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通用24篇)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

家風是什麼?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有的家庭勤勞,有的家庭孝順,有的家庭守信……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通用24篇)

我們的家風是“愛心傳家遠,讀書繼世長”。

從我的太姥姥開始,就一直行善。記得爸爸講,太姥姥有一個鄰居,是個孤寡老太太,常年有病,沒有勞動能力,靠拾麥穗,撿花生過活。太姥姥長年賙濟她,經常送給她幾個餅子、饅頭。其實,太姥姥和太姥爺也已經八十多歲了,比那個老太太年長很多,家境也很貧困,手頭十分拮据。後來那位孤寡老太太跌斷胳膊,生活不能自理,太姥姥就每天去給她做飯,太姥爺幫她打水,直到老太太去世。老太太感激不盡,説來世做親姐妹。

人人都能行善,但太姥姥和太姥爺行善的對象都是窮苦弱小,這就很不容易。爸爸深受太姥姥的影響,繼承了行善的家風。在村裏、學校,無論誰有什麼困難,爸爸不分高低貴賤,有求必應,從不求報酬。他説,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為弱勢羣體做好事。

記得,那年國家要給予代課教師一定的補償,代課教師找正式在崗教師辦理工作證明。昔日生活清苦的教師爸爸一下子變得搶手,許多人找到家裏,爸爸不分晝夜,廢寢忘食給幾十人寫證明材料。有的人錯了改,改了錯,反覆好幾遍,人家不好意思,爸爸不厭其煩,還安慰人家説“沒事,沒事,做教師不容易,做代課教師更不容易,這是個好事!”。

爸爸做班主任,最反感的就是隻看成績不看人品。他常説“千教萬教教人做人。教出的都是好人,社會就好了!”有人説,“像你這樣做老師,什麼人都有求必應,顯得什麼事都很容易,有啥意思?”爸爸知道話中的意思。可爸爸恰恰相反,他知道自己出身不易,越是窮苦孩子越加看護。人家便説爸爸,“你out了!”爸爸不以為然,有點像獨戰大風車的堂吉訶德,其實他渴望的是人人平等啊。我家並不寬裕,但爸爸仍然想方設法資助一些家有困難的學生,叫他們來我家吃飯,送給他們書本、衣物等。爸爸的學校有一個孤兒,跟着爺爺生活,爸爸便經常把自己的一些衣服拿去給那個孩子。他也教導他班裏的學生行善,不欺負小同學,讓學生在學校率先成立了志願者小組,日行一善,並在歷屆學生中堅持下來。他的學生,很多都擁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主動為一年級新生拿書包,雨天幫別的班搶搬桌子等。他們班裏還有個“愛心百寶箱”,裏面有創可貼,感冒藥,方便麪,紗布,衞生紙,大多是爸爸從自己家裏拿的,他的學生也有自願拿來的。學生有什麼需要幫助的都可以去拿,拿了還要補上,方便他人使用。

受爸爸影響,我立志做一個小小志願者。每次我的同桌有題不會的時候,我都會主動去幫助他,慢慢給他講清思路。別人忘拿東西的時候,我就借給他們。星期天,節假日,我跟爸爸、媽媽去家鄉的沙嶺做“環衞志願者”,植樹、撿垃圾袋,掛自制鳥巢等,呼吸新鮮空氣,還做了好事,不亦樂乎?

我的太姥姥,不但教導我們行善,還要求我們好好讀書。聽爸爸講,太姥姥的祖上,在明清時期出了好幾位讀書人,都很有出息,是當地的望族,後來家道中落。也許正因如此,太姥姥十分重視文化。她家裏雖然貧困,還是東湊西借供給一大幫兒女、還有外甥——我的爸爸上學。太姥姥認不了幾個字,看見有字的小紙片她都好好保存起來,讓別人看看是不是有用,不識字太憋屈人了。她囑咐爸爸看完的書先放着,不要扔了,經常念念。爸爸從小就刻苦讀書,不論到哪裏,都帶着書包。他為買書,省吃儉用,把外婆給的零花錢攢起來,步行好幾十裏地去新河,灰埠等小鎮,頂着盛夏烈日去買心愛的《兒童文學》。爸爸從國小一年級到師範,所有的課本、練習本、課外書都完好無缺,捆綁整齊,聽來讓人歎服。可惜,後來這批書都被他的繼母當破爛賣掉了。爸爸很傷心,為此還寫了一篇《祭書》,裏面寫道“哀哉吾書,痛哉吾書!吾失吾書,如喪至親。哀痛不已,無處可寄。窗外秋雨輕灑,似乎低訴我纏綿柔長的悲緒,沉沉的煙霧埋藏了往事所有的記憶。天陰雨濕,依稀聽見書魂怨哭,其聲啾啾。”可見爸爸失書之痛!

一番心痛之後,爸爸買書、讀書、藏書依舊。他的座右銘是:此刻讀書你將圓夢,此刻打盹你將做夢。家裏的牀、桌、椅子、窗台、茶几、更不用説書架上,都是書,書災氾濫。媽媽有時煩,他卻説:“書是聖潔之物!”而今,他外出旅行第一要事輸書店。旅行歸來,他連件背心都不捨得買,我知道,他的背心早成蜂窩狀了,若是買日用品他算計再算計,每次卻抱回一大堆書,他説,凡事不可貪,唯獨買書不可不貪。真得讓人佩服!

爸爸參加了市級讀書沙龍,成為學校的讀書帶頭人,每天堅持寫教學反思。人家去玩樂,他就享受讀書。爸爸最喜歡夜讀。他説“窗明几淨,沏一杯清茶,半卧於沙發之上,隨意拿一本喜歡的書,讀至忘情或擊掌稱妙,或拍案驚奇,或扼腕歎息,不知老之將至。倘若雪夜,知己三兩人,或坐或依熱乎乎的火炕頭兒,把讀幾本好書,對一片萬里寒光,説一夕閒話,忘懷得失,不亦樂乎?”弄得我也挺眼饞讀書的,讀書真這麼享受?因此,我從小也學他的樣兒,睡前就抓來一本書讀,讀着讀着就睡着了,搞笑的是,我讀的都是《阿衰》,《馬小跳》之類的小書,後來漸漸讀起了《格林童話》、《窗邊的小豆豆》等。就是這些書,也讓我有所收穫,比如:我寫的《學雷鋒,做個有道德的人》,獲得讀書教育活動徵文比賽一等獎。在班裏我的成績優異,每年我都被評為“萊州市級優秀學生幹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有大小倆書蟲,久而久之,媽媽也被“蛀”了。曾幾何時,夜黑如漆,媽媽、爸爸、我簇擁燈下,或詩詞或歌賦,朗誦和吟,其樂融融。通過讀書,爸爸更加堅定了愛才是世界的終極真理的認識。他告訴我們,一個愛字,便足夠了,自己活,也讓別人活,我們最需要正是這個啊!他認為心地真實善良,願意捐贈的學生才是好學生。讀書要學會捐贈,這又是爸爸讀書的特點。

爸爸不僅讀書,還試着寫“書”,辛勤筆耕,他有多篇文章發表在省市級正式刊物,每次投稿成功,他都美一番。他的《給教師的建議》100條讀後心得也已編輯成冊,參加萊州市“百千萬工程”讀書行動比賽,榮獲一等獎,他以愛治班,班風正氣,成績優異,許多後進生重獲信心,廣受家長和老師的好評,前年被評為“市級優秀班主任”。他輔導的學生也多次獲獎,他輔導了一個學生叫楊文婷,一次一口氣捧回了三個一等獎。這件事,讓爸爸得意許久,比他自己獲獎都高興,我很納悶,他説:“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大樂也”。爸爸告訴我要學“東方的居里夫人”——吳劍雄,好好讀書,長大了到大海的那一邊看一看。

