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優秀範文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時間是在公曆的4月4日或5日。我國的清明節除了禁火、掃墓等風俗,還有盪鞦韆、踏青、打馬球、插柳、蹴鞠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風俗活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優秀範文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一

清明將近,茫茫蒼穹,又下起了綿綿細雨。或許,“清明時節雨紛紛”,是我們這一帶亙古不變的天氣。

小時候聽母親説:“我們這地方呀,清明之後才會斷雪。”至使清明時節的雨,在我的內心,一直有如冬日裏的霜一樣冷。

雨,細細綿綿地下着。打濕了土地,打濕了莊稼,打濕了我的歸途,也打濕了田間、山旁的墳土。城市、鄉野,盡已朦朧雨中。空氣也變得潮潮濕濕的。

清明,每年一度祭墳的傳統節日。天老是下雨。一堆堆墳土靜立雨中,墳土上,那一串串早已有人掛上的清明吊,雨點兒一滴一滴地落下,落入墳土裏。一位位從墳邊走過的人,臉色都顯得十分嚴肅。並且,還能間或地聽見,從墳邊傳一陣陣淒厲的哭泣聲:“你走進了另一個世界,解脱了,我卻還在這個世界受罪呀!”至使我的內心,也下起了一場冷雨。

還是那年,堂弟狂犬病發作了,屋外下起了好大的雨,我與堂兄,卻只有站在距他不遠的地方,像傻瓜一樣的對他聲撕力竭的呼喊、與大肆地撕扯蚊帳的場景呆望,呆望着他靜靜地離我們而去……

那一場雨,是打濕了兒時老家的屋頂,打濕了整個鄉村。我與堂兄,竟是那樣的無助。瞬時間,大地都變得一片蒼茫。

令人心冷的清明雨,總在不停地下着。打濕了祭墳人的衣衫,打濕了祭墳人頭髮叢間湧現的白絲,打濕了祭墳人衣衫上沾染的塵土。

人的一生,總是在雨中行走,頂過了這一場冷雨,又會迎來那一場雨季。最終,都只會化作一堆墳土。

我們活着的人,其實沒必要太過傷悲,已逝去的生命,無論活着的人是多麼心傷,已再沒法挽不回。他只靜靜地躺在墳堆裏,任憑雨不停地洗,盡情的淋。雖然活着的人內心總有訴不盡的滄桑和傷感,可他已卻全然不知。雨本無情,卻讓人總覺得心冷。

其實,狂犬病,現在只要能及時打狂犬疫苗防患,根本就無大礙,更不會丟人性命。可是,那個時候,那個年代,人被狗咬了一口,我們常是僅用紅糖或灰塵在傷口上塗抹一層,過不了多久,小小的傷口便會癒合。人照樣可以雨裏來、雨裏去。根本就不知道會有什麼隱患。有誰知道那僅有的一糖一抹,竟會抹去人的生命?

堂弟已被黃土掩埋二十六年了,他的肉身早已化作了土。可是,今年清明節前的一天夜裏,他那童貞弱小的身影,突然出現在我的夢裏,他不説一句話,只赤裸着身子,靜靜地坐在兒時老屋前的塌椽上,在陽光下,眼角掛着淚珠,似在傷心地盼望着什麼。

我夢醒來時,不覺渾身出一身虛汗,內心已下起了一陣冷雨。

趁這清明時節祭墳的日子,我便特意地回了老家一趟,來到堂弟的墳邊,給他燒上幾疊紙錢,插上一株清明吊。寄希望他在那邊的世界,有衣穿,有錢用,日子再沒有童年時候過得那麼清苦,那麼辛酸。

除此之外,我真的別無他助,惟有將他生前的點點滴滴存在記憶裏,與我的生命等長。

清明時節的雨,依還纖纖細細地下着。

每年清明的雨,總是那麼漫長,那麼心冷。

我在雨中走進了回家的小巷,每年也覺得巷子又深又長,寫滿了對童年往事的傷心記憶。

故人已遠離,活着的人,依還是得繼續活下去,繼續履行還沒有履行完的義務,走完那段還沒有走完的人生之旅途,去實現,還沒有了卻的夢想……

堂弟已離逝多年,可我的堂兄,已年過四十五六歲了,還沒有取妻生子,寄希望他早年擺脱童年的陰影,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過上幸福的日子,寄希望全天下所有還活着的人,也都擺脱對已故親人的傷心回憶,把我們的目光擦亮,遠看明天的光輝未來。

