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20篇)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我把所有作業都做完了。搞了一會複習,然後就開開心心的玩去了。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精選20篇)

早上爸媽帶着我和哥哥到一個划船的地方去玩,端午節就是要划船嗎,我剛走到那個門口,那裏就人山人海,尤其是那裏的小朋友特別多,那裏可熱鬧了,那裏好多船啊,我和表哥選了一條紅色的船,只可以兩個人坐,剛剛好,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那些小朋友一開始就猛衝,我和哥哥在落後,我跟哥哥説:“我們得加把勁趕上他們,哥哥説嗯,我們最後來一個衝刺吧。”快到終點的時候我們用我們全身的力氣衝刺,最後我們得了冠軍,沒想到還有獎品我真是太開心了,是粽子媽媽説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中午我們們桌子上都堆滿了粽子,幾乎都是粽子,沒有什麼別的啦,我和哥哥的肚子都變大了,吃的太多了,媽媽説我們下午要回長沙了,我們大概休息了一個多個小時,就回長沙了,我和爺爺奶奶,還有哥哥們打了聲招呼就走了。

我真是太捨不得離開這裏還有今天上午的那件事,想起就想笑。

放心吧!我還會回來的!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很多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3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4

中國有很多獨特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春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農曆5月5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有的。不願看見國家滅亡的屈原投江而死,人們將食物投入江中祭奠屈原。為了不讓魚蝦吃掉食物,人們便將食物用粽葉包裹,在5月5日划着龍舟將粽子投入江中。慢慢的便演變成了賽龍舟,吃粽子。

賽龍舟是我喜歡端午節一個重要原因。看龍舟的河邊裏三層外三層的圍了許多人。我不慌不忙的從口袋裏拿出看比賽的祕密武器——高倍望遠鏡。看!幾十只龍舟如掙脱了鏈鎖的獵犬,向他們的獵物——終點飛奔而去。一隻紅色的龍舟脱穎而出,把其他龍舟落在後面。突然!一隻藍色的龍舟奮力直追,一下子超過了紅色的龍舟,紅色的龍舟不肯善罷甘休,兩條龍舟龍爭虎鬥,把其他龍舟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其他龍舟望塵莫及。我調節瞭望遠鏡的倍數,只見兩條龍舟上的隊員個個汗流浹背,但他們還是隨着鼓點的節奏奮力的向前滑,河水和汗水混合起來滾了下去。每個船上的打鼓人為了激勵隊員,也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鼓,而且每打一下就大聲的喊一下,喊聲振奮人心,隊員劃得更起勁了。看着如此振奮人心的畫面,觀眾沸騰了,歡呼聲,叫喊聲震耳欲聾。我也心裏想:這比過山車更加刺激。最終,紅色龍舟以大約1米的優勢贏得了這場比賽,我不經心想:藍色的龍舟輸得太可惜了!

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吃鴨蛋雞蛋鴿子蛋。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也得吃。端午節這一天,全家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吃粽子。蛋可以不吃,但粽子必須吃。還可以叫外婆或奶奶,給你掛一個蛋囊,裏面裝個雞蛋,餓了就拿出來吃一下。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5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等。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可以吃上好吃的粽子,粽子是用粽葉和糯米、蜜棗、花生一起包成的,香香甜甜的,可好吃了。説起粽子,還有段來歷呢,傳説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人們害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蛟龍最怕葦葉和五彩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跑了,這樣小魚和小蝦就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就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無比,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作紀念。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6

在端午節這天,校園中人人喜氣洋洋,興致勃勃。再走近一瞧,食堂裏也鬧得沸沸揚揚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裏正在舉行“端午節包粽子大會”呢!

我就是其中的一員,在食堂裏和同學們一起包粽子。首先,我們拿了兩片粽葉,再把兩片粽葉捲成漏斗形,把一粒粒的小糯米塞進去…這活兒可真是難辦極了!這邊的糯米塞進去,那邊的糯米又漏出來了,那邊的糯米塞進去了,這邊的糯米又漏出來了……這樣塞了又漏,漏了又塞,結果就是糯米掉的滿地都是,粽子卻一個也沒包出來。我欲哭無淚,只好硬着頭皮繼續包下去。

終於,我熬過了塞糯米的環節,來到了包肉的環節,一想到馬上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立刻來了幹勁,不知滿足地塞肉。不知過了多久,粽子被肉和糯米塞滿了,累的滿頭大汗的我興沖沖地拉緊了繩子,渾然不知糯米正在往外漏。我在繩子上打了個結。突然,只聽“噗嗤”一聲,粽子裏的糯米和肉一股腦的爆出來。我呆呆地望着這滿地狼藉。等了好一會,也沒人理我,我只好又自己動手做了起來……