這就是我們的家風,讀好書,做好人,淵源流長。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2

“大哥風範大家贊,哥德高尚嫂相當,孝敬父母受人敬,悌率弟妹人讚揚,勤勞奉獻尊為尚,良師益友惠八方……”這首藏頭詩被鑲嵌在一塊玻璃牌匾中,擺放在父母家中的桌子上,是我的姑姑、叔叔們在父母金婚時送給他們的禮物。

説起老徐家,街坊鄰居都會豎起大拇指。這是一個普普通通、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我的父親兄弟姊妹六個,他排行老大,在大學裏教書,我的姑姑、叔叔在洛陽的廠礦裏上班,住在澗西、西工和老城區。兒時的記憶當中回到老家,奶奶總是能做出各種各樣好吃的,蒸的棗糕,樣式有小兔子的、有盤花的;炸的麻葉、鹹食,奶奶手很巧人又善良勤勞,幫着父母帶大了我們兄弟姊妹四人。

記得有一天的早晨,奶奶腿腳突然不聽使喚,此後一條腿行走不便得了偏癱,那一年奶奶63歲,爺爺身體也不太好,以後的20多年時間,奶奶都是在牀上和椅子上度過的。我的父親、姑姑、叔叔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輪流排班回家照護,那個時候父親在大學教書,白天要備課、上課,忙學校的事情,晚上要趕回老城照顧奶奶,在那些日子裏,他們克服各種困擾、風雨無阻,輪流回家照顧奶奶。老人覺少常常晚上起夜十幾次,只要稍有點動靜,父親就立馬起身,一晚上下來不得消停。父親是長兄,平日家裏的大事小情都要操心費神,他任勞任怨從無二話,記得奶奶喜歡吃一家店鋪的包子,但是離家比較遠,父親去一次就多買一些,凍在冰箱裏,奶奶想吃的時候可以隨時拿來吃,在父親的帶領下,姑姑、叔叔年復一年、日復一日,20xx年不間斷騎着自行車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常言道:久病牀前無孝子。奶奶活了90高齡,在我的記憶當中,時不常聽到街坊鄰居的誇讚:老徐家的孩子真孝順,老太太有福啊!父親以他的孝心和率先垂範贏得了姑姑叔叔們的口碑和尊敬。

如今父親病倒了,躺在醫院的病牀上,日漸消瘦。老天真會捉弄人,就在前幾日,剛剛給父親、母親過了80歲壽宴。一向健康開朗的他,在病魔的蔭翳下身體每況愈下。在那些日子裏,我們兄弟姊妹四人,白天晚上輪流值班看護,喂藥、翻身、按摩、安慰,我們體會到了做兒女的不易和堅守。孝道是最好的良藥,如今父親的病情日漸好轉,母親的臉上也有了笑容。

家是温馨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教、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尚和美德,需要代代傳承和示範,方能蔚然成風。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3

純正家風對後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請看洛陽市城鄉規劃局老城分局黨員王文海“一門四博士”背後的家風故事。

每到週末,58歲的王文海就早早地回到位於安樂鎮王莊村的家中,接替大哥王文軍照顧年過九旬的母親。

王文海家在洛陽市洛龍區王莊村,他們家在村裏可算小有名氣,重教育、敬長輩的好家風不僅為這個家庭培養出了四位博士,還在村裏譜寫了一首家庭和諧曲。

家境再艱難,讀書不能斷

“我父親常説,要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王文海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爺爺、父親、叔叔都是教師。從小,他們兄妹六人耳濡目染,也愛學習、好讀書。

王文海回憶説,父親王俊亞平時很忙,大多數時間吃住在學校,偶爾回趟家,總是叮囑他們要認真讀書、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

“再窮不能窮教育,父親就是這樣做的。”王文軍説,他們小時候,母親種地、父親教書,家裏很窮,有時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即便生活如此艱難,父親仍千方百計供他們讀書。

母親李英娃雖是普通農民,但也全力支持兒女唸書。大女兒王素珍考高中那年,因為家庭負擔太重,學習成績優異的王素珍主動棄學,這事兒老太太至今都沒有忘記。

父輩諄諄教誨,晚輩銘記於心。除了王素珍棄學、王文和(排行老四)因生病落下殘疾,其餘四兄妹都很爭氣,學習成績都不錯。王文軍還唸了大學,也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一干就是三四十年,直到三年前才正式退休。

“一門四博士”,鄉鄰傳佳話

最讓人羨慕的,是王家的“四博士”。

王文軍的兒子王明明日本神户大學博士後畢業,目前在日本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王文海的兒子王旭明正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王文海的堂弟王文炎(叔叔的兒子)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如今在河南科技大學任教;王文炎的女兒王熙正在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我們教育子女,就愛拿文軍、文海家的孩子當例子,人家的孩子有出息。”鄰居們常常上門,討教怎麼才能讓兒女讀書上進。而每次,王文軍、王文海都會被這樣的問題難住。

“其實也沒啥,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王文海説,父輩傳遞他們的觀念,他們再灌輸給孩子。作為家長,他們以身作則,勤學習、重文化,發現孩子的優勢,鼓勵孩子學習,盡己所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但是絕不嬌寵。

“我每個月的工資至少拿出十分之一給孩子買書,和他們一起看。”王文軍説,陪伴和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之中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彼此鼓勵、互為榜樣。比如,王明明留學日本後,弟弟王旭明以堂哥為榜樣,暗自努力,大學聯考取得了600多分的成績,被西安理工大學錄取,本科畢業後又到上海交通大學繼續深造。

兄弟不分家,母親“老來福”

“家有老,勝似寶。”94歲的李英娃年紀大了,身邊離不了人,王文軍兄妹幾人就輪流照顧她。王文軍退休後,更是日日陪伴在母親左右。

上個月,王文軍到日本看望兒子,71歲的大姐就把母親接到了身邊。在大家的悉心伺候下,李英娃的身體還不錯,每當晴天,就拄着枴杖在院子、村裏散步,有時還邀請鄰居到家裏打麻將。孩子、孫子們的名字、生日,她都記得一清二楚,一點兒也不糊塗。

前幾天,王文海剛把母親接回家裏。他家在王莊村有個不大的四合院,樸素、整潔,種着梨樹、葡萄、無花果、指甲草……這院子,是1983年翻修的。

按照村裏的老傳統,父母留給兒子的房子,王文海兄弟倆本可以各分一半,各蓋新房。但是考慮再三,兄弟倆商定維持原樣。房子翻新後,兩家同在一個院子,共用一個樓梯,同走一個大門,同吃一鍋飯菜。“母親住一樓,我們住二樓,這麼多年來,兄弟、妯娌之間從沒紅過臉,反倒越過越親。”王文海説。

“吃了一輩子苦,老來得福嘍。”李英娃對自己的孩子讚不絕口。説話時,老人的臉上滿是慈祥的笑容。

“尊老愛幼、尊師重教,這就是我們家不成文的家風吧。”王文軍説。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4

小時候,家就是温馨的港灣,是父親早出晚歸的背影,是母親精心烹製的飯香。

我的爸爸是一名國小校長,他對自己嚴格要求,堅持把單位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學校、教師、學生身上,用到美化校園、增添教學設備上,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育人環境。為了節省資金,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多次外出考察他都沒有參加。外面有人請客,他從不應酬。學生轉學送禮,他每次都是婉言謝絕。記得有一年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有位教師看到他每天早上在寒風中巡視校園,便悄悄給他買了一件羽絨背心,他非常感動,但衣服説什麼也不肯收,他對青年教師説:“你的心意我領了,只要你努力工作,比送我什麼都珍貴。”

