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夕的詩詞和應節食品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七夕節牛郎織女天文星區對應地域分野的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現在,就跟着小編來看看關於七夕的詩詞和應節食品!

關於七夕的詩詞和應節食品

應節食品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嚐做“巧果”人的手藝。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説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詩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粧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莊閘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歌謠

之一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

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

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

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

之三

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蓋。

七月七日摘下來,姐姐妹妹照影來。

又像花,又像菜,看誰心靈手兒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