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精選12篇)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精選12篇)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1

冬至是24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後陽氣上升,陰氣下降,春天離我們也越來越近。

冬至這一天,我們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吃混沌、吃湯圓等習俗。冬至還有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九九消寒圖,有許多種類,有梅花的,圓圈的,銅幣的等。

冬至吃餃子,還有一個故事呢。冬至時,醫聖張仲景辭官回鄉,在大雪紛飛的路上,他看見鄉里許多人的耳朵都凍壞了,他就讓弟子搭起醫棚,包“嬌耳”。他先找來羊肉和驅寒的藥材熬一下,撈出切碎,再包成耳朵的樣子,做好後,村民一人兩個“嬌耳”,一碗肉湯,吃完後,所有人的耳朵都好了!所以從這以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俗話説:“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小朋友冬至你們一定要吃餃子,要不你的耳朵就會凍掉。另外,我們作為中國兒童,大家一定要保護文化遺產,並將其繼承下去,不要讓他成為外國的節日!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2

冬至,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誕生”,一直穩坐第一把交椅,大家尊稱其為“亞歲”。

“黑夜”和“白天”,一襲黑色燕尾服的`紳士,一身白色長裙的女子,這一對華爾茲的舞伴,在四季裏舞步翩翩,一路跳到了冬至。這一天,太陽公公神機妙算,直射點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公公喜笑顏開,一年中“最早下班”,月亮婆婆只好“延時加班”。過了冬至這道分水嶺,“黑夜”開始幽雅地後退,“白天”則踩着靈動的舞步緊緊跟隨。

冬至的到來,讓我格外的欣喜,雖然冬至是寒冷的開始,“數九”的第一天,讓人已有清晨簾幕卷清霜,呵手試梅裝之感,然而“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我卻彷彿能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磅礴而來的氣勢,能聽到地下萬物的湧動,河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腳步發出鏗鏘聲響。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我們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説法,湯果也被叫做“圓子”,有“團圓”、“圓滿”的美好寓意;而酒釀則是我們做番薯湯果習慣用的烹飪手法,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大頭菜烤年糕是舌尖上的冬至另一道美食,我們在冬至前夜烤大頭菜時會把火燒得“烘烘相”,寓意“薪火相傳”、“日子紅火”,而年糕則寓示着我們的生活水平能夠“年年高”。

梅花香自苦寒來,冬至以特有的方式,釋放着韻味,萬物將隨之熱情奔放開來,新的希望和收穫越來越近,春天近在咫尺!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3

在冬至夜,我家準備吃火鍋,但不是去外面吃,而是買了菜,自己做火鍋!

我們一坐到餐桌旁,爸爸媽媽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卻邊吃邊觀察冬至夜的夜空。我突然叫道:“爸爸媽媽,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媽媽聽了有了興趣,一看,果然,冬至夜的夜空是深紫色的!

又過了一會兒,我再看看,哈!冬至夜的夜空又成了深紅色。媽媽和爸爸也發現了,都覺得很有趣!慢慢地慢慢地,深紅裏出現一點檸檬黃,一點一點,檸檬黃慢慢變多,和深紅搭配起來,特別漂亮!爸爸説這樣的夜空是因為空中有霧,家家户户的燈光和路燈的燈光映襯着夜空才出現的。

吃着吃着,我想起了“二十四節氣歌”,就背給媽媽聽——“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想:節氣歌裏有兩個“冬”字,其中一個冬字應該就是“冬至”的意思吧?背完節氣歌,我又問爸爸媽媽座右銘。爸爸怎麼也想不出來,媽媽讓我開個頭提醒一下。我説:“先來三個:一個‘少’,一個‘欲’,一個‘書’吧!”媽媽一口就回答上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爸爸卻一個都沒答上,反應真慢!

這時,爸爸的手機響了,原來是爸爸單位的一個叔叔發來的:“剛才買了一把菜刀,想殺你那天釣到的魚,結果第一刀就切在了自己的手上。”我、爸爸、媽媽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冬至真難忘!這頓火鍋吃得可真香啊!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4

我拉開窗簾,看見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猶如一隻只蝴蝶飛舞。我突然想到今天是冬至。冬至不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起牀啦,起牀啦。”爸爸匆匆忙忙地大叫着,他這麼一叫,大家都起牀了。爸爸説:“走,我們去吃飯了。”爸爸和我帶着妹妹來到餃子店裏,我坐在最靠邊的椅子上,我問爸爸:“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呢?”爸爸想了一會説:“東漢時候,醫聖張仲景辭官回鄉時,看到雪太大,天太冷,老百姓的耳朵都被凍壞了。名醫張仲景不忍心,就準備藥材羊肉熬成湯,幷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人們吃了嬌耳,耳朵就慢慢好起來了。所以以後每逢冬至,人們就都吃餃子。”聽了爸爸的描述,我想冬至吃餃子是這麼來的啊!不一會兒餃子端過來了,我吃了熱乎乎的餃子之後,身體就覺得暖洋洋的。