作為一名校長,他不知什麼是名牌,不認識鮑魚魚翅,很少出去旅遊。但我從沒有聽過他的抱怨,他也沒炫耀過自己的付出。內退以後,他主動當起了校外防溺水巡查員,每天去水庫查看是否有學生下水游泳,以防意外發生。夏日炎炎,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濕透了幾回也從無怨言。他沒把自己上升到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道德高度,只是覺得,自己應該這樣去做。

爸爸曾給我講過很多廉政方面的典籍故事,因此我知道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兩袖清風的于謙、直言死諫的海瑞···但是,真正教會我為人處世原則的,是爸爸,他在教育系統40餘年兢兢業業、堅守原則的一線工作經歷是我一直以來工作學習的目標和榜樣。

在我新入職時,爸爸就告誡我做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經常説,無論是為“公家”,還是為自己的“小家”,都需要時刻把“廉潔”二字深深地刻在腦海裏,做到守廉抱朴,讓單位領導放心,讓家人引以為榮。從我邁出校門到如今工作已有十年,爸爸的言傳身教我時刻不敢忘記,它就像一盞明燈,一個路標,在人生道路上指引着我以紮實可靠的作風,走穩走好每一步。

現在,我和愛人雙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黨教育我們要恪盡職守,廉潔自律,忠誠擔當。我們傳承家風,牢記家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現在的我們也在無聲地教育感染着我們的孩子,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和性情。我的女兒今年只有四周歲,她最喜歡的就是五星紅旗和黨徽,“別人的東西我不要”是她口中常常唸的兒歌,“遵紀心中有戒尺,清廉守底線......”《共產黨員言行歌》唱起來有板有眼。都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着孩子,感染着孩子,因為我們堅信只有健康、清廉的家風世代相傳才能讓我們的孩子確立人生的座標。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優則作風優,家風正則黨風正,家風純則政風純,家風清則社風清!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傳承清廉文化傳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的正風正氣發揚光大,讓清廉家風世代相傳!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5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華民族歷來講究修身養性、家風傳承和家國情懷的關係。“我家兩堵牆,前後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今年的豬年春晚,一首歌曲《六尺巷》,讓全國觀眾重温了安徽桐城張氏家族“里仁為美,謙遜禮讓”的良好家風。家風是什麼?好像很具體,就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舉手投足、待人接物中;但又很抽象,並非三言兩語就能總結完。

我認為,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所有成員共同恪守的處事規範和為人準則,家庭中所有成員在這些準則和規範的教育、訓導、打磨、薰陶下,以規矩塑方圓,明白為人處世,自覺道德規範。家風在對內約束的同時,也受到外界的評判。有時候,我們批評一個人“沒家教”,也隱含了對其整個家庭教育的評判。

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城青年,我們家既沒有聲名顯赫的高官,也沒有博學多才的鴻儒,當然也沒有《顏氏家訓》《朱熹家訓》《曾國藩家書》那樣底藴深厚的經典家訓留存下來,但在“仁義禮智信”這些中華民族最最傳統的核心價值體系上,卻是奉行不悖的。

我的爺爺和奶奶雖然只有國小文化,但在做人的大智慧上,永遠是父母和我的導師。從記事起,我吃飯就要遵守很多規矩:“不許吧嗒嘴,就近夾菜吃,筷子不能插碗裏,來了客人要回避。”做客訪友面見長輩爺爺説:“要尊稱問好,來去有聲。”小時候貪玩,放學寫完作業出門玩,奶奶總不忘交代:“天一擦黑就得回家。”鄰里有了爭執,奶奶爺爺各勸一邊:“禮讓三分,吃虧是福”。尤其“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這句話,我從小聽到大,而且,隨着年歲漸長,感悟更深。

有一年高中暑假,我和爸媽一起回老家看望姥姥,正是正午,時值盛夏,公交車上的乘客都昏昏欲睡,媽媽突然拍了拍我和爸爸,示意我們往斜前方看——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正在同伴的遮擋掩護下偷竊鄰座一個酣睡女孩的包包,爸爸剛準備起身,旁邊一個老太太突然按住了爸爸,悄聲説:“這倆人是這一帶的慣偷,他們還有同夥。”正在這時,公交到站了,兩個小偷已經把女孩的錢包和手機揣到自己衣服裏準備下車了,爸爸還是站了起來,抓住其中一個小偷高聲説:“司機,別停車!”另一個小偷用兇狠的表情厲聲恐嚇爸爸説:“你幹啥呢?我們要下車了!”爸爸仍然抓住小偷不放,説:“快把別人的東西還給人家!”被抓的小偷惡狠狠地説:“你在這瞎説啥?我不認識你,亂説話可是要負責任的!”他的同夥已經使勁去拽爸爸的胳膊,還對司機高聲吆喝道:“還不開門!耽誤我們趕火車了!”車上其他乘客被爭吵驚醒了,都面面相覷,默不作聲。這時,一向靦腆內向的媽媽也站了起來護住爸爸,對車上的其他乘客説:“這個人是小偷,偷了那個姑娘的東西,大家要是就這麼讓他們下車了,誰敢保證哪天不偷到你們家人朋友的頭上?”被偷的姑娘這時才顫抖着説:“我的錢包和手機被偷了,我家是外地的,這個月的生活費都沒有了。”車上又站起來幾個小夥子衝過去,和爸爸一起抓住了兩個小偷,司機撥打了110。警察趕到時,被偷的姑娘一直對爸爸媽媽説謝謝,一開始勸阻爸爸的老太太也向爸爸媽媽投來了敬佩的眼神。

下車之後,爸爸對我説:“如果以後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爸爸不是一定要你像爸爸這樣做,遇到危險的時候,自己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有些事情你不做,良心會不安的。”媽媽接着説:“大家都説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但媽媽不希望你以後也變成一個冷漠的人,有時候,可能別人的行為會讓你對自己的選擇產生動搖或者疑惑,但媽媽還是希望你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像你爸爸一樣,遵從自己的原則。”他們的這番話,我至今不曾忘記,也一直告誡自己:諸善奉行,諸惡莫作。關鍵時刻,要勇敢,要敢於堅守自己的原則。

前兩天,北京和頤酒店女孩遇襲事件曝光後,我又想起了那年夏天的那輛公交車,當他人置身於的欺凌之下,只有我們都選擇不去做那個沉默的觀眾,冷漠的看客,這個社會才會逐漸往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去發展。我的父母,他們並沒有為我寫過什麼白紙黑字的“家書”或者“家訓”,卻早在十幾年前,就用自己的實際言行為我樹起了家風和準則,社會的正能量,是需要千千萬萬個家庭共同來弘揚的,文明的根基就是產生家風的根基。根基沒有了,家風也就蕩然無存。家風沒有了,又何來社會風氣風清氣正。

“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既是形成家風的基礎,又通過家風在每一個家庭中傳承。家風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得以發展的載體。願這樣的對聯,不僅掛在中國人的家族祠堂裏,更掛在中國人的靈魂上。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6

這世界上有一股風,能吹開你的心靈之窗,讓你茁壯成長;這世界上有一股風,能讓你經歷風雨,終見彩虹。這股風不是最炫民族風,而是積極向上的家風。

我的媽媽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她有一雙笑得彎彎的眼睛,知識豐富,講課風趣,學生們都很喜歡聽媽媽講課。小時候的我問媽媽,為什麼學生都喜歡上語文課呢?媽媽神祕地指指她的大腦袋説:“因為這裏儲藏着數不清的寶藏啊!”我疑惑不解:“哪裏來的這麼多寶藏呢?”媽媽指了指那一大書架的書告訴我:“那裏,就是咱家的寶庫。”在我幼年的輕輕淺淺的記憶中,暮色四合之時,晨光熹微之下,總有媽媽伏案讀書的身影。小小的我心中種下了一顆渴望的種子,有一天,我也會像媽媽一樣,開啟寶庫的大門。

