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

“春晚”伴隨着改革開放後,電視的普及和發展,造就了它一身的傳奇。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春節聯歡晚會的發展吧,歡迎大家閲讀。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3 春晚誕生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晚會亮相。當時的春晚沒有專門的主持人,馬季、姜昆、王景愚、劉曉慶成了首屆春晚的當家。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鄉戀》讓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屆春晚的服裝盡顯濃重的時代氣息,主持人之一的劉曉慶身着紅色的連身裙,烏黑的披肩發,凸顯出年輕、朝氣,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特有的質樸笑臉。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裝,還有卡其布的工裝,偶爾也會見到西裝,但不打領帶。這台晚會雖然略顯稚嫩,但卻是中國電視節目跨出一大步的標誌。不過,當李谷一唱完《鄉戀》之後,立即引起“討伐之音”。為什麼呢?因為她的《鄉戀》被描繪成“靡靡之音”,再加上那時是改革開放初期,因此,才出現“討伐之音”這種現象。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4 小品開始登上春晚

“宇宙牌香煙譽滿全球!”馬季的單口相聲諷刺的是虛假廣告。然而此後黑龍江敏感的企業家從中獲得了靈感,真的推出了“宇宙”牌香煙,引起了消費者的極大興趣。

1984年的春晚開創了好幾個第一。觀眾們認識了“小品演員”這一全新的工種。馬季在台上四處吆喝“宇宙牌香煙”,接着是陳佩斯被朱時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麪條。身着中山裝的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讓內地觀眾瞭解到原來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而由李谷一演唱、喬羽作詞、王酩作曲的《難忘今宵》也成為了以後春晚的固定結束曲。可以説,這一屆的春晚是已經比較成熟了,特別是小品和相聲的出現,讓接下來的春晚有了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對象。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5 公開致歉

1985年春晚的導演黃一鶴將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這台不成功的晚會遭到了媒體的強烈批評。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中央電視台不得不在1985年3月2日的《新聞聯播》中向全國觀眾道歉並表示:“誠懇接受大家的批評。”由於節目的水平質量普遍不佳,這一年只紅了一首歌,那就是《十五的月亮》,當然也就捧紅了主唱董文華。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6 桃花盛開

1986年:“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蔣大為的歌聲曾經感動了幾代人,1986年的春晚他演唱了名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全國傳唱一時。

陳佩斯和朱時茂則繼續搭檔,推出了另一個讓人捧腹的小品《羊肉串》,批判了在當時市場經濟的大潮下,部分不良商販的醜惡嘴臉。小品搞笑、逼真,陳佩斯扮演的小販也可謂入木三分。據説此後街頭賣羊肉串的小販們都開始參考他在春晚上的打扮。這時的春晚開始走向成熟期,很多類型的節目都成為固定模式延續下來,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不少小品和相聲成為街頭巷尾口口相授的段子。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7 攀上高峯

這一年最火的人是費翔,這個有着一半中國血統的高大歌手唱着《故鄉的雲》和《冬天裏的一把火》出盡風頭。香港歌星葉麗儀帶來的勁歌《送給你明天的太陽》朗朗上口,晚會後也流行一時。這年的春晚是繼1984年春晚後的一個小高峯,相聲有馬季、趙炎等人合説的羣口相聲《五官爭功》;姜昆、唐傑忠表演的《虎口遐想》演繹了一出新版“虎口脱險”。郭達、楊蕾等人表演的小品《產房門前》也讓人捧腹。1987年:“你就像那冬天裏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有着一半中國血統的歌手費翔立即成為歌星,而且還背上了“製造”不久之後大興安嶺火災的“黑鍋”。

1987年的春晚是繼1984年春晚後的又一個小高峯,那一屆上的精彩節目不少於1984年。相聲有馬季、趙炎等人合説的羣口相聲《五官爭功》;姜昆、唐傑忠表演的《虎口遐想》演繹了一出新版“虎口脱險”。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8 趙麗蓉登台

“領導,冒號。”相聲《巧立名目》內容並不特別出色,牛羣也不出名。但這一句台詞逗壞了觀眾,在春晚後仍流行了很久。毛阿敏的《思念》登陸春晚,此時的她風頭正勁由於歌曲堅持着積極和抒情的路線,她成為大眾都比較認可的海外歌手,親情也是她歌曲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一個備受觀眾喜愛的小品演員也在這一年登上了春晚的舞台,那就是趙麗蓉。她與當年憑《濟公》而走紅的演員遊本昌演出了小品《急診》,讓人記住了這個小老太太。而陳佩斯和小香玉的小品《狗娃與黑妞》也贏得了掌聲。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89 宋丹丹亮相

