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立冬和冬至是兩個容易混淆的節氣,立冬和冬至都是適合進補的節氣,北方人入冬愛吃餃子,那麼立冬還是冬至吃餃子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

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節氣,這兩個節氣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節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將迎來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時間為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那麼立冬還是冬至吃餃子呢?吃餃子的習俗有很大的普適性,很多節日、節氣好像吃的都是餃子。三伏天的頭伏要吃餃子,立冬那天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過年還要吃餃子。不過這些吃餃子的習俗多是和北方各地有關。

立冬是個進補的節氣,“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諺語。在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立冬不算冬,冬至到來,才有冬天的感覺。冬至過後,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氣就要來到。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許多地區家家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始於張仲景。張仲景是河南南陽人,生活在農耕文化的中心區域。冬天來了,當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凍壞,這讓張仲景很是擔憂。於是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藥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後送給被凍傷的百姓食用。這既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防凍傷的藥物,張仲景叫它“祛寒嬌耳湯”,百姓吃了以後,血脈通暢,兩耳變暖,凍傷也就好了。

“嬌耳”就是餃子的原型,從冬至開始到除夕,張仲景一直開棚舍藥,後人為了紀念張仲景的功德,把張仲景尊為“醫聖”的同時,把餃子創始者的名頭也一併給了張仲景。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也由此開始流傳到今天。

冬季吃什麼餃子

冬日吃餃子是一種習俗。吃餃子可以吃,但不要貪吃。並且合理用餡還可以增加其補腎養胃等功效。下面小編推薦3款適合冬季食用的餃子。

1、胡蘿蔔羊肉餃

推薦胡蘿蔔羊肉餃,其主要是有着改善胃病,治脾胃虛冷是很有幫助的。胡蘿蔔性温,可調補中焦和腸胃等。而羊肉補氣養血,温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虛,胃寒的患者。冬至吃餃子,這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2、洋葱牛肉餃

手腳冰冷,與腸胃也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一些女孩子,手腳冰涼。洋葱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潤腸、利尿、發汗。牛肉性温,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奮。如果出現手腳冰涼、腸胃不好等,這個餃子也是不錯的。

3、白蘿蔔豬肉黑木耳餃

黑木耳性平,可補氣血、益腎、通便,現代研究發現能降低膽固醇和血黏度。白蘿蔔順氣健脾、消食化痰。豬肉性平,補虛增氣力。與胡蘿蔔羊肉餃或者洋葱牛肉餃相比,這款餃子有着健胃消食化痰等功效。

立冬還是冬至吃餃子?其實在北方,很多重大的節日都是吃餃子。到底是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也不必糾纏,多吃點美味的水餃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