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5篇)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5篇)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習慣》。

同學們,或許你是第一次聽説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吧,但你應該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背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勤儉節約。千百年來,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席指出,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教育部決定從20__年的秋季開學起,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和幼兒園深入開展節糧、節水、節電活動。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當自覺肩負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責任,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攜手共建節約型校園!

也許有的同學會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室裏還亮着電燈;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一頓飯菜;吃完飯,地上到處灑落着糧食;洗完手,衞生間水龍頭依然滴滴答答地響着,有時甚至還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點點滴滴,加起來觸目驚心。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條件優越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隨之也丟失了。我們該如何重拾?如何改變?作為高中生應當從舉手之勞做起,把勤儉節約,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具體做法應該是:

1.節約每一滴水。我們要以“節約用水、合理用水”為榮,以“浪費水源”為恥,見到滴水的龍頭,及時擰緊。避免大開水龍頭;用水完畢隨手關閉水龍頭。在家庭中也要節約用水,儘量循環使用水資源,例如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沖廁所,淘米的水可以澆花等等。良好的節約意識從你我做起。

2.節約每一度電。我們要以“節約用電、合理用電”為榮,以“浪費電力”為恥,在每次最後一個離開家、教室、辦公室前,別忘了關燈和關閉各種不用的電器。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扇停,光線充足時,不要開燈。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教室、辦公室裏沒人的時候或光線充足的時候,燈還開着,教室的電腦、投影儀在不使用的情況下還開着,這説明我們的節約意識還不夠,節約習慣還不行。良好的節約習慣從現在做起。

3.節約每一粒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以“光盤”為榮,以“剩飯”為恥。每一粒糧,都是勞動人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勞動成果,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需要我們用節約的行動去感悟和踐行。我們一定要知道節約,懂得珍惜。

同學們,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貢獻!謝謝!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2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是什麼?自古至今,我們華夏兒女一直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現代文明需要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古今中外,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 勤儉節約是個人修身之需,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勤儉節約是持家之寶,明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用純朱子更是就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家訓;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襪子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作業本正面寫完反面可以當練習本。節約也是治國之道,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號召全國人民:“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習更是要求我們勤儉節約,不鋪張不浪費。

可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本期開學至今,僅僅只有兩週時間,我就看到在咱們大家中間就出現很多浪費現象。每一次就餐時,總髮現校園的泔水桶裏到了很多剩飯剩菜,有時會有一整個饅頭、一整張油餅,拉泔水的師傅每天都會滿滿的拉幾桶。還有,每次吃飯時總能見到不少學生吃撐着吃,第一份飯沒吃完就排隊要第二次,尤其是吃花捲饃、油餅、包子、棗饃時,不少學生搶着吃,個別學生還躥隊,從這一邊跑到那一邊。還有的同學,饅頭要的多,吃不完,怕老師批評,裝到口袋裏,帶出餐廳或教室,偷偷扔到垃圾箱裏,引來了貓狗,個別學生不敢帶出餐廳,將吃不完的饃塊偷偷塞到餐桌下面的凳子腿上。也有的學生,喜歡挑食,自己愛吃的狠着吃,不喜歡吃的乾脆不吃。有的人偏葷,有的人偏素,有的偏食某種食物等等,這種飲食習慣極容易引起營養失 調,抗病能力下降,身體發育不良,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許多,如蛋白質、脂肪、肉、

無機鹽、維生 素等等,而這些物質在一種或幾種食物中是不能全部含有的,因此偏食 不能滿足人體需求。而且偏食也容易導致某些疾病。偏食不能供給人體所需營養,有的過剩,有的則缺乏,這樣極易發生疾病。如多吃糖容易引起胃病、糖尿 病、皮膚病;多吃肉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

因此,在這裏我對大家特別提出以下要求:

1、就餐時,各班排好隊,按照秩序到本班的打飯點打飯,不要躥隊,進入餐廳後,不亂説話,遵守餐廳紀律;2、吃飯時,吃多少打多少,不要多要,高年級學生不帶食物出餐廳,低年級學生不將食物帶出教室,爭取不浪費,做到光盤行動;3、吃飯要均衡,不挑食;4、從舉手之勞做起,把勤儉節約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如不開無人燈,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裏,教室內及時關燈、關閉電器等,洗手洗臉時水龍頭開的小一點,用完把水龍頭擰緊。

作為當代的國小生,我們應懷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着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勤儉節約,要從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食、每一件衣服做起,聚沙成塔,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一粒糧食,就是節約一片富饒的土地;節約一滴水,就是節約一畔清澈的湖澤;節約一度電,就是節約一座充盈的礦山;節約一張紙,就是節約一片美麗的森林。節約每一點,就是創造一筆財富。

老師們,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素養,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習慣。崇尚節儉,合理消費,增強節約意識,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舉手之勞”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為把我們的校園打造為一個節約型校園而努力!

