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6篇)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6篇)

大家早上好!清明假期,我們和家人一同祭祖掃墓,感謝那些曾關愛我們、温暖我們、陪伴我們的故去的親人;但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用熱血和青春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緬懷先烈,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追思逝者,讓我們更加奮然前行。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以積極的心態迎接考試》。

本週,高三年級將迎來石家莊市一模大型考試,我們高一年級也迎來文理分科後第一次月考。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我們應以怎樣的心態來邁入考場呢?

一.以進取之心面對考試。同學們,作為學生,考試始終是我們求學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我們的人生無法迴避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考試”,就讓我們積極應對,把考試當成磨練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機會,讓我們在考試中挑戰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

二.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道試題。同學們,現實中那些成功的人士都有共同的特點即做事的嚴謹和一絲不苟。 一個人要想不斷進步,在競爭中佔有優勢,就必須具備這種嚴謹的學習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因為這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成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前途。嚴謹的態度,對於我們考試來講,就是要注意細節。認真審題,規範答題,表述準確,書寫乾淨整齊。

我國古代教育家老子曾説過:“天下難事,必作於細;天下大事,必做於易。”他告訴世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因此,我們考試時應關注這些增分的細節。

三、帶着自信走入考場。考試前給自己一個温暖的微笑,並在心裏暗暗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行!考試中心態保持平和,遇到難題莫慌張,冷靜地思考,不能心急。保持一顆平常心。一次考試成績只能代表過去,關鍵是以後能查缺補漏,做得更好。

四.要以誠信的態度參加考試。考試不僅是對我們知識和能力的檢測,更是對同學們品行的檢閲。在考試中,同學們一定要端正考試態度,嚴格遵守考試紀律,實事求是,杜絕一切違規違紀行為。考試是嚴肅的,來不得半點虛假。

同學們,人生不拼不精彩,缺乏競爭和考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考場就是一個戰場,也是一個你展示才華的舞台。考試在即,我們厲兵秣馬,箭在弦上。同學們,請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以一顆永不服輸的心,一起迎接考試。最後,預祝同學們在本週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我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時間,是一首無聲的歌;時間,是一縷無痕的風;時間,是一張沒有返程的車票。向前看,彷彿時間悠悠無邊;猛回首,方知生命揮手瞬間。

當五月的風中夾雜着老槐樹的幽香時,我們將要帶着所有的眷戀與不捨,希望與憧憬,責任與期望,告別那些屬於歡笑、淚水和感動的日日夜夜,告別這個美麗的校園。

三年辛勤耕耘,三年奮鬥不息,我們走過成功,走過挫折,在沿路長滿荊棘與鮮花的征途上,怎能忘記那一日日、一年年在身後守望着的眼睛,在跌倒時及時伸來的雙手——我們敬愛的老師,一路上是他們的身軀遮風擋雨,是他們用青絲間的銀白記載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用額頭日漸明朗的溝壑書寫我們的刻苦與進步。

感謝您——老師,是您讓我們品嚐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感謝您——老師,是您讓我們成為自信、不斷超越自己的強者;

感謝您——老師,是您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美好的回憶;

感謝您——老師,是您給我們樹立了人生的“豐碑”,學做一名大寫的人。

飲水尚需知其源,回望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老師的鼓勵與鞭策永遠如同漫漫長夜中的燈火,如同遍天陰霾中的陽光,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看見希望,看見前方那晴朗的天空。 同學們,在青春的歲月裏,記得感謝每一位為你付出過心血的老師,請用感恩的心去面對他們的瞳孔,無論是一個笑靨(yè)還是一個擁抱。

青春的旋律中,我們一同夢想並奮鬥着,付出並快樂着,實現並超越着。讓我怎樣感謝你,朋友——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讓我怎樣感謝你,朋友——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讓我怎樣感謝你,朋友——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卻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離可以拉開你我,卻拉不開真摯的情誼,時間可以淡忘過去,卻忘不了永遠的朋友。

這是一段最難忘的記憶,這是一份最難揮發的情懷,凝結成生命中難以忽略的存在,是失落時句句鼓勵的友情,是淚雨中切切的師恩,是校園裏淡淡的一個微笑,是每天早晨在讀書聲中跳躍的陽光。

九年級的夥伴們,就讓我們帶着自己的夢想,老師的祝福,父母的期望,和朋友之間的情誼,去開啟人生嶄新的篇章!面對挑戰,驕傲的告訴自己“成功是屬於我的!”因為,我們是山大二附中的畢業生!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3

飄飄灑灑一夜的細雨,換來了清遠明亮的小曲,吹散了夏的炎熱,吹來了涼爽的秋天。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果園裏碩果累累。黃澄澄的柿子像一個個燈籠高掛枝頭,紅彤彤的蘋果像一個個擠在一起的胖娃娃,扒開樹葉往外瞧。亮晶晶的葡萄像綠瑪瑙般透射出誘人的色彩賞心悦目之餘,你會禁不住垂涎欲滴,真想這一個嚐嚐!

