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春節習俗(精選14篇)

福建春節習俗 篇1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福建春節習俗(精選14篇)

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羣”,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羣”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羣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着,據説這是為父母添壽。

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着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麼温馨,多麼幸福。

福建春節習俗 篇2

1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也是福建春節習俗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2

除夕守歲是福建春節習俗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3

爆竹可謂是福建春節習俗中孩子們最愛的一項活動了,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4

福建春節習俗中,人們都會在新年的七年級去拜年,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5

春節蒸年糕,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福建春節習俗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廈門歲次民俗

廈門的民俗很多,隨着時代的進步,近年變化極大。為了入鄉隨俗,特介紹如下:

正月七年級,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户外。

正月九年級,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牀)之日。凡在七年級、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七年級早,八年級早,九年級困甲飽”,意思是九年級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九年級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九年級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福建春節習俗 篇3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願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户户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福建春節習俗 篇4

轉眼又到了中國最重大的節日,春節,通常在這個時候,小孩子最高興,因為有紅包拿,當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這裏的春節習俗吧。

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媽媽都會煮好熱騰騰的湯圓,然後,我們就會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張桌子出來,在桌子上面擺好8個碗,8雙筷子,整齊的擺放好,接下來,就該把熱乎乎的湯圓盛在碗中啦,最後爸爸就會跪着燒紙錢。祭拜完了以後,我們都爭先恐後的搶吃湯圓,因為吃老祖宗吃的東西不會生病。

其實這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春節習俗,可是它卻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祭拜,是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長輩的思念,體現了一個孝字。

不管是什麼樣的春節習俗,都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不是嗎?

福建春節習俗 篇5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它永遠留在我心中。

那就是在我的老家--泰順過大年。今年春節假期跟往年一樣,我們一家回泰順老家陪爺爺、奶奶過年。

過年嘍!家家户户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春聯貼起,整個村莊看起來更加喜氣了。在我們老家正月七年級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是吃素的,跟以往一樣,一大早起牀就看見餐桌上擺滿了瓜子、花生、餅乾、開心果、湯圓等等,吃飯前要先喝一杯糖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甜甜蜜蜜,心想事成。這一天,在我們的家鄉是少不了去仙翁洞或寺院燒香拜佛的。我們一家跟往年一樣去離家不遠的仙翁洞燒香。可能是天氣晴朗的原因吧,仙翁洞裏的人似乎比往年多了很多!人山人海真熱鬧,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鞭炮聲連續不斷,更是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整個山頭被煙霧瀰漫着,大家都被薰得眼淚汪汪。

燒好香、抽完籤,我們去仙洞裏取仙水,聽説用仙水洗臉能去邪、會讀書。取仙水是自備容器的,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瓶子,裝了滿滿一瓶,幸福滿滿地下山了。

這就是永遠留在我心中的快樂時光。

福建春節習俗 篇6

俗話説的好:“中國文化,博大精神”!確實是這樣的。從中國的傳統節日裏就可以看出那種精神!

“春節”是每年都會過的節日,也是大家喜歡過的節日。因為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年夜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還有更好的春節晚會。

春節也是有許多習俗的,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

第一種:貼春聯。這是春節必定要做的事。春聯由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對聯上、下字數相同,橫批均為四個字。如果你的腦袋夠豐富,自己也可以創造噢!

第二種:貼福字。這就是個十分有趣的字。一般貼福字都是正這貼,而許多家都是倒這貼,據説這裏隱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這樣,它也是重要的環節。

第三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吃餃子。這就是全家人都喜歡的事,光包餃子可不行,還要在餃子裏放入特殊的東西,例如:硬幣、花生、棗等。每種食材都藴含不同的意思,也讓家人在吃餃子的時候分享自己的喜悦!

“春節”的習俗還有好多,我就介紹到這裏,希望大家馬到成功、心想事成!

