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朗誦稿

在傳統節日中,清明節是很有特點的。首先它是由節氣命名的節日,其次它是與上巳,寒食三個不同節日合併成的節日,最後它是一個祭奠逝者的得節日,同時又是一格生機勃發的節日。

清明節朗誦稿

“日暮漢宮川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古代宮廷在這禁火的時節中將燭火分給那些與皇帝親近的人裊裊的輕煙就這樣進入了官宦的家中。這如詩中所寫“説一套,做一套”的現象在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並不少見,雖然政府大力推行“辦實事於民”,但是又有多少位拿着國家俸祿的高官們,真正的做到的辦實事於民。反而是在偏遠小鎮的七品芝麻官做到了這一點,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宋朝的滕子京在西北邊境任職,率領軍民抗擊西夏入侵時,因受到誣告而被貶職到嶽州任太守,滕子京並沒有因為降職而放棄了自己的宏遠理想,而是在嶽州幹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他“自尚,倜儻自仁,好施於”的性格深受百姓的愛戴與擁護,秉着為民辦實事的宗旨,在慶曆四年的春天,重新修建了岳陽樓,並致信與好友范仲淹寫文章留念,這就是著名《岳陽樓記》的由來,這更是“小官辦實事”的史證。和諧社會的建設並不簡單,正因為有了像滕子京這樣的“小官”,社會朝和諧的殿堂又邁進了一大步,不知道那些“大官”什麼時候才會向“小官”看齊?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吟誦這句詩句,不免給人添上了一份傷感。這句詩好像更適用,難道古人有預知未來的本領。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似乎人們都已忘記了祭祖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節遊山玩水,的確清明節的另一個活動就是踏青。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個活動――瞻仰民族英雄,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如果沒有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自由、民主、和諧的社會,就不會有我們的未來。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為共和國的烈士掃墓的道路是沉重和莊嚴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們的精神和遺志。我們用這種方式寄託我們的哀思,繼承先烈們的遺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學校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去。這更是一個共青團員應具備的品質。

懷着崇敬,

帶着自豪,

我們來到您的墓前;

得到啟示,

引起思考,

我們流連在你的周圍。

啊,

竹林發出呼嘯,在敍述你的事蹟;

松林滾動波濤,在讚頌你的精神。

在白沙,在翠柏環繞的烈士墓下,

有八位英雄在此安息;

在昔日,在戰火紛飛的年月裏,

有八位戰士令人回憶。

他們就是——

敬愛的“白沙八烈士”,

他們是抗日戰爭中一面不倒的軍旗,人民的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