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守歲的習俗

農曆臘月三十,是舊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人們在堂屋中點起明燭,“歲歲高堂列明燭”,男女老少圍坐一起,一邊頻頻舉杯,一邊守歲,“家家守歲傳酒卮”。尤其是那些“盼星星,盼月亮,盼過年”的孩子們更是興奮異常,“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在這樣一個“衣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的時刻裏,每個人的心中都深藏起一份祝福,一份祈禱,誰都滿懷着令人歡欣的自慰!

春節守歲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