相信,清明的冷冷雨季,終有一天會悄然停歇。清明過後,即已進入盛春。那盛春初晴的暖陽,定會嬌豔、明媚地把我們的小巷照耀,照亮我們的旅程。迎來那滿攜春暖的雨季。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二

清明時節淚如泉,陽光雖好心卻寒,

嫩芽鮮花豔相伴,無心閒暇迎上前,

親人啊你在哪邊,千呼萬喊無應驗,

孰知俺的相思苦,陰陽兩隔難相見,

清明四月雨絲絲,路旁山邊滿處紙,

陰間真的有冥行,燒紙真能當錢使,

一朝煙雨,一紙唏噓,一寸光陰,煙花三月,

清明時節,煙雨濛濛,紛紛歸裏,都擺孝心,

祖輩爺輩,在天祖先,真能陰間,也能花錢,

在的時候,你可孝順,活不惦記,死卻記起,

暮入黃昏,忘記塵世,變得朦朧,變得沉默,

無非也是,上輩在做,下輩在看,良心蔚然,

清明時節,煙雨濛濛,憂鬱哀怨的天,沒有了顏色;斷橋行人稀疏,呼吸着悲傷的空氣,疼痛抽搐着人的每一根神經。

細雨飄飛夾帶着流浪遊子的眼淚,內心噴湧着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

到了清明,多愁善感的人總會流淚,寫下一些感傷的文字。行走在落葉街道,枯黃的葉子在半空盤旋而飛,又在飛舞最美的瞬間掉落。落葉是微不足道的,蒼綠蓬勃的枝葉,轉眼間枯萎;深秋的季節,對愛的感傷;眼裏灰色的天空,滿是陰霾,到處都是灰色;一個人的夜晚,靠在會唱歌的牆,聽着野薔薇的旋律,月光不再皎潔,愛情不再純潔,相愛變得奢移;夢裏回到青石板的村莊,讓心靈的泅度,看淡悲傷,明白愛情只不過是鄉間的一場炊煙,人間的燈火,美麗的燈花,再美麗也會有熄滅的一刻。

曾經年少不諳世事的我,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撕心裂肺,沒體會過失去親人的痛苦,自然不懂得生命的脆弱與短暫。我曾遙指蒼茫天地傻傻地問:世界上真的有那麼多的唯美和悽美嗎?為什麼想象之中的童話總是那麼的美好?一隻靜靜停留在枯樹枝上苦苦等待歸人的候鳥,樹下鋪滿了泛黃的落葉,定格成瞬間的畫面真的很唯美。可當陣陣掠過的秋風,拂過候鳥稚嫩的翅膀,沙子模糊了它的眼眸,嘴角沒有了往昔温馨的笑,剩下的只是它內心道不盡的悲涼。

還記得那個煙雨朦朧的清明,我揹着相機,經過落雨的屋檐,打濕了我的衣衫,冷濕的寒意滲入我的骨髓。我們來到了一片墓地,錯綜的小道雜草叢生,浸染着荒蕪的氣息。

這一刻我被墓碑和荒蕪包圍着,我的眼裏多了幾許的壓抑,沒有了輪廓。回想昨天,有時的我,抱怨生活,認為生活是一件半成品,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卻混然不知生活在候知候覺中其實教會了我很多,記憶中此刻五光十色的生活變得全然陌生。

古老的墓碑上雕刻着陌生的文字,我不經意間看到有一段裂痕的墓,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在那兒悄然地生長,讓我驚喜,也讓我感到悲傷。這朵小花異樣的色彩,莫明的感傷也油然而生。我用相機將這一畫畫定格成永恆。不顧意念和塵土。