我和爸爸吃完餃子就回到家畫九九消寒圖,爸爸説:“九九消寒圖有多種圖案,今天我們這是梅花圖案的,一共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九片花瓣。從冬至開始,每天塗一片花瓣,塗九九八十一片之後,春天就會到來。”我一聽拿去紅色的水彩筆塗一片花瓣,憧憬春天桃花開。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5

相信大家都會有過什麼與眾不同的事情吧,我當然也不例外,我也有與眾不同的經歷。那就是冬至!想知道為什麼這個冬至會與眾不同嗎?想知道的話,就往下看吧。

冬至的前一天,我非常高興,下午一放學,我就飛快的往家跑。一跑到家,我就快速地把作業完成。然後我跑到廚房對面媽媽説:“媽媽,明天就是冬至了,老師説讓我們自己包餃子,明天早上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品嚐!可是我不會包餃子,您教我好不好?”“當然好了,來,媽媽現在就教你做。”

就這樣,我開始跟媽媽學包餃子。包餃子的第一步是剁餃子餡兒,媽媽拿出來一些大葱和豬肉,對我説:“我們今天就做你最愛吃的豬肉大葱餡兒的餃子吧。”“好嘞!”我高興地點點頭。“來,我先教你剁餡兒。”媽媽給我講了一些剁手餡兒的技巧,我便開始一一嘗試,一開始做得不怎麼順手,但一會兒子就掌握了要領。餡兒終於剁好了!下一步是拌餡兒,媽媽讓我把鹽、十三香、味精、香油、醬油適量放進餡兒裏,然後用筷子按順時針方向攪拌。

然後,就是包餃子。媽媽端來一碗清水,教我包餃子在媽媽的帶領下,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包餃子。而且我還包了許多“貓耳朵”和UFO。就這樣餃子終於包好了。

第二天,我和同學們各自帶去了自己包的餃子,吃着自己包的餃子,格外香。我們還和同學分享。大家非常高興。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6

“冬至”就是人們所説的”小年”,是我國廿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在這一天,因為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根據以前的傳統,人們在冬至這一天,會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塗盡了,九九八十一朵花出來了,春天也就到了,所以稱為”九九消寒圖”;也有的是橫十畫、豎十畫,製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九盡格滿,稱為”九九消寒表”,民間還留有九九消寒圖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最文雅的是”九九消寒迎春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真是絕妙佳聯!

今天也是冬至,我吃了甜甜的湯圓,根據民間的説法,我又長了一歲.我按古人的方法,做了一張”九九消寒表”,等我把”九九消寒表”填完,那時候就會是百花盛開,百鳥爭鳴,一幅春天的景象又展現在眼前了。

作者:永不言敗CJ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7

東漢末年,在長沙有一位名醫,名叫張仲景,因年事已高,便告老還鄉。

當時,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到處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張仲景回到家鄉,發現這裏已不是從前記憶中的模樣了。以前,店鋪無數,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客棧裏滿是客人。可現在,路上的行人極少,都是衣衫襤褸,食不裹腹。這時,正是冬日, 大量饑民不光衣不遮體,很多人的耳朵都凍裂了,潰爛發炎。張仲景見了心裏很不是滋味,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該怎麼拯救家鄉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冥思苦想了幾個日子,張仲景吩咐自己的徒弟在路邊架起了一個大醫棚,把新鮮的羊肉、火紅的辣椒還有一些驅寒藥材放到大鍋裏精心熬製。

這天正值冬至,行人比往常更少,可肉香一下子就吸引來了無數家鄉人,張仲景吩咐弟子將煮好的食材撈起來,剁碎,碾成泥,再用麪皮包成耳朵狀,這便是今天餃子的雛形。鍋中煮熟的餃子和湯水香飄十里,醫棚裏接受施捨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吃了後,讚不絕口。幾天後,凍裂的耳朵也因吃了餃子,喝了湯水而痊癒。這湯水人們叫它“驅寒矯耳湯”。

從此,為了紀念名醫張仲景,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至今還流傳着一句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8

今天是冬至,一放學,我就三步並作兩步飛奔到家裏。我看見媽媽和阿姨正在火鍋旁邊撮湯圓,我也過去幫忙撮。湯圓撮好了,媽媽把撮好的湯圓到進鍋裏炸。過了一會兒,一盤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湯圓”就“新鮮出爐”了。我一聞到湯圓那香噴噴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夾了一粒放進嘴裏。突然,我“哇”地叫了一聲。

“怎麼了?”媽媽連忙問道。我伸出燙得發紅的舌頭給媽媽看,媽媽才明白過來,心疼地説:“小心點,別再燙着了!”