風,輕輕地、温和的吹着。瞧!秋姑娘把這裏裝扮的多麼美麗。看那菊花開的多麼熱烈!多麼旺盛!紅的、黃的、白的、粉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風,披着寒霜,爭芳鬥豔,眼睛應接不暇,那麼多的菊花,一朵挨着一朵,彷彿要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這瞬間,這裏彷彿變成了一個錦簇的世界!

秋的天空靜靜的,像一潭深沉的湖水,藍的無可比擬,確有“天高任鳥飛的”高遠之感。高空中,一隻“蝴蝶”在和一隻“蜻蜓”比舞。只見,“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活似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在舞蹈。“蜻蜓”的主人也不甘示弱,不停地放着手中的線軸。你看!“蜻蜓”在繞着“蝴蝶”飛呢,它可以與“蝴蝶”相媲美。在它們的旁邊,有兩隻“老鷹”在比翼高飛。喲!一隻“蜈蚣”正扭着它那長長的身子,很是可愛!不一會兒,觀看的人越來越多,空中又飛來了幾隻“大雁”。此時,天空好像活了似的。人們一個個個個仰面朝天,指指點點,手裏不停地比劃着,議論着。煞是熱鬧!

我們去果園採摘了誘人的果實,又去了花園欣賞了迷人的菊花,然後我們又觀看了空中精彩的風箏表演,何不要去路邊散散步呢?

路道兩旁,秋姑娘給小樹染了金髮。秋風一吹,蝴蝶紛紛揚揚飄落地上,待細細一看,卻又都變成似扇子的小葉。田野裏,金黃的玉米甩着它的紅髮;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沉甸甸的穀穗像怕羞的姑娘靦腆地低着頭。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我喜歡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但我更喜歡秋天的景色!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4

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是九月三十號,明天就是國慶節,首先,祝大家節日快樂!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受學校的安排,在國旗下與大家互勉一個時刻繫着我們自身、我們家庭幸福與未來的話題,那就是:強化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小心行得萬年船。”十句彥語九句真。我想這其中喻有淺而深遠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的做人道理。這種對個人行為的小心、對自己將有的經歷的小心是一種學會保護自已的人生哲理,也是我們幸福與未來的一種行為與心理上的優勢保證。安全意識不是一句一言的勸誡、自我保護也不是一時一刻的行動,它需用用心去感悟、去堅守。那麼,我們怎麼珍惜、構築自己的一片安全與快樂的空間呢?

首先,我們要正確面對飽含關懷、關心的嘮叨與叮囑。

有人説嘮叨與叮囑是一種揮之不去、常入夢來的幸福,也有人認為嘮叨與叮囑是令人生煩、惹人不安的多餘。這不是簡單的蘿蔔與白菜的哲學比較。同學們,你們正值年少氣盛,也許將來你們為人之父母、為人之師的時候,你們想聽而聽不到那種飽含關懷、關心的嘮叨與叮囑,取而代之的是你們對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的嘮叨與叮囑: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與不文明的惡習為友、不要進網吧上網、不要打架鬥毆、不要任性於人和事、不要輕信天下會掉來餡餅這成千上萬的不

要和必要也將是你們生活的必然,其中就有多少對你們幸福成長的期待!然而,我們有些同學生在福中,卻把這些將給別人的嘮叨與叮囑卻在自己年少之時置之於心外,甚至追悔莫及!你們要善待你們的父母、大家的老師以及關心你們成長的人給你們的關懷,他們將無數的安全意識變為對你們的關心的嘮叨與叮囑,也許表達方式可能有異,但他們為你們的安全與幸福所加註的正能量都是一致的,這份適時的關心與關懷是經不起你遲來的理解與他們漫長的等待!