微風中,吹拂着我對讀書的熱望。

後來,我上了國小,和媽媽在同一所一貫制的校園,我心裏很是得意,可我剛神氣了沒有兩天,我的苦日子就來了。剛學完拼音不久,媽媽每天晚上都要教我誦讀唐詩、識字、練字,對我的要求近似苛刻,我連玩的時間都沒有了,想到這裏,委屈的淚水就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後來學校舉行書法比賽,我的書法作品獲得了一等獎,在慶元旦演出中,我背誦了一首長長的《春江花月夜》,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在榮譽的背後,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嚴厲的背後載滿了對我濃濃的愛。

微風中,散發着淡淡的書香。

後來,隨着識字量地增多,媽媽還要求我每天至少讀半個小時的書。在媽媽的影響下,我漸漸愛上了讀書。媽媽和我共讀一本書,在書海中,我們揚帆放舟,縱情放歌。我們從“春眠不覺曉”讀到“夏風草木薰”,我們從“天涼好個秋”讀到“獨釣寒江雪”,我們從《上下五千年》讀到《居里夫人傳》,我們從中國古典讀到外國名著……在節假日裏,我和媽媽經常出現在閲覽室、新華書店中。每次媽媽出差,我最渴望得到的禮物就是圖書。如今,我平均每年的閲讀量都能達到40萬字以上。

微風中,書香湧動。“家有春風暖,香飄讀書路”,我相信,這個家風已經在我家牢牢紮根,並必將延續下去。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7

忙碌的工作忘記了時間,當清明節的放假通知在電腦上顯示,我才忽然意識到該回老家祭奠父親了。每逢此時,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會變成美好的回憶在我腦海裏浮現,父親為人處事的言傳身教時刻規範着我的言行。

父親常説:“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在任何時候都要替他人着想,要與人為善,要盡全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小時候,經常跟着父親去鄰里家“混飯”,無論誰家有紅白喜事,總能看到父親忙碌的身影,父親總是執事人,記賬、接待賓客、安排宴席等等,總是井井有條,安排得妥妥帖帖。回家的路上,我仰着小臉問父親:“全村人的事,為啥總是讓你幫忙?”父親總是笑着説:“孩子,一個村就像是一個家,不管誰家有事,大家都要去幫忙。”父親拉着我的手,我感到父親長滿老繭的手熱乎乎的。

父親常説:“一招鮮,走遍天。”剛開始,我不懂啥意思,經過父親的講解我才知道,每個人都要至少掌握一門技藝,在社會上才能立足,才能成為有用的人。由於父親有些文化,寫字、畫畫都被鄉鄰認可,誰家蓋了新房,要畫門樓或影壁牆,就來家裏邀請父親。每次父親總是滿口答應,還拿出他平時收集的各類圖案供鄰里選擇。父親站在高高的梯子上作畫,經常是一站半天,我便在下面觀看或玩耍,當一幅幅圖案在父親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時,我真佩服父親的手藝!

父親常説:“做人要言而有信,以誠待人。”現在我把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時刻警醒我,規範我的一言一行。記得在的最後一年,我回家探望父母。那時的父親已患有腦梗後遺症,行動要靠枴杖,説話時也變得含糊不清。中午剛吃過飯,父親一邊用手召喚我,一邊嘴裏説着讓人難以聽懂的話,我趕緊走到父親身邊問他有啥事?母親坐在一旁説:“去年你父親患腦梗前在響堂寺山下碰見了擺涼皮攤的老同學,人家非讓你父親嚐嚐自己做的涼皮,父親推辭不過,就吃了一碗,當時身上沒帶錢,後來他一直惦記着去還賬。”我問多少錢?母親説:“一元錢,街上都是這個價。”我笑着對父親説:“老同學請碗涼皮還給啥錢呀!我開車去油錢也不止一塊錢。”父親變得不高興起來,我只好開車拉他去還賬。回來的路上,看着父親開心的樣子,我理解了他的“堅持”。

而今,我已過不惑之年,我的兒子也長成了青春少年。我時常也會給他講爺爺的故事,將父親對我的教誨傳授給他,將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8

什麼是家風?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家風又指門風,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做人做事的道德準則。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訓、家規和家風,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風,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怎樣把傳統的家風與現代家教意識結合起來?家與國,家與社會,道德與法,應該是怎樣一種關係?我想,它們應該是一種相互依託,互為補償的一種關係。在現代社會裏,家庭結構的單一化,親情被逐漸的疏遠,無人贍養的孤寡老人,冷漠的人際關係,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困擾着人們。

人們常説:“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這個細胞裏表現出的東西,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而這個家庭細胞的主體就是家長。一個優秀的家長,應該帶給家庭正能量,比如愛國愛家、尊老愛幼、熱愛事業、追求美好。這些點點滴滴的優良品德時刻會影響到家庭的每一個成員,讓他們接受着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先進思想的教育。讓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知道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需要承擔的家庭義務、社會角色。明確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使傳統道德發揚光大。

人們常説:“家和萬事興。”弘揚家風,讓慈悲、仁愛、善良、孝順的美德成為新時期的主旋律。播撒正能量,讓文明之風、和諧之氣、友愛之情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流。摒棄私利之心、貪慾之氣、奢靡之風,樹立一種高尚、文明、健康的家風,讓我們每一位人成為一個有修養、有道德、有愛心的人。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9

“這是我家的‘傳家寶’,我今天交給你。”這是今年爺爺在他78歲的生日這天,將他珍藏的一本已經泛黃的黨章交給父親時説的話。我父親鄭重其事地從爺爺手中接過這本“沉甸甸”的黨章。我從爺爺和父親一臉嚴肅的表情中,讀出了這本黨章的不同尋常。

小時候,爺爺常常會給我講黨章的故事。爺爺説,我的曾祖父是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地下黨員,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的一員,一生甘於清貧,專注事業,不畏權勢,不媚俗,堅持真理,一身傲骨。家裏的這本黨章就是曾祖父留下來的。曾祖父在世時,無論走到哪裏,這本黨章都會常隨他左右。

曾祖父讀黨章寫下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在黨章的扉頁上,用工楷寫下了“學黨章,找不足;聽黨話,跟黨走”這兩句話。曾祖父臨終時,家徒四壁,沒有留下任何積蓄,只給爺爺留下了這本黨章和一句話——“將來有機會為國家做事,定當盡忠。”

就是這本黨章和這句話,成為我家幾代人的堅守,也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紅色的種子,激勵着我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大學後,我大一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大二時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時刻不忘紅色的家訓。今年春節期間,爺爺拿着曾祖父留下的黨章,帶領我們大家重走了當初紅十四軍的征途,緬懷曾祖父平凡而又不平淡的一生。

爺爺在老年的回憶中,講黨章印照着紅色的輝煌。爺爺追隨曾祖父的足跡,年輕時曾在空軍某部服役,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做出不俗業績。這些年來,爺爺一直珍藏着這本黨章,閒下來,一有空,就打開來翻看。每當兒孫去看他時,他總跟大家講講曾祖父的革命生涯和黨章的故事,告誡我們:“對國家要忠,對朋友要信,要待人以誠,處事忠勤。”

爺爺雖已退休,每當村“兩委會”有什麼活動,他總是踴躍參與,發揮積極作用。今年村黨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爺爺跟大家分享了“我家的‘傳家寶’”的故事,受到村民們的一致“點贊”。其實,我們特別能理解爺爺為什麼這麼多年還樂此不疲講黨章的故事,爺爺講的不是別的,講的是對曾祖父的思念,講的是心中的理想,講的是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

