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精選5篇)

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項目夥伴們:

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精選5篇)

大家上午好!

我是福州一心社工黃曉玲,目前是福州市倉山第六中心國小的駐校社工,能作為"興未來"項目的社工代表在此發言,我感到十分榮幸。首先,我要代表社工機構及項目社工感謝項目資助方興業證券慈善基金會提供一個這麼好的機會讓我們能夠相聚在這裏,共同為流動兒童學校社工服務努力;其次,我要代表社工們感謝各個學校對我們的信任,選擇了我們,給我們一個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入駐學校近一個月,從參加教職工大會、教職工團隊訓練、德育沙龍,到進班級、跟課接觸學生、瞭解學生,這是從陌生到逐漸熟悉的過程,感謝學校領導為我們的細心考慮以及老師們對我們的信任。記得陳校長跟我們説過:我盡力提供機會協助你們融入學校的教師、學生羣體,但也希望你們不要脱離原來機構的團隊,要跟機構保持聯繫。很温馨、很細心的提醒,讓我們感覺自己又多了一個温暖的大家庭。

流動兒童是隨着城市發展而產生的特殊羣體,他們的城市融入、校園融入問題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關注,環境的不適應不僅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影響,也呈現出一些的行為問題,我看過一段話,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孩子是願意成長願意改變的,只要有人留意他、相信他、鼓勵他!

作為項目社工,我們願意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陪行者,我們將秉持專業的社工理念,從尊重孩子的特殊需求出發,運用專業的工作手法,整合家、校、社區的資源,為學生開展服務,協助流動兒童解決阻礙他們健康成長的小煩惱。社工是一個年輕的行業,我們也是年輕的從業者,從人生經歷、教學經驗、對孩子和家長的瞭解還需要多向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請教。希望社工能夠與老師們互為補充,將學校社工服務項目與學校原有的學生服務有效得結合在一起,通過項目的服務共同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可複製的學校社工服務模式,並通過政策倡導,推動學校社工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的運作,促進流動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謝謝大家!

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對 20--年全市社會建設工作情況和 20--年主要任務進行彙報。

一、去年我市社會建設的基本情況

20--年,我們緊緊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務和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的奮鬥目標,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南方日報》發佈的《珠三角競爭力20--年度報告》中,我市在社會治理方面名列第一。

一堅持立足現實、統籌推進,系統謀劃社會建設全局

市委市政府把 社會建設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根據我市區域位置、行政架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等實際情況 , 系統謀劃,強力推進社會建設各項工作。

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持。 建華書記、寶成市長、姚康副書記等市領導多次率隊赴省社工委,積極爭取省的指導和支持。去年6月,我市與省簽訂共建協議,成為目前全省唯一與省社工委全面共建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的城市。為推動共建工作的落實,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動員大會,建華書記和寶成市長率領市四套領導班子到各鎮街開展點評和檢查督促工作。

二是建立組織機構。我們及時組建市社工委,調整充實 45 個市直單位成為市社工委委員單位,加大了工作的統籌力度。各鎮街於去年 6月底前全部成立了社工委,配齊配強工作隊伍,推動村和社區設立社會建設工作指導員,搭建起縱向到底的組織保障體系。成立了市社會工作諮詢委員會,組建了民情志願服務隊伍,提高科學決策水平。

三是完善政策體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意見》及七個配套文件,明確了全市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同時,制定了有關任務分工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和部門分工,確保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出台了農村綜合改革“1+5”、商事登記制度改革“1+-+Y ”、社會組織“1+N ”等系列政策文件,為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四是主動先行先試。 探索以社會組織形式成立了東莞社會建設研究院。重點抓好作為全省第一批社會創新觀察項目的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孵化基地於去年 11月成為省社會創新試點項目。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合作,紮實推進省第二、第三批共 7 個社會創新觀察項目。同時,我市也啟動實施了 49個市級社會創新觀察項目,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共同推進社會創新的工作格局。