其次、我們要理性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和事。

同學們,我們每天生活在感動中、成長在故事裏。也許,一個口誤、一個玩笑、一個眼神會悄然地將這份感動和故事予以改變。我們也許一時分不清惡小與善大,但你應該要時刻想着自己的衝動、自己的任性、自己一時的錯識會給自己、別人和你的家庭帶來多大的痛苦與傷害!作為社會的主體,生活在矛盾中與經歷磨難是必然的,種.種一時的不快可能來源於你身邊的人和事,你是否可以學會寬容,學會善解呢?年少氣盛的你們不缺乏對幸福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如果多一份寬容與善解,那該是多好啊!為此,我嘗試性地勸你和告戒自己:能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常配三幅眼鏡?遇到自己的缺點和對待別人的善解,多用放大鏡;遇到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誤會,多用望遠鏡;遇到別人給你的快樂和你給別人帶來的幸福,多用三稜鏡,你就會發現你的缺點總會那麼小、你的未來總是那麼美、你與你身邊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是那麼美好!同學們,你難道不認為理性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中喻含着幸福的指數,為你支撐着一片安全的藍天嗎?

同學們,安全無小事,快樂大文章,祝大家平安幸福! 謝謝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當雄壯的國歌聲在校園裏響起時,當五星紅旗在校園上空迎風飄揚,我們又將開始了新一週的校園生活。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規範行為,做最好的自己。”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用來規範、約束我們國小生言語行為的“規矩”又是什麼呢?就是國家教育部頒佈的《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

《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對國小生的日常行為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認真學習“守則和規範”,更應該用它來約束自己日常的言行,真正做到“實踐於行”,落實到我們每天的行動上去!

然而,個別同學總會跑進花壇草坪,可憐那些小花小草慘遭破壞;個別同學常將早點、零食帶進學校,包裝盒、塑料袋隨手一扔,散落在校園各個角落;個別學生總喜歡在課桌凳上亂塗亂畫;同學們,不要認為這些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要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規範自己的行為就是要從一點一滴的細節入手,從一件件的小事開始。

這個月是我校行為規範強化月,希望我們同學們從以下幾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1、愛護學校的環境,先從保持教室整潔開始,不亂扔垃圾,教室地面保持全天候的整潔,課桌椅擺放整齊,不在課桌上亂塗亂畫,衞生工具擺放有序。

2、中午食堂就餐時,同學們要有序、安靜地排隊打飯,吃飯時做到

不講話不挑食、愛惜糧食,就餐完畢後各班應將自己班級就餐區域打掃乾淨。

3、放學時,走路路隊先站好隊,保持安靜,走路路隊在行走時,各班必須成兩路縱隊,做到安靜、整齊、有序。

4、上課前及時做好上課準備、按時進入教室,上課專心聽講,積極開動腦筋,踴躍發言,課後按時,高質量地完成作業,課間活動時要注意安全,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同學們,藍天的美需要白雲的點綴;校園的美需要你們的付出!就讓我們以《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準則,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典範,規範自身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習慣,從現在開始,做最好的自己吧!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6

同學們,你喜歡自己嗎 你對自己滿意嗎?你很羨慕某些人,甚至願意自己也成為他嗎?如果你對自己有疑惑,那麼我來告訴你:就像每一片葉子都有它獨特的形狀,每一朵花兒都有它獨特的香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別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沒有人可以取代我。美國少年天使肯尼,一出生就因為身體畸形截掉雙腿,後來又發現切口的根部被癌細胞侵入,只好把腰部以下的身體全部切除。但是,肯尼並沒有向病魔低頭,他在家人的幫助下向自己的生命挑戰,拼命練習生存技能,使得自己日漸獨立,能跟常人一樣上學,甚至還學會了溜滑板、溜冰。肯尼的生命是美麗的、動人的。

有時候我們以為遭遇到的危機使我們走投無路了,卻在事後發現這是生命的轉機。美麗的生命在於勇於更新,且願意努力學習。化蛹為蝶,才能使生命煥然一新。人的一生也需要蜕變才能成長。每一次蜕變都回帶你走進人生的新領域、新境界,使你獲得新的感受、新的驚喜。

健康的我們,更要學會容忍自己的不足與缺點。俗話説人無完人。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如何在正視不足與缺點的前提下,採取積極的行動來彌補不足、克服缺點呢?一方面要正確與別人做比較,認識到自己在羣體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尋找以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只從不同的方面平價自己,卻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老覺得“某某的學習比我好,某某的書法比我好,某某的琴比我彈得好”,而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習好的可能體育不如你,書法好的可能學習不如你,不要一味給自己挑毛病。既能夠看到閃光點,也能夠看到不足之處,對自己的認識才會全面,才能更好的取長補短。

