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小語文教學的病因及治療

一、臨牀表現:

目前國小語文教學的病因及治療

目前我國的語文教學是好得很,還是糟得很,許多同志説是糟得很:①早在1978年3月16日,呂淑湘先生在《人民日報》著文批評我國中小語文教學是“少、慢、差、費”,10多年時間3000多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文,卻又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②1991年有人對國小畢業班語文狀況作了一次小範圍的抽樣調查,發現學生寫字姿勢大多不正確,最差的正確率只有5%,好的班也只有30%,書寫工整率只有17%,作文病句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漢字的回生率高達29.10%。③1995年有人對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作調查,從國小生習作抽樣中發現:同一作文題目65%學生的習作題材相同,21%的習作內容與已出版的優秀作文幾乎無異。④1997年11期《北京文學》社、《世紀觀察》相繼發表了五篇著名文章,認為現行的中國小語文教學是學生的桎梏,語文的扭曲,文學的悲哀,“歪點子一意孤行”、“不止害了一個人,而是害了一代人”。

事實上,語文在中國小裏所佔課時最多,教學雙方壓力最大,問題最多,效果最差。

語文專家在批評它,作家們在批評它,老百姓在批評它,學生在反抗它,就是國家教育機關的領導也不滿意。所謂上下共討之,全民共伐之,著名特級教師有“北魏南錢”之稱的錢夢龍老師就批評語文教學是“束縛人、折磨人、摧殘人”,因而有許多同志診斷,中國目前中國小語文教學已病入膏肓(但我不贊成這個結論,沒那麼嚴重。)

二、診斷結論:

“更年期綜合症”。(一是解放50餘年中國語文教學學蘇聯50餘年,年齡正是“更年期”;二是“更年期綜合症”是可以病治的,可以調節的;三是“更年期”一過可以出現“第二青春期,語文教育的春天一定會到來的。)

三、致病原因:

(一)教材:問題嚴重

對於現行教材:一方面人教社對現行語文教材不斷進行改造,但變動不大。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教委的意見,提倡有實力的地區根據本地區的特點自編教材,到目前為止,國內號稱有“八套半”教材,但實際情況是“八套半”教材根本無法各盡所能,其中一套人教社編的(我們現行用的)佔90%以上的市場份額,“教材自選”—説絕對名不副實,甚至連學生練習冊、檢測題也統一(這純粹是為了經濟利益),原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在1988年就説過:“讓幾億人讀一種書,這種局面危不危險”。教材一旦出錯,大家都錯,一有毛病就成為全國性的,人的智慧,怎麼發揮,訓練出來的人都是一個模式,沒有創新。目前國小語文全國統一教材主要是五年制和六年制兩種,問題主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教材包括:課本、教參、練習)。

1、目的不明。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麼?長期以來從來就沒有搞明白,這話説出來好象是笑話,孩子們的童年美好時光都砸進去了,還不知道目的是什麼?到底要學生學什麼,説白一點就是語文教學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而該做的卻沒做好。

什麼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例如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要通過語文教學對國小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如何進行呢?

人教社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一冊看圖拼音識字“上中下”幾個字,結合國小生生活經驗是很好掌握的,可課本的設計極其複雜,先是一段純拼音:“小亮在上面,大明在下面,我在中間。我下去了,大明上來了,小亮在哪裏?”一位專家聽這節課,從哈爾濱聽到海南島,從上海聽到西藏,幾乎所有的教師都用30-35分鐘讓國小生表演這個節目,上的上,下的下,不亦樂乎,而寫字的時間只有幾分鐘。這節課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讓兒童知道上、中、下是什麼意思,會寫。但這一番表演,目的是什麼?據參考書的要求,是要一年級的國小生了解事物是在發展變化的,以便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其荒唐拙劣,一眼可見。