那一片墓地,讓我懂得,能活着,已是愛。生命其實是個很脆弱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們不能總是想着別人怎麼活,更不能一直為別人而活。我們需要的是去珍惜,懂得領略生活給予我們風景。

我們都向往那片纖塵不染的天空,沒有落地黃花悲傷,沒有硝煙的戰場,沒有生離死別的痛徹心扉;在這裏,你年華不會老去,生命不會褪色,生活沒有心酸的眼淚,愛情只有最美的開始,沒有世紀末撕心裂肺的告別。歲月緘默,我要守望純潔時光裏那片纖塵不染的天空。

煙雨三月,悲傷籠罩的清明,清冷而肅然,變得朦朧,變得沉默,神聖莊嚴而讓人不敢靠近。而看盡生命閲歷的太陽,不管世事怎麼流轉,流年的彼岸花散發什麼芬芳,它依舊熱烈而温暖,帶着最燦爛的笑顏,迎接孤獨向晚的黃昏,獨自面對黑夜的鬼魅;看透紅塵世故的月亮,它高貴純潔,冷豔而美麗,獨自承受淒冷黯淡的殘缺月,低吟淺唱世間那份珍藏在她心底最温暖的感動,靜靜地享受這份獨處的美好時光,還一如從前地唱着最虔誠的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命,行走在懸崖邊上,太脆弱,太短暫,太匆匆。有時候,你一個華麗的轉身就是一場無聲的告別,沒有前兆,沒有儀式,有些人的身影就這樣從你的生活銷聲匿跡,站在奈何橋邊上喝下了忘記塵世的孟婆湯,只能期盼來生的相見。

生命,沒有等待從頭再來的奢念,沒有生而復還的如果;走到了盡頭,枯乾了,冷卻了,消失了,暮入黃昏,瑟瑟秋風掃落葉,就是一輩子的終結,沒有來世的復活。

一朝煙雨,一紙唏噓,一寸光陰,煙花三月,走過市井阡陌,聽杜鵑清脆的歌聲,聽老人唱不盡的故事,道訴不完的蒼涼;夜色如許,住進花落的鄉村,孩童牧歸笛聲悠揚;聽寂寞古樹夜笙歌,看清風弄明月;透過黃昏夕陽看盡流年的光景,了卻飄零落葉浮塵事。浮華光景,我不再做青春裏肇事的逃逸者,荒蕪時光的古堡城。

煙雨清明,霧裏朦朧的晨曦,走過生命的斷橋,走過死亡的墳墓,清風舞衣袖,掠動髮梢,青絲已變白髮,亦步亦趨,撐一把油紙傘,行走在歲月的中央,走在珍惜的風雨中。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三

在慈利縣的大山深處有一個美麗的山村——旭日塔。旭日塔人早年就已開始種茶,但那時,旭日塔的茶園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顯得零亂,不成規模。並且每年出產的鮮葉,也都是由小商小販收購後,直接送到附近一個叫三合口的鄉鎮加工成茶。由此,多來以來,旭日塔一直沒有自己的茶名品牌。隨着外面的茶市茶行對茶的需求日漸增加,如今的旭日塔已種上了小具規模的茶園,村子裏也有了自己製茶的小作坊。旭日塔的茶,漸漸地走出了窮山溝,湧入了山外茶市的競爭行業。

因旭日塔的天氣多半時候雲霧繚繞的原故,聰明的旭日塔人,便給他們的茶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旭日雲霧茶。其中以清明時節的炒青茶崇為上品。

清明將至,正是旭日塔人採摘茶葉的大好時節。住在旭日塔的小姨父打來電話,邀請我的父親前去幫他把關炒青茶的工藝。我也隨從了。

我的父親,曾在比旭日塔更偏僻的山村向家溪教過十多年的書。那時,他獨守深山,每有空閒,就把製茶視為一種寄託或是娛樂的方式。時晃多年,不知不覺,父親對茶的製作,卻悟出了他獨有的道道。他製出來的炒青茶,茶味甘淳,暗發馨香。曾招來不少的山外客商前來購買。