這時,火鍋開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進鍋裏。不一會兒,羊肉熟了,阿姨幫我撈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個精光。媽媽還怕我吃不飽,又給我撈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顧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這副狼吞虎嚥的模樣,便開玩笑説:“我的小饞貓,吃慢點,當心噎着。”我回答説:“貓的喉嚨大,整條大魚都能吞下,哪會噎着呀。”阿姨聽了我的這番話,哈哈大笑起來,媽媽也被我給逗樂了……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們一家人坐在陽台上聊天、講着笑話,齊樂融融……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9

隨着這幾天冷空氣的到來,冬天已悄悄的降臨在這片大地上。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來去匆匆的人為了禦寒裹得都像“粽子”一樣。

一年一度的冬至節也即將到來。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俗話説:“冬至大如年”。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家團聚的日子。在蘇州,冬至夜素有“有就吃一夜,沒有就凍一夜”一説。為了來年有一個好的開始,在冬至夜各家的餐桌上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可以説是“滿漢全席”了。在蘇州每到這個時候,各家各户在冬至前夕為了祭拜祖先都要進行祭祖儀式。

這不,今天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只聽見奶奶已在廚房間乒乒乓乓的準備着祭祖用品。我一個“鯉魚打挺”趕忙起牀,迅速加入了奶奶的隊伍中。奶奶一邊在廚房裏做着美味的飯菜,一邊指揮着我端盤子,放供品……。

經過我們的一翻努力,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的祭祖也正式開始了。當奶奶點好蠟燭,倒好酒,我懷着虔誠的心依次和爸爸媽媽祭拜着祖先。過了1個多小時,我們的祭祖活動也結束了。

就這樣,這個冬至節就過了,我期待着下一個冬至的到來……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10

不知不覺,大如年的冬至邁着穩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子短暫,太陽匆匆出來,又匆匆離去,夜晚悠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一直是把冬至當做另一個新年來過,更是留下了雋永的詩篇。宋代詩人陸游在《辛酉冬至》中吟道:“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可以看出,那時冬至之際有多少人在祈望添福增壽啊!杜甫的《小至》中也有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在作者的筆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開始,它讓人們休養生息,孕育精力,時刻準備着去奏響新一年的激昂樂章,充滿着濃濃的生活情趣。

冬至後,氣候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進九”。民間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我國民諺就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説法。

記得小時候,到了冬至那天,母親總會包核桃餃子給我們吃,老家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和“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説法。母親説,只有吃了冬至的餃子,耳朵才不會凍傷。記憶中,母親將搗碎的核桃和着白菜,再加上大葱、蒜苗的點綴,放上各種美味調料,那香噴噴的餃子餡就大功告成了。低眉之間,冒着騰騰熱氣的餃子就在眼前。屋子裏的爐火正好,一座土炕也像烙餅似的燙人。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餃子,説着笑着,感受着這滴水成冰的日子裏最温馨的幸福。

冬至是季節的一個片段,季節是人生的一個畫面。冬至到了,他鄉的遊子,背上行囊回家,在寒冷的日子裏,和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餃子、拉家常,給父母親斟上一杯老酒。這種冬日裏的温暖,足以讓我們珍藏一輩子。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11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媽媽説我出生的那一天正好也是冬至,這麼説,我與冬至這一天還挺有緣分。每年的今天,我家都會吃餃子,可為什麼要吃餃子,我卻一無所知。為此,我上網查找了些資料,和大家分享。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開心過冬至滿分作文 篇12

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沒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

今天晚上,在鄉下老家我終於看見別人怎麼做麻餈了。我們在爺爺家吃晚飯時,有一個爺爺的朋友來串門,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搡麻餈”。爸爸説等會兒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也能讓我瞭解家鄉的風俗。爸爸很興奮地説他小時候爺爺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餈”的風俗習慣,那時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圍着大人們“搡麻餈”,等待享受這香噴噴的麻餈,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憶。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采烈地帶着媽媽和我奔向村裏那户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户農民伯伯的家裏,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裏,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着水一邊不斷的翻動着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説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