教科書的編者為了突出“辯證聯繫”這一觀念,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折磨孩子。這類情形隨處可見,如六年制十冊中有托爾斯泰的《跳水》一篇課文,寫的是父親對兒子的至愛,那種情急之智很感人。教參上要求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讀寫例話》中説:從這篇課文可以看到:第一,理解文章的內容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知道哪些事物是聯繫在一起的。第二,記敍事情的文章,事情在發展,事物之間的聯繫也在變化,要注意是怎樣變化的——猴子是怎麼和小孩發生聯繫的。於是按照要求,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去理解猴子和小孩之間有什麼聯繫?學生怎麼也理解不了,老師就不斷挖掘字句,這樣生拉硬扯,彼此痛苦不堪。一篇好端端的文章,硬是被整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到頭來誰都不明白,學這篇文章是為什麼?是為學馬克思主義普遍聯繫的觀點,其實馬克思理論是很難學的,這麼小沒有必要,大學生很多也讀不懂,工人讀不懂,所以馬克思才説:“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此類教材中的例子太多了,幾乎藴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理論,還有《刻舟求劍》、《我要的是葫蘆》、《守株待兔》、《蛇與莊稼》等等,過去我與尹朝英同志合作寫過一篇文章《淺析語文課本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因素》獲過縣二等獎,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要重新反思。不知外國的語文教材的編選是否如此。

什麼叫該做的事沒有做好?①識字量太少,國小2500個左右,我們這一代人在課本上學的漢字遠遠不夠,很多是靠自學的,即使如此,讀書、讀報,還有好些字不認識,因此,我辦公桌上隨時都放着一本《現代漢語詞典》。②作文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作文訓練分量卻不夠,對記敍文的要求太嚴格:寫實。以人教社六年制國小課本十二冊為例。“基礎訓練”,“寫件你聽到或看到的表現社會主義新風尚的事”,主題很明確,無法發揮。但學生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新風尚”,恐怕成人也難界定哪件事是“新風尚”而且還得判明是姓“社”,而不姓“資”,情急之下,只有編和抄兩條路可。“基礎訓練二”要求寫一篇讀書筆記,體會文章《養花》的思想感情,抓兩三點來寫,學生又不得人鑽入教學大綱的繩索之中,束手就擒。基礎訓練五,寫件你周圍發生的事,這件事顯然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而且一定是意義重大,國小生當然就只有去拾錢包、扶老人過橋,為“希望工程捐款”了。前些年,一位專家在武漢看了一個班的統考作文,50篇文章人人驚異地一致:掃廁所,洞堵住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我”用手掏了出來。結尾是:我的手雖然髒了,但心裏很高興。如此訓練有素地説瞎話,觸目驚心,其它題目:“一個晚上”、“我和xx”、“給長輩的一封信”等等一類,多是實題,很容易引誘孩子説瞎話,編假故事。

2、內容陳舊:例如有關國外的內容,多半是描寫“壓迫”、“黑暗”與“貧窮”的,相關教材中一段預習提示就是“我們的童年多麼幸福!”硬是要説明的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眼光多麼奇怪!這種觀念多麼遙遠,使人難以置信這是90年代晚期,二十一世紀的課本。十一冊有篇外國題材《月光曲》,寫貝多芬為盲女演奏;《小音樂家楊科》,楊科因為熱愛音樂而被地主老財毒打致死;《賣火柴的小女孩》更是悽怨得讓人心顫;十二冊,外國作品6篇,除《冬眠》是寫動物的外,《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描寫了縴夫們充滿“詛咒和抗議”的神色,表現的是舊俄國人民“貧窮而痛苦”的生活;《窮人》描寫在一個惡劣天氣裏,一個貧賤的寡婦死去,留下兩個孤兒;《凡卡》是寫小凡卡在悲慘生活中夢想甜蜜的生活;《高爾基的童年》寫的是阿遼沙喜歡讀書,卻困難重重;《小抄寫員》是寫善良懂事的小孩敍里奧為貧窮的父親分擔憂愁。不是説這些文章不好,而是太單一,與現代相隔太久!不是説不能用這種批判與揭露的文章,只是如果只有這樣的文章,就片面了,我們怎麼能讓學生通過這些文章面向世界,認識世界呢?讀了這些文章,離現實世界只有越來越遠,怎麼能貫徹鄧大爺的“三個面向”呢?還可能讓學生產生一個錯誤觀念:凡是偉大的作家都是揭露批判現實社會的,要做一個偉大的作家請揭露社會的醜惡吧!

