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節開幕詞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週年即將到來之時,熱烈慶祝、深情紀念總是要搞的。但我以為,作為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有兩條必須清醒,也必須牢牢堅守住:一是不忘祖宗;二是不忘根本。

建黨節開幕詞

所謂祖宗,即對先代中有功德者的尊稱。記的國人曾將為締造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孫中山稱之為國父。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有今天,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做出的卓越貢獻是任何人也不可比擬的。故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之際,首先應該隆重紀念、深情緬懷的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

所謂根本,《字典》中有兩層意思:①事物的根源或最主要的問題;②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東西。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之際,我覺的中國共產黨人最需認真重温、深刻領會的是自己的根本宗旨——毛澤東主席創立、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學説和光輝思想。

我出生於新中國建立之初,屬於生在紅旗下,長在蜜罐裏的一代人。青少年時期,愛聽愛唱的歌曲是《學習雷鋒好榜樣》;深深鐫刻在心田裏的偶像是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焦裕祿等;背誦的滾瓜爛熟的是“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記憶猶新的是毛主席手書的“為人民服務”五個熠熠生輝的大字。

幾十年過去了,本人童心未泯,初衷難改,一直留戀、嚮往昔日那種清風正氣、昂揚向上的社會氛圍。眼下,社會進入多元化,政治氣氛呈現出質的變化。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一再被淡化、異化,甚至被醜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也一再遭到非議。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XX年12月29日第1 版的“望海樓”欄目裏刊登一篇題為《又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指出,“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到了“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在當下難以作為現實社會人人遵循的普遍要求。如此等等,不能不讓人感到格外的蹊蹺與驚詫。曾記得,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同時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手跡之後,全國各族人民迅速掀起了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熱潮,共產主義新風尚蔚然成風。幾十年過去了,歷史的車輪須是滾滾向前的,雷鋒精神怎麼就不能弘揚下去了呢?!

據東北新聞網XX年12月17日報道,有句話説“把人往溝裏帶”,在瀋陽市和平區一處路上,還真有人把車往冰溝裏引。這些人圖的啥?就等着車輛陷進去後再去推車,藉此收取5到20元不等的推車費。面對質疑,這些推車人自稱,這是“為人民服務”。

曾記得,毛澤東時代人們在挎包、茶杯等隨身用具上大都喜歡印上“為人民服務”、“向雷鋒同志學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激勵人心的政治口號;眼下,這些內容向上的東西不僅沒了蹤影,竟然還派生出許多烏七八糟的玩意兒來。媒體曾報道,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道辦事處的一次性紙杯上就赤裸裸地印着“為領導服務”。“為領導服務”就這樣成了時代的“杯具”。

有的貪官落馬後,不是老老實實地認罪伏法、悔過自新,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言不慚道:我還想為人民服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極少數居心叵測者利用網絡大肆兜售所謂的學術論文,挖空心思地考究為人民服務這幾個字的淵源。有的説為人民服務最早提出來的是康熙皇帝,有的説是美國前總統林肯,有的説是蔣介石,還有的説是袁世凱……試想,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為人民服務能與這類人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相提並論、同日而語嗎?!“醉翁之意不在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些掛着專家、學者招牌,遊説在毛主席領導下的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天地裏,享用着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薪水,煞費苦心、東拼西湊、斷章取義地炮製出一些歪理邪説,以造謠惑眾,轉移人們的視線,其險惡用心和罪惡目的就是要否定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

……

鑑於以上所述,對什麼是中國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怎樣為人民服務?這些中國共產黨人講了幾十年、踐行了幾十年的老話題很有必要重提一番,也極有撥亂返正、正本清源之必要。現依據閲讀到的相關資料,根據眼下的社會現實,結合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分三個方面簡述如下:

第一、毛主席為人民服務光輝思想的簡要回顧

中國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其最基本的含義和最精準的答案即是毛澤東主席創立、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學説以及一系列論述。

作為真正的中國共產黨人,要真正理解並掌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內涵,就必須牢固樹立兩種鮮明的意識:其一、首先必須肯定,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人生觀的繼承、豐富和發展;其二、必須承認毛主席是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密聯繫羣眾的偉大踐行者和光輝典範。

(一)毛主席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人生觀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研究毛澤東、探討毛澤東思想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必須基於馬克思列寧主義。離開甚至違背了這一基本點,跑到封建皇帝,美國總統,乃至軍閥賣國賊一邊去,如此這般就一定會出現邏輯上的混賬,政治上的反動。

毛澤東認為,為人民服務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思想,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人生觀的核心思想。他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革命的偉大斗爭實踐中,針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實際情況,對為人民服務進行了深刻地闡釋,做出了一系列精闢的論述,最終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體系。