終於我做出了一隻纏着紅布帶的粽子,它與其他粽子一起被送入了蒸爐裏。

傍晚,我們全班都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7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節日也特別的多,這不,端午即將來臨。

接着媽媽不經不漫地給我講起了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看到全城的百姓生活艱鉅,於是,向楚王提出了富國富民之計,楚王偏信奸臣的話,沒有采納屈原的意見,反而將他貶為流放,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抱着一塊石頭,含恨跳入了滾滾流淌的汩羅江,楚國的老百姓知道後,每逢這一天都會把帶着濃濃艾香的粽子投入汩羅江,讓那些江裏的大魚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骨,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一直流傳到今天。帶着對屈原的思念,我似乎聞到了淡淡的艾香粽子,讓人垂涎欲滴,就像對屈原愛國愛民的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

端午除了吃粽子,另外還有很多的習俗,例如掛香包、抹雄黃酒、系紅繩等等用來避邪的民間風俗。雖然我對媽媽教我的知識,瞭解不是很多,但是,端午的傳統文化已經薰陶了我,深深印入了我的腦海。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8

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邁着輕盈的腳步即將來到我們身邊。外婆早早的準備好了材料:粽葉、赤豆、糯米、鹹鴨蛋、繩子……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小粽子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鍋子裏煮起來。過了好一會兒,粽香撲鼻。我饞得口水直流,外婆笑着對我説:“小饞貓,先拿個給你嚐嚐鮮!”我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地剝掉粽葉,迫不及待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媽媽:“這個端午節有什麼來歷嗎?”

媽媽仔細想了想告訴我:“應該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據説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羅江自盡,死後為蛟龍所困。”還沒等媽媽説完,我便又提了一個問題:“那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呢?”這問題問的很好!”媽媽摸着我的頭説:“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楚國小人當權,楚懷王被騙留在秦國當人質,楚國的首都郢被秦軍攻克,楚國遷都壽春,在國家被攻克之時,他就憤然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哦!原來是這樣,那請繼續接着講吧,媽媽!”

“然後,世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哀傷。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粽子於水中,以驅趕蛟龍,有的漁夫還划船撈救,後來就發展成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後來就把端午節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來歷呀!我今天不僅嚐到了可口的粽子,還學到了新的知識呢!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這首優美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奶奶認真包粽子的身影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你看,那時的我是多麼調皮,常常給奶奶搗亂,總是纏着奶奶鬧:“奶奶,你給我講講端午節的故事吧!”奶奶笑眯眯地説:“好!聽我説,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是紀念屈原的……”

現在我通過查閲資料知道了更多……其中,我對紀念屈原的印象最為深刻。下面我為大家細細道來吧!

端午節是我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投汨羅江殉國的日子。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寫下絕筆作《杯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這樣,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再蠶食他的身體了。

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這些習俗延綿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這個故事令我十分感動。屈原是一位十分愛國的詩人,願意為國犧牲的人!有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使我們的傳統佳節變得更加有意義。我們不光在端午節那天紀念他,還要時時刻刻銘記着他!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0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粽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我在想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裏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裏還念着“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裏人逗得哈哈大笑。終於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的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例如:吃粽子、賽龍舟、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學會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包粽子。

包粽子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看見奶奶正在忙着洗粽葉、洗糯米……奶奶弄好了這些,準備包粽子的時候,我就在一邊看、一邊學。首先,我拿了幾片粽葉弄成三稜形,再把米倒下去,後來又抓不緊,米往下倒,弄得滿地都撒滿了米,連續幾次都是這樣,逗得奶奶眉開眼笑。後來,我終於把粽葉弄成三稜形,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夾些豬肉、蛋黃、臘肉……然後就把葉折起來最後綁住它,奶奶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捆緊粽子,不然的話,煮的時候就會成粥了。我就用繩子捆緊了粽子,一個粽子就這樣弄好了,我再接再厲繼續包粽子,附近的鄰居都誇我棒。

那天,包粽子真的很有趣,也讓我感到好開心。讓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2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粽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自告奮勇地説:“我也來包粽子吧!”説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粽子王”,我滿腹不解:“這稜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為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説。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粽子呀!”我説。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3

近了,近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邁着輕盈的腳步即將來到我們身邊。外婆早早的準備好了材料:粽葉、赤豆、糯米、鹹鴨蛋、繩子……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小粽子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鍋子裏煮起來。過了好一會兒,粽香撲鼻。我饞得口水直流,外婆笑着對我説:“小饞貓,先拿個給你嚐嚐鮮!”我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地剝掉粽葉,迫不及待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媽媽:“這個端午節有什麼來歷嗎?”