我的父親在中年的奮鬥中,學黨章續寫着紅色的故事。父親受曾祖父和爺爺軍旅生涯的影響,年輕時毅然從軍,在入了黨,後退伍至地方,一直從事文祕和新聞宣傳工作。雖然物換星移,離開了軍營,但父親心中仍然有一股濃濃的軍旅情。平時一有空,他就到軍烈屬優撫對象家中走訪,為他們排憂解難。從為軍屬打車票、維權,到幫助退役士兵學技能、找接受單位,這些年來,父親做的這些工作已不計其數。父親辛苦的付出,得到了組織的肯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雙擁工作先進個人等。

“擁軍不能只説在嘴上,一定要落實在行動上。” 父親常跟我説:“心中要有信仰,肩上才能有擔當。”家裏的書櫃上,專門有一格放着不同時期的黨章。黨章歷經多次的修改,新版一問世,父親就急不可耐地去買一本新的。

一本已經泛黃的黨章,見證了四代人不變的黨性。從曾祖父的精忠報國,到爺爺的身體力行,再到父親的腳踏實地,我看到了老黨員的堅守與擔當、責任與奉獻,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0

“這是我家的‘傳家寶’,我今天交給你。”這是今年爺爺在他78歲的生日這天,將他珍藏的一本已經泛黃的黨章交給父親時説的話。我父親鄭重其事地從爺爺手中接過這本“沉甸甸”的黨章。我從爺爺和父親一臉嚴肅的表情中,讀出了這本黨章的不同尋常。

小時候,爺爺常常會給我講黨章的故事。爺爺説,我的曾祖父是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地下黨員,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的一員,一生甘於清貧,專注事業,不畏權勢,不媚俗,堅持真理,一身傲骨。家裏的這本黨章就是曾祖父留下來的。曾祖父在世時,無論走到哪裏,這本黨章都會常隨他左右。

曾祖父讀黨章寫下了密密麻麻的筆記,在黨章的扉頁上,用工楷寫下了“學黨章,找不足;聽黨話,跟黨走”這兩句話。曾祖父臨終時,家徒四壁,沒有留下任何積蓄,只給爺爺留下了這本黨章和一句話——“將來有機會為國家做事,定當盡忠。”

就是這本黨章和這句話,成為我家幾代人的堅守,也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紅色的種子,激勵着我去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大學後,我大一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大二時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時刻不忘紅色的家訓。今年春節期間,爺爺拿着曾祖父留下的黨章,帶領我們大家重走了當初紅十四軍的征途,緬懷曾祖父平凡而又不平淡的一生。

爺爺在老年的回憶中,講黨章印照着紅色的輝煌。爺爺追隨曾祖父的足跡,年輕時曾在空軍某部服役,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做出不俗業績。這些年來,爺爺一直珍藏着這本黨章,閒下來,一有空,就打開來翻看。每當兒孫去看他時,他總跟大家講講曾祖父的革命生涯和黨章的故事,告誡我們:“對國家要忠,對朋友要信,要待人以誠,處事忠勤。”

爺爺雖已退休,每當村“兩委會”有什麼活動,他總是踴躍參與,發揮積極作用。今年村黨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爺爺跟大家分享了“我家的‘傳家寶’”的故事,受到村民們的一致“點贊”。其實,我們特別能理解爺爺為什麼這麼多年還樂此不疲講黨章的故事,爺爺講的不是別的,講的是對曾祖父的思念,講的是心中的理想,講的是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

我的父親在中年的奮鬥中,學黨章續寫着紅色的故事。父親受曾祖父和爺爺軍旅生涯的影響,年輕時毅然從軍,在入了黨,後退伍至地方,一直從事文祕和新聞宣傳工作。雖然物換星移,離開了軍營,但父親心中仍然有一股濃濃的軍旅情。平時一有空,他就到軍烈屬優撫對象家中走訪,為他們排憂解難。從為軍屬打車票、維權,到幫助退役士兵學技能、找接受單位,這些年來,父親做的這些工作已不計其數。父親辛苦的付出,得到了組織的肯定,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雙擁工作先進個人等。

“擁軍不能只説在嘴上,一定要落實在行動上。” 父親常跟我説:“心中要有信仰,肩上才能有擔當。”家裏的書櫃上,專門有一格放着不同時期的黨章。黨章歷經多次的修改,新版一問世,父親就急不可耐地去買一本新的。

一本已經泛黃的黨章,見證了四代人不變的黨性。從曾祖父的精忠報國,到爺爺的身體力行,再到父親的腳踏實地,我看到了老黨員的堅守與擔當、責任與奉獻,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當前我國國小生的近視率已達到30%,中學生達到60%,大學生竟達到了80%。根據近年來的跟蹤調查與統計,我國的近視率在不斷地上升,可見,保護眼睛,預防近視已刻不容緩!因此,今天我講話的主題就是“保護眼睛,預防近視”。 研究結果表明,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衞生以及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等都是現代兒童近視率大增的主要原因。 那麼同學們要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預防近視的發生呢?在此,我建議大家做到以下幾點:

1.要多做些有益眼睛的活動。如多做眼保健操、跑步、做廣播操、打球、踢毽子等。每節課間,一定要走出室外,向遠處眺望,這樣能使眼睛得到休息,調節視力,解除疲勞。

2.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一尺,不要躺在牀上看書,也不要在走路時或者在動盪的車廂內看書。

3.不要在光線微弱的地方或強烈的陽光下看書、寫字。

4.不要長時間地看電視或者玩電腦和手機。

5.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勞、保持視力的重要因素。

6.要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多吃一些對視力有益的蔬菜、水果和粗糧,少吃含糖份高的食品。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繼續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吧!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着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麼怎樣才能使中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裏呢?

我們學生要着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升旗儀式,最 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衞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説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在__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全中國都瀰漫着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於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於未來,無負於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謝謝大家!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校園安全與我們每個師生密切相關。它關係到同學們能否健康地成長,能否順利地完成學業:它關係到老師們能否在一個寧靜、安全的環境中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和造就各種人才。做好校園安全工作,是我們做好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必須長抓不懈,落到實處。為進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我們全校師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各班同學要協助班主任對本班教室裏的各種教學設施、用電設備、包括課桌椅,還有教室的角角落落進行一次安全隱患的排查,若發現問題,請及時向教務處彙報,防患於未然。

第二,在各項運動中要注意運動安全。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準備活動要充分,運動時要注意不能劇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

第三,要注意交通安全。同學們一定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特別是在馬路上,車速比較快,走路、騎車一定要小心謹慎,以防發生意外。乘車的同學要等車停穩了再上下車、不能跟着汽車跑,另外,放學後不要在校門口因等人而堵塞交通,有家長接送的同學,要告訴家長儘量不要把車停在校門口而影響同學們進出,停車時離校門要遠一些。

第四、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要預防食物中毒。春天到來,氣温漸高,食物中毒事件開始增多,同學們不要買過期的、變質的、不衞生的食品,不要在街頭小攤上買東西吃。

同學們,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強自我防範能力,做到警鐘長鳴。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加強安全管理,共建和諧校園”。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讓“好習慣伴我行”是學校對我們的要求。因此,當我們邁進校門的那一刻起,我們要説,新的一天我們要從遵守紀律做起。在近段時間裏,我們清楚地看到我校大部分同學都能遵守紀律,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但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在校園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比如上教師辦公室時,有人急衝衝地亂跑;課間休息時,有的同學在教室裏互相追逐,大聲喧譁,隨手亂扔果皮紙屑等等。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的同學有如此的表現呢?