謝謝大家!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3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的演講主題是勤儉節約 抵制零食。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

面對校園外噴香的油炸食品,面對小攤上花花綠綠的糖果、辣條&&大家是不是經常駐足觀望,垂涎欲滴?是不是經常掏出口袋裏的零花錢買一些解解饞?放學後,在校園外,有滋有味地吃着小攤上的5角,1元的帶顏色的小食品;中午時分,一些同學在各小店門口,品嚐着五顏六色的小薯片,棒棒冰&&隨手丟下垃圾袋的現象屢見不鮮;再看學校大門口、樓梯口,零食包裝袋放風飄起;學校大門左邊右邊兩條路及綠化帶總是窩藏着同學們曾經丟下的零食包裝紙,或者吃剩下的果核、碎屑;這一幕幕,與我們文明校園的名字多麼不相稱啊!所以我特向全體同學倡議:保護環境,勤儉節約,拒絕零食。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常吃零食不僅會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間接地影響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給同學們帶來直接的身體傷害。因為常吃零食,你的胃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日子長了,少年胃病也就多了;因為常吃零食,牙齒得不到應有的清潔,時間長了,蛀牙的也增多了;因為常吃零食,一日三餐吃不飽吃不好,時間長了,營養不良的同學也變多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你的任何理想都很難實現!另外,常吃零食還極易引發同學們的貪圖享樂和無意義的攀比心理。

同學們,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力或德行才能做到。我代表全體少先隊員發出倡議,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到:

一、 徹底遠離 三無食品,堅決杜絕零食進校,平時不吃零食。

二、 不亂花零花錢,不亂向父母要錢

三、 勤儉節約,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從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這將是自己終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謝謝大家!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本週3月15日我們迎來了20xx年的消費者權益日。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所以三月十五日,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節日。 最近很多新聞媒體運用各種方式介紹消費知識和有關法律常識,宣傳消費者的權利,同時還有根據記者收集到的舉報線索,深入現場,揭開一幕幕騙局,記錄一件件往事。喚醒、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給違法者提醒,促進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可見,3.15是一個標誌,它包含着正義和公理。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如含有三聚氰胺的嬰幼兒奶粉導致29萬三歲以下兒童患上疾病、手機電池突然爆炸導致傷人事件等等,雖然很多受害者在經過維權後得到了賠償,可是身心同時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現在同學們手頭上的零用錢增多了,但作為消費羣體中的弱勢羣體,如何成為明智理性的消費者,避免消費過程中受到欺騙,在這裏建議同學們應該瞭解3.15、關注3.15、參與3.15,要學會正確消費,掌握消費知識,提高消費意識,瞭解產品性能,從小事做起,在平時的消費中拒絕偽劣商品,不購買小攤小販上的三無產品,防患於未然。 同學們,維護消費者權益,不是三月十五這一天的事,不是今天的一次國旗下講話就能做好的事。我們都是消費者,我們天天要消費,也就要天天維權,“天天3.15”,讓我們記住這句響亮的口號!記住自己的權益、尊嚴,記住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_年_班的___,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爭做志願者。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無處不在。抗震救災時,扶貧濟困時,維持秩序時,為他人服務時,他們的身影總是在最面,給人以安全感。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我們並不知道,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志願人員日”。聯合國志願者有百分之三十在非洲工作,百分之二十五在亞洲工作;還有一些志願者,在世界上最落後、最貧困的地方工作,在那些偏遠的山區、農村,他們的生活條件可能還不及我們的千分之一。有時候,志願者們甚至會到戰場上去,巴爾幹戰爭、中非的大湖危機,到今天的敍利亞、巴勒斯坦、以色列,我們總是能看見志願者的身影。他們幫助婦女、幫助兒童、幫助老人,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卻不求回報。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做什麼,而不該看他得什麼”一位志願者如是説。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從“樂善好施”的千古賢句到雷鋒的“為人民服務”,華夏兒女一直用行動詮釋着“助人為樂”的最佳定義。

5·12汶川大地震後,中國人民顯示出了高度的默契,團結互助的精神。在短時間內,大量的救災物資送達災區,航班、列車為救災提供便捷通道,志願者們得以迅速進入災區展開救援和幫扶工作。20__年上海世博會,持續了整整5個月,不同國家的人們來到不同國家的展館,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在偌大的世博園區裏,有一羣身穿綠白相間服裝的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組委會招募的8萬名志願者。因為極具特色的衣服而被親切地稱為“小白菜”的他們,有來自不同的國家,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年齡,但是他們聚在一起,就成了一棵棵茁壯的小白菜。他們每天為遊客們提供幫助,為外國遊客當臨時翻譯,為老弱病殘提供綠色通道,不厭其煩地拿着地圖一遍又一遍為遊客指路…..我們只看見他們微笑的臉龐,卻沒看見濕透的衣襟,紅腫的雙腳,發炎的喉嚨…..

