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升升旗儀式講話(精選3篇)

端午節升升旗儀式講話 篇1

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升升旗儀式講話(精選3篇)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xx多年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端午時。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今天,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舉行升旗儀式,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用決心與行動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希望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非觀。積極參與道德行為規範和行為養成教育。在家裏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夥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衞士”。我希望同學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自己的腳,不踐踏草坪,不破壞公物。希望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一心向學的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保質保量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我相信,經過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讓我們繼承前輩遺志,弘揚民族精神,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從今天做起,持之以恆,追求卓越。讓昨天的好習慣塑造今天的你,讓今天的習慣成就明天的你! 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升旗儀式講話 篇2

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__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端午時。五月五日原來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着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今天,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舉行升旗儀式,表達我們的思念之情,用決心與行動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希望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非觀。積極參與道德行為規範和行為養成教育。在家裏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夥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衞士”。我希望同學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管住自己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自己的腳,不踐踏草坪,不破壞公物。希望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一心向學的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保質保量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我相信,經過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和-諧的校園。讓我們繼承前輩遺志,弘揚民族精神,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從今天做起,持之以恆,追求卓越。讓昨天的好習慣塑造今天的你,讓今天的習慣成就明天的你! 謝謝大家!

端午節升升旗儀式講話 篇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金色的十月即將來臨,祖國的生日-----國慶節又在向我們招手.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了擺脱帝國列強的凌辱和封建社會的壓迫,為了擺脱貧窮和落後,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黨中央領導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不懈的探索和奮鬥,實現了民族 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了社會主義文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顧我國的光輝歷程,我們深感自豪,備受鼓舞;展望新的歷史使命,我們信心百陪,鬥志昂揚.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公民,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學習機會,肩負起革命前輩交託給我們的歷史使命,努力學習,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學會"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