中國台灣著名作家瓊瑤,小時候除了語文外,其他學科成績並不好。有一次,數學考試她只考了20分,學校發給她一張“通知單”,要她拿回去給父母蓋章。捱到深夜,她鼓足勇氣拿着通知書交給母親。母親整個臉色都陰暗下去,將他好好責罵了一頓。她絕望的給母親寫了一封長信,服毒自殺,幸虧搶救及時,才沒有造成終身的遺憾。從死神手中逃回來的她,分析了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下決心取長補短,專心寫作。父母默認了她的追求,她開始發揮自己寫作方面的長處,真正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所以我們要多鼓勵自己:“成績單不漂亮沒關係,只要我努力,就是一名好學生!”“基礎不好沒關係,只要我每天都有進步,就是一種成功!”“我的生活是充滿陽光的,努力的我最美麗!”這樣自信的度過每一天,你會越來越體驗到:我的人生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是最棒的!祝福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7

母親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育成人,卻從不圖回報。也許母親節這天,就是讓我們回報母親的時候。

——題記

母親節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牀上輾反側難以入睡。眼前不斷閃過母親對我關愛的事情。窗外,空中是小星星在彎彎的月亮周圍閃爍。母親不正像月亮一樣呵護我們這些小星星嗎?讓我們歡樂的成長。不知不覺,我便進入了夢鄉。

一覺醒來,我想起了今日是母親節。我急忙洗刷後,便向田野跑去。在靜靜的田野上,我看見許多盛開的鮮花,上頭還沾着幾顆露珠,如珍珠一般。看着漂亮的野花,我情不自禁的摘了起來。之後,我把鮮花紮成了一束,回到了家。

這時候,媽媽還沒有醒,我就躡手躡腳的進了自我的房間。在書包裏,我找到了一個卡片,就細心的寫了一句話:母親節歡樂!然後就把卡片放在鮮花裏。一切停當後,我就又鬼鬼祟祟的把鮮花放進堂屋——媽媽一齊牀,準會一眼發現的。

接下來我就到廚房裏忙活了。做菜時,可能因為菜太滑,也可能因為我的切菜技術不佳,險些弄破手指。當時我真想放棄,把媽媽叫醒幫我的忙。但一想到今日是母親節,媽媽好不容易今日休息,我不能退縮呀。這樣,我又繼續幹下去,也讓媽媽體會一下被關愛的滋味。

我在忙完之後,準備叫媽媽吃飯時,見媽媽已經在翻看鮮花呢。見我進來,媽媽就問;“琳琳,這花是你弄的嗎?”我含笑的點點頭。看着媽媽顫巍巍的手在撫摸着卡片,我連忙説:“媽,快吃飯吧。不然一會就該涼了。”爸爸也在一旁説:“看看女兒多孝順,你就別謙虛了。”媽媽聽後高高興興的和我們一齊吃飯了。這時的我,心裏比蜜還甜呢。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聰明,勤勞的民族,我們的祖先曾經為人類提供了開啟世界文明之門的"四大發明",而在近百年來科學技術史上,卻很少有中國人的名字。形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這跟我們民族的創新能力下降有很大的關係。科學的本質是創新,那麼創新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創新的本質是進取,是不做複製者,單純的模仿不是創新,令人生厭的重複也只會造成原創力的降低。

創新不容易但並不神祕,可以説,任何人都可以創新。當然知識越豐富的,他創新的機會就越多。可能有些同學會認為創新只是科學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實不是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美國有個叫李小曼的畫家,他平時做事總是丟三落四,繪畫時也不例外,常常是剛剛找到鉛筆,又望了橡皮放在哪兒了。後來為了方便,他就把橡皮用鐵皮固定在鉛筆上,於是帶橡皮的鉛筆誕生了。在辦了專利手續後,這項發明被一家鉛筆公司用55萬美元買走。這件事説明:只要做有心人,就可能會有創新。

人的創新能力是從哪裏來的呢?很多事實告訴我們:人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大家從小就要敢於夢想,那些奇異豐富的相象往往會孕育成奇妙的創新。比如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就是源自童年時的異想天開。當然,夢想又往往和現實有着遙遠的距離,所以大家還需要為實現夢想付出汗水,心血,把夢想當做自己生活的目標,每天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一點點縮短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最終才能把夢想變成現實。只有超越前人的成果,不被權威的觀點所束縛,不因眼前的困難而退縮,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同學們,希望你們不斷在學習中創新,在生活中創新,在活動中創新,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9