二堅持真抓實幹、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制

我們按照建設“大社會、小政府”和“好社會、強政府”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以被確定為全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截至今年2 月底,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0904家,同比增長42.05% ,成為全省發證最快、同期發證最多的地區。實施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轉移政府事 項296 項,減幅達41.3%。研究制定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等相關係列政策文件,確保政府職能“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發佈首批市級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向社會組織購買266項服務,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二是創新基層社會管理體制。 市級部門向13 箇中心鎮和3 個市屬園區下放500多項事權,增強基層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深化村級體制改革,繼續抓好厚街、黃江等鎮的試點工作,穩步推 動政務、村自治事務和村集體經濟“三分離”,全市已建成36 個社區政務服務中心和45 個市級社區綜合 服務中心示範點。

三是深化社會組織改革。取消社會組織登記註冊前置審批83 項,率先實行異地商會直接登記制度。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設立社會組織發展扶持專項資金,去年還投入1000萬元開展首屆公益創投活動,全力支持社會組織發展,重點培育行業協會商會、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和樞紐型社會組織。全年新登記社會組織252家,社會組織總數達到2200 多家。同時, 建立 社會組織聯合監管機制,去年依法註銷和撤銷社會組織72家。引 入第三方社會組織評 估機構,對首批82家社會組織進行評估,評出 3A 等級以上社會組織42 家。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全覆蓋,90.3% 的社會組織建立了黨組織。

三堅持以民為本、服務為先,着力提升羣眾幸福指數

我們突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不斷提升羣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一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去年市財政投入205億元用於民生事業。在全國率先推行“社保卡診療一卡通”,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由户籍人口、就業人羣向非户籍、非就業常住人口拓展。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安排1000萬元設立民辦學校扶持專項資金,用於鼓勵和扶持民辦學校發展。60.9 萬名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在我市接受義務教育,佔需在我市接受義務教育外來人口子女總數的100%,其中,14.2 萬人在公辦學校就讀,46.7 萬人在民辦學校就讀。免費為市民提供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等9 項公共衞生服務。

二是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推動公共資源配置向欠發達鎮村和困難羣體傾斜,去年市財政實現均衡性轉移支付7 億元。實施創業東莞工程,促成1萬多名失業人員就業,幫扶7000多名家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加大對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幫扶力度,使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較好的保障。組織實施首屆“南粵幸福活動周”,滿足羣眾自我表現、自我服務和自我娛樂的需要。

三是切實提升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與積分制相協調的配套政策,逐步將異地務工人員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範疇。首次將異地務工人員子女納入醫保範圍,異地務工人員參保人數達到2500多萬人次。繼續實施“圓夢工程”,去年資助20__名新生代產業工人接受高等教育。堅持多途徑吸收優秀異地務工人員參與社會治理。目前,異地務工人員中已分別有1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省黨代表和省人大代表,17 人當選市黨代表,5 人擔任市政協委員。

四堅持突出重點、攻堅克難,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牢固樹立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意識,將建設平安東莞作為“六個東莞”行動之首,優化了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一是深入開展“三打兩建”行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圍繞“三類問題”突出的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嚴查大案要案、斬斷利益鏈、深挖保護傘,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全市立案查處欺行霸市、製假售假、商業賄賂案件3萬多宗。我市 被評為20--年度全省“三打”專項行動優秀市。

二是全面加強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全市27項重大事項進行了風險評估。建立健全決策聽證和社會公示等制度,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進一步完善糾紛解決機制,全市22個訴前聯調工作室調解成功各類案件8814 宗。建成“東莞市網上信訪大廳”,在全省率先實現視頻信訪系統覆蓋到鎮街。

三是大力推進平安創建活動。 繼續將治安工作列為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首, 深化 “平安公交”、“平安社區”、“平安校園”等 專項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四化五警”試點,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 全市“兩搶一盜”案件立案同比下降9.6% , 營造了穩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在過去的一年裏,雖然我們在社會建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社會建設工作與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與羣眾期待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例如個別部門對社會建設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改革創新精神欠缺、工作落實力度不夠、區域間存在差距,等等。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年我市社會建設的主要工作任務

20--年,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市實現高水平崛起的關鍵之年,也是共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工作的推進之年。今年全市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全國“兩會”和視察廣東、胡-華書記東莞調研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和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為目標,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作出東莞應有的貢獻。

