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應該如何防治流行病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過後應該如何防治流行病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驚蟄過後應該如何防治流行病

驚蟄養生四大要點

要點1 飲食有節

1.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和新鮮蔬菜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温平淡,並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鮮蔬菜,諸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鴨血、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2.多吃梨子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3.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

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儘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應少吃。

要點2 防病有方

“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意思是説,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

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驚蟄時節,屬肝病高發季節,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要點3 運動有法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説,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

所以,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要點4 起居有度

驚蟄過後,氣温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1.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於入睡;

2.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鬆;

3.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運行,温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驚蟄飲食養生

驚蟄養生 雞鴨健體 清淡滋味 潤肺健脾

蟄蟲甦醒,柳絲吐綠。按照古書的記載,驚蟄的三候大致可以簡淺譯為:“一候桃花紅,二候黃鸝鳴,三候燕飛來”。

節氣的養生都需天人相應,天人合一。從立春起,需“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是為順應春日木旺之生氣。到了雨水,“春捂秋凍”之説是為保護身體不受乍暖還寒的冷風侵襲。現在靜待驚蟄的日子,增強體質和潤肺健脾就成了這一階段的養生主題。

潤肺健脾才健康

驚蟄時節,易咽乾冒火,民間素以“驚蟄吃梨”來“清六腑之熱,滋五臟之陰。”枇杷、百合、大棗、銀耳、蓮藕、山藥都有潤肺健脾功效。春屬木,對應肝臟,吃東西講究清温平淡。常吃新鮮蔬菜、雞、蛋、奶,都能強身健體。春季切忌妄動肝火,建議肝火旺的人暫別羊肉、狗肉,選擇清肝、降火和滋陰的魚類禽類,養肝護肝,疏肝理氣。

春江水暖鴨先吃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鴨的食法如同春日百花齊放,南北風味皆佳。全聚德雙井店適逢三週年店慶,特推“養生鴨四吃”,“川汁乾燒美洲參”,詮釋鴨饌不一樣的滋味。羽翼漸豐的鴨子,是春天裏的一道村野風景,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經過一個冬季的孕育,鴨子骨骼健壯,肌肉豐滿,正是超值食用良機,可以品品不一樣的滋味。

乍暖還寒酒香雞

《幼學瓊林》記載客家娘酒:“其味香芬甜美,色澤温赤,飲之通天地之靈氣,活經絡之神脈,尤適健身養顏之益也。”乍暖還寒,客家娘酒雞,暖心暖胃,正應節氣。由於客家人早期多聚居在山高水冷地區,地濕霧重。食物宜温熱、忌寒涼。菜餚素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客家娘酒雞即是代表之一,因其有開胃活血、補中益氣之功效,深受客家人鍾愛。真功夫的客家娘酒雞,用四分之一整雞塊,將雞肉、紅棗片、黑木耳等,倒上正宗客家娘酒,加入祕製蒸雞醬上籠恆温蒸制,甜香醉人,濃醇可口。鮮嫩雞肉入肚,再小啜一口湯。酒意微醺之際,五臟六腑似被温泉沐浴,不失為樂享早春之美事!

江南黃酒糟香味

江水大鯽、醉青蟹、柴火豬手燜鴨、粽子、大餛飩、湯圓……這些來自魚米之鄉的江南小菜,口味家常,滋味清爽,尤其適合豔陽高照的開春季節。落户望京的“宴稼廚房”,讓我們從品嚐“杭幫菜”提升到品味“浙江菜”的高度。“糟菜”側重酒香,“蝦油露菜”側重海味,兩種菜餚都具有除腥提鮮、增食慾的特點。脱胎於寧波菜的“宴稼糟菜”,是用上等黃酒釀製後的“糟泥”“糟油”為原料,製成“糟滷”來浸泡各種食材;而脱胎於紹興菜的“宴稼蝦油露菜”則用蝦頭、小蟹等海物與少量紹興黃酒一起浸泡滷水,浸泡食材。味道素淨清新,儘可享受一番“悠悠自在樂陶陶”的江南春意。

驚蟄時節養生粥

●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

功效:清肝熱、祛濕困。

材料:綿茵陳20克、蛇舌草20克、鯽魚1條(約400—500克)、豬瘦肉100克、蜜棗2個、生薑3片。

●鯽魚煲

綿茵陳性平、微寒、味苦,有清熱利濕、去黃疸和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白蛇舌草性涼,味甘、淡,具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的功效,鯽魚能和胃腸、通陰利水、温中下氣。配伍開胃益脾的蜜棗,使其既不寒涼峻利又祛濕健脾。

烹製:各藥物浸泡、洗淨並蜜棗去核;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油便可。為3—4人量。

●鮮土茯苓煲豬月展

功效:祛濕健脾。材料:新鮮土茯苓25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薑3片。

幹品的土茯苓煲龜等已為人所知,採用鮮土茯苓煲豬月展,其氣味更鮮美醇和可口。鮮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具利水滲濕、健脾調中之功,如《本草綱目》説它能“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利關節,止泄瀉”。

烹製:鮮土茯苓洗淨。切片;豬月展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即可。為3—4人量。

●木棉花燉水蛇

功效:祛濕毒、通經絡。

材料:木棉花18克、圓肉15克、水蛇400克、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木棉花為祛濕藥物,其性涼,味甘、淡,能清熱、利濕、解毒、止血。水蛇能補氣血、強筋骨、通經絡、祛風除痰、養顏潤膚。配伍益氣生津、潤肺健脾的蜜棗及補陰益髓的豬瘦肉,湯味更醇和可口。

烹製:木棉花、圓肉浸泡,洗淨;水蛇、豬瘦肉洗淨切段和塊,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淨。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即可,飲時下鹽。為3—4人量。

●川貝母海蜇皮豬瘦肉湯

功效:去痰濕、止鼻鼾、消痰涎。材料:川貝母12克、海蜇皮80克、豬瘦肉200克、生薑3片。

春濕困重時,平素鼻鼾聲重的人此時更重;平素少鼻鼾聲的人此時亦有。鼻鼾多因痰多或肥胖引起。川貝為有名的化痰止咳藥,能清燥化痰、散結除熱、潤肺止咳,以其配伍海蜇皮煲豬瘦肉則有化痰涎、順肺氣、止鼻鼾的作用。

烹製:川貝、海蜇皮分別洗淨,稍浸泡,晾乾;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為2—3人量。