當志願者是不易的,我們或許沒有辦法像其他志願者一樣地付出,可是身邊的小事卻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隨手拾起一片紙屑,及時制止衝突,拭去牆上的污跡,用文明的語言覆蓋髒話,懂得關心和幫助別人,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到的。

通過幫助他人,我們不僅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心靈上也會感覺到快樂。爭做志願者,讓我們竭盡所能,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創造一個有愛的社會,迎接跟好的未來!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健康飲食,讓我們更健康”。

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日”!中國政府為了使學生營養宣傳工作更加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促進學生營養宣傳工作的制度化,所以,決定將每年的5月20日定為“中國學生營養日”。

我們都知道國小時期是生長髮育的關鍵階段,可是很多同學都有挑食、偏食、貪食、好吃的壞習慣。很多同學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不懂得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從今天起,我希望各位同學能夠開始注意自己的這些壞習慣。

1、我們要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要吃各種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奶等。你一旦有偏食,挑食的習慣了,就容易引起營養失調,抗病能力低下,身體發育不良,影響我們的健康。比如多吃糖容易引起胃病,皮膚病;多吃肉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偏食鹽容易使血壓升高等等。合理營養對我們的健康成長及學習有着很重要的意義。按營養學要求,青少年一日的膳食應該有主食、副食,有葷、有素,儘量做到多樣化。合理的主食,應吃米飯及麪粉製品(如麪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等)。早餐除吃麪粉類點心外,還要堅持飲牛奶或豆漿。

2、養成吃早餐的良好習慣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上午緊張的學習和活動,要求早餐必須含有充足的熱量。有些學生早晨匆匆忙忙湊合着吃一點就趕去上學,上了兩節課,肚子就空了(有的同學把中午帶來的飯都吃光了,中午就沒得吃了)。等到第三、四節課有的同學就出現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影響正常的學習。因此,早餐要特別予以重視,應占一天總熱量的1/3,可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雞蛋、牛奶、花生、大豆等,以保證同學們能精力充沛地學習。青少年時期是智力投資和體質投資的黃金時代,只有不誤“天時”,才能生長髮育完好、體質健壯、思維敏捷、健康成長。

3、在吃飯時要細嚼慢嚥。吃飯時千萬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更應該把食物嚼得細一些,因為多嚼有利於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護腸胃。學校裏,有些同學4、5分鐘就結束進餐。這樣的習慣是非常不好的!這樣,長久時間下來,會非常容易引起胃病!

3、營養飲食還有一個重點是不吃不潔食品。

在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到學校外面的露天小攤販那兒或商店買吃的。我們要知道,很多食品成分都十分複雜,經過日曬,光化,發熱分解,會引起內部變化而變質。特別是到了夏天,食用露天銷售的食品,同學們就更容易吃到一些變質腐壞的食品了。

同學們,關注食品安全,學習營養搭配,平衡膳食,應該和我們學習基礎知識一樣重要,讓我們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健康、營養、快樂的生活下茁壯成長!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當五星紅旗再次升起在我們面前,嘹亮的國歌迴響在我們耳畔,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一個新的開始。在此我祝願全體老師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親愛的同學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今天我講話的第一個主題是“從我做起,安全第一”

安全是什麼?安全是我們學習的保障,是尋求知識的基礎,是我們每個人奮鬥在此的一切。沒有安全,我們的生命就無從保障;沒有安全,我們的學習就無從着手;沒有安全,我們的和諧校園又從何談起呢?上週我們二二班的一位小朋友就被飛來的小石塊砸傷了。所以我們要求同學們不僅要學會保護自己更要保護別人,課間不追逐、不打鬧,不玩危險的玩具,上下樓梯靠右行,互相禮讓不得擁擠,不從樓梯的扶手上下滑,行至拐彎處,要放慢腳步,預防相撞; 運動時,要遵守運動規則,注意自我保護;課間要做文明遊戲,遇事更要冷靜、謙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接下來我講的第二個主題是:講衞生,我健康。

春天已經來了,天氣變暖,也是各種細菌滋生的季節。良好的環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而美麗的環境則需要我們共同營造,文明的習慣靠我們平時一點一滴地養成。在此,我希望全體同學能做到以下幾點:

1.不吃零食。2.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吃口香糖,不隨地吐痰。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教室一定要注意開窗通風。4.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主動撿拾別人丟在地上的垃圾,養成“講文明、講衞生”的良好習慣,共同創建一個美麗的校園。

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夠拾起一片白色,就能裝點一寸綠蔭。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做當代文明的國小生。

最後老師希望同學們做一名健康、快樂、全面發展的國小生。課堂上我們要認真學習,課後要根據我們的愛好發展我們的特長,學會唱歌,學會跳舞,學會畫畫、學會誦讀、學會打球、學會説英語。這學期我們會根據同學們的喜好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希望同學們踴躍參加,同時我們的手球隊員們還將參加省市以及全國的手球比賽,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們加入到手球隊,做一名快樂的手球隊員。三月份我們將舉行全國國小生英語綜合能力競賽初賽,也希望我們各位同學做好準備爭取參加全國的總決賽。