一努力辦好羣眾滿意的教育。擴充一批公益性教育資源,新建若干所公辦幼兒園,做好東莞啟智學校的異地擴建工作。適時提高鎮街公辦國中公用經費標準達到市直屬學校的水平,促進我市教育均衡穩定發展。加強民辦學校規範化建設,爭取年內民辦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比例達65%,總數達160所。穩步推進免費中職教育,加快職業教育轉型發展,調整各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學科結構,推動辦學方向與我市產業需求更加緊密地結合。進一步提高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能力和發展水平。

二推動實現充分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全面打造“就業援助月”、“就業服務日”、“村民車間”等就業服務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解決大學畢業生、困難家庭等羣體的就業問題,實現東莞生源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0%以上,確保對城鄉登記失業人員就業服務率達100%。抓緊落實就業技能培訓資助制度,做好失業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着力推廣個人自主參訓提升技能,推動實現就業及穩定就業。加大對自主創業帶動就業的扶持力度,落實創業成功獎勵,加快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為創業人員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建立健全和諧勞動關係預警機制,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三完善保障有力的社保體系。加大新社保卡的發行力度,完善“社保卡診療一卡通”服務平台,豐富服務平台上的社保應用、醫療應用、金融應用的服務功能。繼續調整醫保政策,出台重大疾病及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相關政策。抓緊出台《東莞市民辦福利機構資助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福利機構。擴建市社會福利中心,將居家養老服務擴大至120個社區。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標準,切實保障和改善“底線民生”。

四提高羣眾健康水平。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成立市屬公立醫院管理中心,完善績效考評機制,爭取在醫藥分開、破除“以藥養醫”等方面有實質性突破。推進市人民醫院分院等重點工程的建設,發揮好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的作用,為市民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以國家衞生鎮等創建活動為抓手,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有效防止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發生和重大傳染病流行蔓延。改革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落實最嚴厲的執法、監管、准入、處罰、問責措施,不斷提高公眾飲食用藥安全保障水平 。

五深化社會體制改革。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簡政強鎮事權改革和大部門體制改革,鞏固和擴大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協同監管的有效舉措。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工作,分批出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目錄,逐步建立健全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目錄動態調整機制。認真落實農村綜合改革“1+5”系列政策文件,繼續擴大村級體制改革試點,科學規劃建設社區政務服務中心和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深化社會組織改革,遵照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並重的原則,促進社會組織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對社會組織的服務和管理水平。改革民生事業體制,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方向,探索推進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以及社區服務等領域逐步實現向全體常住人口覆蓋。

六推進“平安東莞”建設。全面啟動“平安東莞”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以基層平安建設活動為載體的“平安細胞工程”建設,加快推動平安社區創建工作,深化“平安醫院”、“平安校園”、“平安公交”等行業系統平安建設,壯大“平安東莞”志願者隊伍,把“平安東莞”建設工作延伸到每一個社區和單位、家庭,形成“積小安為大安,以基層平安保全市平安”的良好局面。按照社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要求,紮實推進“四化五警”建設,統籌管理村社區治安聯防組織,進一步健全基礎防範網、情報信息網、視頻監控網、網絡管控網、打擊整治網、區域協防網等“六張網”,努力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網絡。鞏固深化“三打”成果,繼續着力打擊欺行霸市、製假售假等不法行為。加強虛擬社會管理,重視網絡信息,推進網絡問政,引導網絡輿論,促進網絡虛擬社會健康發展。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一票否決”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聯合監管執法機制。

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總結石龍鎮和信貸行業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推進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政府誠信建設,以此帶動企業誠信、個人誠信建設,努力把東莞建設成為廣東信用建設的先行區。加強對信用服務機構培育、信用信息應用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加快編制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儘快建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依託現有政務網絡,加快公共聯合徵信系統建設,搭建政府內部數據交換共享平台和公眾查詢平台。建立健全部門和行業內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動實現部門和行業間的聯合獎懲,建立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制的信用監管新格局。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加強對公民的誠信守法教育,積極營造重信譽、守信用的良好社會氛圍。

