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2篇)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2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迴歸傳統節,感受冬至日》。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今天是 12月22日,也就是我國24節氣中的冬至。冬至這天陽光恰好直射在地球的南迴歸線上,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明天起,晝漸長,夜漸短。“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閩南,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湯圓”的 “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冬至和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被保留到現在。可以説,每一個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都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體現。

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很多的傳統節日被忽略了。同學們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爸爸媽媽;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我們過着洋節日的時候,不要忘記和親人們一起度過每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當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當元宵的燈會不再流光溢彩,當端午的龍舟不再激情澎湃,當中秋的月餅再也品不出深摯的內涵,我們似乎失去了什麼?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21世紀的今天,倡導學習、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而只有不斷汲取這個民族的文化底藴,或許我們才有資格被稱之為龍的傳人。從20xx年起,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帶有深厚傳統文化色彩的節日和春節一樣,也已經成為法定節假日。這正是為了讓每一位炎黃子孫都銘記中華民族特有的節日,這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惟有保住民族文化之根,續接斷裂的文化之脈,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才能讓東方巨龍真正從沉睡中甦醒,才能真正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讓我們一起來期待!讓我們一起去努力!重新緊握那遠去的傳統文化,使其重歸我華夏大地,使其長盛不衰!讓我們一起期待,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再次展現出傲人的風采!

過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來了,我們很快就要進入20xx年啦,最後祝全校老師和同學們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2

老師同學們:

這個星期的星期五(12月21日)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説起冬至,有些同學嘴饞了,因為這一天,按照習俗,家家户户是要吃湯圓的。

冬至是我國漢族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過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來了,我們很快就要進去20xx年啦,最後祝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健康成長!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12月22日)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説起冬至,有些同學嘴饞了,因為這一天,按照習俗,家家户户是要吃湯圓的。

冬至是我國漢族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俗。今天是冬至,希望大家今天也能吃到熱氣騰騰的湯圓。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4

同學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對,今天是冬至。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通常在每年的12月22到23日之間,是我們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我們河南人在冬至這一天有吃餃子的習俗。知道為什麼嗎?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經在長沙當官,他告老還鄉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吃過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麪餃”,人們還紛紛傳説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耳朵。

冬至過後,氣候進入最冷階段。我們俗稱“數九”,民間還流傳着“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九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的演講完畢, 祝老師和同學們冬至快樂,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用水》。

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體中最多的成分是什麼嗎?那就是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而大氣是地球的保護神,所含的水分也不是一星半點,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

一提到節約用水,有人可能會説,不就是水嘛,海里多得是。其實,你錯了,世界上的百分之九十三是鹹水,不能喝。淡水只佔百分之七,但能喝的淡水只佔百分之零點八。海水就是鹹水。如果我們不節約用水,這百分之零點八的水也許很快就會銷聲匿跡。

現在,全球有十二億人面臨高度缺水壓力,八十個國家水源不足,二十億人飲水得不到保證。預計到20xx年,形式將進一步惡化,如果我們還是老樣子,缺水人口將達到二十八億到三十三億。所以,只有節約用水,我們的子孫後代才不會為缺水而發愁。你看,平時生活中,我們是否常常看到,有人洗手後忘記關水龍頭,刷牙時不關水龍頭,洗菜時用水過多,不注重水的循環使用等。那麼,我們怎樣節約用水比較有效呢?我們可以將水循環使用,比如,洗臉水可以用來洗澡,淘米水可以用來洗菜等。平時看見沒關緊的水龍頭要關緊,洗澡最好淋浴等。

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節約用水的重要了嗎?只有這樣,我們的子孫後代才不愁沒水喝。這也是保護我們自己啊!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6

悄悄走過,站在十幾歲的髮梢上,回頭望着走過的路,恍然現自己已經變了好多,也是這時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早已悄然改變。

清晨起牀後,順手整理一下亂蓬蓬的頭髮,有時還會精心的打扮一下,穿着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講究,原來自己已經變得在乎外表了,愛美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難道會有錯嗎?或許我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不會去與他們攀比吧,因為在這方面,我只會欣賞我自己。愛美是沒有錯,但過於愛美就是大錯特錯。

在休閒的時候,我們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無聊,無論如何都能夠挖掘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我想説的是這個季節,我們不斷的懂得了享受。有時我們會痴迷在浪漫的風景裏;有時會沉迷於小説的故事裏:有時也會陶醉在優美的歌聲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都在尋找那些屬於自己的樂趣,不論是什麼樣的樂趣,總之都使的我們生活變得更加有了意義。