3、入選的文章沒有典型性,根本沒有背誦的價值,不能作為範文來教學。這種文章很多,學生讀了以後沒有任何感覺,太平淡,給人一種編者治學不嚴謹的印象,好象圖了願,隨便找幾篇文章給你讀一下就行了,根本稱不上範文,還給人一種錯覺:是不是編者為了照顧作家面子,或作家憑個人關係把自己的東西塞進去。如《……》、《……》

4、語法、修辭、邏輯知識編得多了些,這點尤其是在初、高中尤甚。我認為國小語文根本就不應該教這些東西。因為:①語法來自於外語,外語很講究語法,這是外語的一個顯著特點,而漢語卻不然,沒有必要架空去學。②語文應當做的是教人們一種語言,而不是教給他的關於語言的知識,我們培養的是使用語言的人而不是語言學家,是能夠用這種語言説話的人而不是談論這種語言的人。③任何一個人的實際語言能力都不是靠所學的語法、修辭知識轉化而來的。④語法本身就存在長期的分歧,到現在都未完全統一,這有必要學它嗎?⑤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詩人,如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辛棄疾……等都沒有學過專門的什麼語法、修辭,現代人學了,但還未出現過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詩人。⑥據説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大多不會寫漂亮的文章,且沒有一個是文學家和詩人。因此,國小生又有什麼必要學語法、修辭,且搞得很複雜呢?

(二)練習:“機械化”

中國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中,講到愚公門前有兩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如今,國小語文教學園也有“兩座山”擋住了國小語文發展的出路,並壓得國小生喘不過氣來,這“兩座山”一是課堂上的“問答式的分析”(後面再講),一座是“練習的機械化”,練習的“機械化”其特點大致有三:

1、量大:抄生字、寫詞語、抄課文、背解釋、做綜合練習、預習課文等等。在校沒有休息時間,在家沒有時間休息,有幅漫畫《陪讀》,兒子深夜在寫作業,父親在疊高的椅子上,發懸於樑,滿地煙蒂,苦熬着等孩子把作業寫完,學生負擔太重,高中6點起牀,晚上10:10放晚學,晚學回家還得寫作業,到底一天休息多少時間,沒有節假日、星期天,別説學生,就是成人這樣學習一天就會感到筋疲力盡。

2、名目多:國小生語文練習的名目之多是令人吃驚的,單句子的練習形式,就有把句子補充完整,亂詞排句,亂句排段;按標點符號寫句子;指定詞兒寫句子;照例句改寫句子;按規定的修辭手法寫句子,修改病句……,翻開學生的練習冊,許多稀奇古怪的題目,令學生無措手足。國家三令五申禁止的各種各樣的練習冊、ab卷、題庫等等,通過各種渠道非法進入學校(不知這些人得了多少好處,好處肯定有,只是沒有查到或説沒有查),課後有思考、練習,《知識與能力訓練》、《目標檢測》、“基礎訓練”等等,這些無用的東西,學校是沒有定過的,全是有些人搞的,(説什麼講凝聚力,換句話説叫他們幹壞事,下屬要支持他們),又怕家長上告,就發一個單子叫每個學生簽字,以便上級查下來時,好説是學生自願訂的。我歷來討厭亂訂資料,在文小上課時,我連練習冊都未訂,以後訂資料請有關人員注意。許多語文練習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語文字詞句篇,聽説讀寫的範圍,孩子熬夜,打着瞌睡做了大量的題目,到頭來對他們的語文基本功並沒有帶來好處,這些挖空心思編出來的文字遊戲,或稱“陷井”,充斥着學生的生活,耗去了學生寶貴的童年時光,坑害了我們的孩子。