媽媽仔細想了想告訴我:“應該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據説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羅江自盡,死後為蛟龍所困。”還沒等媽媽説完,我便又提了一個問題:“那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呢?”這問題問的很好!”媽媽摸着我的頭説:“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楚國小人當權,楚懷王被騙留在秦國當人質,楚國的首都郢被秦軍攻克,楚國遷都壽春,在國家被攻克之時,他就憤然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哦!原來是這樣,那請繼續接着講吧,媽媽!”

“然後,世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很哀傷。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粽子於水中,以驅趕蛟龍,有的漁夫還划船撈救,後來就發展成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後來就把端午節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來歷呀!我今天不僅嚐到了可口的粽子,還學到了新的知識呢!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4

我真開心!因為端午節到了,走在街上就會聞到一陣陣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味道有很多:蜜棗味、豬肉味、豆沙味……

到了中午,奶奶做了好多粽子和我喜歡吃的菜,這時,我迫不及待地來到廚房拿出碗筷,用筷子夾了一個豆沙味的粽子,剝了粽葉後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我一邊吃一邊問:“爺爺,怎麼會有端午節這個節日呀?”爺爺説:“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我又問:“為什麼要紀念屈原,那屈原又是什麼人物?”爺爺停了停説:“屈原諫君主而不得,於是無奈之下之溺於汨羅江,希望以此望君清醒。傳説鄉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面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羣,並把粽子投入江中,引開魚蝦。自此以後,賽龍舟和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習俗。”爺爺的話音剛落,媽媽就説:“屈原是湖北秭歸人,是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聽着聽着,我覺得屈原太偉大了,他是多麼愛我們的祖國啊!

我終於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了嗎?不知道的可以讓你們的爺爺、奶奶、媽媽、爸爸講給你們聽喲!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5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説:“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裏,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裏,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説:“端午節是有説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説:“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平凡的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6

我家的端午節是激烈的,也是快樂的。

一大早起來,伸了個懶腰,實在睡不着了,便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後,來到客廳,讓我和弟弟愣了一下,我想:這是我家嗎?客廳怎麼變成這樣了,難道我昨天晚上夢遊了……我和弟弟抬頭一看,爸爸媽媽正在忙碌着,這才靜下心來。

客廳裏有兩張桌,一張桌子上擺放着用粉色水彩筆寫了三個大字“女子組”另外一組的桌子也擺放着用藍色水彩筆寫了三個大字“男子組”。

我告訴弟弟,你是坐在這張桌子的,弟弟沒一句聲音走到桌子旁坐下,爸爸媽媽從廚房裏把兩盤薄餅皮,和大腕薄餅的夾心,有豆芽。有香菇。還有……爸爸端着兩碗雞蛋和一大盤粽子。

分別擺在兩張桌子上。媽媽開始講了:“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來玩遊戲,遊戲一是,每組拿一個雞蛋來碰撞,如果撞碎了他人的雞蛋,那組可加一分。遊戲二是包薄餅,把薄餅的夾心放一些在薄餅皮裏,三分鐘內,哪組包的最多,哪組獲勝”。

現在開始第一個遊戲了,我和弟弟為對手,爸爸媽媽為對手,開始!

我拿出一個雞蛋,看了看,因為媽媽教我,雞蛋有一處是透明的,一處是飽滿的,用飽滿的一頭去撞保準不會碎。我們開始對戰了,我找到了飽滿處,和弟弟撞,一撞,耶!我贏了,媽媽從桌子裏取出一張紅紙片,四輪下來我和媽媽贏了三次,爸爸和弟弟輸了三次第二個遊戲開始,我們一家開始包起了薄餅,每個人幹了沒到二分鐘,腦門上已經出現了大豆般的汗水,媽媽手機響了,三分鐘到了,數一數,爸爸和弟弟包了7個,媽媽和我包了13個。

我們贏了。

我們一家坐下來,邊吃邊聊,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7

端午節前夕,我縣在濉溪的溪口大橋至萬安大橋一段約1000米的河面,舉行了“第二屆龍舟賽”,是為了宏揚愛國主義精神,有17支龍舟參加了比賽。

早上,天下起了濛濛細雨,大家正擔心龍舟賽事,不久,天公又作美,太陽公公又露出了笑臉。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吊橋旁,我以為我們來得早,放眼望去濉溪兩岸彩旗招展,早已聚滿了看龍舟賽的人,觀禮台上還有五個電氣彩虹門,上面寫滿了祝福語

上午9時許,縣委書記、縣長等領導為龍舟點睛。之後,隨着裁判員敲響鑼鼓,比賽正式開始。選手們在鏗鏘有力的鼓點指揮下,奮力劃漿,濉溪河沸騰起來了——飛濺的浪花聲、鑼鼓聲、划艇員的“海喲海喲”鼓勁聲,“加油,加油”的.吶喊聲彙集成一支交響曲,響徹濉城上空。