最後祝願老師和同學們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快快樂樂每一天!今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二個“扶貧日”,也是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組織開展好扶貧日系列活動,對於全力推進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在中央、省委和市委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戰略的指引下,我縣吹響了扶貧開發的攻堅號角。8月7日,中國共產黨XX縣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XX縣委關於全力推進扶貧攻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後五年扶貧工作的主攻方向與實現途徑,制定了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脱貧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了“五年集中攻堅,提前兩年脱貧”的戰略目標。到20xx年基本完成全縣117個貧困村和10.5萬貧困人口的減貧任務;到20xx年,消除絕對貧困,全面達到省上制定的貧困户脱貧標準、貧困村和貧困縣 “摘帽”標準,任務十分艱鉅,必須舉全縣之力,匯聚社會各方資源,攜手奮力攻堅。

扶貧濟困、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社會倡導的時代新風,也是實踐中國夢的時代要求。在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還有那麼一些人生活在貧困之中。在邊遠貧困山區,還有一些貧困羣眾需要得到生產生活扶持,還有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期望得到助學支持……

值此全國第二個扶貧日到來之際,我們真誠地向全社會發出倡議——扶貧濟困、奉獻愛心,同步小康、你我同行。

扶貧濟困,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愛心無論大小,善舉不分先後,眾人拾柴火焰高。點點細沙、聚而成塔,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您的一片愛心、一個善舉就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來生命的温暖、生存的勇氣和生活的希望!

我們真誠呼籲,全縣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羣眾,伸出您的雙手,獻上您的真情,一起參與到 “扶貧日”活動中來,慷慨解囊,捐資扶貧,紓困解難,點燃一盞明燈,照亮希望之路。

1017,邀您一起,愛心奉獻,扶貧濟困。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8

大家早上好!我是六二班的李子。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世界衞生日》。

同學們,今年的4月7日,是第_世界衞生日,在這一天快要到來這際,你是否曾經想過自己處於怎樣的環境之中?是清幽潔淨或是垃圾四處滿天飛。當你背上書包踏入校園時,不經意間看到有人亂丟紙屑,你會勸阻他嗎?還是視若無睹,反正不關自己的事,又不是自己家,管那麼多閒事幹嗎?但你是否想過,一片小小的紙屑能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水平與環保意識。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隨地亂丟垃圾,那我們的校園不就成為垃圾場了嗎?

當你上課時,四周充滿了垃圾的惡臭,你還能安心學習嗎?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下,你如何學習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乾淨的環境下。走進校園,地面上乾乾淨淨沒有任何垃圾,樹枝綠葉繁茂,一股青草味迎面撲來,沁人心脾,令人整天充滿好心情。

學校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只要每個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注意自己的行為,不隨意丟東西,不隨地吐痰,那麼我們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滿足,更是精神上的滿足。美好的環境能令你微笑的面對每一天,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同學們,當你手中握有一張廢紙或一個食品包裝袋,一塊西瓜皮,只要你多向前走幾步,伸手將垃圾投入垃圾箱中,一切只是幾步而已,但換來的卻是他人的讚賞,和欽佩的目光,於人於己都有益,你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驕傲,會有美好的心情度過快樂的一天。

因此,在第六十個世界衞生日來臨之際,我藉此機會在這裏呼籲大家:讓我們每個人都自覺去維護環境,不亂吐口香糖,不亂扔垃圾,隨手拾起廢紙。

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我們的藍天依舊明亮,我們的綠草依舊光鮮,我們的校園依舊美麗!

同學們,保持校園清潔,從我做起吧!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更大家分享一個人人都十分熟悉的話題——保護環境!

同學們,每一年都有一個“地球日”,這個日子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這個“地球日”的活動起源於美國,1969年時由美國民主黨提議,並很快得到全美各地的熱烈支持,於是4月22日也被定為了“地球日”。 而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6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傳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前不久,相信老師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柴靜和她的《蒼穹之下》所刷屏,相信同學們也聽説了。柴靜自費調查霧霾一事頗受關注,紀錄片上線1天,點擊量已破600萬,被點贊6萬多次。柴靜向大家奉獻的一場大型空氣污染深度公益調查——《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引發了許多讀者同情和焦慮的同時,也再度引起了人們對環境與健康的關注。對此,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柴靜從公眾健康這一特殊的角度,來喚起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 記錄片中,柴靜試圖回答三個問題:“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讓我們對“霧霾”所帶來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認知。“霧霾”在今天,已經近乎常態,並且已開始影響到大家的身體健康,想重新擁有一片乾淨的藍天、一份清新的空氣,已經成為大眾心中普遍的心聲。藍天白雲,這些曾經很簡單就能擁有的東西,在這個時代中,已經成為奢侈品。

世界地球日,在全世界都關注我們自身環境之時,我們究竟能夠做什麼呢?記得荷蘭的一個小女孩對她的爺爺説:“我長大之後,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並要住在大海邊。”她的爺爺説,這些都很好,但是,你還要再做一件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情。於是小女孩長大後,選擇在海邊種滿了美麗的紫蘭色的扁豆花,成為了當地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身邊做起,誰説你不能改變世界?