原因之一是一部分同學的思想意識不到位,文明守紀的習慣未能養成。原因之二是我行我素,缺乏一種集體的團隊精神。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紀律的內涵,紀律的重要性。那什麼是紀律呢?紀律是一個團體為了維護集體的利益並保障學習的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條文規範。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就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還有我們學校的校規校紀,它通過我們一段時間的堅持與實施,內化成為我們自覺的習慣,長期的行為。有良好的紀律是每個學校,每個人, 每件事獲得成功的保障。好的紀律會給我們帶來益處,不良的紀律會給我們造成嚴重的後果及影響。我們只有統一了認識,才能在前進的步伐中步調一致,維護好學校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所以,我們從現在起要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然而哪些是我們國小生要養成的好習慣呢?那麼如何才將校規校紀內化成為我們自覺的習慣呢?首先是思想意識要到位。在生活、學習中我們有着各種不同的習慣,當我們做某件事情時,首先要想一想,你的做法是否對集體、對他人有利,損害集體和他人利益的事我們堅決不能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課堂上,專心聽講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升旗儀式上,你全神貫注、目送國旗冉冉升起,是對祖國最深的敬意。只要我們以《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學校的校規校紀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我們的學校就一定能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同學們,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而今日的習慣將決定我們的明天。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遵守紀律,明天就能成就我們的大未來!

同學們,“播種一個好行為,就會收穫一個好習慣;播種一個好習慣,就會收穫一個好性格;播種一個好性格,就會收穫一個好人生。”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從小種下各種“好習慣”的種子,長大後去盡情地品嚐“好習慣”的果實的甘甜吧!讓“好習慣”伴我們茁壯成長!讓我們的校園因為我們而驕傲!

讓我們的祖國因為我們而強大。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5

下雨天,是誰為穿着短袖的我們送來了衣服;

悲痛時,是誰為我們帶來了安慰;

煩躁時,是誰為我們遞來了一杯涼茶;

遇到困難時,是誰給了我們勇氣……

————題記

愛,是一種神聖的力量。這個世上,僅有父母最愛我們。

NO.1同學鋼琴

剛上國小那會,其他同學都報了樂器班,媽媽也想讓我學一門藝術,左挑右選之後,為我報了鋼琴班。

剛學琴那段時間,媽媽為了培養我的興趣,就和我一塊學鋼琴。每次上課,媽媽都要拿一個本,記下當天所講的知識,回家和我一塊複習,並陪着我練琴。為此,媽媽犧牲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NO.2修改博文

自從我開通校訊通博客那天起,爸爸就開始關注我的博文(媽媽沒時間)。我寫讀後感,一般都寫到紙上,自我先修改後,拿去讓爸爸打,在打的過程中,爸爸就會修改一些用得不恰當的詞語,刪掉一些沒有作用的語句。在爸爸的幫忙下,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

NO.3忙忙碌碌

我們家的大忙人就屬我媽了。她每一天早上六點就要起牀為我做早飯,等到我起牀時,爸爸也打球回來了,她一面為我倒水,一面為爸爸洗球衣。

中午一下班回家,不顧熱的媽媽就一頭扎進廚房,等到我們都吃完飯回屋休息時,媽媽又在刷洗碗筷。

爸爸媽媽如此愛我們,我們應當怎樣回報呢?

First:承擔起家裏的家務,比如刷刷碗、洗洗衣服、拖拖地等。

Second:要用心去愛爸爸媽媽,用優異的成績讓他們高興。

總之,我們要承擔起這份愛!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6

過去電視劇裏有句台詞:善待他人就是虧待自我。

而我卻要説: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我。

英國有句名言:“所謂以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中國也有着同樣的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簡單點説,也就是“你對別人好,自我不免也多少會得到點回報。”

以往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某人欠了別人一百兩銀子,對方看他可憐,便免去了他的一部分債,這人開心走出債主家,恰好碰到了一個過得比他還窮困許多的人,這人還欠着他一兩銀子。他便極其兇暴地對待那可憐人,要他立刻把那一兩銀子還出來,對方跪地苦苦哀求,這人卻不為所動,一面拳打腳踢那人,一面威脅要把對方僅有的一點財物也剝去。這事被他的債主明白了,十分生氣,就趕去對他説:“他欠你的,我能夠替他償還,那你欠我的,也請一併還給我吧,否則,你剛才是怎樣待他的,我也將怎樣待你。”不善待他人的人,生活也將以他對待別人的方式對他。

另一個故事説,有一所很美麗的房子,裏面還有個美麗的果園,果樹上結着滿滿的紅蘋果,附近的孩子們看到了都想吃,可是那房子裏住着一個很“自私”的老太太,對那些在院子周圍逡巡的孩子們,一向是十分兇惡小氣,使得大家連接近她的院子都不敢。可是有一個小姑娘卻是例外,她隨時都能夠進出這所房子,並經常得到樹上的蘋果。而她以前和老太太也並不認識,為什麼這自私兇惡的老太太卻不會對她發脾氣呢?原因就在於她每次都是笑着和老人打招呼,慢慢地也和老太太聊起天來,之後還能扶着老太太散步,這正是孤獨的老人所需要的。因而小姑娘也得到了老人的回報。之後,大家也學着小女孩去接近老太太,才發現她一點也不自私,也不是個兇惡的人,老太太的房子成了那附近孩子們的樂園。小女孩的好心融化了老太太心頭的堅冰。

學會善待他人,我們就總是能夠得到他人的善意。

這正如孟子説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三月,讓我們和雷鋒同行。

每年三月,我們都會很自然地想起一個名字——雷鋒。這個名字,把我們的團旗和隊旗映得鮮紅鮮紅;這個名字,使三月成為了一個温馨的月份。這個名字的後面行進着的是我們所有整齊的步伐。

一個年輕的生命,卻影響了世界_多年。這份生命的答卷為何如此厚重?為何歲月流逝卻英名長存?為何斗轉星移卻精彩久揚?我們可以從雷鋒的日記裏尋求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着想。”“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日記,如同一面鏡子,映照着人們真誠的情感,載入了人們發自肺腑的心聲。雷鋒日記裏這些樸實的語言,反映的就是他對人生觀、幸福觀的真實感悟。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感人至深的是為人民服務貫穿終生,印記鮮明的是留下了一串串為人民做好事的足跡。答案也已無須贅言,雷鋒的英名世人傳頌,就在於他把自己的一切匯入了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之中,雷鋒的精神世代弘揚,就在於他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實踐光照後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我想問大家你是否做過那些微小而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沒有,請放下你心中的疑惑,看見路旁有易拉罐,請隨手撿起丟入垃圾桶;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請上前攙扶一把;公共汽車上看到老弱病殘,請及時讓個座;當班級需要你時,請你主動配合;當朋友需要你時,你要熱心去幫助。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都應該把雷鋒精神作為指導思想,每天做好事,天天學雷鋒!因為,雷鋒像一座豐碑,已經鐫刻在我們的心底,因為,學雷鋒的火炬在我們手中傳承,因為,祖國在盼着我們奮起、盼着我們飛騰因此,在又一個“雷鋒月”到來之際,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做“雷鋒式的好少年”! 謝謝大家!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8

自強不息_樂觀向上國旗下講話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人生如花,奼紫嫣紅;人生如歌,美妙動聽;人生如酒,芳香清醇;人生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人生面臨着無數的挑戰,只有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百折不撓的鬥爭,才能戰勝艱難險阻,譜寫出精彩華章。