3、無意義。比如解詞“灰溜溜”“ 尷尬 ”、“屁”、“繁殖”、“灌溉”,有的教師、家長叫學生背詞語手冊或字典、詞典,其實,詞只要知道大概意思,會用就行,沒有必要對所有詞都用書面語言來解釋一番。再如: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人生識字糊塗始》中寫道:“假如有一位精細的讀者,請了我去,交給我一支鉛筆和一張紙,説道您老的文章裏,講過這山是“崚嶒”(稜爭)的,那山是“ 燦峮”(燦巖)的,那究竟是怎麼一幅樣子呢?……因為我實在連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巖 ”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形容詞,是從舊書上抄來的,向來就沒有弄明白,一經切實考查,就糟了,淵博精深的魯老先生也謙遜地説自己是模糊的。而我們卻要學生對某些詞語解釋再解釋,辨別再辨別。有童謠:①現代教師武藝高,個個都會扔飛鏢;教學硬是有法寶,不是作業就是考;②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這實際上是煩瑣哲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泛濫。

(三)作文:無生氣

1、要求偏高。特別是過去大綱的規定更高:“什麼中心突出……後來適當調整了要求,但我認為仍然有些偏高,對10來歲的孩子提那麼高的要求不切實際,根本達不到,教師也達不到(沒有低估大家的意思)。高中作文要求寫論説文,17、18歲的人未成年,論理肯定不充分。

2、學生無寫作興趣。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根本不感興趣,一説“作文”就頭痛,如果把作文次數安多一次,學生就要“叫黃”,“哦喲又是作文!”我説現在的作文是逼着牯牛下崽子。

3、作文訓練一味模仿,追求“假、大、空”、“八股調”,什麼《作文大全》、《國小生優秀作文選》、《優秀作文一百例》、《作文訓練》……五花八門,魯迅説是專門掏青少年人腰包的。連一年級的娃娃也有一本,這是嚴重違背語文教學規律的,學生作文翻一翻《作文大全》、《作文指導》上的文章,改頭換面,這就是自己的文章了,作文説的幾乎全是假話、空話、大話,沒有血肉,沒有感情。

4、不注意生活積累,憑空談“技巧”,講“方法”,往往傳“技巧”、教“方法”的人都不會作文,真是“彈花匠的女,只會彈而不會紡”,尤如教人游泳,只在岸上講動作,不下水遊,一旦下水就“稱砣落水”。寫作文我説就跟人學騎車一樣,不會的人,你跟他講,要在腳跨上去,兩手把籠頭把住,保持身體平衡。他一上車人就掉下來,會的人可以左右開弓,歪起……都不會掉下來。

5、研究閲卷者心理,迎合閲卷者口味去套取分數。

作文教學現已發展到專門研究閲卷者心理,迎合閲卷者口味而騙取分數的地步。研究的結果是這樣的:①卷面整潔,字跡工整。②字數適中:一般比規定字數多50個左右。如果太少,閲卷者覺得你內容單薄,無話可説,勉強達到規定字數。若太多,(決不能用添捲紙),閲卷者又覺得你那有這麼多羅嗦話要説,而生反感。③作文框架:應當開頭60字左右,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地點題,結尾40字左右,簡潔有力地收尾。如果是寫人的文章,寫2-3件事,1件詳寫,1件略寫,另1件可一筆帶過。事與事之間要有一個30字左右的過渡段。若是寫事的文章,選材要注意與眾不同,估計大家要寫的東西你不寫,別人不寫的東西你寫,閲卷者會有一種新鮮感。④求平求穩,不唱反調:所寫內容不要與當前政治不相符,不要在文章中狂妄地誇耀自己及自己的學校,使人免生反感。⑤文章中不能暴露自己所在的學校、班級、姓名,這樣以免閲卷者知道你是與他無關的學生而故意壓低你的分數。以上5點確實很“機智”地切中了閲卷者的“心理脈博”,但除第①條有點正效應以外,其餘都是負效應,這樣指導學生作文,根本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最多隻能是騙取一時的作文分數。