就如同柴靜所説,治理好污染。它要依靠的,就是每一個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我想我們要做的絕不應該是僅在4月的某一天為保護環境而喊口號,而應該是行動!讓我們不再袖手旁觀。用熱情傳播環保的理念,用行動淨化生存環境。在此,我向大家發出倡議:

1、不要隨手亂扔垃圾,自覺撿起地上的垃圾,維護校園的清潔衞生。

2、注意節約用水。將水龍頭隨手關緊。

3、注意節約用電。我們要做到隨手關閉電燈、電腦、電視、飲水機等電源。特別是我們常用的電腦,如果短時間內不用,就將它轉為睡眠模式。如果長時間內不用,就將它關機。

4、大力節約資源。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消費品。

5、重複使用紙張,雙面使用。多發電子賀卡、電子郵件,做到節約用紙。

6、自覺保護生活環境,積極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保護綠地花木。

7、不亂丟垃圾,把它們丟進垃圾桶裏,並積極參與;清理“白色”污染,把廢塑料袋打個節再扔進垃圾箱。

8、購物時,要儘量購買簡單包裝的商品,選購綠色產品、綠色食物,倡導綠色消費。

9、收集廢鐵、廢紙等物品,使它們得到循環利用;

10、平時勤動手、多動腦,學會舊物巧利用,變廢為寶。

11. 積極宣傳環保,協助阻止破壞環境的行為發生;

雖然這些小事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每個人把每一天都當做是地球日,就能為這個已經不堪重負的地球母親減少一些痛苦,同學們,讓我們積極投入到保護校園環境,保護大自然的隊伍中去吧!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母親,保護她,更要愛她。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0

70年前的那場戰爭,我們刻骨銘心;70年後的國家公祭,我們祭奠亡靈。繁華金陵,30萬同胞墜入深淵;短短8年,3500萬國人飽受蹂躪。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一切都顯得那麼短暫,但這卻真實地發生過,不容迴避,不能忘卻。

有些人,我們不該忘卻。我們不該忘卻那些無辜的生命,他們原本是那樣的鮮活來到人間,卻轉瞬即逝,緬懷他們,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和尊重;我們不該忘卻那些為了民族生存而捐軀的抗日英雄們,是他們在民族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勇於擔當,他們是民族的真正脊樑;我們不該忘卻那些在困境中守望相助的同胞們,是他們演繹着人世間的真善美,使人在恐懼之中得以片刻的安息,在離開人世之前得以一絲安慰;我們不該忘卻那些國際友人,是他們在我們最苦難的時刻,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傳遞着人類的理性和善良。還有一些人,我們不能忘記,是他們造成了人間地獄,人類悲劇,他們是歷史的罪人;是他們百般抵賴,矢口否認,他們是現實的無賴。

時間不能撫平所有的傷痛,記憶依舊是如此深刻痛楚,我們需要一個莊重的儀式,祭奠逝者,撫慰生者,凝聚勇氣,珍惜和平。甲午之年,國家公祭,穿越時空,超越地域,以國家的名義,以法律的形式,緬懷逝者,紀念英靈,讓善忘的民族注入理性,讓善良的我們保持理智。

70年來,我們曾以無數形式祭奠死難同胞,以無數方式進行反思:民族的復興、和平的共識、戰爭的倫理、人性與人道。現在,我們設立國家公祭,以肅穆的儀式來悼念歷史,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未來。國家公祭展示了我們的人文關懷,它讓我們重回70年那座血與火的城市,閲讀寫在華夏大地上的民族屈辱,感受那種緊緊挽結着我們每一個人的血脈深情。國家公祭讓我們學會以寬闊的歷史視野正視歷史、思考問題,不是宣泄情緒,也不是民族仇恨,而是提醒自己,保持歷史的傷痛,避免歷史的重演,更加懂得珍惜和捍衞。國家公祭讓歷史書上的文字變得意象豐滿,讓每一個人的生活獲得了歷史重量,也讓一個民族的幾代人之間有了心傳默契。正是在這種低頭默哀的瞬間,來自不同地域職業的你和我,抹平差異,形成整體,匯成力量。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着重犯。不求別人承認,不望他人請罪,為同胞默哀,為中華祈福,是我們份內之事,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忘記傷疤,歷史會重演;撫平傷痛,唯有我自強。我們需要在災難的創傷中培養人道人性,在屈辱的歷史中學會自立自強。感念逝者,激勵後人。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讓我們凝聚起更加強勁的力量大步前進。站在國旗下,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準備好了嗎?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20__年的12月4日是第__個國家憲法日,也是第__個全國法制宣傳日,主題為: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近日,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聯合發出《關於開展20__年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集中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樹立憲法權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的社會氛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我國現行憲法可以追溯到1949年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些文獻都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近代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進行的英勇鬥爭,確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