八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

切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充分發揮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積極營造民主法治環境。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意見》及七個配套文件。進一步推進我市第二、第三批省社會創新觀察項目的實施,加強對49個市級社會創新觀察項目的檢查指導和評估,力爭一批社會創新觀察項目能順利上升為省、市社會創新試點項目。要加強社工隊伍建設,進一步擴大社工隊伍規模,逐步拓寬社工服務領域。加強社會建設的理論學習和研究,進一步強化和提升社工委統籌、協調、決策的能力,要成為加強社會建設的統籌者、推動者和探索者;加強社工委與委員單位間的聯繫和溝通,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各鎮街社工委要加強組織建設,配齊配強工作隊伍,認真履行職責,努力爭創更多亮點。

同志們,加強社會建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要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凝聚共識,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全面加強社會建設, 不斷創新社會管理,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 篇3

各位領導,同志們:

剛才,張科副市長對 20--年 全市社會建設工作進行了總結並部署了今年我市的社會建設工作。等一下,建華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下面,圍繞共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工作, 我講幾點意見。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的目標,去年6月,省社工委與我市簽訂共建協議,共同推進引領區創建工作。一年多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社工委的有力指導下,我們認真履行協議,積極改革創新、爭先進位,在樞紐型組織建設、深化社會組織改革、開展村級體制改革、創新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開展社會建設理論研究等多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省領導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去年省社工委在東莞召開首屆廣東省社會建設創新年會,最近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社會工作會議,我市都在大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面對行政架構、經濟結構和人口結構特殊的獨特市情,面對創新社會管理的艱鉅任務,面對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的更高要求,我們的創建之路仍然任重道遠。下來,各級各部門要把共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作為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的重要組成部分,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紮實推進,不斷以創建工作的新成效來奠定我市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的堅實基礎。具體來説,要圍繞共建協議,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 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

按照“經濟統籌職能上移、社會管理重心下沉”的思路,進一步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築牢社會管理的根基。一要理順基層管理體制。以爭創國家和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為目標,全面鋪開農村綜合改革。把握我市作為全省基層體制改革試點城市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建立村組利益平衡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空間轉型”的調研成果,學習借鑑新加坡社區服務管理經驗, 在總結黃江、厚街等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選擇虎門等6個鎮街,深入推進村級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推動政務、村自治事務和村集體經濟“三分離”。根據服務地域半徑或服務人口,科學規劃建設社區政務服務中心,使之成為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設置在村社區的服務平台。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村社區工作服務制度,兜底落實政府部門在村社區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務。二要還原基層自治本原。充分發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居民參與社區自治的基礎平台作用,充分調動業主委員會和其它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將政府管理與社區自治有效銜接,形成社區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三要強化社區服務功能。逐步建立完善“以獎代撥”資助機制,探索建立社區志願服務輪候制度,最大限度地使羣眾服務需求在社區範圍內得到有效滿足。堅持以羣眾需求為導向,設置社區服務項目, 實現從“政府配餐”向“羣眾點菜”轉變,由“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

二、着力創新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管理

不斷完善異地務工人員融入制度設計,努力把“流動的東莞”建設成為“穩定的東莞”、“和諧的東莞”。一要提供更周全的服務。健全完善與積分制相協調的配套政策,逐步將在莞的異地務工人員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範疇。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社工、志願者力量,為異地務工人員提供更加直接到位的社會服務,使我市異地務工人員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二要實施更到位的管理。進一步完善工資集體協商、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全面推廣企業欠薪逃匿風險預警機制,着力 打造工資基本無拖欠市,構建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係。加強實有人口信息採集管理,完善居住證“一證通”配套制度建設,繼續推行“以證管人、以屋管人、以業管人”模式。引導有條件的異地商會加快建立異地務工人員服務組織,利用異地商會的資源和優勢,協助黨委政府更好地服務管理異地務工人員。三要推動更有效的融入。加大對異地務工人員的人文關懷,定期組織開展關愛行動。進一步提高異地務工人員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比例,加大從優秀異地務工人員中錄用公務員和選聘領導幹部的力度。選取3 —5 個社區開展優秀異地務工人員參與社區治理試點,在法律法規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實現異地務工人員與户籍居民民主權利和參與機會的平等化。

