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

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1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傳承至今已有20__多年歷史。“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20__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精選5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屬於它們的習俗,端午節就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諸如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都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多樣的節日習俗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感受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互聯網+端午節”,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活力。科技改變世界,網絡温暖生活。近年來,隨着“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實施,互聯網越來越“飛入尋常百姓家”。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互聯網與端午節也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雲端”過端午越來越成為時尚,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紅紅火火。隨着表達方式創新,端午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生動、豐富、親民,互聯網和傳統文化也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端午節加入“國際味道”,中華文化世界飄香。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説過,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龍舟變身為國際賽事,粽子加入了西餐味,菖蒲酒取代了雄黃酒,黃姜糯米飯成了主食……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視線。中華文化正在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文化自信正在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比如端午節吃粽子,其就是要從端午文化中挖掘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等思想時代價值,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愛他人、愛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互聯網+”時代持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14億人民羣眾的文化自信將進一步增強,文化強國夢將越來越清晰。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既見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度和中國自信,鞭策着14億中華兒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新時代創造新成績。

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2

迄今已有20__餘年歷史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作為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紀念日,歷經千年變遷,形成了極具民族和地域特點的文化內涵。但不管怎樣演變,凝結在其中的愛國情懷始終是端午節的主題。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端午節作為我國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因此,在端午節,除了品嚐節日美食、傳承傳統習俗文化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要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傳承“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凝聚民族精神,匯聚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來闡述愛國主義精神,寄意深遠。“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華民族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愛國情懷始終是伴隨歷史前進的主旋律。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到“位卑未敢忘憂國”“我以我血薦軒轅”,無不訴説着一個主題:愛國。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當民族面臨危機之時,愛國主義精神集中迸發出來,成為化危為機的精神力量。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再一次生動而深刻地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為了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14億中國人始終心相連、情相通,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己所能,為抗擊疫情守望相助、傳遞愛心,鼓足勇氣、真誠奉獻,羣防羣控、聯防聯控,以危難之際顯身手的全民自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最終取得了抗疫的決定性勝利,生動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磅礴力量。

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熱情,就要真正讀懂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讀懂端午節裏所藴含的偉大的愛國精神。

艾葉黃,粽子香,屈子精神永傳揚。家國情懷薪火相傳,我們的端午節韻味就會越來越厚重,越來越久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呼喚我們將愛國熱情匯聚成時代洪流、轉化為務實行動。我們要把端午節這一精神文化座標,作為愛國教育契機,傳承端午文化,弘揚愛國精神,像屈原那樣,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努力成為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户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划着船到江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到這天人們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並將它發揚光大。

同學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裏,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在開始今天的講話前,先讓我為大家讀一讀這首歌謠:“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兒歌裏説到的節日就是即將來到的端午節。

今年的6月16日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户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

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兩千多年前,三閭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懷石投江殉國。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每到這天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屈原的愛國精神,影響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文化史中華民族的根和源,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作為光榮的少先隊員,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並將它發揚光大。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責任包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我們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讓我們肩負責任,勇於承擔。

同學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裏,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2022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5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民俗文化,6月6日下午,學苑社區在活動室舉行舉行“團結端午愛心端午”活動。活動邀請了社區少數民族、學生、外國居民參加。

下午2點,大家歡聚一堂包粽子。活動中,大家手中粽葉舞動,麻繩穿梭,一個個可愛、鮮綠的粽子就這麼誕生了。許多少數民族居民是第一次包粽子,社區內的包粽子能手就一對一、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包各式粽子,活動現場喜氣洋洋、其樂融融。維吾爾族少女阿瓦尼沙表示,來北侖不到一年,這是第一次過端午節,她很珍惜這次活動。粽子製作完成後,由食堂工作人員煮熟,社區志願者分頭送給社區裏高齡、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為老人們送去節日的祝福。

此次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都感受到了和諧社區大家庭的温馨和濃濃的節日氣氛,真情浸潤着社區居民的心田,讓大家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而祥和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