(四)教師:素質偏低

1、不會寫文章:説語文教師寫不來來文章,彷彿在説士兵不會放槍,農人不會耕田,一樣多餘可笑。其實不然,幾年前上海這個大城市曾舉行過一次師生作文競賽,結果發現有不少教師寫不過學生,蘇北有一個縣曾讓高中二年級的語文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語文大學聯考,以選擇高三語文教師,最後一道作文題有相當部分教師的文章競達不到一類作文的最低評分標準。83年國小低段語文教材教法考試看圖作文,不到30%的人及了格(當時我還年輕得了89分,這在當時算很高的分了),有的同志補考了好幾年,甚至有的人考到最後也未過關。最近幾天,三·一班的學生吳新宇寫了幾首詩寄到《小龍人報》,主編收到後感到很驚喜,認為若是自己寫的話,這個學生很有培養前途。(我後來調查證明是學生所寫)現摘錄兩首以饗諸君(一)《晨景》“火紅朝陽一線明,晨風拂面格外新;風吹草動低聲語,遙處百鳥齊放鳴。”(二)《長城》“長城蛇蜒千萬裏,好似青龍盤山嶺。爪鋭角利氣沖天,保我中華享太平。”我把這兩首詩給國良同志看了,他認為此詩是60歲以上的讀過古書之人所寫,其實是我們的學生,今年才9歲。請問在座諸位,你寫的詩比得過這個學生嗎?自己不會寫文章,還指導學生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癢,不着邊際,不僅如此,教師背書就背不過學生,我聽過許多學生私下不服氣地説,光叫我們背,你還不一定背得倒呢。這可能是真的。我在松林教書時教學生背東西,有個自認為很聰明的學生就説:張老師你還背不倒呢。我説你娃娃聽着,張老師可以一字不漏地背給你聽。張老師能背的東西很多,你不要狂,遇到張老師教你的國小,算你有運氣。在座的教師遇到這樣的學生你敢不敢提勁?

2、不能即興演講:許多教師在家中罵人,吹牛頭頭是道,一旦上陣,話都説不清楚,你聽了半天,不知道他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所以從現在起就要培養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每週3位教師開會前必須演講。

3、不能寫一手好字,不能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教師唱讀現象有之。“黃絲馬馬來抬肉肉……”、“秋天來了!……”沒有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説話味同嚼蠟。

4、不會欣賞文學作品:看小説、電影、電視只追求故事情節,我從沒有看完過一部瓊瑤、岑凱倫的言情小説,金庸的武打小説,因為我是認為他們根本無文學性可言,都是一個模式,不是恩恩愛愛,卿卿我我,就是打打殺殺,俗得掉渣。看電視、電影談論的是:“啊,這麼漂亮的女人死了多可惜!”,我説那是悲劇,只能這樣安排,作者安排得很好;“啊,怎麼這麼巧,偏偏就遇到了清官”,我説那是喜劇,“無巧不成書嘛”,它的主題是要揭示:“好人一生平安”,不會欣賞文學作品,肯定教不來文學作品。過去的塾私先生至少都是秀才,還有很多人是飽學之士,背不了200-300篇文章、詩詞的教師可以説是教不好語文的。