現行憲法實施30多年來,我國憲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強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有力促進了人權事業發展,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對於青少年來説更重要的是培養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識。這需要青年學生能夠在自己的社會生活中處理好三對關係。

首先是民主與法律的關係。社會主義社會法律是民主的體現,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法律;法律是民主的保障,我國憲法法律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保障。民主意識是基礎,只有樹立了當作家主的主人翁意識,我們才能自覺地學法、懂法、守法、護法,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從他律走向自律。法律意識是保障,只有學會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合法權益,才能切實地維護和保障自己當家作主的主人地位。

其次是權利和義務的關係。一方面,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另一方面,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履行憲法和法律和規定的義務,是每個公民對國家、社會和其他公民應盡的責任。只有履行應盡的義務,才能獲得相應的權利。

最後是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憲法和法律是一種社會意識,我國的憲法和法律體現了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個人利益是多種多樣的,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保護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應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這既是公民愛國的表現,也是公民愛法、護法、守法的表現。

如果我們從哲學的高度看待法律我們還能發現:法是法則,律是規律,崇尚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就是對自然法則和社會規律敬畏與遵從,這應該是我們崇尚的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識的本源。

讓人欣慰的是:省錫中就是一片培養學生民主精神、法律意識的沃土:省錫中模擬城市的建設為廣大同學提供了參與民主實踐、體現法理精神的現實途徑;省錫中的班級文化中時時閃耀着民主、愛國的光輝,省錫中的老師們就是一羣倡導民主、尊重孩子、依法從教的好老師

我們相信,省錫中的優秀學子們一定能夠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偉大中國夢。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_》

每年的4月,是愛國衞生月。4月7日,是世界衞生日。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確定的世界衞生日始於1949年7月22日。為了紀念61個國家簽署世界衞生組織《組織法》,第一屆世界衞生大會決定將每年的7月22日作為“世界衞生日”,倡議各國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第二屆世界衞生大會決定自1950年起將4月7日《組織法》正式生效的日子作為“世界衞生日”。自1950年開始,每年的世界衞生日活動都確定一個與公共衞生領域相關的特別的主題,今年世界衞生日的主題是“ _”。

世衞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在一份聲明中説,氣候變化將會更頻繁地對公共衞生施加壓力,這就需要把改善公共衞生放在氣候變化議程的核心位置。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增強公共環境衞生意識吧!讓他成為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因為這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我們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在世界衞生日來臨之際,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應當怎樣做呢?

在此就個人衞生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注意飲食衞生。夏季來臨,各種不安全的飲料又會充斥市場,還有許多“怪味”食品也無時不在吸引着我們。使得我們上放學流連忘返,有些同學甚至以輔食或方便麪等快餐食品代替主食,真是要味不要胃。這,不僅十分有害,而且非常危險。在個人衞生習慣中,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多飲水,不隨便使用別人的生活用品。雙休日及假期也應該遵守作息時間,做到起居有規律。

2、均衡飲食,隨氣候變化而增減衣服,定期運動,充足休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按照生活規律,定時用膳,三餐飯做到定量,不能餓一餐,飽一餐。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兩操”要認真去做,動作到位,保證質量。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空氣流通不暢、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隨着天氣逐漸轉熱,教室、宿舍一定要注意開窗通風。另外,我們不要到人員流動繁雜的地方去,更不能長時間呆在人員密集的地方,避免染上其他傳染病,這樣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如果發現自己有什麼不適,應迅速就診,爭取最佳治療時間。

4、注意心理衞生。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做到緊張而活潑,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找個好友傾訴一下或自我調節,就是大哭一場也是一個辦法,千萬不能一直悶悶不樂,這對身體也是有害的。

總之,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注意提高衞生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公共環境衞生,時刻注意個人衞生,那麼我們就會擁有美麗的生存空間,我們就會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3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成由勤儉敗由奢”。再過兩天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是什麼?傳統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賢哲偉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現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對過度消費的抵制。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這一切都離不開消耗,但這一切,更離不開勤儉。一個家庭不知“勤儉持家”,就經不起風浪的洗禮,稍遇不測就難免舉步維艱、甚至流離失所;一個國家不知“戒奢以儉”,就經不起歷史的檢驗,一旦沉溺於奢靡享樂中,就會失卻民心,甚至一敗塗地、土崩瓦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至今仍被孩童們所吟唱,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中華民族從未喪失“勤儉”的千古美德,然而,隨着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髮展,鋪張浪費等陋習也隨之滋生蔓延開來,甚至侵蝕到我們青少年一代。許多青年人因為個人享樂的需要、互相之間的攀比,開始熱衷於各種場合的過度消費,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勤儉日”,作為一代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青少年,在個人消費方面應該有這樣的意識: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在具體行為上要做到:擰緊用過的水籠頭,不多流一滴水;抬起手按一下開關,節約每度電;參與光盤行動,減少剩菜剩飯的傾倒;減少生活、學習中各種紙張的浪費;減少各種零食飲料、手機、上網等各種不必要的消費;減少同學交往中各種不必要的花費;日常生活中衣着打扮簡單樸素;等等。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以勤儉為榮,鋪張浪費為恥,崇尚儉樸,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請記住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我們才無負於社會給予我們的一切,我們才真正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謝謝大家!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家,一個多麼温馨的的字眼;家,一種多麼熟悉的心跳.

