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知識-廣東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臘八節這一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被人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節這一傳統節日,各個地方的臘八習俗都有所不同,那麼,廣東臘八節的習俗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臘八節知識-廣東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廣東臘八節的習俗

喝八寶冬瓜羹

南方冬日八寶冬瓜羹,它亦是廣東民間節日時常用的湯羹。它鮮美清潤可口、健脾益氣生津,且男女老少皆宜。再來看看全國各地臘八節這一天都吃些什麼。

臘八粥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户户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説中説,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

徐州的臘八節怎麼過

臘八節的祭祀內容,一是祭祖先和神靈,二是擊鼓驅鬼避疫,目的是祈求豐收和吉祥。

古代這種祭祀活動,徐州地區亦有遺風。解放前徐州南郊奎山,北郊拾屯附近的吳屯、張莊等村,進入臘月,農民便自發組織起來,演練鑼鼓、高蹺、面具戲等,一直到正月十五,在城裏城隍廟聚集方才罷休,俗稱“拜會”。這種拜會是村社之間,以鑼鼓、雜技、表演等形式相互禮拜、娛樂、競技。

徐州人喝臘八粥,有許多本地的習俗。一是最好是喝別人家的。舊時,一些人家把熬製的臘八粥分給四鄰,或把索要來的臘八粥勻給四鄰,其意大概是把臘八諧音視為“拉把”,因為以往生活困窘,孩子多,把一窩孩子拉把大不容易,鄰里間要互相扶持,互相吃臘八粥,孩子身體強健。

仔細琢磨,也是,各家做的臘八粥作料不一樣,交換食用,能吃到多種糧食,自然會增加營養的。還有些人家把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能多吃幾天更好,取其“年年有餘”。

喝佛粥。徐州人把寺廟裏熬製的臘八粥看成是“佛粥”。民國初年徐州詩人祁漢雲詩中曾提到臘八與友在黃樓上用“佛粥”時,想起蘇軾來:“欲為佛粥呼狂魄,安得仙才主將壇”。看來“佛粥”之謂是早已有之。

婦女不能在孃家喝臘八粥。民諺有“吃了孃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説法,有的説是“臘八不吃孃家米,吃了孃家米,一輩子還不起。”出嫁閨女必須回婆家,這叫“忌臘八”。老人説,這種忌諱,是説出嫁的閨女到了臘八,就不能再在孃家過了,要回自己家準備辦年貨了,否則,孃家在大年跟前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