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賞菊的古詩

由於重陽節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節日傳統極其豐富,所以自古以來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不計其數的詩篇流傳人間:這些詩或悲傷或豁達、或思鄉或憂國,但無論哪一種,都在向世人訴説着關於重陽的情懷。那麼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重陽節的古詩吧!

九九重陽節賞菊的古詩

九九重陽節:登高,讀詩,賞菊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於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九九重陽·古詩欣賞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

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是有其他活動的。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 “茱萸節”。

飲菊花酒也是重陽節的活動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綻,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菊也和九九重陽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節”、“菊花節”。在這天,人們就有了賞菊、簪菊、飲菊酒、食菊糕的習俗。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便反映了唐人過重陽宴飲友人、賞菊的風俗。

《過故人莊》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白居易也作有《重陽席上賦白菊》,來表達當時的輕鬆愉快的心情。

詩中寫道:“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白霜。還以今朝歌舞席,白頭翁入少年場。”賞菊的同時,人們自然想到了以菊花入酒,浸泡而飲,希望能延年益壽。

除去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更是重陽節的重要項目。重陽糕是用麪粉蒸制,以棗、慄、肉為佐料。蔡雲的《重陽糕》中有着形象的描述:

《重陽糕》

唐 蔡雲

蒸出棗糕滿店香

依然風雨古重陽

織工一飲登高酒

篝火鳴機夜作忙

重陽食糕的習俗,是想借“糕”諧“高”,以求步步高。此外,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