一次次在成長的路上摔倒,一次次的又爬起來,偶爾回頭望,發現酸甜苦辣已經讓我成長。

成績差、體育爛、甚至連朋友都沒有的我總是覺得自我很沒用,總是想着在困難面前放棄,覺得自我永遠都跨可是擋在前面的那道牆壁,剛剛發下數學測驗的成績,剛好及格的分數使我十分沮喪,該怎樣應對考試我總是抓耳撓腮,不知該怎樣辦。以往向爸爸哭訴,向媽媽求助。因為自我總是那麼懦弱,總是會在人行穿梭的小徑上迷路。媽媽對我説,失敗了能夠再試一次;爸爸安慰我,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最終堅持一下,你會發現,你能超越自我,僅僅是堅持。

“壞孩子!”“真沒用!”這些話使我感到分外羞愧,雖然是他們不經意的説出。我轉身撲到牀上哇哇大哭,明白自我犯過錯誤,我覺得我此刻無可救藥了。爸爸走來撫摸我的頭髮,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三個人,第一個人以往吸過毒進過管教所,所有的人都認為他無可救藥;第二個人曾被三次趕出辦公室並且時常睡到中午才起牀,第三個人平時沒有犯過什麼錯誤,生活得很簡樸,假如這三個人中必須會有一個人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毫無疑問,所有的人都認為是第三個人,然而恰好相反,第一個人是美國的總統,羅斯福。第二個人是英國的首相,丘吉爾。第三個人,是殺人無數的法西斯。爸爸説,人生有許多不如意,挫折無處不在,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勇氣去應對着挫折。

是啊,挫折並不可怕,它是一塊絆腳石,我們能夠把它變成墊腳石,使自我站得更高。它是一把雙刃劍,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挫折讓我成長。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護校園從我做起》。

我們天天在學校裏面學習、學校是我們的家,愛護校園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為了使我們美麗的校園多一份綠,添一份生機,多一分文明,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同學們,請積極行動起來,請愛護我們的校園。在此我們向全校師生倡議“愛我校園,從我做起”,希望大家能夠樹立校園就是我們的家園的意識,改正不文明行為,敢於制止那些破壞校園環境的行為,人人做小監督員,一發現不文明行為,立即上前制止。

同學們,優美的環境,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關愛;優美的環境,讓我們知書達禮,更加文明;優美的環境,讓我們學習進步,道德高尚;優美的環境,讓我們寬容謙讓,學會做人。

同學們,我想你們中的每一位都曾經被問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你是哪個學校的”。在説出“雙溪國小”這四個字的時候,你是大聲的、自豪的、還是小聲的、羞愧的呢?我想,咱們都是大聲的,自豪的吧!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雙溪國小是文明的學校,社會聲譽是比較好的。作為雙溪國小的老師,學生,我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由此看來,學校的榮譽就是我們自己的榮譽,愛護學校其實就是在愛護我們自己。

最近,有些同學做出了有損學校形象的事情。比如,有破壞公物的,有偷竊他人財物的,有不服從老師教導還頂撞老師的,有嚴重違反學校紀律的。如果我們聽之任之任由這些同學發展下去,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學校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難道希望有一天別人問你是哪個學校的時候,你卻吞吞吐吐,不好意思的説出“雙溪國小“這四個字嗎?強調一下,這些現象,尤其是破壞公物現象不僅僅是有損學校形象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身處這樣的環境中,身心能得到健康發展嗎?

愛護校園,從小事做起,愛護公共設施,不要對公共設施拳打腳踢。不要讓電燈開關、護手欄杆身首異處。

愛護校園,從身邊事做起,隨手關燈,關風扇。擰緊水龍頭。 愛護校園,從身邊事做起,不亂扔垃圾,養成良好衞生習慣。拾起廢物廢紙,扔進垃圾桶裏,保護環境整潔。

因為你的存在,讓他人感到幸福,同學們,我們要做到潔身自愛,個個遵守公德,告別不文明陋習,做個有素質的學生,做個文明的“雙小”人,那麼我們的雙溪國小會更加乾淨、美麗,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創造一個美麗的“雙小”,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校園。

“愛護校園行動”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的參與。 今天,在這裏對全體同學提出以下兩點希望:

一、要嚴於律己,愛護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及學校規章制度。

二、勇於抵制不良風氣,制止不良行為。對有損學校行為的現象,要大膽制止,積極檢舉揭發,使校園中的不良行為全都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老師、同學們,雙溪國小是我們集體的名字,校園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有義務為這個名字爭光,我們有責任將這個家園扮靚。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維護良好校園秩序而努力!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1