記得以前的每年清明時節,小姨到旭日塔外來給我的外婆祭拜清明時,總會給我們家捎來好幾斤她們家新出產的清明茶。雖然我覺得那茶的口感是遠比別的茶要淳要香。可我的父親説:“這茶還是沒有製作到位,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小姨家雖然早年就已開始種茶,可對茶的製作,僅知道按傳統的鄉土工藝操作:採葉,炒茶,再曬乾。對究竟如何製出那味道更香更淳的上品茶,從來就沒做過深研。

“其實製茶很簡單,將採來的鮮葉按葉質分好類後,只要每步都細心操作,就能做出上好的茶。”這是我父親的話。可小姨父雖我父親請教茶藝多年,做出來的茶,味道總是跟父親做出來的茶味沒得比。父親説:“那是小姨父在製茶的細節上還沒有把握到位。”

父親的一番話,雖説來輕巧,可一般的人是很難把握到位。或許,很多事情原本就是這樣: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不會者,不用心去學,怕是很難悟出其中的道道。父親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可小姨父覺得並不簡單。而我這位門外漢,就更不用提了。

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次我隨父親前往,僅是揍一下熱鬧,要我説,順便照料一下已年邁的父親,那才是真。

父親雖然已有七十五歲高齡,與小姨父談起茶藝來,卻毫不含糊。他説:“採來的新葉,去掉黃葉,直接放在大鐵鍋裏炒,只能用温火,邊炒邊拌,熱鍋的標準是,手指摸上去感覺有點熱就行,不能燙手。邊炒邊用筷子或是手,在鍋裏攪拌,將茶葉炒怏後,撈出來,放在簸箕裏攤開,再用手輕揉,揉怏後,要將茶葉壘起來達四五分鐘。再跟着進行第二次炒茶。這次炒茶很關鍵,也很辛苦,是一門耐心的活兒。依還用温火,邊炒邊用手在鐵鍋裏攪拌茶葉,茶葉炒軟了,立馬撈起來放到簸箕裏,用手使勁地揉,要將茶葉揉出汁水,但不能讓茶葉成坨。揉好的茶葉一定要即時撒開,揉到茶葉捲了。再將茶葉撒開放冷。再進行第三次炒茶。依用温火,將茶葉放在鐵鍋裏散炒,用手攪拌,輕揉,使茶葉不能成坨。將茶葉炒幹後,再撈出來放到簸箕裏撒開,繼續輕揉,使少量成坨的茶變成散狀,再將所有的茶分成小堆,用乾淨的乾布將茶葉掩蓋起來,三四個小時後,再在太陽下撒開暴曬至幹。如果逢上陰雨天,要立馬放到熱炕裏去炕幹。千萬不要將茶葉掩蓋的時間拖得太長。將茶製成後,要將其中的黃葉選走。更上成的炒青茶,還得從中篩選,茶葉越細越好。”

聽完父親的話。我愣了。想不到製茶這麼麻煩。我聽得是心都煩了。

可小姨父聽得津津有味,他還笑着對我説:“按你爸的這方法做出來的茶,茶水略帶綠色,就像早春的嫩芽兒一樣綠。茶汁甘淳,茶味很香。現在市面上,這種茶賣得很少。價格很不一般。”

“那是當然,一分貨一分價嘛。”我應答小姨父的話。我的父親卻是一幅很淡定的樣子。

我們看來,父親參悟多年的茶藝其實已很不一般,可我的父親覺得很普通。這其中,有很多的細節若把握不到位,其實是很難做出茶味馨香甘淳的炒青茶。而且是純手工製作,不精心、細心、耐心的去做,怕是很難製出上好的炒青茶。一般心浮氣燥的人,根本就無法做好它。可我的父親,已過去二十多年了,對那種茶藝依然非常熟練。

在父親的嚴格把關下,小姨父終於做出了上好的炒青茶。他家的院子四周,撒滿了濃濃的茶香。小姨與小姨父的臉上,也都掛起了眯眯的笑,從他倆燦爛的笑容中,讓我看到了旭日塔的清明茶,那比笑容更光輝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