“司馬缸砸光!”這句台詞單拎出來並沒有多好笑;但一想到是趙麗蓉裝傻充愣把侯耀文弄得暈頭轉向,總讓人忍俊不禁。趙麗蓉憑藉和侯躍文合作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那個一開口就是“司馬缸砸光”的淳樸老太太形象一下子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心。這一年,韋唯演唱《愛的奉獻》打出感情牌,晚會給了各方面的包裝與支持,在感人的場面裏,韋唯深情地唱了這首歌,取得很好的現場效果與社會反響。潘安邦獻唱的《跟着感覺走》受到很大程度的青睞;而童聲演唱的《歌聲與微笑》也為多年貧瘠的兒歌創作注入新的活力,事實上《歌聲與微笑》也達到了老幼皆宜的效果;那一屆的春晚也誕生了日後另一個小品大腕,她就是宋丹丹,小品《懶漢相親》讓大家記住了她。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0 趙本山、宋祖英首次亮相春晚

趙本山、黃曉娟表演的小品《相親》,一下子把趙本山推到了全國最受歡迎的演員行列中,此後,趙本山成了每年春節晚會最受期待的演員之一,且十幾年不倒。

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主角與配角》、嶽紅和鞏漢林的《打麻將》、嚴順開和黃宏的《難兄難弟》也都各有風格。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1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一首令人聽了想哭的《我想有個家》,讓觀眾熟悉了一身黑裝、像男孩子的台灣歌手----潘美辰。這首歌的魅力在於:旋律流暢,悲悽卻藴含豪情,鼓舞人們勇敢地去面對生活,搏擊人生。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2年 “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頭,五步一招手,然後接着趟啊趟着走。這叫探戈!”

1992年在春晚小品《媽媽的今天》裏,趙麗蓉發明的“探戈”讓觀眾學了足足一年,也樂呵了一年。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3年 “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著名歌手毛寧憑藉一首《濤聲依舊》紅遍大江南北,這條出名之路還引發了廣東歌手北上的潮流。這句經典歌詞後來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被篡改成“我這張舊船票,還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4年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宋祖英以委婉的歌聲,用教室、黑板、粉筆、講台等意象深情讚頌了人民教師無私奉獻的情懷。這句話迅速傳遍神州大地,並且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並列成為對人民教師的獻禮。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5年 “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

鞏漢林給趙麗蓉進行包裝,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動作要有爆發力,評劇唱詞也改成了Rap(説唱)。雖然小品《如此包裝》對演藝圈流行的包裝熱進行了諷刺,然而傳統戲曲的現代化改造仍然是擺在藝術家面前的難題。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6年 “它為什麼這麼脆?它就是一盤大蘿貝!”

在小品《打工奇遇》裏,想打工的趙麗蓉碰上了黑心老闆鞏漢林。她風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給多少人帶去了歡樂。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7年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董文華唱響了《春天的故事》。而且“老人畫圈”的故事,也就成為特區的一個符號。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8那英、王菲“相約98”

“來吧來吧相約九八。”《相約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動聽、歌詞清新外,還要歸功於王菲、那英兩位“大姐”級歌手的支撐。這首連續10周榮登全國各省區市電台排行榜冠軍的歌曲,不僅使王菲以一種相對主動和主流的方式接近了她的歌迷,而且兩個人的合唱對彼此在歌壇的地位、人氣都有相當的提升。

范曉萱的《健康歌》帶動中國人一起“屁股扭扭”,無可否認春晚讓范曉萱在內地的知名度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那幅姥姥疼、爺爺愛的姿態,整個一個“小燕子”前身。

劉歡的《好漢歌》隨着電視劇《水滸傳》的熱播,當仁不讓地上了98春晚。劉德華、張信哲、毛寧等兩岸三地著名歌手則重新演繹了老歌《大中國》。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1999 《實話實説》登上春晚

1999年春晚紅了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最早在電台打榜的是男歌手耿寧,但由於缺乏版權意識讓陳紅與原著作權人簽署了買斷協議。而耿寧只能作為這首歌的原唱者。其實這首歌歌詞和旋律都很一般。但是它的走紅同《一封家書》一樣,在於一種對回家和親情的呼喚。

而依照當年大紅大紫的央視欄目《實話實説》為原型,創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也成為了眾多觀眾心目中最好的春晚小品之一。崔永元、趙本山、宋丹丹聯手,“笑果”驚人。此後,CCTV有不少著名的“招牌節目”紛紛被改造為春晚小品。這也算是春晚的一個創新點。

那一年的春晚服裝在搭配上出新奇,晚禮服配唐裝這種中西合璧的搭配方式,引領流行趨勢。

1999年前後,電影《泰坦尼克號》超級紅火。在小品《老將出馬》裏就有一張超大的背景:鞏漢林和金珠擺着輪船上男女主角的經典姿態,但是卻站在一輛拖拉機上!簡直是圖片惡搞的鼻祖。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 《還珠格格》