生命是無價的,是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

它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植物之一—竹子。他能夠掀翻壓在他頭上的石頭,拔地而起,像守衞在森林裏的士兵。每片葉子上都帶有一個新的期望。風過,不倒;雨過,不濁。它是森林裏最堅強的“守護神”。每當見到它,我們就情不自禁地朗誦這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而我在報紙上卻看到一個隨便拋棄生命的杯具:深圳有個北大碩士生遭公司淘汰而跳樓自殺。人生的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驚濤駭浪不時向我們襲來。因一時的挫折而自絕於世界,多麼悲哀。我不禁就想難道人的意志連竹子也不如嗎

我還曾親眼目睹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學生因大學聯考沒考好,於是去旅遊,準備再見世界一眼,等錢花光了,便跳河自盡。就在最終一天他來到河邊,準備告別人世時。突然發現有個小孩弱水,他立刻跳到河裏,把孩子救上岸。小孩的父母感激涕零,人們都誇讚他是捨己救人的英雄。這是他感到生命的重要,感到活着的價值。於是他重新燃起生命的期望。

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生命。要在生活中尋找自身價值,絕對不可白白浪費它,否則連植物都不如。在應對挫折的時候不要屈服,要勇於抗爭。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2

在家裏很隨便的我,進入爸媽的房間總是推門而入,從不敲門。為此,不知被批評了多少回,仍舊毛病不改。可那一次,卻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

春日的陽光曬的人昏昏沉沉的直想睡,我想給媽媽説一聲我睡會兒覺。我像往常一樣,推門而入,沒想到的是正在牀上看小説的媽媽嚇得尖叫了一聲,看到是我後便氣沖沖的吼道:“你進來怎樣不敲門啊!嚇死人了!”我沒有到媽媽會發這麼大的火兒,有些委屈:不就沒敲門麼?至於麼?竟越想越生氣,便跟媽媽吵了起來,媽媽也不甘示弱,邊喝水邊和我舌戰。兩個尖鋭的聲音劃破了寧靜的天空,在火藥瀰漫的空氣中飛揚。

為了一次敲門的吵架仍在繼續,激烈的吵架聲驚動了爸爸,他趕忙過來勸架才得以平息戰爭。我和媽媽都氣呼呼的回到自我的房間。一會兒,爸爸敲門進來了。拍着我的肩膀説:媽媽心臟不好,最怕受到強烈刺激。如果是深更半夜,你這樣不打招呼就推門而入,會出大事的。更何況你這樣不敲門就隨隨便便進出,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

看了看窗外,本應是陽光最強烈的時刻,此時卻陰了下來。微風透過紗窗向我拂來,我清醒了許多,也逐漸冷靜了下來。靜靜的想一想,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在門內,當別人不打招呼推門而入時,我會有什麼感受?我腦海裏出現了一幕幕我推門而入時,父母驚愕的眼神,還有他們説了一半的話語。過去的回憶湧上心頭,內疚、懊悔也隨之而來。我覺得我真的做的不對,我應當輕輕的去叩門,去輕輕的敲開他人的心門。

我走到了媽媽的房間門前,輕輕的敲了兩下“咚咚”,我走進了媽媽的房間,向媽媽認了錯。我們又和好了。

第二天早上,柔柔的陽光射進了我的卧室,還帶了幾絲淡淡的清香。這時“咚咚咚”我的門響了,媽媽微笑着進來了。原先,敲門聲是那樣悦耳,那樣動聽。

那一次,我懂得了敲門,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尊重他人!尊重是相互的,僅有你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在尊重的世界裏,打開自我完美的心靈,與人為善,維持一段段完美的關係,創立和諧完美的世界。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3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

在講話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除了節假日,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那麼,我們到學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答案太多了!在我看來,我們到學校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良好習慣的培養。為什麼這樣説?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這就是我今天講話的主題:《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

現代人類社會研究學者都有這樣的共識:“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因此,教育家們都説“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那麼,習慣是什麼?簡單地説,習慣是人們在較長時間裏養成的生活方式。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麼情況下就按什麼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大家都知道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他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説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就連智力超羣的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都強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曾有一位美國醫學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他站在領獎台上發表獲獎感言時説:“我記得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的老師就教育我們清潔衞生,對人要友善,不説謊話。”按理説這些與他的醫學研究沒有任何關係,但就是這些看似細小的習慣,成就了他一輩子的德行,為他的醫學成功奠定了真正的基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的能力和素質的生長點,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支撐性平台。

