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美文欣賞:端午印象

本站:現在的端午節已經沒有了那麼多的程序,反而感覺少了一些滋味,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端午印象》。

端午節美文欣賞:端午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不只是吃,父母還要做很多其他事情。

父母必做的事情還有:插艾葉、菖蒲,製作雄黃藥液,灑雄黃酒。艾葉、菖蒲可以提早一兩天就準備好。到這一日必定要做的是灑雄黃酒,製作雄黃酒藥液。

説起這個雄黃酒藥液,被父母視為萬能藥。因為整個夏天,乃至到明年的端午節這段時間,這種藥液都要發揮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我們被蚊蟲叮咬後的紅腫包塊,把這種藥拿出來,塗抹一番,效果奇好。在過去農村生活條件並不那麼健全的情況下,被蚊子叮咬是非常正常的事。這裏所説的蚊子,不但有我們現在常見的長腳尖嘴嗡嗡嗡叫的蚊子,還有一種小如芫蓿菜籽蚊子。前者我們當地叫“夜蚊子”,白天的時候就躲在黑暗的地方,如果不去故意侵擾它們,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畜。它們一般天黑了才活躍起來,就像大軍一樣紛紛出動,嗡嗡嗡的,到處都是它們猖狂叫囂的身影。於是蚊子和人畜間就開始了整個夏季每天都開演的人蚊大戰和蚊畜大戰。人不論在做何種活動,都是被蚊子追逐的對象,家庭主婦炒菜的時候,往灶膛裏添火的時候,餵豬的時候,檢查雞鴨鵝歸籠的時候,勞動力還在田間勞動的時候,孩子們玩耍的時候,家人一同吃飯的時候,吃好飯乘涼的時候……它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嗡嗡嗡。在我的記憶中,對付這種蚊子,大家倒是習以為常,從容應對。可以通過燃燒一些隨手撥拉的屋前屋後的雜草或者蚊香來薰趕,可以通過蒲扇來驅趕,也可以循着路徑根據痛感把它們消滅在飽食的路上。“啪”的一下,那種擊中目標的痛快淋漓,展開手一看,那種手上蚊子的屍身與自己血液混為一體的“血肉模糊”,有一種打了勝仗的驕傲。後者我們叫“牛屎蠓裏”,術語叫“墨蚊”,身長1-4毫米,附在皮膚上,就是那麼一個肉眼難以看見的黑點,真像用細小的鋼筆點在皮膚上的一點墨。這種蚊子晚上不出現,一般出現在雷雨天氣的午後,活動範圍不大,一般在一米以下距離飛行。所以我們受害的部位往往是腿部,小孩子呢,凡是裸露的地方,都有可能被它們荼毒。這種蚊子比“夜蚊子”厲害多了!它們成羣活動,悄無聲息,被叮咬了,奇癢無比,皮膚迅速起一個或大或小的紅紅的腫塊。被叮咬當時並不知覺,等到它們喝飽了飛走了,才奇癢無比。有時候,一條腿上可以密密麻麻地附上好些,甚是恐怖。等發現的時候,動用兩個手掌使勁把它們中一部分消滅的時候,那些迅速隆起的小包,那種癢啊,真是鑽心的!還有自己的血液在腿上縱橫的樣子,要多痛恨就有多痛恨。這個時候,端午節調試的藥,就發揮作用了。母親用手蘸取一點藥液,塗抹在紅腫的包塊上,頓時一股涼意滲進皮膚,瘙癢也頓時減輕了很多。不多久,包塊就能消退了。更為關鍵的是,被藥液塗抹的地方,至少那個下午不會再被“牛屎蠓裏”光顧了。

製作雄黃藥液非常簡單,只要具備了這幾樣東西就可以了,它們是菜油(家鄉人叫清油,音同)、大蒜頭、雄黃、白酒。先把大蒜頭搗成蒜泥,接着把這些東西混在一起即可,沒有固定的配比,只要看着合適就可以了,然後裝在一個小玻璃藥瓶裏,就好了。當時配好,當時就可以用。蚊子咬了,抹一下,尤其是被墨蚊咬一下,抹一下,馬上止癢,還消毒。被墨蚊叮咬,不停地撓還能緩解。但是被另外一種可怕的東西蟄到,那就慘了。這種東西不是黃蜂,不是蜜蜂。因為黃蜂也好、蜜蜂也好,不去招惹它們,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的。這種東西,我們叫“霍辣子”,學名為刺蛾,色彩豔麗,通體是那種明豔的黃綠色,渾身都有硬硬的刺毛叢,腹部光滑,柔軟。它們常附在各種樹上,茶樹上最多。春夏季節,是採茶的時候。它們往往附在茶葉的背面,採茶時,稍不留心,就會被它們蟄到。當然它們也不是主動攻擊,只是由於手碰到了它們,它們採取本能的反應而已。這一蟄啊,那除了鑽心地痛,還有火燒般地刺痛,更要命地是還伴隨着癢。因為它們在蟄人時,它們的毒刺已經斷裂在人的皮膚裏了。這個時候,不能像被蚊子叮咬了後那樣隨心所欲地撓了,如果一撓,毒刺就會越深入皮膚。我們首先做的就是找到這隻罪魁禍首,把它碎屍萬段。然後快速跑回家中,找到雄黃藥液,塗抹。這種藥液既能殺菌止癢,關鍵還能把鑽入皮膚裏的毒刺引出來。藥液塗抹後,不久,就可以看到有黑黑的毒刺泛出來,只要輕輕抹掉就可以了。

至於灑雄黃酒,那多半是父母做的,他們把家裏的角角落落都細細地灑一層摻了雄黃的酒。父母邊灑邊告訴我們無數遍的道理,這樣可以預防有毒的蟲蟲蟻蟻進入家裏,尤其是毒蛇。然後就説起了白蛇傳的故事。有時我們也嘻嘻哈哈地幫着胡亂灑一通。

端午節,憶端午諸事。甚為樂!

公眾號:玉峯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