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生活感受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這天大家都有什麼感受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作文,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清明的生活感受
清明的生活感受一

説起清明,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清明時的我們,會掃掃墓,緬懷那些革命的烈士。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那一個個動人的革命故事,那一幕幕難忘的時刻。

清明時節,人們都在哀思着那一位位英勇的烈士們。我們少年兒童,更是要學習他們那種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我們生活在沒有硝煙的和平時代裏。我們應該深感榮幸。我們更應該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讓“報效祖國”不再成為一句空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努力奮鬥吧!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着紙錢,領着我上墳去。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 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的生活感受二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清明,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時刻,佇立在烈士們的墓碑前,帶着的是一份如鐵的沉重,一份如詩的敬佩,一份如歌的讚歎。

雖靜靜地佇立,心卻不平靜,因為這是一個神聖的地點——烈士陵園。此刻,代替情感的不再是淚水,而是深深的回憶;那一幕幕血戰沙場的悲壯,那一幕幕感人如歌的場景,無疑不令人潸然淚下,但是我沒有,不知道為什麼,心雖酸,卻無淚。

回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不全都是烈士們用血和肉換來的嗎?難道為了這感動,就僅用淚來回報嗎?這樣未免太輕浮了。

烈士之所以稱之為英雄,並不在於曾經是否幹過大事,僅在於是否為人民的幸福而奮戰過;只要他曾經心懷過人民,那麼,他就可以配得上這種稱號。正如雷鋒,這個家喻户曉的人物,他雖沒有像黃繼光那樣去堵敵人的胸口,也沒有像董存瑞那樣去炸敵人的碉堡,僅僅做着一些平凡的事,但這些平凡卻並不平凡,因為每一件事都是為人民服務的。

這些烈士們,眼神中透出的是堅定的信念,這些信念,是與戰鬥的勝利一起永恆的。這些烈士們,我們雖沒能真正瞭解過他們的思想,但是從他們的光輝的歷史事蹟中,我們卻能體會到這之中深深的愛國情感。

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他們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

戰爭的年代反映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應該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祖國,我們要愛人民,我們要發奮學習,為祖國增光添彩!

永遠懷念吧,這些偉大的烈士們!永遠記住這種情感吧,偉大的愛國之情!永遠珍惜今天的幸福吧,為明天而努力!

永遠珍懷這不一樣的感受吧,它將是你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