總的來説,習慣分兩大類: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怎麼樣才能養成呢?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是思維習慣。我們國中現在所學的知識是一些基本常識,在我們以後的生活中大多數都會用得着,有一些對一些人來説是用不着的,比如説,英語、數理化中的部分知識。有些同學肯定就會問了:既然用不着,我們為什麼還那麼辛苦去學呢?問得好!我的回答是:只有通過學習,特別是通過博學,才能使我們變成具有良好文化素養的人。通過學習英語,瞭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先進的科學成果等等;通過學習數理化,完善自己的思維方法,數學裏面的一題多解就能培養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事物的思維習慣,甚至是逆向思維。思維習慣經常左右着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看問題的角度往往決定於我們對於問題的看法,如果多幾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其實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豁達。

從前有位老太太,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賣草帽的,一個嫁給了賣傘的。老太太經常是憂心忡忡,愁苦不堪。有人問她,你為什麼整天愁眉不展。她説,“晴天,我就擔心賣傘女兒的雨傘難賣。而雨天,又擔心賣草帽女兒的草帽沒人買,一想到這些,我心裏便難受,吃不好睡不香!”問話的人聽後,笑着説:“這個太好辦了,你不妨這樣想,雨天,賣傘的女兒傘肯定好賣,晴天,賣草帽女兒的草帽一定好銷。這樣,無論是雨天還是晴天,你的女兒都不愁沒生意,你還擔心什麼呢?”老太太按照這一説法,調整了心態,從此以後,果然吃得好睡得香,變得快樂起來了!老太太的兩個女兒,就好像事情的兩個方面。當你只看到消極的一面時,就會悲觀失望,憂心忡忡,當你換個角度,反過來看的時候,事情就會立刻轉向積極的那一面。當你呈現了事情好的一面,心態就會隨即轉換,人自然也就樂觀起來了。

再舉個例子,有兩個旅行者在烈日下焦渴疲憊地走在沙漠上,取出惟一的水壺,搖了搖。一個旅行者説:“哎呀,太糟糕了,我們只剩半壺水了!”而另一旅行者卻高興地説:“是嗎?真幸運,我們還有半壺水!”其實,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壺水一樣,換個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愛迪生為了尋找適合做燈絲的材料,進行了一千多次實驗,當有人嘲笑他的失敗時,他卻自豪地説:”我已發現了一千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氣度,這樣的智慧,難道不讓人拍案叫絕嗎?而這一切,不正是源於愛迪生與眾不同的思考角度嗎?

思維方式、思維習慣影響着我們的心態,心態又影響着成敗。所以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下面談談行為習慣,行為習慣有很多,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等。學習習慣平時老師都説得比較多了,我主要講講生活習慣。生活習慣也包括很多習慣,比如説家居生活習慣、出行習慣、相處習慣、衞生習慣等。

當我們走進一個人的家,特別是他的卧室就知道他的居家習慣。有些人的家窗明几淨、一塵不染,把家裏的東西佈置的整整有條,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温暖的感覺,充分顯現出主人家的良好素養。而有些人就很隨意,換了鞋隨意放,換了衣服隨地扔,門窗幾年都沒擦洗過,家跟雞窩狗窩差不多。

現在説説出行習慣。作為學生,平時出行的方式主要是騎自行車。我們大多數同學騎車出門的時候都有較強的安全意識,過馬路的時候、通過十字路口的時候,總是確認安全了才通過,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有些同學就不是這樣了,在馬路上橫衝直撞,完全不把街上的車水馬龍放在眼裏,也不把自己和別人的安全放在心裏,更談不上珍惜自己跟別人的生命!還有些同學只顧自己的方便,完全沒有顧及對別人造成不便,比如説阻塞交通(校門口)。也有些同學騎車回到學校後亂停亂放,有個別同學甚至連自行車都忘記上鎖。如此種種不良習慣,輕者影響別人的出行、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或者是財物的損失,重者造成生命的損失。

再説説相處習慣。我們大多數同學與人相處的時候都很友善、很有禮貌,見到長輩師長問個安,見到同輩問個好,去到哪裏都是個開心果,這樣的同學誰不喜歡?但也有極個別同學好象全世界都欠他一樣,見到誰都黑着臉,一開口就惡語傷人,這樣的人去到哪裏都是良好氣氛的破壞者。

最後説説衞生習慣。(個人衞生、用餐習慣、光顧無牌攤販、亂倒亂扔)