這個時候是個懵懂的時候,是一個開是懂得事理的時候,只需伸手去撥開那層瀰漫在前方的薄霧。哪一天,你也許驚奇的發現你已經習慣於深思熟慮,做事也變得慎重,這個時候就是你結結束幼稚、走向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也是一個容易衝動的時候,總是自以為是。這個階段用王蒙的概念來理解――是一個覺醒和自以為業經滄桑的年齡。

有些時候我們會顯得十分懂事,在這個年齡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負起一些重任,畢竟我們已經走向了成熟。在家裏,我們會刻意去挑起一些擔子,因為看着父母們忙碌的影子,總會感覺不是什麼滋味;在學校或社會,一些挑戰在等待着我們,而我們也只能去面對。如此一來,在我們的肩上,開始承載上了壓力。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一生中,高中是的友誼往往是最深的友誼。”我也這樣認為,在這個懵懂的年齡,我們同樣嚮往着友情。在不斷的閲歷中我們學會了用自己去面對,用心去容納,從而造就了一段又一段最真誠的感情,我們怎能狠心將它們捨棄?

這個時候是人生的一個轉折,所有的人都將在此時為自己確定一個方向,有很多人會為自己找到一條前進的路,也有很多人會從此選擇放棄,還有少數的人,他會為永遠相信自己――走一條似乎走不通的路。我們奔走於人生的旅途上,為着自己的命運而拼搏,只為成功,不畏失敗。

青春年少又怎麼會沒有為愛而生的一刻?

你慢慢地走在路上,當你突然發現你的腳步變快的時候,在你的前面大概就有一個你心所屬的他(她),若是如此,你的身體也會越來越不聽你的使喚。也許是因為那點羞澀,你不敢走上去向他(她)表白,只好做出一幅毫不經意的樣子從他(她)的身邊擦身而過,然後再後悔自己的懦弱與膽怯,有時還會胡想一下下次相遇的情景,你會將自己想象得很是勇敢,但真正到了下一次時,原來還是如此。

站在十幾歲的髮梢上,向過去揮揮手,告別青春年少。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尊師守紀,文明有禮。在生活當中,我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對老師來説,我們是學生;對父母來説,我們是兒女;對國家來説,我們是一位小公民。我們的身上寄託着父母、老師、祖國的希望。作為一位光榮的小公民,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尊師守紀、文明有禮、從小立志、學會做人”呢?

首先,我們要樹立信念,勤奮學習,學會學習,全面發展。學習是終身大事,而老師卻不可能伴我們終身。因此,大家要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掌握“捕魚”的技巧,懂得“點石成金”的“法術”,做到“好學、會學、樂學”。只有從小播下自主成長的“希望的種子”,才能踏上成功的階梯。

其次,我們要遵守紀律,文明有禮,從小立志,學會做人。有句名言是這樣説的:“播下行為,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播下性格,收穫命運。”的確,良好的習慣能架起我們成功的通天之路!為了爭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小公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必須“從自我做起,加強自護自律,爭做文明雛鷹。”例如,在家裏向父母長輩問好,主動給他們倒上一杯熱茶,添上一碗飯,這是孝敬長輩的表現;每天進校門,對值日的同學點頭致意,平時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誠實守信,助人為樂,主動幫助小同學解決困難,這是文明的體現.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正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身上洋溢着無限的青春與活力,美麗的校園正因我們而更加充滿生機!更加靚麗多姿!我們一定要珍惜人生中最為寶貴的年華,用智慧、勤奮與美好的心靈,在這塊沃土上吸取豐富的營養,豐滿自己的雙翼,在不久的將來飛向理想的天空!讓我們行動起來,去做文明有禮的一代新人!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8

一株無名的小花,不因牡丹的絢麗而自卑,因為責任而默默地為春天增添一抹色彩;一棵山楂樹,不因蘋果的碩大而自枯,因為責任而默默地為金秋捧出幾簇紅果;一脈小溪不因江河的綿長而乾涸,因為責任而默默地滋潤一方土地。物皆如此,何況人呢?