(五)教法:單一、呆板

①受蘇聯談話法影響。前面所述,語文教學園地處着兩座山,一座是“問答式分析”,另一座是“練習的機械化”,機械化已述,所謂問答式分析,就是根據語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一連串的問題,進行“分析”,一問一答,追求表面的熱鬧,這正是呂淑湘先生早就抨擊的“發胖式”的分析。其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並不琢磨如此分析讓學生得到什麼,達到什麼目的。其形式的根源:一是受蘇聯“談話法”的影響;(在教學上受蘇聯影響最大,教科書的編寫、大綱、幾乎照抄、教學觀念、50年代是同志加兄弟,全盤蘇化,連穿花衣服要都照學)。二是1958年前後,受左的思想影響。②大搞架空分析的陰影所致,好端端的一篇文章被分析得支離破碎。如夏衍先生寫的《種子的力》文章中寫小草“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終於被掀翻了”僅此一句,就提出“石塊”暗指什麼?“石塊被掀翻指什麼?”“終於”是什麼意思?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一句話提出5個不着邊際的問題“分析”,可以推想,國小生即使費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是不可能回答清楚的。再説,回答出來又有什麼意義。我認為,有些文章的作者未必就意識到了它寫的含義,有些“分析”純粹是人為附加的。原來可以讀懂的文章,經這麼一“分析”,學生反倒讀不懂了,這樣的課例全國風行。再如二冊《司馬光》的分析更為可笑,此教案登在《四川教育》上,還説是優秀教案。見《司馬光教學設計》,可笑,實在太可笑,完全失去了語文科的性質,忘記了語文教學的任務,我認為這完全是一節思想品德課。③片面理解新教法,教法上跟風。如目標教學,仁壽只搞這個,國小教學園地只搞這個教法,國小教學園地長期存在“學霸”,要在國小語文園地有生氣,必須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總之,我認為語文教學在教法上形而上學盛行。我在思考中國教育為什麼只能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轉,而不能有自己科學的獨特的教法。八十年代前期全盤蘇化,八十年代後期全盤美化,把中國自己的傳統全部丟掉,中國孔老夫子是聖人,是教書匠的老祖宗,他的教育言行在樂正克所著的《學記》中所載,很多理論至今為全世界教育所採用。如“啟發式”、“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道而弗牽,牽而抑,開而弗達……”等等都是很寶貴的財富,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繼承並加以光大呢?我想,如果孔聖人在天有靈的話,他一定很氣我們這些不肖子孫的。

由此可見國小語文致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幾種表現是其重要病因,但“更年期綜合症”不是不治之症,是可以治療的。我認為最好不用西藥,而用中藥,西藥來得快些,但往往只治得了標而治不了本;而中藥雖然慢些,但能治其本,(換句話説,就是中國的語文教學只能靠自己來解決,不能照搬他國的現成東西),因此我大膽給開一張處方。

四、處方:

(一)調整語文教學大綱,重新編選教材。

1、調整大綱中不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語文科性質的要求,該提高要求的要提高,該降低的要降低。過高的如作文,思想政治教育(辯證唯物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幾乎國小生規範的所有內容都襄括了,它畢竟不是思品課,無必要強調其思品教育的全面性),過低的,如增加識字量,增加詩詞、美文的背誦。

2、借鑑外國教材編選的經驗,真正實行“一綱多本”。如美國各州都有自己的大綱、教材,只要總目標一致,何必強求一律呢?這對於培養學生個性很有好處。日本一個小國,總人口1億多,有八九家教材出版公司,所出版的教材都不盡相同,照此算,中國應有100多家,而中國最權威的出版社只有一家(日本改歷史教科書就是有的改了,有的未改,有的改得多,有的改得少,南京大屠殺,有的未載,有的載了,殺的人數有的課本20多萬、10多萬、許多、死者眾,死者數字不詳),各地自由選擇,這有利於學術研究,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式的。中國也可以只有一個國小總的培養目標或大綱各地可根據自己的實際自行編寫或允許多家教育出版社公平、自由競爭,學校擇優而施教。這樣一競爭,教材可能會越編越好。

3、“字族文”課本值得推廣。字族文是根據漢字構字規律創編的新型文體。它組字為族,因族設文,族為文統,族文相生;學文識字,披文見族,族字類推,環環擴展;以讀促識,以識促讀,文熟字悉,一矢兩的。

如“青”為母體字的一族字,先選出常用字“青、請、晴、情、倩、請”等,據此編出字族文

(一)兒童詩《小青蛙》 (二)對字歌

河水清清天氣晴, 分對合,送對迎

小小青蛙倩眼睛。 兄弟對姐妹,前輩對後生。

保護禾苗吃害蟲, 趕鬧市,逛新城,

做了不少好事情。 春節放鞭炮。

請你保護小青蛙, 元宵鬧花燈,

它是莊稼好衞兵。 家家送舊歲,

户户迎新春。

(三)皮筋歌 (四) 三字文(常用偏旁)

