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你瞭解過嗎?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你瞭解過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你瞭解過嗎?

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説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農曆三月九年級):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説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

元宵節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着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在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燈會,猜燈謎,提燈籠,許多地方還有放天燈的習俗。元宵節是華人社會的盛大節日之一。

上巳節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九年級。“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是中國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説。

牛郎與織女傳説的雛形最早見於漢代的《古詩十九首》,而記載較為詳細的有樑吳均的《續齊諧記》、樑殷雲的《小説》。以後的民間傳説則有了更多的故事情節:

牛郎父母早亡,從小跟哥嫂生活。後來,嫂嫂不賢,牛郎被迫分家出來,與一條老牛相依為命。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遊戲,在河裏洗澡,老牛突然説話叫牛郎去取織女的衣裳,後來,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男耕女織,有一兒一女,生活幸福美滿。數年後,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押解織女迴天庭。牛郎上天無路,萬分悲憤。老牛則觸斷頭上的牛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着兒女登上牛角船,騰雲追去。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突然拔下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與織女無法過河,只有在河東河西遙望對泣。但他們的遭遇,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化成一座跨越天河的橋,牛郎織女登上鵲橋,在天河相會。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和織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