三、着力構建樞紐型組織體系

一要探索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構建樞紐型組織體系的政策措施,在資金投入等方面為樞紐型組織發揮樞紐作用提供必要支持。儘快制定樞紐型組織的認定標準,爭取年底前啟動認定工作。二要充分發揮工青婦樞紐性作用。不斷完善工青婦服務功能,積極搭建社會組織服務平台,建立健全志願服務專業化、崗位化和常態化機制,做實做精“心靈驛站”、“莞香花”、“白玉蘭”等服務品牌,聯繫帶動更多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三要着力培育一批樞紐型社會組織。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精心選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組織,加強引導扶持,着力打造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示範性的樞紐型社會組織。

四 、着力培育規範社會組織

按照黨的提出的關於“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系”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扶持培育和規範管理力度,使我市社會組織在數量上有增加,在質量上有提高。一要進一步優化發展格局。根據省社會建設“1+7”政策 文件“每萬人擁有 5個以上社會組織”的要求,着眼東莞產業轉型升級、社會穩定和諧的需要,引導成立更多的工商經濟類、公益慈善類、社會服務類、羣眾生活類社會組織。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去壟斷化”,鼓勵更多行業協會商會實現“一業多會”。二要進一步強化培育扶持。認真落實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制度,為社會組織發展讓渡空間、擴寬舞台。加快作為省社會創新試點項目的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繼續開展公益創投活動,管好用好市社會組織發展扶持專項資金,落實社會組織税收優惠政策,不斷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三要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健全社會組織聯合監管機制,建立社會組織綜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大對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以省社工委在我市開展社會組織監管工作試點為契機,探索建立格式化、程序化、規範化的社會組織行為指引,引導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充分發揮市社會組織評估中心作用,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力爭在年底前完成對全市登記滿兩年的行業協會商會、公益慈善類組織和已經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社會組織的評估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實現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全覆蓋,確保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五、着力辦好東莞社會建設研究院

堅持解放思想,敢於突破創新,推動東莞社會建設研究院加快發展。一要完善組織架構。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治理結構要求,充分激發社會組織體制活力,儘快完善研究院組織架構,廣泛吸納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研究院建設。二要健全運行機制。儘快建立一套務實高效的運作機制,積極探索以項目招標、人員培訓、項目合作和有償服務為主要內容的運營模式,引導支持研究院朝“自籌經費、專業研究、開放運作、成果轉化”的辦院方向發展。三要建立研究聯盟。主動加強與有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聯繫和合作,爭取早日形成東莞社會建設研究聯盟。四要抓好課題研究。高質量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給的實現東莞生產總值與人均收入“兩個翻番”等三個社會建設重點課題的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同時,要統籌和指導各鎮街和有關部門開展社會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

總之,全市上下要緊緊圍繞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這一工作目標,統籌兼顧,凝聚合力,以目標引領進度,以督查倒逼落實,以考評檢驗成效,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市社工委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作用。各部門、各鎮街要主動作為、大膽實踐,努力增創更多亮點。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協同推進,為我市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作出應有的貢獻!

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 篇4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全國“兩會”和全省社會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20--年全市社會建設工作,部署安排今年任務,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振奮精神、真抓實幹,努力開創社會建設新局面,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剛才,張科同志總結了20--年 全市社會建設工作,部署了今年任務,姚康同志就進一步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工作作了部署,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社工委的支持指導下,我市深化在社會複雜多元基礎上實現和諧崛起的思路,紮實推進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特別是在省市共建、系統謀劃、理論研究、體制改革、基層治理、平安建設、民生改善等方面成效明顯,為我們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制度和工作基礎。但是,也必須看到,我市社會建設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格局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政府社會建設職能履行還不到位,社會建設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還有待創新,領導幹部推進社會建設的能力水平還相對薄弱,等等。

黨的明確了社會建設在“五位一體”總佈局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進一步加強社會建設。最近召開的全省社會工作會議,提出了建設民生社會、平安社會、公平社會、活力社會、法治社會“五個社會”的要求。根據中央、省的部署,適應新的形勢,市委提出了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的目標,明確了社會建設工作的更高要求。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與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工作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工作成果的鞏固提升。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上來,把社會建設放在“五位一體”總佈局中來謀劃,放在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多作貢獻的使命責任中來考量,着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以完善社會服務為基礎,以促進公平正義為導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建立健全社會建設和管理體系,推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探索具有時代特徵、廣東特色、東莞特點的社會建設新路子,努力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

