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軍旗什麼時候誕生的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八一軍旗什麼時候誕生的,歡迎借鑑參考。

八一軍旗什麼時候誕生的

八一軍旗什麼時候誕生的

八一軍旗什麼時候誕生的:1949年6月15日

1948年冬,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時,中共xx和解放軍總部領導人在河北西柏坡討論軍隊正規化問題時,同時提出了統一軍旗、軍徽的問題,確定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軍旗、軍徽工作,並由時任總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黃鎮牽頭組成設計組。軍旗、軍徽樣式的彙集、綜合和研議工作交由軍委作戰部一局承辦。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與作戰部一局作戰室副主任張清化等人商議後,決定由作戰室二科科長江右書具體承辦。

經過3個多月的徵集,設計小組從徵集的數十種方案中,預選出30多幅製成“樣旗”,送交周恩來和中央領導審選。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領導同志看了“樣旗”後,都認可了軍旗用紅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徵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毛澤東還説:“軍旗上要有‘八一’兩字,表示南昌起義是建軍的日子。”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xx機關遷到北平。毛澤東等5位中央書記處書記,住進香山。此時,江右書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組織工作人員擬出了軍旗的幾種方案,反覆徵求了許多同志的意見。最後,經過再三斟酌,確定了3種送審圖案:

一、五角星右側加“八一”,置於靠旗杆一側的左上方。

二、五角星置於中央,“八一”二字豎排,置於五角星內。

三、五角星右側加“八一”,置於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幾條藍色波紋水線,象徵中華大地的山川陸水。

3種圖案中,毛主席和中央書記們的意見傾向第一種方案。周恩來在書記處會議後對張清化等同志做了進一步交代。指出制定軍旗是國家的一項大事,還應該再徵求一下在北平的中央委員們的意見,請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徵求參加新政協會議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的意見。經過徵求意見。看過樣旗的同志都認為第一種圖案最好。

在審定樣旗之後,周恩來指示李濤、張清化等同志要儘快做好三件事:一、起草一份軍委代電,附上軍旗、軍徽樣式,印700份,6月初發到部隊,請各部隊儘快按圖作制發,在6月15日啟用;二、起草一份《公佈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稿,內容既要有圖樣,又要有準確的文字説明,要按總部、野戰軍及兵團、軍、師、團6個級別確定軍旗的尺寸;三、通知新華社寫一篇社論,主要是講明軍旗的含義和意義。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電》是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周恩來”的名義簽發的,其內容如下:“各野戰軍、各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並各級軍區首長:茲頒發軍委制定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及軍徽樣式七百份,請即點收,並請各野戰軍各軍區遵式制發各所屬部隊,並定於六月十五日全軍正式開始啟用……政治機關應按軍委命令在部隊中廣泛地進行教育,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軍徽含義,務使全體指戰員有深刻的瞭解,並自覺維護我人民解放軍光榮旗幟的嚴肅。”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開幕,就是在這次大會上,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名義,發佈了《關於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軍旗為紅地、上鑲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20xx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經過長期奮鬥,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着全國。”“旗杆套用白色”,“旗杆為紅黃相間之旋紋,上置黃色矛頭”。

新華社在公佈這一命令的同時,發表了題為《把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插遍全中國》的社論。社論説:“人們看到人民解放軍的軍旗和軍徽,就會想到它所走過的曲折的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獲得最後勝利的真理。”“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成為一支完全正規化的軍隊;它的軍旗和軍徽的頒佈,正是它的正規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根據規定,凡中國人民解放軍團級以上部隊、院校,均授軍旗一面。從1949年6月15日開始,各部隊均利用戰鬥間隙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正式在全軍使用。

八一軍旗尺寸

八一軍旗尺寸:橫直為5∶4

一、旗面為紅地,長方形,橫直為5∶4。旗杆套用白色,寬為旗面橫長的1/16。旗杆為紅黃二色相間之旋紋,上制黃色矛頭。

二、由旗面的中心點向上下劃一垂直中線,向左右劃一水平中線,將旗面分為四個面積相等的長方格。

三、五角星及“八一”兩字均為金黃色,位於上方近旗杆之長方格內。

四、將該長方格上下劃16等分,左右劃20等分,在上下8:8、左右6:14處,定一點為圓心,以4等分長度為半徑作1圓,用直線將該圓周的5等分點聯成1五角星,星的上角頂點在圓心垂直正上方。

五、“八一”用漢字,每筆均系等邊長條體。旗杆在左時,該二字置於五角星的右下方,並由在向右橫寫。旗杆在右時,則該二字應位於五角星的左下方,並由右向左橫寫。

六、“八”字每筆長3等分,寬1等分,置於一小長方格內。該小長方格的上邊距水平中線向上7等分,下邊距水平中線向上四等分,左邊(如旗杆在右側為右邊)為由五角星之右上角尖(或左上角尖)向下所作之垂直線,右邊(或左邊)距垂直中線向左(或右)4.5等分。“八”字兩筆的外側六個直角尖端應緊接該小長方格的相當各邊,內側兩個直角尖端相距約半等分。“一”字長為4等分,寬為1等分,該字下邊距水平中線向上5等分,右邊(或左邊)即在垂直中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