老師、同學們,思維習慣影響心態,心態決定成敗;行為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堅持認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就是使學生變成更有教養、温文爾雅、知書達理、行為端正、陽光上進的人;就是使學生變成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的人。讓我們加強自身修養,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為將來美好幸福的人生奠定紮實的基礎。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4

大家好!我是來自五(一)班的李婉欣,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説到這裏大家應該都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呢?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

青少年學習和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建設者,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中國的精神食糧。我們身為中國人應該把中華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而我們之所以要學習並傳承中華美德是因為這是提高我們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需要.我們作為祖國美德的傳承者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老愛幼

古往今來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正是我們中國人擁有的重要品質説到這裏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河南鄭州一位老人乘坐公交車時,走路顫顫巍巍,上車十分困難,車長見到立即下車攙扶,車長將老人家安頓好,老人家再三抱拳感謝。到站後,車長主動背老人下車。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尊重是相互的,你對別人的好,會被看見。

二.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給國力帶來了強盛、經濟上的繁榮。而我們國小生要做到的是不隨意花錢不比吃喝穿戴。

三.愛國、氣節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知切.古往今來有許多人為維護祖國尊嚴而為後人做出了榜樣,而我們國小生要做到關心祖國大事,會唱國歌就行.

以上這幾點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點,我們國小生應該從生活中的小細節來遵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不隨意花錢,不比吃喝穿戴,關心國家大事,會唱國歌等一些細節。讓我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做合格國小生吧!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5

小時候,我們總盼望着能快點長大。長大後,卻越發的覺得,似乎少了一些什麼,而這些遺失的東西,連自我都説不清。我們總是望着藍天發呆,也許是心中缺失的一塊,也僅僅是在別人時常遺忘的角落中尋找,僅此而已。我們也會蜷縮在小小殼中,不為什麼,只為獲得一絲小小的温暖,以及能使心瞬間平靜下來的安全感。世界太過耀眼,我們也在迷茫的前行,分不清人是人非。誰説時間能沖淡一切,心中想的,行為上的,幻想中的,豈能是時間能夠沖淡的小時的世界沒有迷茫,沒有感傷,長大後的世界,充實了、疲倦了、歡樂了,孤單了……心中空缺的一塊,找不到也彌補不了。不安在心中一點點的產生,明白快要填滿時,才恍然發現。

我們選擇了沉默,一段時間的沉默。那種感覺,要自我體會才是真。空蕩蕩的房間,當僅有一個人時,什麼也不想,只是靜靜的聽着音樂,靜靜地在本上塗鴉,靜靜地望着窗外,靜靜地沉浸在自我幻想的世界中。誰沒有過這種感覺呢人,總是會莫名地感到孤單。長大後,更是如此。有時會歡樂,會像孩子一樣笑個不停,很放的開;有時嘴角會出現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很平淡;有時會陷入長時間的沉思,很有深度。可當有時感到孤單時,也突然沒有詞語來形容了。這不是感傷,不是悲觀,更不是無奈。只是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感覺。

童年時……長大後……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兩種截然不一樣的生活,當你突然感到孤單時,也説明,跨出了童年的界限,步入了澀澀的青春。

迎考心態國旗下講話稿 篇16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兩種愛裏,第一種是母親慈祥的愛,一種是父親嚴厲的愛,這都是愛,只不過愛的方式不同罷了!記得小時候,每次跌倒後,媽媽都會把我扶起來,然後拍拍身上的灰塵,問我疼不疼。而每當這時,爸爸總是讓我自己爬起來。

慢慢長大後,媽媽還是那麼疼我,而爸爸依舊是那麼嚴肅。有時候近乎冷血,記得上個禮拜,在學校沒穿好衣服而導致感冒發燒到40度,媽媽趕緊帶我到醫院去看病,結果回來還是被爸爸“K”了一頓。

有一次我問媽媽:“爸爸一點也不關心我,我是不是撿來的?”媽媽聽了很生氣,反過來問我:“你知道爸爸為什麼每次過生日都吃齋嗎?”我知道這件事情,卻還是茫然地搖搖頭。媽媽接着説:“你小時候得了一場大病,當時從鎮醫院轉到石家莊市人民醫院的時候,石家莊市人民醫院都拒絕收留,經過爸爸苦苦哀求才答應治療,因為那天正好是爸爸的生日,爸爸當時説,他不迷信,但這次如果把你的病治好了,他每年過生日都吃齋。”

我聽了恍然大悟,頓時熱血沸騰,這是愛的承諾,爸爸其實是愛我的,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