家,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避風港.家,能在你孤獨時讓你擺脱寂寞,受傷時撫慰你的心靈;家,能讓你鼓起生活的勇氣,揚起生命的風帆,迎接嚴峻的挑戰. 1989年,第44屆聯合國大會宣佈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作出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

家庭是親情與愛的標誌,誰都離不開它,正如生命離不開水,空氣和陽光.我們都是家庭的一員,是社會的一分子,如何搭建幸福家庭,經營美好人生呢? 作為家庭小主人,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賦予的温暖,更有責任營造温馨,快樂的家庭.

同學們,放學回家,你是否主動地洗過碗,掃過地,整理過房間 。在家庭遭遇困難時,你是否雪上加霜,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增加他們的煩惱 。你是否經常和父母談心,理解他們的難處,減輕他們的重負? 你是否幫父母出過主意,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學習上,你是否足夠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向父母彙報。

鳥兒感謝藍天讓它飛翔,魚兒感謝海洋讓它徜徉,花兒感謝陽光讓它綻放,我們感謝家讓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為自己的家帶來一屋子燦爛陽光,讓愛住進我們的家。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長世界勤儉日國旗下講話稿 篇1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是公元20xx年12月13日。12月13日,是南京人、中國人、地球人永遠不能忘卻的日子!73年前,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南京,日軍使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當時駐南京希特勒法西斯德國代表在向其政府的報告中寫道:“他們(日軍)是獸類的集團。屠殺、劫掠、縱火、姦殺……甚至以殺人競賽的方式對南京城血洗。他們是一架正在開動的獸類機器。”據戰後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後,一個半月內發生2萬起以上事件。據統計,在南京被集體屠殺的達19萬人以上,被零散屠殺的超過15萬人,總計30萬人以上。繁華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間地獄,斷牆殘壁,屍骸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這,已成了我中華民族的永久的痛苦的記憶,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是因為記憶會漸漸遺忘。又一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逝去了,在今天有些國人心中,73年前那段慘痛的歷史真實而又遙遠,人民在獸類的踐踏下苦苦的呻吟,也彷彿在和平的歌舞聲中依稀起來。

在又一個12月13日到來之際,曾有記者在北京某快餐店調查對南京大屠殺的認知度,調查對象為15名年齡在15至30歲之間的年輕人,表示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是哪一天”的有13人,對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表示“關注”或“偶爾會關注”的僅有4人,其餘11人表示“不關注”。當記者問這11人不關心的理由時,其中7人認為“與我沒有關係,我只關注身邊的事”。一位27歲的男子對記者説:“我家全是北方人,沒有人在南方。”記者問:“你知道有多少同胞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15人中有6人回答出了正確答案“30萬”,表示“不知道”或“記不清”的有5人,其餘4人給出了錯誤的答案。有一位高中生説:“不是300萬就是3000萬,歷史考試時考到過。”讀到這裏,我無言以對。因為我想到,即使在南京,又有多少人知道江東門的寂寞,拉貝故居的冷落?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是因為南京大屠殺,不僅是中國人的恥辱,也是二十世紀人類的恥辱。二戰期間世界三大慘案發生地,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場所和平公園、中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都是人類尊嚴被踐踏的災難的記憶,都是人類被獸類蹂躪的痛苦的見證,都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然而,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1969年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96年,另一地點廣島紀念館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可是,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人們是如此輕易地忘卻着自己的傷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有責任不斷地申述歷史;人們是如此輕易地漠視着別人的恥辱,所以我們每一個人有責任將歷史告訴世界,告訴未來。這是我們面對祖先和死難的烈士無可推卸的承上啟下的歷史使命,也是我們為人類子孫後代的繁衍生息所能留下的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

這絕非是在刻意傳播仇恨的種子,而是在體味和牢記人類悲劇的根源,小心翼翼地守護人類中善良的盼望。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是因為日本政府從來沒有向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正式認錯道歉,日本的政要們還參拜着供奉着戰犯的靖國神社,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公然篡改歷史,日本的右翼勢力居然説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捏造的謊言,日本一改再改《和平憲法》,謀求政治和軍事的擴張!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猶太裔作家伊利·威塞爾警告人們:“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

他們沒有認錯,我們怎麼能忘記!他們在讚美,我們怎麼能忘記!他們在篡改,我們怎麼能忘記!他們在擴張,我們又怎麼能忘記!