一、要夯實物質基礎

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社會建設是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沒有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將變成“空中樓閣”。沒有社會建設,經濟建設也將難以為繼。因此,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把社會建設擺在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同規劃、同部署、同考核、同推進。改革開放30 多 年,東莞長期保持兩位數經濟增長,創造了經濟發展的“東莞奇蹟”。與此同時,我們享受到了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福利,促進了社會建設的快速發展。但近幾年來,由於我們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我市發展速度連續低位徘徊,在全省處於墊底位置,面臨着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必須看到,如果經濟增長長期“失速”,不能儘快迎來轉型升級的“拐點”,不僅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難以解決,而且社會建設也難以有效推進。我們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總量、人均均量和運行質量同步提升,再創轉型發展的新“東莞奇蹟”,即既有增長速度又有發展質量的奇蹟,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要處理好加快發展與調整經濟結構之間的關係,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全力以赴推進“三重”建設,着力打造粵海高端裝備產業園、松山湖大學創新城、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三個增長極,推動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促進現代服務業提速增效,大力扶持鎮村集體經濟發展,進一步發展創新型經濟,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努力使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現代產業帶動,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更多地依靠區域發展協調互動,進一步“做大蛋糕”、“做優蛋糕”, 為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要強化服務職能

政府的管理能夠調節市場失靈、維護社會秩序,從而促進經濟社會進步;政府的服務能夠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是,長期以來,政府社會建設職能缺位,管理模式滯後,該管的事沒有管好,不該管的事管得太多,既不利於提供服務,也不利於強化管理。下來,要着力於強化政府社會建設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等重大關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主動向社會讓渡空間,解決好政府在社會建設中“缺位、越位、錯位”的問題。積極穩妥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切實抓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各項工作,鞏固和擴大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成果,積極探索協同監管的有效舉措,力爭使東莞成為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程序最簡、效率最高、監管最到位的城市之一。健全政府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制度,落實向社會組織放權和購買服務目錄,確保政府職能“放得下、轉得出”,社會組織“接得住、管得活”。要在履行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職責的同時,突出提高政府社會管理水平,以平安東莞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四化五警”建設,實施“平安細胞工程”,加大治安防控打擊力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提高人民羣眾的安全感。健全公共安全監管體系,堅決消除影響公共安全的重大隱患。加強矛盾排查化解,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範羣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特別是要高度重視羣眾信訪作為一個地方社會和諧穩定“晴雨表”的作用,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和包案,突出化解信訪積案,依法規範信訪工作,建立信訪聯合接處機制,探索“一站式接待、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的信訪工作模式,提高信訪辦理效率,推進信訪矛盾調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要突出改革創新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繼承和借鑑過去好的經驗做法,但更關鍵的是要創新。要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進一步總結經驗規律、加強實踐探索,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結合東莞實際,要突出抓好兩方面的改革創新。一方面,要深化社會組織改革。推進行業協會商會和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去壟斷化”改革,抓好市80

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進一步降低登記門檻、簡化註冊程序,引導社會力量成立更多的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和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羣團組織的樞紐功能,推動同類型、同性質、同行業、同領域的社會組織建立樞紐聯合型社會組織。健全社會組織聯合監管、優勝劣汰和評估考核機制,提高社會組織規範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優化基層社會治理結構。以我市作為全省基層體制改革試點城市為契機,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羣眾自治機制,加快形成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與自下而上的基層自治相結合的社會治理結構。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村級體制改革,推動政務、村自治事務和村集體經濟“三分離”。合理規劃建設社區政務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着力構建科學有效的基層管理服務體系。