自強不息那是農民不顧寒暑在田間辛勤耕耘,那是漁夫不管風浪在海中奮力撒網,那是參天大樹把根深深地扎進泥土。

自強不息者,他們面對挫折和失敗,堅強地站起來,用自己毅力,勇氣和智慧揚起自強的風帆,向着自己的目標,駛向勝利的彼岸。 不知道大家是否認識開平金雞鎮的倫敦殘奧冠軍劉輔樑。11歲那年,劉輔樑因為爆竹造成左手手臂殘疾。一家人從此陷入了比貧窮更加可怕的深淵——看不到未來。“好好一個小夥子,11歲,就這麼成了殘廢,不知道他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悲劇已經發生,生活還得繼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劉輔樑有幸被江門體校錄取。起初,身邊很多人都對他説“殘疾人能自理就不錯了,還練個鬼體育,越練越殘”。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身殘志堅,劉輔樑對待訓練很認真,每天都要堅持練6、7個小時。在平時的訓練中總是不畏艱難,從不言敗。後來,劉輔樑在江門體校中專畢業後,進入了省殘疾人田徑隊,先後訓練過射擊、自行車、羽毛球等項目,運動成績上不去。但他仍沒放棄,繼續改練跳遠。這個項目對他來説如有神助,訓練成績提高得很快。去年參加第八屆全國殘疾人田徑運動會,劉輔樑一鳴驚人,奪得三枚金牌,還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在今年9月1日,在倫敦殘奧會田徑男子三級跳遠決賽中,以15米20的成績奪得金牌。

劉輔樑曾鼓勵自己説:“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在意別人對你殘疾的評價。你可以證明,你能實現自己想實現的目標。”劉輔樑的事例告訴我們,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人,他們能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之路。甘於墮落,悲觀自棄的人,他們的天空永遠籠罩在陰雲中。第一次月考已經過去了,有的同學在這次月考中取得了成功,而有的同學卻遭遇了失敗。可是同學們千萬不要被小小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也不要因此而氣餒。有一句説過,當我冷眼旁觀時,生命是一隻藍色的蛹;當我熱情相擁時,生命是一隻金色的蝶。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成功與失敗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態度,所以,無論怎樣,都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失敗者,不要固執地把自己推入考試失敗的陰影中。我們要掙脱失敗的枷鎖,首先要調整心態,從月考中不斷總結,用微笑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失敗。古語有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這個世界上,天資聰穎的人畢竟不多,大多數人靠的都是後天的努力。成績不好並不可怕,反應不夠敏捷也不算什麼,只要樹立決心,鍥而不捨地努力和奮鬥,同樣可以站到聚光燈下,做個自強不息的人!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在陽光中學會歡笑,在陰雲中學會堅強;在狂風中抓緊希望,在暴雨中抓緊理想;自強不息,樂觀向上,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之路。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19

當花開花落與草木枯榮帶走了一年年的春夏秋冬,當歲月車輪終於駛過充滿天真與繽紛童年,當舊歲長辭懵懂與我們漸行漸遠,我們迎來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青春。青春絢爛而短暫,需要我們用奮鬥與拼搏去充實;青春美麗而無情,需要我們用堅持與努力去譜寫青春如歌,夢想就是那一個跳動的音符;夢想如舟,拼搏就是撐它遠行的漿。

古人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今人言: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拼搏,永遠是青春的主旋律;夢想,永遠是人生的無價寶。著名女作家三毛早年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但她面對人生逆境卻勇敢地選擇了為夢想拼搏,永不放棄希望,從13歲到19歲整整7年時間,她刻苦自學孜孜不倦,讀遍中華文史典籍,閲盡外國古今名著,自修了英日法德語,深入研究西班牙文學。19歲時,三毛進入中國台灣中國文化學院,其間她把所寫的一篇三萬字的文章讓她的老師讀後感動得熱淚盈眶,三毛成為了學生中最有才華的一位,這為她以後走上光輝的文學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我們在為夢想拼搏的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但只要我們擁有同三毛一樣為夢想全力以赴的精神,終能抵達成功的彼岸。

青春時期是苦學求知的時期,沒有夢想的青春只剩迷茫,沒有拼搏的青春蒼白一片。

“少年強,則中國強”。梁啟超先生的這句話飽含了對青少年的希望與囑託。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青春也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多愁善感而風情萬種。我們應當充分把握與珍惜我們的青春,為個人的未來,國家的未來而不懈努力。牛頓25歲時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26歲創立相對論,華羅庚25歲時成為知名數學家,曹禺25歲創造轟動文壇的名劇《雷雨》,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20歲時就寫下了三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青春的智慧,為他們樹起了永恆的豐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無謂的歎息與憂傷只會讓我們停步不前,人生路上,我們應當如這些前輩一樣不斷進取,運用青春的智慧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青春時期是最有創造力的時期,這是一段記載了無數成功與輝煌的歲月,這也是一段充滿無數為夢想、拼搏而流下的血汗與淚水的歲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在這中國夢正不斷騰飛的時代,我們的使命也日益艱鉅,但只要我們擁有頑強的毅力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我們終將譜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華章!聞名中外的橋樑專家茅以升出身貧寒,7歲入國小,10歲上中學,15歲進大學,在圖書館收集整理資料近千萬字,有整整200本讀書筆記,被保送去美國留學後僅一年便獲得碩士學位,兩年後獲博士學位,當時他年僅24歲,在漫長而艱苦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有喊苦喊累覺得堅持不下去想要放棄的時候,每當這時,就想想像茅以升爺爺這樣的先輩吧,頑強的毅力讓他們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前輩做得到,我輩亦當行!

青春歲月,春暖花開。作為一名出色的麻城一中學生,我們應當如何做才能使青春更加出彩?高一的學弟學妹們現在正處於知識的儲備階段,你們應做到課內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課外保質保基的完成各科作業。高二的我們現在正迎來轟轟烈烈的一輪大複習,我們應做到提前完成各科複習資料,完善自己的各科改錯本,做好知識點的總結與歸納。高三的學長學姐們現在已啟動第三輪複習,即將奔赴戰場,你們應明確目標,調整心態,用輕鬆自信的狀態迎接大學聯考。高中三年,一路上風雨也好,豔陽也罷,只要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終會到達成功的彼岸。青春不朽,青春萬歲,讓我們一起為夢想拼搏,讓青春閃光!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20

什麼是善待呢?查查字典我們就能夠明白,是友好的對待,也能夠説是寬容,學會善待他人。那我們就來説説寬容,寬容是一種理解、體諒、尊重他人的品性修養,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進取健康的人生態度。善待他人就是要寬容他人、原諒他人的錯誤。當然,這種原諒也並不是毫無原則的。

那我們又為什麼要善待他人呢?這樣做又有什麼好處呢?屠格涅夫説: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誰能説自我是不配、不需要寬容的呢?可見寬容別人既是寬容自我啊!下頭我就來講個故事,説説善待他人的好處。

春秋宋國國相子罕,為人寬厚,他家的南鄰是一家鞋匠,其住宅的牆彎彎曲曲地伸到他的廳堂,子罕原想令其搬家。可是這家人在此幹鞋匠多年,一遷走,買鞋的老客户就找不到新地址,鞋匠一家也就無法生活。子罕於心不忍,只好委屈自我。子罕家的西鄰地勢高,積水不停地流過他的屋房,既潮濕又不美觀,童僕憤憤不平,子罕也不讓計較。子罕的君子氣度遠播於外,楚國想攻宋,一聽子罕的寬厚仁慈,於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寬容能征服人心,獲得他人的敬重和愛戴。這就是善待他人的好處,僅因為子罕的寬容,僅因為他的善待,竟平息了一場戰爭,可見善待他人的力量有多大!