福建春節習俗 篇7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七年級,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炮仗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福建春節習俗 篇8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我們家鄉安慶每年的農曆臘月十九就開始除塵。除塵就是清潔污垢,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户户都掃牆壁上的灰塵、擦窗户……

過春節當然要買年貨。超市裏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好不熱鬧。到處張燈結綵,洋溢着過年的氣氛。巧克力堆成小山,一袋袋餅乾擺放的整整齊齊。我們挑選着自己喜愛的東西一包包往購物車裏放。不一會兒,購物車就裝滿了,媽媽拉着我回家,可我還意猶未盡。

到了年三十兒,我和爸爸開始貼對聯了。爸爸站在凳子上,把舊對聯撕下來。我在底下忙得不可開交,一會兒遞膠,一會兒遞剪刀,一會兒又要遞對聯……不一會兒,我和爸爸都累得滿頭大汗了。終於,上聯、下聯、橫批都貼好了。頓時,大門煥然一新。

我大聲讀道:“萬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風順年年好,吉星高照”話音剛落,爸爸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一本正經地講道:“對聯又叫門對,它對仗工整,抒發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是漢族特有的形式。讀對聯時應先讀上聯,就是右側的,再讀下聯,就是左側的,最後讀橫批。貼對聯時也按這樣的順序!應該是這樣讀: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

今天真是收穫滿滿,我不僅學會了貼對聯,還學會了對聯的讀法。

“吃年飯了!”隨着奶奶喜悦的語調,我們一家人圍坐到了桌邊。

“哇塞!今晚的菜好多啊!”有清炒芹菜、紅燒鰱魚、紅燒雞塊、圓子湯…… 媽媽給我夾了一塊紅燒魚,嫩嫩的、滑滑的,可好吃了!我又嚐了一塊紅燒雞塊,雞肉酥滑可口。熱騰騰的圓子湯香味撲鼻而來,我盛了一碗,湯味非常鮮美,圓子也香滑無比,一碗熱乎乎的圓子湯喝了下去,心裏立即湧出一股暖流。聽奶奶説這些菜還都有寓意呢:芹菜寓意做事勤勤快快,紅燒鰱魚寓意年年有餘,紅燒雞塊寓意大吉大利,圓子湯寓意團團圓圓……

聽奶奶説完,我連忙拿起杯子向爺爺奶奶敬酒:“爺爺奶奶,我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大吉大利!”爺爺樂呵呵地説:“好好,也祝你學習進步。”我又開始敬爸爸媽媽:“我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説:“長大一歲了,現在懂事了!”年夜飯,我既吃到了美味的菜餚,更吃出了團圓和快樂!

大年七年級是安靜的,大人孩子基本都呆在家裏。但八年級又熱鬧起來了,家家忙着去拜年。我早早地起了牀,爸爸媽媽也拿好禮物,準備去外婆家拜年。我們來到外婆家。門開了,我趕緊説道:“外公,外婆,新年快樂!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樂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感覺好像年輕了許多。外婆更是容光煥發,馬上把紅包塞進我的口袋,轉身就去抓糖果,抓瓜子,忙得團團轉。

這一整天,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房間。外公外婆也忙碌了一整天,他們雖然有些疲憊了,但心裏一定是快樂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福建春節習俗 篇9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户户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

過年當然要貼春聯。除夕那天,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於是,我找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萬水千山憑虎躍!”媽媽連忙説出下聯:“五湖四海任龍騰!”“呵呵,媽媽真厲害”!還有一幅上面寫着:“五福臨門,上下平安。”媽媽説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裏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銀蛇飛舞,有的金花四濺,有的像仙女散花,還有的像孔雀開屏。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七年級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裏去作客拜年。去時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我們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我們能得到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心裏別提有多高興!

我喜歡過新年。新年能貼春,能拿壓歲錢,能賞煙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樂。

福建春節習俗 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裏過年的習俗很有趣。在臘月二十九(除夕夜),我們一家大小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們的團圓飯可講究了:我們吃飯一定要有三大樣:魚、雞、肉。魚一定要蒸着吃,在魚上還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這樣象徵着財源滾滾來、年年有餘的好兆頭。雞一定是公雞。肉是臘肉,我們的臘肉不像四川那裏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這樣吃特別美味,特別有嚼頭。吃完飯後,我們就要進行守歲,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説説這一年經歷的酸甜苦辣。

在七年級的早晨,我們像爸爸媽媽請安(拜年)説些吉利的話,這樣可以獲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這樣象徵着大吉大利。然後我們會出門向別人拜年,別人會放鞭炮來迎接我們,這樣表示湖南人們的熱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們過春節是不是不跟你們一樣呢?你們想來我們湖南過春節嗎?