四、要堅持民生優先

一個社會重視效率而忽視公平,將導致貧富日益懸殊、社會不滿增加,甚至社會動盪、經濟滯脹。隨着人民羣眾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更加強烈,一些羣眾有時為爭得一分公平甚至比爭得幾分利益還要執着。必須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加強社會建設的基本取向和價值追求,逐步構建和完善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政策體系、制度安排,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要 始終關注人民羣眾的意願和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羣眾的公共服務需求,確保全體社會成員都能温飽無憂、體面尊嚴、更有品質地生活。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更多資源投放到基本民生項目上,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把經濟發展的實惠裝進羣眾的腰包。實施新一輪“雙到”扶貧,完善長效機制,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幫扶質量。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多幹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完善貧有所濟、困有所幫、殘有所助、孤有所託、災有所救的社會救助制度,推動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全員人口管理體系,完善積分制、居住證制度,有效解決異地務工人員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入學、醫療衞生等方面的問題,讓在東莞學習、生活、工作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

五、要注重道德教化

加強社會建設,既需要法治的強制力量,也需要德治的教化作用。 一方面,要以 法治東莞為載體,強化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各級各部門尤其是執法機關,要帶頭遵守法律法規,規範執法行為,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真正依法調整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探索建立決策評估和糾錯制度,加大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力度。結合普法教育,強化廣大羣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引導羣眾理性參與社會管理,理性監督政府,理性表達訴求,依法解決糾紛 。 另一方面,要以推進文明創建為抓手,着力解決當前社會領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等問題。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入推進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 。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民眾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實施公民心理健康工程,做好重點人羣心理疏導,引導社會成員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大力推進誠信建設,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營造重信譽、守信用、講信義的良好社會環境。

六、要推動多元共治

社會建設工作是一項基礎性、根本性、長遠性的系統工程。各級各部門要緊緊圍繞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的目標要求,健全“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完善部門工作考核和督促檢查機制,廣泛動員組織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社會服務管理,充分發揮工青婦“樞紐型”組織和各類經濟組織、基層自治組織的積極協同功能,大力抓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行“社工+ 志願者”模式,培育發展社區志願者組織,進一步 發揮人民羣眾參與社會建設的基礎作用,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要繼續加強與省社工委的共建與合作,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工作指導,繼續落實和完善社會建設“1+7”政策體系,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政府補貼項目等公共支出政策,加大對基層欠發達鎮村的支持力度,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社會建設。要加強政策學習、理論研究、專業培訓、實踐鍛鍊,着力提升各級黨政幹部領導、組織、推動社會建設的能力水平,建設一支既懂經濟建設又懂社會建設的高素質幹部人才隊伍。

同志們,加強新形勢下社會建設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進一步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鋭意進取,攻堅克難,努力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構築堅實的社會支撐!

社工考試動員講話稿 篇5

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職責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它涵蓋生活百態,包羅萬象。

我們信任它、熱愛它。它,就是我們的社區。

我們社區人幹着繁雜的工作,沒有對名利的憧憬,卻飽含着對工作的激情。

我們都是默默無聞的社區人,我們行走在最前沿,奔波於第一線。

我們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我們用最熾熱的心,最辛勤的勞動,建設着美麗的家園。

入千家户,問千家事,曉千家情,沉沉的暮色中,仍有社區人的身影。

每逢佳節,社區人總是舍小家,顧大家。雨季來臨,我們值班巡邏,為了居民的平安而堅守,父母的期盼,家人的不解,我們心懷歉疚。

黨的囑託,居民的信賴,我們義無反顧,民意民情及時掌握,民生要求及時解決。

在這裏,有一種風景叫辛勤耕耘,有一種信念叫責無旁貸。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我們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孩子們渴望開心學習、健康成長,老人們渴望精神撫慰,幸福安康。

一社區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為居民的福祉,為社會的和諧,我們竭盡全力。

我們是敢為、能為、有為的社區人。平凡也是財富,奉獻才是幸福。我們着力譜寫更優美、更和諧、更幸福的生活篇章。

--年即將遠去,20--年更加努力。

在與時俱進的時刻,都會有許多的感慨和觸動,逐漸成熟的社區工作者, 用真心與熱情,去堅持、去探索、去磨練。

大樹紮根於沃土,高樓立足於基石。人民羣眾,是我們最強大的後盾。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真心真意,把老百姓當朋友。送温暖,重民生,想羣眾之所想,憂羣眾之所憂,腳踏實地,為百姓做實事。

新時期,新任務,解羣眾之所難,扶羣眾之所苦。

社區工作者信心百倍,社區工作者鬥志昂揚。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黨的生命線,將活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