或許你此刻會問,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做到這點呢?下頭我們就來説一説。善待他人首先就要做到寬容、原諒他人的過錯,不斤斤計較,諒解他人的難處,多關心他人。其次,把別人當作自我,像關愛自我,保護自我一樣去關愛他人。給予他人多一點的幫忙關懷,少一點冷言冷語,我想再冷漠無情的人也會動心的。做到了這些,我想就很不錯了。

每個人都期望別人能夠善待自我,不僅僅你需要,其他人也是一樣,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先善待他人,再得到他人的善待。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得到他人的善待,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是多麼完美!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2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是美德。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在反覆證明這個道理: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

勤儉節約是如此重要,但我們是否一轉頭就將其拋之於腦後,面不改色的繼續浪費着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校園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教室亮着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裏的電風扇還是馬力全開,還沒做完的作業本被用來當摺紙使用,洗碗處,宿舍的水龍頭“嘩啦啦”地淌着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的餐盤裏卻還剩許多的飯菜;衣服鞋子還沒穿舊又纏着爸媽要錢買新的,我們捫心自問:父母賺錢容易嗎?

古代諸葛亮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律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説的一句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雖貴為一國之尊,卻有如此強烈的節約意識,令人讚歎。

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着牲口走幾十裏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

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勤儉節約呢?

為此我向同學們發出倡議:

1、在生活中:做到不浪費糧食,珍惜食物;節約用水,及時關閉水龍頭,出門隨手關掉電燈、電風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在思想上:杜絕攀比心理,不鋪張浪費。

3、在學習上:刻苦努力,奮發向上

4、在行為上:努力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

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22

各位老師 同學:

你們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熱愛集體,熱愛附中。一説到這個主題,我想很多同學都會覺得它很陳舊。這麼説吧,熱愛集體的確是箇舊的主題,但它絕對不會過時。可以毫不誇張的説,這是個永恆的主題。

當然,既然説它陳舊,就是説很早就被提了出來。至於具體什麼時候,我想大概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集體追趕野獸的時候吧。而既然很早就被提了出來,且現在還在不停的説,就證明熱愛集體的確在人類的發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説到這裏,有的同學可能覺得很虛,就是説熱愛集體這四個字感覺很大,很空,的確,它雖然不停的在説,然而似乎並沒有,或者説很少真正融入我們的思想。我們很少有人能真的發字內心的理解“熱愛集體”這四個字的含義。注意,這不是一般的“愛”,而是“熱愛”,所謂“熱愛”,是要有一種狂熱在裏面。

當然,這麼説是苛刻了些。因為,我覺得,熱愛集體,我們大家已經落實到了行動。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點點滴滴的行為,為班裏拿塊抹布,撿起校園裏的紙屑,認真唱國歌,甚至仔細的做一次值日,在車棚裏謙讓一下,都是熱愛集體的表現。我們都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其實對於我們而言,對集體的熱愛就表現為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我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麼做的實質,只是很自然的就這麼做了。所以,其實熱愛集體是我們的本性。這麼説來,有的同學可能會很吃驚,原來自己已經為集體做了不少的事情,原來自己這麼熱愛自己的集體。

當然,也會有同學説,從文藝復興起就提出人文主義啦,我們要“以人為本”,且不説這裏的“人”究竟是不是單指個人,就算是吧,比如你獲了個競賽獎,當然是你個人獲得的,別人介紹時肯定不會説“某某”獲了什麼什麼獎,誰認識你呀,當然是説交大附中,某年級某班某某同學,所以無形中這為集體增了光,也是熱愛集體的表現。

在此,請允許我代表高二年級全體同學,歡迎新高一和七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一起加入到熱愛交大附中,這個3800人的大集體的行列中。讓我們一起,在點點滴滴的行為中,為附中增光,為附中自豪。交大附中,這個我們共同學習和生活的大集體,她像我們的母親一樣,哺育我們成長,就讓我們用真摯的感情來愛護她吧!

今天,我站在這裏,不是想對大家説,我們要熱愛集體,而是想説,我們熱愛我們的集體,尤其是我們親愛的母校,我們做的很好,並且,我們要一直這樣做下去!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2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護校園,做文明學生》!

當你聽着朗朗的讀書聲踏進葉中校園時;花開時節,走在乾淨整潔的操場上,那清新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時,你的感受如何呢?走進今天的葉中校園,時刻讓你有一種清馨、優雅的感覺。它就像家一樣給我們帶來無比的快樂和温馨。

清晨,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同學在校園的角落撿拾果皮、紙屑,用他們的雙手保護了校園環境的優美。有些同學揮舞着掃帚,那是他們正在清掃地上的垃圾。他們的心勤勞動讓校園變得更乾淨、更優美。但是,偶爾我們也會看到某些同學在操場上、走廊上説髒話,隨意扔垃圾,隨地吐痰等現象、讓校園環境大煞風景。

同學們,我們是學校大家庭裏的一員,應該時刻想着為校園做點什麼。我們要有“葉中輝煌我光榮,葉中受損我無顏”的精神。爭做校園的小主人,時刻提醒自已:今天把紙屑扔到垃圾箱裏了嗎?今天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了嗎?今天隨手撿起地上的紙屑了嗎?今天保護學校的公共設施了嗎?自來水籠頭,用後擰好了嗎?地球母親給了我們這麼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學校、美好的家,我們珍惜了嗎?校園是我們300多同學共同的家園,只要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做愛護校園環境的有心人,就能為我們的校園盡一份心,添一片綠,就能把我們的學校建成樂園和花園。最近,很多班級都組織了“剷除口香糖”、“清除小紙屑””使用文明用語”活動。我們看到了校園的驚人變化,討厭的口香糖不見了,紙屑、包裝袋消失了,説髒話的同學們變少了。同學們,文明和諧的環境靠大家,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吧,只有大家都不説髒話、不亂吐口香糖,不亂扔垃圾,我們的校園才會文明清潔。我相信,你們的努力會使我們校園的陽光更明亮,會使我們校園的花草樹木更翠綠,大家才會更加健康成長!

確良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文明環保是現代人的標誌。我們要有時代的責任感。立足校園,心繫祖國。我想有了你們的參予,校園環境會變得格外優美;有了你們的行動,校園會變得更文明和諧;有了你們的存在,校園才會更鮮活!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校園環境,爭做文明守紀的學生吧!祝葉赫中學的明天更美好!

謝謝大家!

弘揚好家風國旗下講話 篇24

我父親今年87歲,是一名退休幹部。他生活儉樸,從不奢侈,甚至可以説有點吝嗇。比如他每天晚上洗臉後,不換水又接着洗腳,然後用來沖廁所。

父親3歲時,我爺爺就去世了,奶奶一手把他和大伯撫養長大。當時家裏曾祖母還在,生活非常艱難。新中國成立前他在九江讀書,在學校吃食堂,八個人一桌,早晨只有粥吃。下粥的菜只有一小碟泡黃豆。每年寒暑假,他和大伯往返學校都是走路翻山,單程60多裏,渴了就着山裏的小溪喝兩口。

父親一生從事農村工作,深知農民辛苦,糧食來之不易。1950年初他到湖口縣委參加工作時,整個縣委就只有7名幹部,工作非常繁忙。他下鄉土改,到湖口最遠的一個鄉,完全是步行,身上還揹着鋪蓋及一條長槍。早晨從縣城出發,趕到目的地已經天黑了。父親在鄉下蹲點,吃住在老百姓家裏,從不給老鄉添麻煩。老鄉將僅有的一點肉或雞蛋偷偷地藏在他的碗底下,他發現後一定會夾出來,堅決不吃。父親一生廉潔、兩袖清風,從不以權謀私,得到當地百姓的肯定。老鄉們送給他一點東西,他要麼不收,收了必回贈禮物。

父親退休後,他一如既往保持勤儉作風。不捨得浪費一粒米;紙張有空白處便留着寫備忘。勤儉節約,這就是我父親堅守多年,並以之教育後輩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