小蜜蜂,嗡嗡嗡, 肉字旁,

飛到西,飛到東, 肉有關,

西邊李花白, 肺腸胃,

東邊桃花紅。 腰背肩,

小蜜蜂,嗡嗡嗡, 肝膽骨,

飛到西,飛到東, 膘肥臉。

西邊菜花黃, 月字旁,

東邊櫻桃紅。 月光亮,

小蜜蜂,嗡嗡嗡, 三五夜,

飛到西,飛到東, 月明朗。

西邊豐收樂,

東邊笑聲濃。

等形式,用兩年時間可以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學生能讀課外書報,能寫300字左右的短文,數學成績也比對比班高出20%;思維敏捷,屬對能力可以與電視台的記者相比。

4、中國四大名著可以作為課本進行講授,也不是單純只講此一種,重要內容講點。

5、中國語文傳統的編選方法要繼承。《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女兒經》、《增廣賢文》可以借鑑,這既有思品的內容,又有語文知識,便於記誦,為什麼不能學一點呢?尤其是對語文啟蒙階段的兒童尤為重要。

(二)切實提高教師素質。

要求:①要能不打頓地背誦200篇以上的美文,唐詩、宋詞……毛澤東的詩詞,多看些名著。(毛澤東主席是非常偉大的詩人,浪漫主義色彩極其濃厚,他的胸襟和氣魄史無前例。58首發表的要能基本背誦,讀他老人家的詩簡直是一種享受,如“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通南北。煙雨茫蒼蒼,龜蛇鎖大江……”,“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才飲長沙水,又食五昌魚……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有興趣的同志可以與我專題研究)②學一點歷史、哲學方面的知識,中國曆來是文、史、哲不分家,一個語文教師只認得了幾個字,講課是無法生動的,説話是少有説服力的。③看電影、電視、小説等多從藝術性上去理解、去欣賞、去分析。④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每天能靜下心來看一個小時的書,吸收一些新的東西,把書放在牀頭櫃上,每晚睡前堅持看,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不看反倒睡不着,總覺得缺點啥。⑤做好讀書筆記,把你認為好的東西分門別類寫出來或剪下來,日積月累,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趙字驥教授堅持每天至少寫2張卡片,成為中國農村教育著名的專家、學者。學校的楊力先生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還有其他教師在這方面也是做得不錯的。⑥拿起筆來寫文章,總結自己的得失,要經常練筆,否則“三天不練手生”,這幾年文永明、鄭邦兵、楊力、黃建明等同志做得是較好的。

(三)認真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根據教師的特點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無論你選擇何種方法,“啟發式”教學原則是必須貫徹的,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朱熹:“憤者心不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不要通過表面的熱鬧,搞形式、擺花架子,不要追風,人家叫幹什麼你就幹什麼,比如制課件,是不是所有的課都要求制課件?很淺顯的無必要,教法要根據自己的特長來確定,在國小教育界要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必須打倒“學霸”,允許各種新鮮空氣進入語文教學園地,在此我重申,可以不按目標教學搞,允許教師有選擇,若上面要檢查要批評請朝我身上推,在《教學法大全》上(趙學驥、楊東主編)有80種教法,為什麼只允許一種而不允許其它,且中國的目標教學沒有跟布魯姆學完整,我敢公開説,我不贊成只搞目標教學,它該“壽終正寢”了,因為理論上不一定正確,實踐上加重師生負擔,無教學藝術,目標教學的教學環節只是把凱洛夫的“組、復、新、鞏、布”改了一個名稱,加了一些生僻的術語,實質內容是沒有改的。教師的教案我也不贊成寫得很全、很細。根據個人情況,字跡也不一定寫得工整,只要自己能認得了就行,允許有很多改動,因為教案是自己看,自己用的,比如我的講稿,就不一定寫得很好,這是我看的。總之,教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師的特長、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內容來確定,在教法上並不存在上明顯的優劣。

