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節作文(精選7篇)

北京春節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最為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身為南寧人的我,深知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北京春節作文(精選7篇)

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九,叫“小除夕”,家裏會擺上小酒宴,親友往來拜訪叫“別歲”。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我們在春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中已故的先人。每到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我們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除夕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南寧人過年,除了年夜飯之外,大年七年級的早餐也是非常講究。為了新年有個好兆頭,大人小孩在大年七年級都是不允許睡懶覺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年七年級早上我們八點多就得起牀,向父母、長輩問好,説一些祝福的話語,之後長輩就會給晚輩利市。九點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新年的早餐有年糕、粽子、粉利、生菜和湯圓等。

正月八年級是南寧人竄門拜年的日子。所謂竄門拜年,是指去親戚好友家拜訪、賀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正月九年級,爸爸媽媽會帶着我回外公外婆家。我們一家人必須在晚飯前趕到,否則便是不吉利。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的一個熱鬧喜慶的節日。這一天,家家都會吃湯圓,我們也不例外。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球形,可以湯煮、油炸、蒸食,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象徵着團圓美滿之意。晚飯過後,便可以到各個地方賞燈。賞燈的地方有栩栩如生的蝴蝶燈、活潑可愛的小豬燈、又圓又大的西瓜燈、凌空欲飛的嫦娥奔月燈、頑皮有趣的老鼠燈……但最惹人喜愛的還數憨厚可愛的小牛燈了。這些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花燈,有紙糊的、金屬的、紗紡的、塑料的,各式各樣,設計新穎。

過了正月十五,新年也就算過去了。我們把對新年的留念藏在心裏,期待着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北京春節作文 篇2

照農村的老規矩,春節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村子裏瀰漫着一股粥的香味,由南瓜、芋艿等食物熬成的臘八粥,可真是美味至極。

到了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就要開始釀米酒,準備過年的時候喝。米酒也分很多種,辛辣的米酒,喝起來卻一點也不嗆;甜甜的米酒就像甜酒釀一樣;更有微辣的紅色米酒和令人略帶醉意的白色米酒。

臘月二十之際,就要開始準備年貨了,農村裏要自己做年糕,還要醃製出鹹鹹的臘肉和臘魚,好在過年的時候吃。這時候小孩子們可開心了,他們去買爆竹等着新年的時候放,還要去買新衣服等着新年的時候穿。大人們也忙壞了,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以及用的。好顯示出新年萬象更新的氣象。

一轉眼,就臘月二十三了,這時候便開始了新年的彩排,孩子在村子裏面放鞭炮,跳呀,叫呀,好不快活。小孩子們還可以吃各式各樣的糖。大人們要在家裏打掃衞生,要把家裏大掃除一次,讓人有新年新氣象的感覺。

除夕嘍!家家户户趕做年菜,走到哪裏,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換上新的衣服,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子裏頭有着各式各樣的年畫,晚上,家家燈火輝煌,放鞭炮、包餃子、看聯歡晚會,可熱鬧了,有的人半夜12點就去廟裏燒香,準備好亮哥年頭之間的接歲。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歲,吃團圓飯。

過了除夕,迎來了正月七年級。在這一天裏,小孩子們要出去拜年,回來時往往是滿載着壓歲錢、紅雞蛋、糖果以及許多的水果。大人們也在村子裏互相串門,村子裏面充滿着過年的熱鬧氣氛。

正月八年級到正月初八這段時間,大人們都要呆在家裏面接待客人。一直到正月十五的時候,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到來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迎來了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一家人要在一起吃團圓飯,一家人在家裏喜氣洋洋得過節日。

一眨眼,春節結束了,農村裏的春節沒有大城市的熱鬧,但是也十分的開心。

北京春節作文 篇3

過年了,年前的大雪凍不住大街小巷裏熱鬧的鞭炮聲,人們的臉上都盪漾着愉快的笑容。説起過年,免不了提到吃。對於吃,杭州人更是妙“手”生“花”。

大年三十夜,杭州人家裏一般都備有幾隻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豬大腸叫做常常順利;魚圓肉圓稱為團團圓圓;鯗頭煮肉就是有想頭;春餅裹肉絲暗指銀包金絲;黃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長生果;黃菱肉、藕、荸薺、紅棗四物並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話藕的諧音為有,黃菱肉形似元寶,音形相加等於有富。吃完年夜飯,來看看杭州人過年的活動吧:杭州過年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4種。所謂鑼鼓又稱年鑼鼓,在大鑼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鑼和竹板。