魯迅説:“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因為責任我們必須在逆境中掙扎,只有掙扎才會使山窮水盡變得柳暗花明,會使悲劇性的生命變得偉大。截癱的史鐵生因為對生命的責任而坐在輪椅上講述遙遠的清平灣的故事;殘臂抱筆的朱彥夫因為對生命的責任而寫出了30萬字的極限人生;“面對癱瘓我不哭”的桑蘭用迷人的笑容征服了世界;因為對生命沉甸甸地責任才有瞎子阿炳那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才有陸幼青的死亡日記。

責任不是甜美的字眼,它僅有巖石般的冷峻,一個人真正瞭解到責任時,責任如同一份人生禮物已不知不覺地落到你背上。他是一個讓你時時不得不付出,呵護的。而它時常給予你的往往是靈魂和肉體上感到的痛苦。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抱怨沒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飛也只是夢想。人生是現實的,現實的人生需要用現實的方法來處理。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是這樣踐踏出來,人人都循着這路走,你説它是薔薇路也好,你説它是荊棘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走完。如果真以為詩是有翅膀的,能帶詩人到天堂,海闊天空地俯瞰這人世間而且能長久地馮虛御風、逍遙於天庭之上,其結果一定是飛得越高,跌得越重,血淋淋地跌在人生現實的荊棘之上。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個人的責任感在於他對自己、他人、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遵守規範,履行義務的態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念,為歷代有識之士所追求。

生命的責任會使你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個日子,每一陣風雨,每一泓秋水,甚至每一次飄零……理想和現實之間有衝突也有和諧,請用你的智慧,選擇最佳契機,去尋找最合適的土壤,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走過這段肩負責任神聖的人生之路!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9

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嗎?(生答)又有多少種地方語言和文字呢?是啊,我國56個民族,14多億人口,所講的各種地方語言更是千差萬別,不同地區的文字書寫也有一定差異。如果沒有一種共同的語言和文字,那麼這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交往,而且極大的影響着經濟的發展。好在,普通話和漢字就是維持我國各族人民正常交往的必不可少的紐帶。

也許有人會説,一個字説錯了算什麼?那些不會説普通話的中國人不是照樣幹活,照樣吃飯?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可要改一下了,不信?我給你們講件事:

會講普通話,購物可打折。香港電台曾經舉辦過一次普通話日,鼓勵港人説普通話。顧客凡到貼有“普通話日”招貼的商店,用普通話購物,即可獲得九五折優惠。

通過這件事,可見普通話已經進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説普通話已經逐步成為許多人的自覺行為。

現在普通話在國際上佔有越來越顯著的地位——它成了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我國從1997年開始就把每年九月的第三週定為普通話宣傳週。大家算算,到現在已經是第11屆啦。咱們學校也非常重視同學們的普通話,無論是每週一的國旗下講話,每週五的紅領巾廣播站,還是平時學校的隊幹部選拔,都要求大家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普通話,在這個時候,它的意義已不僅僅是溝通的需要,還代表着每個人的文化素質,代表着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寫好規範字,同學們就更加清楚它的必要性了。咱們四一班的同學中有不少有心人。她們週末會到街頭上去發現錯別字,一看可不得了。有些地方把賣雪糕的“糕”寫成了羊羔的“羔”,水果攤上味道鮮美的水果“枇杷”也成了樂器“琵琶”,真讓人看了摸不着頭腦。咱們學校也在班級選拔了小小啄木鳥,負責檢查身邊的各種不規範用字,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小啄木鳥,和錯別字説再見。所以我們要格外珍惜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機會。上好每一堂課,寫好每一個字。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曾把一池清水練成了一池墨水,終成一代“書聖”。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憑藉驚人毅力也成了著名作家。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是勇於戰勝困難,嚴格要求自己的。我們國小生更要以學習為己任,説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向自己的理想一步步邁進。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説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於老年人的節日裏,我們祝願所有的爺爺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長壽!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輩為了我們國家的強盛,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們艱苦創業、辛勤勞動了幾十年,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照顧。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着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願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謝謝!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日子!一大清早,我們第十國小的校園又熱鬧起來了!你看,我們的教學樓即將動工,我們的大家庭又迎來了許多新成員:有新老師來到我們身邊了,有小朋友走進了我們的一年級教室,還有幾名轉學的同學也進入了我們各個班級,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轉眼間,兩個月的暑期生活結束了。在這個假期中,同學們有的參加各種興趣小組的活動,向老師學習,向小夥伴學習,增長了不少的知識和本領;有的在爸爸媽媽帶領下,外出旅遊觀光,開闊了自己的眼界;有的廣泛閲讀課外書,豐富自己的知識;還有的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家務勞動,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一個假期,六十個日夜,大家過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在新的學期,你想怎樣度過?你將以什麼樣的成績向父母、向老師彙報呢?同學們,作為一名學生,取得學業上的成功是我們最大的願望。那麼如何走向成功呢?

