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青春勵志故事集錦

【篇一】

青年節青春勵志故事集錦

王xx,嘉峪關市金科輔導學校校長,嘉峪關市優秀的青年志願者。1981年4月出生,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原系酒鋼集團公司不鏽鋼廠工人,由於熱衷教育事業,20xx年創辦了嘉峪關市金科輔導學校,經過近十年來對輔導行業的專注與沉澱,現已發展為集啟蒙教育、基礎教育、會考、大學聯考,成人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機構!20xx年加盟國內的輔導機構,引進最先進的課程與理念,彙集高端教育人才,形成了獨具金科特色的德高質優、有保障、可信賴的個性化課外輔導體系。他一路走來,歷艱辛而收穫,會有着怎樣的故事呢?

為責任負重前行

復磊説:辦學校,是我情結,也是責任的經營。他出生於甘肅省靖遠,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家庭父母的良好教育和影響,立志於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回報社會。在靖遠一中讀完了中學時代,20xx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蘭州高等專科學校。20xx年大學畢業後進入酒鋼集團公司工作,在廠區工作的幾年裏復磊不管分配在那個工作崗位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20xx年復磊被分配到酒鋼二百萬鍊鐵時正好遇到三號高爐停產檢修,工作非常辛苦,他也目睹了很多職工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無法回家照顧孩子學習的情況。也正是這些在生產一線的工作經歷,使他完全體會到企業員工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庭的艱辛,從而產生了創辦輔導班的想法。

於是,他萌生出辦教育辦學校的夢想。俗話説:“萬事開頭難”。一切得從零開始。然而,這一切困難並沒有動搖復磊的決心。經過艱苦努力,他終於在20xx年辭去公職,租寄校址開創辦起屬於自己的學校。那時,他最初的夢想是: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辦一所像樣的學校,得到大家的認可,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辦校之初,教育硬件的匱乏、師資力量的缺乏、生源的不足,眾多困難接踵而來,一些曾經也是激情滿懷的同道者紛紛撤離而去,可復磊仍在堅守着,愈挫愈奮,執著前行。經過三年的困難期,嘉峪關市金科輔導學校漸漸打開了局面,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學生人數日增,信譽日隆。

歷盡艱辛謀取出路

辦學近十年,復磊一次次面臨困境,又一次次讓思想起跳,而“課堂質量”一直是他的關注的焦點。創校之初,他也曾遇到過眾多民辦教育的困難:學校創立之初即以優厚的待遇,廣聘名師,渴攬人才,以期形成學校雄厚的師資力量。可結果並不讓人滿意,一些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對民辦輔導學校不屑一顧,而金科自己招聘的教師流動量大,一度出現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局面。且民辦輔導學校對生源不可選擇,家長往往把在公辦學校難教難管、甚至已經輾轉過多家輔導學校後不見成效的孩子送來,這給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了很大難度。隨着市場需求和自主辦學人員的不斷增加,大大小小各類民辦輔導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競爭加劇,學校將如何生存?又將如何發展?

一個又一個問題考驗着復磊,經過深思熟慮,最終確立了金科“熱衷公益以質取勝”的生存發展方略!終於,在復磊校長正確的領導下,“金科”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讚賞。學校招生形勢喜人,生源逐年遞增。由最初的3個老師56名學生,發展到目前擁有教育精英40餘名,教學場地1000多平,培養學生累計近萬人,這樣的規模使金科成了嘉峪關市目前的民辦輔導學校。

促雙贏熱衷公益

自從確立了“熱衷公益以質取勝”的辦學思路,復磊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原則,20xx年3月5日,在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第46週年活動紀念日之時,與酒鋼集團公司團委聯手,開展了“金色陽光”助學活動,首次為25名家庭貧困和家長在異地上班的酒鋼職工子女提供義務輔導。由於復磊校長“責任論”“良心論”的灌輸,金科教師知道“陽光助學”不僅僅是“應景式”地為孩子提供輔導,而是要做就要做出效果,做到。每一位金科人都爭取以的努力,將的教育,最真誠的愛奉獻給孩子們。伴隨着學校實力和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每期“陽光助學”活動,金科輔導學校所幫助孩子的數量都在不斷增長,20xx年第十一期助學人數達到了80人,也是歷史之最。而金科的老師們也不負重望,以“最有保障的教育”質量,92.5%的孩子成績的提高率為金科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直以來,復磊都以“企業、社會、責任、榮譽”作為自己創業的價值追求,一直把熱衷於公益事業、回報社會作為自己不變的信念。汶川、岷縣自然災害來臨之際金科踴躍捐款不退縮;5年來學校11期的愛心助學,26萬餘元的教育支出,500多個孩子受益,長期資助孤兒、單親、離異等貧困家庭子女8名不退縮;每年的雷鋒紀念日、六一國際兒童節等節假日,對貧困學生至少兩萬元的捐贈活動不退縮……“金科人,陽光心”,相信每一位金科的成員都會把回報社會作為自己的人生理念長期堅持下去。

熱衷公益,創業創優,在復磊的身上閃現着夢想的力量,相信他和他的學校今後呈現給大家的將是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

【篇二】

前段時間聽説有一大羣高中生集體放棄大學聯考……

沒人要求我們把青春用來貼大字報,用不着上山下鄉……當我們面臨更多選擇,更多成為自己的機會時,也擁有更為張揚和憂傷的青春。

所有的青春都用來成長,而成長這東西就是用傷痛來構築的。年輕必然與理想有關,只不過我們不喜歡把它叫做“理想”,我們覺得那樣太矯情,我們更喜歡把它叫“想法兒”,我們把想法兒捧在手心裏,每次跌倒,爬起,勸自己再穩重一點兒,再勇敢一點兒,我們就靠着這些個小想法兒,去體驗衝動、挫敗、焦急和快樂。

青春擁有幻想和失敗的權利,無論別人怎樣評判我們,我們內心永遠有一個自己的“價值尺度”,引領我們追尋自己的生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