青年毛澤東,在湖南圖書館自學時,就決心要改變人民大眾的困苦處境,決心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親近農民、心憂天下到為國為民,毛澤東同志的人生道路朝着革命的方向邁進。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為悼念井岡山紅軍將領王爾琢同志,他寫下一副輓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念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這裏,“生為階級,死為階級”,也就是為工農大眾,為人民羣眾之意。

1932年,毛澤東在為中央寫的《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中,首次提出黨的各級組織要歡迎“為工農服務”的知識分子。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體蘇維埃工作人員要努力做到“真心實意地為羣眾謀利益”。他強調説,只有把從生產勞動到柴米油鹽和小孩子上學這些小事情做好,才能使廣大人民認識到我們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要使他們從這些事情出發,瞭解我們提出的更高的任務。在這次大會上,毛澤東同志將他親自下鄉調查研究後寫出的關於長岡鄉、才溪鄉的兩本小冊子發給每位代表,把它們作為“鄉蘇工作的模範”,給大家樹立一個“活的榜樣”。毛澤東同志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還專門就“關心羣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問題用調查得來的生動事例對代表們進行教育:“長岡鄉有一個貧苦農民被火燒掉了一間半房子,鄉政府就發動羣眾捐錢幫助他。有三個人沒有飯吃,鄉政府和互濟會就馬上捐米救濟他們。去年夏荒,鄉政府從二百多裏的公略縣辦了米來救濟羣眾。才溪鄉的這類工作也做得非常之好。這樣的鄉政府,是真正模範的鄉政府。”他在大會上號召:“要造成幾千個長岡鄉,幾十個興國縣。這些就是我們的鞏固的陣地。”

1939年2月20日晚上,在寫給張聞天的信中毛澤東最早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概念。信中,毛澤東就孔子的道德論發表看法:“例如‘知仁勇’,孔子的知(理論)既是不根於客觀事實的,是獨斷的,觀念論的,則其見之仁勇(實踐),也必是仁於統治者一階級而不仁於大眾的;勇於壓迫人民,勇於守衞封建制度,而不勇於為人民服務的。”這大概是目前從毛澤東著作中能見到的最早關於“為人民服務”的論述了。

1940年1月9日,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做的《新民主主義論》講演中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文藝“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這是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最初表述。

1942年,為解決知識分子和文藝戰線為什麼人的問題,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完整地提出為人民服務的命題。

1944年9月8日,在為戰士張思德舉行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明瞭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個演講經整理後以《為人民服務》為題,發表在當時的延安《解放日報》和國民黨統治區的《新華日報》等報紙上,1953年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為人民服務》一文很短,五段話,不到八百字;但字字如珠璣,句句是警言。這篇文章雖短卻六次提到“人民的利益”: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為人民利益而死、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利益改正錯的、想到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重於泰山,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為人民服務》全文可歸納為三個基本觀點:①“完全徹底觀”:“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生死價值觀”:“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③“不怕批評觀”:“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説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説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為人民服務,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要敢於犧牲、死得其所;為人民服務,要不怕批評、勇於改正。這就是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內涵和精髓。

1944年10月,毛澤東在接見新聞工作者時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44年12月,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上作了題為《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演説。在這篇演説中説:“我們的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階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1945年4月在我黨七大題為《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中,毛澤東説:“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在現時,為着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在將來,為着團結全國人民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在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他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脱離羣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1957年,在《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羣眾》的講話中,毛澤東又一次申明:“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但有着深厚的歷史的實踐基礎,而且有着豐富的思想來源。早在新文化運動(1915—1929)之前,毛澤東就悉心讀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著作,對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和政府是執行公意(人民羣眾的意志)的工具(參見斯諾《西行漫記》三聯書店1979年版第113頁)十分讚賞。同時,通過批判性地研究哲學、倫理學,毛澤東又體會到:中國民眾之所以沒能站立起來,是因為他們沒能行動起來,聯合起來。只有通過普及哲學、開啟心智,才能把最強大的力量——民眾的力量動員起來(《毛澤東早期文稿》第87—88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五四”運動之後的1920年,毛澤東又萌生“羣眾的政治”的思想。他明確指出:“政治是一個特殊階級的事……以為政治是腦子裏頭裝了政治學、法律學,身上穿了長褂子一類人的專門職業,這大錯特錯了。……以後的政治法律,不裝在穿長衣的先生們的腦子裏,而是裝在工人們農人們的腦子裏。他們對於政治,要怎麼辦就怎麼辦。”(《毛澤東早期文稿》第519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此後,毛澤東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不但對“人民是社會歷史的主人”、“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決定性力量”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有着深刻的體會,而且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羣眾路線”;並將其中的主要內容精闢地概括為“為人民服務”。因此我們可以説,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民主觀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它是隨着中國共產黨的產生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