首先,要確立奮鬥目標。沒有目標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成功的。機遇和目標形影相隨,追求目標也就創造了機遇,而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其次,要樹立自信。自信心是我們學習、工作的精神動力,永遠不要消極地認定什麼事情自己是不可能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只怕你沒想到!

第三,要磨練意志,增強毅力。大廈是由一磚一瓦砌成的,進步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有的只是困難、挫折和寂寞。想獲取成功,憑一時的熱情是不行的,只有毅力才能支撐我們一步又一步地向目標邁去,不停滯,不退縮,不達目標,決不甘休!

第四,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遭遇失敗,但每次失敗都附帶着等值的成功。對待失敗的正確態度是汲取教訓,尋找失敗的根源,避免同一類的錯誤與失敗。愛迪生髮明電燈,經過了8000次的失敗。世界成就非凡的科學家湯姆遜晚年深有體會地説:我堅持奮鬥55年,致力於科學的研究與發展,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我工作的經歷與特點,那就是“失敗”。

第五,享受學習的快樂。同學們,當我們成功地掌握了一個知識點,背誦了一首古詩,做對了一道難題,通曉了一種學習方法,提高了一種思維能力,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的時候,那種喜悦的心情是無以言表的。有了這種快樂,學習不在再枯澀,讀書不再枯燥。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當我們對學習充滿了激情時,還有什麼學不好的呢?

同學們,心動不如行動。只要我們具有明確的目標、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有效的方法並積極地行動,執着地追求,我們就一定能達到人生的目標,我們就一定能獲取成功!

12月冬至國旗下講話稿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高一1班的狄雨欣,很榮幸今天由我來作本週的國旗下講話。我演講的主題是“提高學習效率,調整學習心態”。

好的學習方法是擁有一個好成績的基礎,而在我看來,學習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提高學習效率。這裏提到的學習效率又可分為課內與課外兩個部分。

課內學習效率的提高關鍵在於課堂上的聽課效率。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能保持專心的時間最長也不過20分鐘。課堂上的40分鐘,當然不可能分分秒秒都聚精會神,一字不落地記下老師的話。唯有跟着老師的思路走,善於抓住本堂課的重點加以理解與掌握,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最佳辦法。同時,我也不贊成“專課不專用”這一做法。語文課上研習數學題,數學課上又做英語作業,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割肉補瘡,拆東牆補西牆。長久下去甚至會引起嚴重的惡性循環,很難彌補回來。

而課外學習效率的提高,則可以通過制定計劃、管理好時間來達成。對於寄宿制學校學生的我們來説,課外的時間本來就十分緊張,倘若還不能良好地分配、管理時間,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諸如完不成作業、浪費時間、做事急躁等等。因此,通過制定學習計劃管理好課餘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這樣的學習計劃應當每天都制定,按輕重緩急安排好學習任務,作為你一天學習的導向;同時,也不必非要將它寫在紙上,因為它只是作一個導向管理的作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每天花兩到三分鐘制定這樣一個計劃,就可以幫助你合理的安排好學習,省下許多以前曾被白白浪費了的.時間。也有許多同學時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要做的事情在寶貴的時間面前顯得如此龐大。魯迅先生曾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要擠,總還是有的。”只要你善於發現,一些細小、瑣碎的時間也可以派上很大的用處。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這裏我所講的僅供參考,每個人也都會在不斷學習、探索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卻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

每天,我們有超過12個小時都坐在熟悉的教室裏,面對着不同的學科與堆積成山的作業;我們聽從老師的教導,卻很少傾聽我們自己內心的聲音。許多人努力學習只為了進入一個頂尖的大學。但要知道,學習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學習給予我們的是一個完整的知識儲備,它更是我們對於未來的準備,讓我們更好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前行。由此看來,考試的成績便不是那麼的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麼,掌握了什麼,又思考了什麼。

然而畢竟,身處這個競爭的時代,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可能置考試成績於不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彷彿也只是古之仁人才能做到的。面對成績的起起伏伏,我們應當做的,便是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戒驕戒躁,使自己處於相對穩定的學習狀態。每一次都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便沒有遺憾;每一次都能超越自己,那便是成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大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永不退縮,提高效率,調整好心態,積極地面對每一次挑戰!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