(四)以讀為本,加強訓練。

“書聲琅琅”應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自古中國語文教學都是如此,教師的師傅孔子傳説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據考證,孔子36歲教書,72歲去世,教書36年,平均每年教幾十甚至百多名學生,他搞得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在適當時候點拔。因而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就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讀”的訓練。

1、保證讀的時間:語文課總的説來,讀書的時間不多。語文課是語言實踐,實踐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因而,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讀中體會意思,體味情感,讀中學習語言,內化語言,讀中積累語言,一堂課至少應有1/3的時間讓學生自主讀書。

2、注意讀的形式。國小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易疲倦和失去興趣,如果單一的朗讀和默讀,不能收到良好的讀的效果。因此,必須採取多種讀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讀的效果。如朗讀和默讀結合,集體讀與個人讀結合,教師讀和學生讀結合,表情朗讀與分角色讀結合,整體讀與部分讀結合。

3、指導讀的方法:當學生朗讀出現困難時,教師應當範讀。範讀是教會學生讀書的重要形式,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學生會認真地揣摩,如何讀好課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起好示範作用,當學生讀書出現差錯時,應給予糾正和指導,如斷句是否正確,停頓是否恰當。把集體指導與個別結合起來,當然讀的訓練非一日之功,要堅持。

4、培養讀的能力。學生的閲讀能力,是在閲讀實踐中形成的。一邊讀、一邊想,是良好的讀書習慣。“帶着問題閲讀”,它有力地糾正了閲讀的盲目性,但也削弱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拋開教師有形的牽,教師應少提束縛學生的問題,提倡教師無形的因勢利導,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領悟,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所藴含的情感。

5、增加讀的內容:開放圖書室,讓師生大量閲讀。我記得我讀國小時就在周萬川老師、潘夕良老師、張建華老師的指導下讀了《歐陽海之歌》、《高玉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雷鋒故事》、《地道戰》、《賣花姑娘》、《劉文學》等等,這些東西對我影響很深,現在我一想起這幾位老師,敬佩和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總之,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五)加強文章精品的背誦。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國小生記憶力最好,而理解力稍差,因而在國小要特別加強背誦。①唐詩、宋詞。②諺語、警句、俗話、格言、名人名言等等。語文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的是它沒有明顯的序(不象數學先要學加法,才能學減法、乘法),如《陋室銘》、《為學》、《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國小生、中學生、高學生、大學生都可以背。國小生一時不理解的,背熟以後再説,等到一定年齡,它自然會慢慢明白的。今天我所用主要是在國小、國中,30歲以前記住的東西,30歲以後人的記憶將會明顯下降。老兄老弟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為作詩也會吟”啊!

(六)努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必須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採用:①討論會、辯論會。②採訪、演講。③講故事、表演小品、戲劇。④當節目主持人、當導遊等等……

(七)鼓勵學生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蓮 山 ~ 課 件 >

1、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①作文賽;②鼓勵學生髮表作品,過去有幾個班向報刊投稿多,潘水秀、王慧玲、徐京燕等班上學生髮表的多,學生寫作興趣就濃;③作文評語多鼓勵,評語千萬不能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積極性。

2、指導學生欣賞優秀作文,教給學生的基本寫作方法。

3、集體評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即用大白紙把具有典型性的學生作文貼在黑板上,讓全班學生自由發言、評改、下批語,一期搞個2-3次,很有意義。

4、讓學生堅持寫日記,養成一個記日記的好習慣。

5、提倡學生用專門的本子記平時積累下來的優美詞句,常翻來看看。

上述處方所開列的藥想辦法抓齊,綜合煎熬,定時服用,若如此,國小語文教學“更年期綜合症”是完全有把握治好的!還語文教學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做得到的!

主要參考資料:

何永康:《從大學聯考作文看語文教學現代化走向》

張冀健:《語文教學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王尚文:《呼喚語文教學觀念的大討論》

卞幼平:《語文教師可會寫文章》

(此講稿在永寧、松林、文宮三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上作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