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春節放幾天假

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七年級,你知道台灣春節放假天數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台灣春節放假天數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台灣春節放幾天假
台灣春節放假天數

台灣農曆春節有9天假期

台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叫過年,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日。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

台灣的春節過年習俗

尾牙。每個月的七年級、十五或者八年級、十六,是台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 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台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 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 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已絕跡。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潤餅系以潤餅皮捲包豆芽菜、筍絲、豆於、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裏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送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户户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

灶神俗稱“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護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九天東廚煙主”。早期台灣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一個相當大的“灶”。相傳灶有灶神,於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視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迴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

灶神並無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門上貼一張灶神神媽。送灶時,將神媽揭下焚化,並另外焚燒一個用竹蔑扎的紙糊馬兒,做為灶神迴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 於草、做為灶神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然後焚香、叩首並在灶炕裏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哺哺叮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後點燒 爆竹,歡送灶神起駕昇天。人們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臨別贈言。

送灶的供品多用湯圓、麥牙糖、豬血糕等又甜又粘的東西,無非是要封住灶神爺的嘴,少説壞話。

清屯(大掃除)。送完神後,家家户户就開始舉行“大掃除”。台灣人相信,平時家裏的器物都有神靈司掌,神案、神位、香爐都不得擅自移動,只有等諸神返回天界後,才能徹府大掃除。大掃除當然有除舊迎新之意,在台灣還有句俚諺:“清後才會富”,即只有清掃房屋才有發展。如果家裏在此年中因為有人喪亡,就不能大掃除,據説灰塵會進入死人的眼睛。

做年粿,大掃除完 後,就要準備做年粿,而且必須在二十八日前做好。年棵有“甜粿”、“發粿”、“鹹粿”、“菜包”等。台灣有一首年粿歌,生動地概括了年粿的含義:“甜粿過 年,發粿發錢,菜包包金,蘿蔔粿(菜頭粿)吃點心。”甜粿是過年最主要的年粿。發粿則要發得好才會發財。菜包因內有包餡,所以能包金。蘿蔔粿(菜頭粿), 是取其“好彩頭——好兆頭”之意,可當點心之用。喪家是不能隆重過年的,不能做甜粿。由親戚送,受贈者大都以橘子當作回禮。

台灣春節美食

臭豆腐

臭豆腐基本上是台灣家喻户曉的一道小吃了,遠處聞着臭,但嚼進嘴裏卻還是有香氣,這麼特殊的小吃一定會讓各國來台的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台灣的各大夜市基本上都有賣臭豆腐。

大腸包小腸

這可不是每個夜市都會賣,但好吃大腸包小腸一定都會是夜市裏的焦點,烤香腸香氣四溢,米腸剖半夾上點生菜再夾香腸,也可以吃得有點飽,是遊客很喜歡的一道小菜。

棺材板

棺材板是從台南發跡,現在台灣北部也有許多夜市有賣。厚片土司下鍋炸後切開中間倒上濃湯,這是台南的地道小吃,不僅許多當地人愛吃,連國外來的旅客也很喜歡,也有人認為他很像舊金山當地的濃湯麪包,吃來很有飽足感。

炸蝦

炸蝦最重要的就是新鮮。外酥內嫩的炸蝦確實很吸引人,新鮮的蝦裹上一層薄薄的面衣,再加上每個店家特調的醬料,讓國外旅客印象深刻。

胡椒餅

胡椒餅會上榜其實也不意外,名氣最大的就非饒河夜市的胡椒餅莫屬了,把燒餅黏在熱鍋內,烤熟後再拿出,餅皮酥內餡嫩,難怪讓老外們念念不忘。

烤魷魚包飯

烤魷魚包飯是近年來流行的小吃。把魷魚內臟等全部掏空,裏頭塞點炒飯下去烤,這是逢甲夜市相當出名的一道小吃,對外國人來説是很新奇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