《還珠格格》在神州火了一把,這一年的春晚,趙薇成為了眾多的主持人之一,而林心如也和崔永元上台演唱了《溜溜的她》,大家也許都已經不記得,當年在演出開始出現在歌舞《把春天迎進來》中的演唱者,就是如今大紅大紫的章子怡。那晚最逗的小品,依舊是趙本山、宋丹丹演繹的《鐘點工》,“你脱了我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宋丹丹和趙本山又為“魔鬼詞典”增添了一個新名詞。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大忽悠”

這個名詞經過趙本山在《賣枴》中的演繹,一下子成了騙子的代名詞。一個文藝工作者,對於社會是要有一些責任感的,在眾多小品演員中,趙本山無疑是最能為老百姓振臂呼喊的人,窺《賣枴》一斑即可見全豹。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忽悠,接着忽悠。”

人説吃一塹長一智,範偉顯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訓。但最終還是招架不住趙本山的忽悠。帶着20xx年的鬱悶與遺憾,將“忽悠”進行到底。本山的最經典台詞就是那句“轉移了”,並且在20xx年掀起了又一個忽悠高潮。重温那經典的劇本吧!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讓愛住我家》唱出了“E時代”的温情

這一年春晚給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節目,是那首出自普通家庭的歌曲《讓愛住我家》,唱出了普天下所有家庭的心聲。尤其是一家四口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親情,令人嚮往。因為在E時代裏,我們有時會忽略“情”。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高秀敏最後一個小品

周杰倫的《龍拳》像雜耍,趙本山在《送水工》裏煽他不擅長的悲情,沙寶亮不唱萬人期待的《暗香》而和一堆人唱《唐人街》,愛爾蘭舞之魂舞蹈團的《舞之魂》是精彩,可沒有詞……小品《送水工》在趙本山的小品歷程中理應是一座里程碑,因為無論成敗,它顛覆了趙本山一貫的表演風格,剛一開始令已經習慣了他脱口秀般台詞的我很難接受,但這小品很耐人咀嚼,咀嚼之後,會有一種淡淡的與眾不同的味道,而也是高秀敏在春晚的最後一個小品。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20xx年春晚最出色的節目是什麼?所有的人都會説是《千手觀音》。邰麗華和她的20位聾啞姐妹在4位手語老師的指揮下,舞出了完美結合和諧之美與人性之美的《千手觀音》。時長6分鐘的舞蹈,掌聲達到10次。這段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21位聾啞人共同演出的舞蹈,以其巧妙的構思,整齊劃一的動作,成為20xx年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在20xx春晚的籌備過程中,導演郎昆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是否會有超越《千手觀音》的節目。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吉祥三寶

“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嚕有喂,(噢趁類裏古)……”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持人布仁巴雅爾創作,並由他和妻子烏日娜以及7歲的小侄女英格瑪上台演唱的《吉祥三寶》清新自然,頗受歡迎。小品《説事兒》繼續了《昨天、今天、明天》故事:趙本山與宋丹丹這對“夫妻”自上了央視《實話實説》節目後,雙雙登上當地日報頭版,從此,兩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你太有才了!”

“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趙本山小品《策劃》情節搞笑,結尾出乎意料、耐人尋味。而趙本山當然又不負眾望地拿下“小品王”稱號。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為什麼呢?”

這本來是趙本山徒弟--小瀋陽的經典台詞。但是在小品《夢幻家園》中,從蔡明扮演的售樓小姐口中不時地冒出這句話,令人忍不住笑出聲來。

另外,馮鞏的《公交協奏曲》、軍旅題材小品《軍嫂上島》、趙本山《火炬手》等節目也很受觀眾歡迎。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小瀋陽的走紅

春晚小瀋陽在《不差錢》春晚走紅。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廣告爭議

20xx是農曆鼠年。在春晚籌備階段,就曾有網友提議,讓“小虎隊”在20xx年春晚重返熒屏。也存在廣告爭議。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過年回家

趙本山在小品《同桌的你》存在結構缺陷,還出現忘詞事故,卻不妨礙趙本山依然穩坐“小品王”寶座。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回家過大年 春晚三十年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新春中國20xx年央視鼠年春晚總導演,由哈文擔任。主持人由朱軍、李詠、董卿、畢福劍、撒貝寧、李思思擔任。主題是回家過大年。鼠年春晚以“新春中國”為主題。

春節聯歡晚會發展歷史之、20xx年

馮小剛和顧問團隊已經為鼠年春晚制定了大體框架,其中的一個主題是“致青春”。此處的“致青春”與趙薇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有所不同,趙薇的“致青春”,藴含着濃濃的傷感意味,而春晚的“致青春”,則着眼於過去那些閃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