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過年有哪些習俗

安徽過春節俗稱過年,節日氣氛濃厚。 那麼安徽過年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閲讀

安徽過年有哪些習俗

安徽過年習俗介紹:

1)安徽過春節俗稱過年,節日氣氛濃厚,無論家人在何處,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與親人團聚。

(2)除夕的年夜飯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餃子,皖中和皖南人則在吃飯前要放鞭炮、貼春聯、祭祖。祭祖儀式相當講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須有雞有魚。

(3)吃飯之前,長輩要用紅紙包錢給每個孩子,稱為“壓歲錢”。飯後,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吃瓜子、花生、糖果邊聊天,看着中央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直到天明,這就是“守歲”。

(4)年七年級清早起牀後,開門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稱接門神。家人團拜,互相祝賀,吃棗、慄、茶葉、雞蛋、長壽麪,然後出門向其他長輩們拜年。

(5)七年級這天不能掃地,茶水也要倒在專備的盆中,不潑出門,意思是不把財

氣掃(潑)出去。這天一般不勞動,因而有“趕忙三十夜,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馬鞍山當塗人新年招待客人吃什麼?

在馬鞍山的當塗,新春招待客人的第一杯茶,是由“歡團”、“咬頭”和糖組成的。“歡團”是以糙米、糖稀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種球狀食品,寓意“歡歡喜喜”、“團團圓圓”;“咬頭”是指棗子、花生仁、桂圓等耐咬的乾果食品。

“歡團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會來加點開水,俗稱“添財”。“添財”時,主人還會説吉利話,祝飲茶者一年裏“發財”、“升官”、“學習進步”等。

飲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將“咬頭”吃掉,以示一年到頭、從頭到尾都豐衣足食。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着明年招財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麪條,叫“錢串子”。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蔔,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在巢湖,吃年夜飯前要祭拜祖宗。

具體形式是:門外燈籠點起,屋內“香火”(一種長條形、高腳、放在中堂下的長台子)上擺放食品和3碗茶水(名曰吉利茶),點燃一對大紅蠟燭,焚香、鳴罄,全家老少跪拜三叩首,以謝祖宗之恩德,以求祖宗之保佑,這是很好的傳承孝道的儀式。

另外,年夜飯不能上炒菜、拌菜。因“吵”、“拌”與“吵嘴”、“拌嘴”音諧,為祈盼全家長久和睦,從大年三十開始,3天內家中不準動刀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