年鑼鼓在正月初五之內,多為商家所用,另外,年鑼鼓還有為其它娛樂活動喧染助興的功能。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説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雲會和絲絃鑼鼓;既無節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稱為亂劈柴。所謂紙鳶就是“鷂兒”。鷂兒用細竹為骨,製成飛禽形狀,用紙或絹粘在上面,穿上線迎風放飛。杭州人向來心靈手巧,鷂兒的形狀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還有以竹為笛,把它綁在鷂兒的頭上,使風聲入笛,其聲如箏,這種類型的鷂兒才是風箏。另外,過去杭州人還別出新裁地用很長的紙條,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線中,等到鷂兒放到高處,將竹圈和紙條附線迎風而上,被杭州人稱作燈鷂。

龍燈的涵義比較寬泛,説小了它是用紙或絹蒙成各種形狀,能夠為燃燭避風的燈罩;説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燈會的統稱。原先杭州的船燈,一般以細木為骨,紮成船的形狀,再蒙上皮紙或嵌上玻璃;還有馬兒燈,用細竹紮成馬的形狀,但沒有四條腿,用紙糊上,分為前後兩截,每截當中點燃一支蠟燭,分別系在兒童前後身上,象騎馬的樣子;再有走馬燈,燈中豎以麥秸,秸下插在細釘當中,燈的上面是紙製的風車,四邊掛着紙剪的人和馬,用燭煙驅動風車,旋轉燈上的人馬。走馬燈和船燈,只能懸掛不能行動,而其他形狀的燈則可以隨龍燈大隊一起喧鬧於大街小巷之間。花爆就是煙花和爆竹的總稱。最大的稱煙火,要在空曠處搭架引放,以看煙花流熒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點燃後既聽其聲又觀其形;再次是炮杖,尤為少兒所喜,燃放後只為聽其驚心動魄的一響。那時候杭州百姓燃放的花爆,多為花筒,比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鬧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處都可施放的九龍取水、二龍戲珠、白鵝生蛋、老鸛彈霞等等。

一方水土釀就一方習俗。老杭州的過年習俗,反映了杭州人隨緣、達觀、仗義、機敏、幽默以及熱愛生活、知書識禮、樂趣自取的一方民風,這實在是杭州人的福氣。

北京春節作文 篇4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説,從臘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説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北京春節作文 篇5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拜年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北京春節作文 篇6

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説,從臘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作文 篇7

盼望已久的大年三十終於到了。我大年三十里可以貼春聯、吃餃子,還可以放煙花、拿壓歲錢,我真是太高興了!

過年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放煙花,看煙花。晚上十點鐘左右,我和爸爸、妹妹一起在小區裏放煙花。我本來想自己獨自點燃煙花,但是那煙花放上去的一聲巨響讓我心中不免有些害怕。我的手顫顫抖抖地靠近煙花,還有些猶豫。這時,爸爸走過來用他那雙大手把住我的手,輕輕地點燃了煙花。我轉身就跑,用手緊緊捂住耳朵,第一個花竄到空中,綻開時是紅綠相間的,形狀像海邊椰子樹的大葉子,真好看。第二朵花竄上去時發出一聲巨響,綻開時是紫色的,落下時天空中還閃爍着許多金色的小亮點,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在一閃一閃地衝我眨眼睛。我們放的煙花有三響,這最後一朵竄上去時變成了金銀相間的大亮點,把天空都照亮了。我們還放了滴滴金,就是那種用手拿着,往外滋的花,本站所以一點兒也不害怕。一隻手拿兩個,兩隻手拿四個。大幅度地揮舞起來。這種小花跟那種大花比起來可差遠了!放完花我們回家去,我趴在窗前看煙花,還沒到晚上十二點,窗外就已經放起了煙花。我很難猜到晚上十二點會是什麼樣子。晚上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外面更加熱鬧,煙花一個接一個地飛上天空,五顏六色、形態各異!有的像閃爍的星星,有的像含笑一現的曇花,有的像盛氣凌人的菊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荷花,有的像兩條飛舞的龍,直入天空,有的像幾隻鳳凰,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像流星,從我們眼前飛過,有的像潔白無瑕的雪花,從空中紛紛飄落下來……各式各樣的煙花看的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精彩的還是那足足有兩扇窗户大的煙花。那煙花在空中綻開,朝我家的窗户飛來,我看得津津有味,跟看4D電影一樣刺激。

窗外煙花映紅了天空,炮竹聲匯成一片。此時,我們全家都忙碌起來。有的人在擀餃子皮,有的人在包餃子,還有的人在端餃子。我吃餃子的時候,感覺大年三十的餃子比往常都要香。我們還貼了春聯,上聯是:健康是喜天天喜,下聯是:平安是福日日福,橫批是:健康平安。

20__年的大年三十,真是讓人難忘。希望今年的北京奧運會能圓滿完成,也希望所有人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