福建春節習俗 篇11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裏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雲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説了不吉利的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裏,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為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正月七年級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稱為“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為“拜正”。七年級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麪湯。糖,意為甜蜜;線面,意為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七年級日不吃粥,以免往後出門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麼樣?雲霄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瞭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福建春節習俗 篇12

過年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並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慶過年,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土家族的春節習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見奶奶煮了好多飯,就好奇的上前去詢問:為什麼要煮這麼多飯,我們一頓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七年級可不能再煮新鮮飯。因為土家族人很少吃魚,所以就要多煮飯,這也叫‘年年有餘’吧。”

除夕的下午,爺爺和爸爸一起貼對聯,我也過去湊熱鬧。東看看,西瞧瞧。這時爸爸問我:“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貼對聯嗎?”我回答:“知道一點點,喜慶唄。”“也對吧,對聯是為了表達人們祈求新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現在我們貼好了對聯,就不能往外扔東西了,連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八年級才可以扔東西。這樣就表示把財圈在家裏了。”爸爸接着説。

除夕的傍晚,由家裏的最長者帶領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輩的墳前點上紅燭和香,擺上祭品,以表對先輩的懷念。這也是對他們的尊敬。

這些就是我瞭解的土家人的春節習俗,你覺得有趣吧。

福建春節習俗 篇13

盼望着,盼望着,燈籠掛起來了,春聯貼起來了,春節的腳步近了,春節的味道濃了。

煙花,是小孩子們春節最愛玩的。我喜歡那種沒有響聲的“電光火花”,點燃後拿在手裏,多像魔術師手裏的魔法棒啊!“電光火花”噴出的火花就如同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在空中跳躍着,嬉戲着。不過,那些調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歡“電光火花”,他們喜歡聲音響亮、刺激的“甩炮”。他們不時地從兜裏掏出一隻,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聲大響。如果你正好從那兒經過,肯定會嚇得一個激靈,那些“小調皮們”則哈哈大笑。

當然,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大禮花炮。當禮花炮點燃,各種各樣的圖案,五彩繽紛的顏色就會呈現在空中。有的禮花炮衝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紛紛揚揚灑落下來;有的禮花炮衝上天變成了牡丹花、菊花,猶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還有的禮花炮衝上天后變成大大的“笑臉”,彷彿在向大家説:“新年快樂!”春節的味道就在這煙花中綻放開來。

美食,是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鍋是家家户户都愛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鍋中沸騰着,翻滾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氣騰騰地吃着,真是回味無窮。小孩們則一般喜歡吃年糕和冰糖葫蘆。年糕軟軟的,甜甜的,拿起一塊放在嘴裏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嚐,令孩子們百吃不厭。紅紅的山楂裹上一層糖,串在竹籤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蘆。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響,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春節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擴散開來。

看春節晚會和走親戚是大家春節期間的傳統活動。吃過除夕團圓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熱鬧的歌舞、幽默的相聲、高超的雜技、神祕的魔術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聲不斷。正月裏家家户户走親訪友,人人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見面都相互説着祝福吉祥的話兒。孩子們則對大人們伸出手,嘴裏大聲説:“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然後一邊清點着“戰利品”,一邊心裏盤算着這筆錢是用來交學費呢還是買文具,玩具呢?春節的味道就在這歡聲笑語中瀰漫開來。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無論你身在祖國,還是身在海外,春節的味道永遠烙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福建春節習俗 篇1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貼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景象。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聯,粘上膠水整齊地貼在門上。爸爸又將“福”字倒貼在門上。姐姐也在屋裏忙碌着,她先拿起幾隻紅燈籠,掛在屋子裏;又把一串小彩燈貼在牆上。小彩燈一閃一閃地,好像一顆顆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吃完年夜飯,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煙花。哥哥打開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啪啪啪”幾聲,一條火龍直衝雲霄,一朵美麗的“菊花”開放了。它們五彩繽紛,一會兒變紅、變黃;一會兒變綠、變青;一會兒變藍、變紫。一朵朵煙花有的像銀蛇飛舞,有的如金光四濺,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開屏……真是美麗極了。這時,姐姐又拿起一個“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機點燃。“轟”地一聲,它也飛向深藍的夜空。它時而像一朵嬌豔的紅牡丹,時而如一朵美麗的大黃菊,時而似一朵動人的紫羅蘭。

“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過去了。我愛放煙花,更愛美好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