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春節習俗大綱

在內蒙古,有着與漢族很不一樣的春節習俗,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蒙古春節習俗,歡迎大家閲讀。

內蒙古春節習俗大綱
內蒙古春節習俗

中國人的春節習俗都有幾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之類的,在中國的內蒙古,大多數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馬奶、草原、藍天。那麼大草原上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春節習俗是不是有什麼不一樣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內蒙古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蒙古族跟漢族是過同一個春節嗎?據説,遠古時代不相同,但自從元朝開始,蒙古族已接受了漢族的歷法,於是春節是相同的,但蒙古族人稱之為“白月”,蒙古語為“查幹薩日”,有聖潔之意,正月也以白色的服飾為尊,為吉服。傳統的過年,蒙古族人非常忙碌,“過年”的時間非常長,多數從臘月二十三(小年)到正月十五,才算整套活動圓滿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這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之日。每逢春節,草原上的人們隆重慶祝,內蒙古春節習俗也獨具特色。

與漢族人春節最大的不同是,內蒙古春節習俗儀式中還包括“祝壽”的內容,而且是從最長者開始,比如説,先為85、73歲高齡者祝壽,時間一般在臘月二十五前後;臘月二十七到除夕這段時間,則為61、49歲的長者祝壽。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以示閤家團圓。除夕晚上吃年夜飯時,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擺到案頭,把羊頭放在整羊上面,羊頭朝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户主用刀在羊頭的額部劃一個“十”字後,全家人開始享受豐盛的晚餐。喝酒,是蒙古族過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序。蒙古族的年夜飯,按常規要多吃多喝。民間還流行年夜飯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説法,象徵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裏的燈必須點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盡情娛樂,一夜不睡,直到天明。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麪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着火塘吃餃子。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着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開始拜年。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七年級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着駿馬,興高采烈地帶着禮物到親友家拜年, 共進全羊酒宴。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羣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正月七年級,祭敖包、祭天地之後,熱鬧的拜年活動開始了,以前多數人是需要騎着駿馬相互拜年的,小輩的要行叩頭禮;大家先到長輩的家裏(蒙古包)裏拜年,然後再邀請親戚朋友到自己家裏。一直忙活着,叩節、拜年一般要持續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在此期間,酒肉、歌舞是不變的主題。現在,蒙古族多數儀式簡化了,但春節期間一定會盛裝,穿上蒙古長袍,祭天儀式仍然非常隆重,最主要是供奉酒、肉、奶製品,跪拜之後,再是家庭內部給長者尊者拜年,最後才是向家庭外部的朋友拜年。

八年級開始,在內蒙古春節習俗中,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飲酒娛樂,青年人則自動組織起來進行文體活動,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賽馬射擊、摔跤比賽;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為人們所喜愛。他們的舞蹈有反映飛禽走獸的生活懷貌的,有表現獵人捕捉野獸情景的,也有描繪婦女採集勞動場面的,動作古樸純真,具有深厚的狩獵生活氣息。娛樂活動一直延續到初四。初五,人們認為是“鬼日”,忌諱出門,也不許娛樂和吵鬧。這一天,人們都各自在家裏休息。初六開始,獵民可以上山打獵,恢復正常的生產活動。在內蒙古春節習俗中,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給對方臉上抹黑的習俗。

春節時間

春節的時間(農曆正月七年級)在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最早的春節”(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遲的春節”(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個月。根據曆法計算,如果農曆不進行人為調整的話,2320xx年2月21日將迎來“史上最晚春節”,此前春節最遲出現在公曆2月20日,為1920xx年和1985年。

閏春節閏春節,又稱閏正月,從公元1645年使用歷理置閏制開始,到公元2820xx年的1155年裏,農曆閏正月只發生6次,非常罕見,其年份分別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閏春節的過法如果一年有閏正月,原則上春節過第一個正月的,到了閏正月的時候則不過節。當然,也有少數地區過完第一個正月的春節以後,到了閏正月的時候也過閏正月的春節,因為閏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閏正月的七年級也看做春節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