所以,我們拒絕遺忘!12月13日,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12月13日的警鐘應該長鳴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國力。

我們祈求和平,我們期待尊嚴和正義,但是當今世界民族的尊嚴還是需要實力來支撐,世界的和平還是需要實力來維護。強大自己,是維護民族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前提。

當今世界現狀還是如此:沒有平等的地位,就沒有平等的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平等。在“全球化”的時代,民族意識會被邊緣化,但現實的情況是全球化中民族的利益還是第一位的;利益並未全球化,地球村的村民並不平等。

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日本這個國家。這是一個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從貧窮落後中崛起、二戰後在一片廢墟上又迅速發展起來的世界強國。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着先進的國家管理、成熟的社會機制、很強的民族精神、深謀遠慮的國際競爭戰略與策略的日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土地是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國民生產總值卻是中國的四倍,人均是中國三十一倍的日本;一個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的日本;看到的是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之一,與中國經濟有緊密聯繫的日本,同時又是一個與中國有很多政治衝突和分歧的日本;我們看到的是正在謀求政治和軍事擴張的日本;我們看到的是已經有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並且計劃在未來50年中要為本民族再培養出5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日本。我們要牢牢記住它給我們的傷害,時時警惕它對我們的野心,但同時我們應該客觀分析並學習日本民族的優點和長處,為我所用,提高國力。這才是我們正確看待日本的眼光和心態。

我們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國家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差距還是較大的,特別是至關重要的科技創新能力。20xx年,在《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我國的創新能力僅排第43位;20xx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的排名中,美國以39250件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位居第一,日本以16704件位居第二,德國以13979件位居第三,而中國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僅為1205件,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和德國。我國對外技術依賴度高達50%,而美國、日本僅為5%。我國科研質量不高,從1993年到20xx年,美國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為12.2,我國只有2.8。我國發明專利少,僅佔世界總量的1.8%。發明專利數,以每萬人每年計算,美國有1760件,日本有1740件,德國有1500多件,即使是印度也有440多件,而中國只有10件。而且中國不僅在數量上遠遠落後,質量也比較差,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較多,重大的發明則比較少。教育部曾經做過一箇中國小生創造力的調查,僅有4.9%的人具備初步的創造性人格。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是為了建構現代的民族思維,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我們不是為了記住仇恨,更不是為了報仇雪恨。

強大以後就顯示出霸權、狂傲、狹隘、殘忍,這是日本在侵華中顯示出的可恨、可憐的一面,也是人的獸性的一面。也許有人認為過去我們被侵略和欺壓是因為我們的弱小,敵人的強大。於是也許有人勾畫出我們強國的那一天,日本對我們俯首貼耳,甚至還想象如果日本再敢狂妄,我們可以痛快地教訓一頓,以滿足我們的快意,以泄我們鬱積已久的心頭之恨!按照這樣的推論,強大是為了橫行,強大是為了報仇;如果這樣的推論我們認為是正確的話,那就是剛好為日本過去的行為和現在的行為找到了合理的解釋,歷史的悲劇就會重演。

我認為這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中的運用,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維和心態,這不是一個健康、成熟、現代的民族思維和心態。站在這種思維立場上的強大,在現代世界並不能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帶來安定與和平!我們的民族將蜕變成一個充滿仇恨的民族,一個狹隘偏激的民族。

真正的民族主義應該根植於平等尊重的理念,否則,世界就只能是一個強者的世界,就不會有世界多民族的共存,人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我們愛國,渴望國家強大,不是要復仇解恨,不是要欺壓弱國,不是要做耀武揚威的世界霸主,而應該是一個健康的、成熟的強大!一個能保護自己的人民和主權並能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所以我們現代的民族思維應有這樣的內容:平等互敬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念;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賞;堅持國格、人格尊嚴的前提下,具有自省意識和能力。因此我們國家近年來提出並實踐着“和平崛起”的治國方略。

我們要正視世界的歷史、現實和未來,以理性的心態和寬廣的胸懷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品質和世界文明的精華。正視世界就要包括正視日本,學習世界當然也應該包括學習日本,我們應該將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極右勢力與日本愛好和平的人民區別開來,應該將他們的醜惡與他們的文明區別開來。甲午戰爭以後,孫中山、蔡元培、秋瑾、陳獨秀、李大釗、董必武、周恩來等無數仁人志士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體現的正是這樣一種能正視自己民族,正視世界的寬廣的胸懷。

上世紀一位偉人曾滿懷豪情地説,中國人民應該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我們浮小人應該對中國對世界做出較大的貢獻,振興中華,責無旁貸!我們開展“南京大屠殺祭日”的主題教育活動,作為校本課程,就是要附中的師生不忘歷史,明確責任,有所作為,創造價值,服務人類。當南京大屠殺六十七週年的祭奠的警報即將拉響時,我們要舉起的不是復仇女神的劍,而是我們的右拳,發出和平的宣言;同時我們要提醒自己,通過我們的創造,提高國家競爭力,捍衞國家的尊嚴,維護世界的和平。

1937年12月13日,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警示的鐘聲,永遠鳴響在我們心頭!

謝謝老師、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