,我們又能做到多少呢?

不管時代怎麼改變,人們的生活如何發展,"孝"永遠是每個人需要時刻牢記、做到的。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名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人人應以有孝心為榮,以不知孝為恥。一個人若連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沒有孝心,談何對待他人時的態度。

國學的魅力無窮無盡,它使你在經典中感悟,從經典中學習。我們首先應該要以身作則,成為一個懂得"孝"的人,將這一份經典傳承下去,把中華名族的優良品德發揚光大!

【國旗下講話稿】四

幸福總圍繞在別人身邊,煩惱總糾纏在自己心裏。這是大多數人對幸福和煩惱的理解。差學生以為考了高分就可以沒有煩惱,貧窮的人以為有了錢就可以得到幸福。結果是,有煩惱的依舊難銷煩惱,不幸福的仍然難得幸福。

煩惱,永遠是尋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數。

尋找幸福的人,有兩類。一類像是在登山,他們以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頂,於是,氣喘吁吁,窮盡一生去攀登。卻發現,永遠登不到頂,最終看不到頭。他們並不知道,其實,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

另一類人也像在登山,但他們並不刻意要登到哪裏。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鬆中,得到某種自足。

儘管不得大愉悦,然而,這些瑣碎而細微的小自在,縈繞於心扉,一樣芬芳身心,恬靜自我。

有的人本來幸福着,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卻看起來很幸福。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這個世界,為什麼煩惱的都有。為權,為錢,為名,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揹着這個沉重的布囊,裝得越多,牽累得也就越多。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斷章》詩所寫的那樣,我們常常看到的風景是: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着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着。

其實,誰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別人心裏。

【國旗下講話稿】五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感悟心靈的成長:青春與奮鬥。

火山噴發過,熔巖才會定格為堅硬的巖石;流星飛馳過,天空才會閃耀着美麗的弧線;人生奮鬥過,生命才會烙下堅實的腳印。

青春過於美好,於是我們盡情享樂,盡情揮霍.但生命也過於短暫,當我們老去的時候,回頭翻看着時光,我們將發現,年輕沒有留下腳印.於是,一股失落湧上心頭,因為我們的生命之書缺少了完整的書頁,我們無能為力,光陰的沉澱使我們不再年輕.朋友,難道我們不應該為自己年輕的書頁留下些什麼嗎?哪怕只是淺淺的腳印?

事實上,我們可能嘗試着為目標奮鬥過。眼前的路,那樣虛幻,那樣黯淡。我們奮力前行,去觸摸周圍一切能帶給我們現實與光明的東西,結果被撞得頭破血流,摔得粉身碎骨。因為吝惜青春,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停止奮鬥的腳步。於是,剛剛踏出的腳印又被我們磨平。

今天,當我再一次站到鏡子前,發現自己,額頭上的道道又變多了,眼睛裏不再有兒童時代的那種純真。我感到,我的青春已經逝去。腦海中又浮現那句話:“幾乎沒有人能感覺到青春正在逝去,而幾乎所有人都能感覺到青春已經逝去。”

也許,我們還不明白自己該幹什麼,也許,我們以為明天會更好,也許我們相信會出現奇蹟。於是,我們選擇無謂的等待。可是,我們的青春,卻沒有時間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因為我們的青春只剩下今天。莎士比亞説過:“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

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等待。“不屑今天,等待明天,”的觀望態度,會像一條肆無忌憚的蛀蟲一樣,吞噬我們的心靈,吞噬我們頭腦中的時間緊迫感,蛀空我們謀求上進的靈魂。最終留給我們一具空洞而毫無戰鬥力的軀殼。

生命的主流,應該是水不停歇的奮鬥而不是等待.人活在這世上,只是一種形式,奮鬥才是對它唯一的註解,因為生命無法承受之輕,因為生命無法接受墮落,因為生命無法容忍平庸.人生短暫,白駒過隙,擁有生命是一種最大的幸運,帶着奮鬥上路,才會讓生命閃耀光彩!

所以,還在猶豫徘徊的同學,請邁開你的腳步,往前走吧!不用去管是否會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放手去追求吧!有句話説得好:“人的生命是在他停止追求的那一刻結束的。”不要吝惜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因為它的價值恰恰是在不斷地為理想奮鬥中體現出來的。

也許那些在落葉上寫詩的心情會漸漸老去,也許成長要以孤獨作為代價,逝去的日子無非給我們一個把握今天的啟示.其實,又有誰能夠對美好的日子-完整的人生下一個固定的概念呢?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自身的拼搏才起決定作用.更多的時候,我們必須由自己去擦拭旅途中心靈的塵埃,用自己的問候驅散跋涉的疲頓.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必須用奮鬥去奠基自己的人生大廈,把握自己生命的價值,演繹出自己人生的輝煌.奮鬥應該在不甘寂寞中周而復始,只有這樣,你的生命之旅才會留下清晰的腳印。

縱然,前面的路會無比坎坷,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夠戰勝一切挫折,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偉大,而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年輕。年輕,是我們最大的資本!奮鬥,是我們永恆的追求!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