一支支龍舟在水中疾馳,節日的氣氛瀰漫在濉溪兩岸。

寧老師告訴我,裹粽子,划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後來,演變為中華民的一種傳統習俗。特別是划龍舟能體現我們中華兒女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今天我就在濉溪的龍舟賽真切地看到了我們建寧兒女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

經過激烈角逐,溪口鎮代表隊、林業局代表隊獲了了一等獎。比賽結束了,我看到濉溪仍奔湧不息地奔向大海,龍昂揚向上力爭上游的精神將永遠激勵着蓮鄉人民。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和幾個玩伴唱着兒歌在門前掛艾草。一想到奶奶那用竹葉包的粽子我的口水快要流出來了,一點兒玩的心思也沒有。

感覺過了許久終於聽到:“琛兒,回家 吃粽子了!”我飛奔回去。吃着粽子聽奶奶講屈原的故事我才知道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到了中午奶奶端來一盆午時的水讓我洗,説是可以避邪。再在手腕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説,那是長命縷。最有趣的是12時時我們和幾玩伴拿來雞蛋放在太陽下曬,説每年的這個時候雞蛋可以直立着,可惜我沒把蛋立起來。

過端午節除了要插艾葉、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囉!到了下午奶奶帶我到九龍江邊看賽龍舟。只見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江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鞭炮聲,生怕自己的隊伍落後。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多麼激烈,好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19

今天是端午節前夕,下午放學了,我看見媽媽拿着一大包粽子。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今天吃粽子嗎?”媽媽説:“是啊,明天是端午節呢!你想不想吃呀?”我説:“那是一定要吃的!”

回到家裏,做完作業,我就跑向廚房,看見了奶奶蒸好的香噴噴的粽子。我忍不住説了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口水落九天!”

我拿起一個粽子,仔細“觀賞”。發現它是立體三角形的,看起來像一座城堡。有幾粒米衝出了綠色城堡,它們一定是想呼吸清新空氣了。可不知道,它們是我最先下肚的美食。哈哈!“信號兵”被我吃了,看他們怎麼守“城”!好!實行B計劃,攻城!我先把護城河(綁粽子的線)給拆了,耶!攻“城”計劃完成,開始大動干戈呀!手指同志們!衝啊!打敗綠色城堡!

因為那些“信號兵”的緣故,粽子剝起來黏黏的,但是吃起來香香的、甜甜的。仔細瞧瞧,裏面有豌豆、玉米、花生、紅豆、糯米、蓮子……哇,它可真好吃呀!

我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媽媽要我自己上網查。我搜索了有關端午節的網頁,查到了端午節的由來,原來是要紀念屈原。在楚國,屈原是有名的愛國詩人,寫了許多傑作。但是,屈原聽到秦國已侵略到楚國時,淚流滿面,寫了一本《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後來,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我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端午節來歷的故事還有幾種:有紀念孝女曹娥的説法、紀念伍子胥的説法等等。

這個端午節,我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瞭解到了知識。今天,我過得真快樂。

六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篇20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次念起長詩《離騷》中的這名句,我就會想起那位因勸説楚懷王失敗而抱石自沉汨羅江的悲壯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時期,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要拆散齊楚聯盟,就找到了楚懷王,許諾六百里地要楚懷王跟齊國絕交。屈原等大夫極力勸阻,可楚懷王垂涎那六百里地的好處,就跟齊威王絕了交。結果事後張儀反悔,楚懷王病死在秦國,繼位的楚頃襄王還是主張投降秦國,屈原幾次被流放,最後見故國無救,想起自己的種種遭遇,越想越悲憤,就自投汨羅江了。

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過的熱鬧非凡,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

説起吃粽子,自然的有包才有吃。我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能手,今年她要教我包粽子,帶你去瞧瞧吧!“哎,你這裏錯了,不要放這麼多肉。”“喂喂喂!你怎麼把花生給吃了”“啊!那些是菜葉,不是包粽子的。”調皮的我正在廚房裏搗亂呢!好了,迴歸主題,正式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筒,然後放入糯米跟花生、肉餡跟紅棗。再把上面蓋起來,最後,綁好定形,一個粽子就成了。”我雖然也是按着媽媽的步驟做的,但感覺怎麼也不像一個粽子。但雖然如此,還是包得其樂融融。

吃了粽子,渾身有勁,賽龍舟嘍!隨着裁判一聲令下,十幾條龍舟一起向終點飛快地游去,比賽剛剛開始,大家都力氣爆棚,迅猛地划着槳。只有一艘龍舟在緩緩的遊動着,大家都認為這艘肯定輸了,頓時響起一片噓聲。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後來,當大家都累了,不得不減緩速度時,這艘龍舟還是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很快反超,結果成了冠軍。場上喝彩聲此起彼伏,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與賽龍舟比賽的熱鬧不符,這種方法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